刺梨根
《中药大辞典》:刺梨根

【出处】《草木便方》
【拼音名】Cì Lí Gēn
【别名】茨藜子根(《天宝本草》),茨藜根(《贵阳民间药草》)。
【化学成份】根、茎均含鞣质。四川产的根皮含鞣质。又含维生素B-2.4%,维生素P-2.8%。
【性味】甘酸,平。
①《草木便方》:"甘酸,涩。"
②《分类草药性》:"味苦。"
③《贵阳民间药草》:"酸涩,平,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两。
【附方】①治慢性胃炎,胃痛:茨藜根,煎成浓液,每日当茶饮,连服一周。(《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胃气胀痛:茨藜根一两,红糖一两。水煎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③治脾虚白痢,消化不良:茨藜根一两五钱,何首乌一两五钱,头晕药一两。水煎,连服二剂。(《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赤白崩带:刺梨根半斤,金毛狗脊四两。泡酒,早晚各服一酒杯。(《重庆草药》)
⑤治久咳:茨藜根,加糖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梨根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拼音名】Cì Lí Gēn
【英文名】Root of Single Roxburgh Rose
【别名】茨藜子根、茨藜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和单瓣缫丝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osa roxburghii Tratt.2..Rosa roxburghii Tratt.f.normalis Rehd. Et Wils.
采收和储藏:7-8月采。
【原形态】1.缫丝花 灌木,高约1-2.5cm;树皮灰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常有成对皮刺。羽状复叶;小叶9-15,连叶柄长5-11cm;叶柄和叶轴疏生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2cm,宽0.5-1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两面无毛。花两性;花1-3朵生于短枝顶端;萼裂片5,通常宽卵形,两面有绒毛,密生针刺;花直径5-6cm;重瓣至半重瓣,外轮花瓣大,内轮较小,淡红色或粉红色,微芳香;雄蕊多数,着生在杯状萼筒边缘;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果扁球形,直径3-4cm,绿色,外面密生针刺,宿存的萼裂片直立。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本变型花为单瓣,粉红色,直径4-6c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2.生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福建、湖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和根茎呈圆柱形,长 15-30-50cm,直径0.5-2cm或更粗。表面棕褐色,具细纵纹及侧根痕,少数有细须根残存。皮部薄,易剥离,皮脱落处表面呈棕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木部呈浅红棕色与黄白色间杂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涩。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外侧有落皮层,有的可见1-2列木栓形成层和数列栓内层细胞,其内散有单个或数个成束的纤维。无限外韧型维管束排列成环,韧皮部纤维束排成断续的1-2层,木化或微木化,有的纤维鞘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周围有木纤维,壁木化。射线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5-11-16列,有的细胞孔沟明显。年轮清晰可见。髓部细胞壁木化。
粉不特征:棕黄色。①韧皮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胞腔窄,直径20-25μm,具孔沟。②晶鞘纤维结晶长方形或多角形。③木纤维直径约18μm,胞腔狭窄。④导管多为网纹,直径50-80μm。⑤草酸钙结晶方形、短柱形或不规则形。
【化学成份】根、茎均含鞣质。四川产的根皮含鞣质19.75%。又含维生素B2,4%;维生素P,2.8%。
【性味】甘酸;平;无毒
【归经】脾;胃;肝;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每次0.15g。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止痢,治牙痛,崩带。
【摘录】《中华本草》

刺梨
梨
- 梨【本草纲目】
- 梨【本草纲目】图文版
- 梨【中药大全】
- 梨【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梨《本草备要》
- 梨《本草便读》
- 梨《本草从新》
- 梨《本草撮要》
- 梨《本草分经》
- 梨《本草分经》
- 梨《本草分经》
- 梨《本草分经》
- 梨《本草纲目》
- 梨《本草蒙筌》
- 梨《本草求真》
- 梨《本草衍义》
- 梨《本经逢原》
- 梨《得配本草》
- 梨《滇南本草》
- 梨《滇南本草》
- 梨《冯氏锦囊秘录》
- 梨《顾松园医镜》
- 梨《雷公炮制药性解》
- 梨《名医别录》
- 梨《千金翼方》
- 梨《吴普本草》
- 梨《新修本草》
- 梨《饮膳正要》
- 梨《饮食须知》
- 梨《证类本草》
- 梨《证类本草》
- 川梨【中药大全】
- 大梨《本草易读》
- 大梨《本草易读》
- 豆梨【中药大全】
- 杜梨【中药大全】
- 梨豆《证类本草》
- 梨膏【方剂大全】
- 梨果《医学入门》
- 梨花【本草纲目】
- 梨皮【中药大全】
- 梨实【本草纲目】
- 梨叶【本草纲目】
- 梨叶【中药大全】
- 梨汁《药笼小品》
- 梨汁《药笼小品》
- 梨枝【中药大全】
- 梨粥《保健药膳》
- 梨粥《保健药膳》
- 梨子【饮食宜忌偏方】
- 梨子《本草害利》
- 鹿梨【本草纲目】
- 鹿梨【中药大全】
- 青梨《玉楸药解》
- 涩梨【中药大全】
- 沙梨【中药大全】
- 水梨《药性切用》
- 棠梨【本草纲目】
- 棠梨【中药大全】
- 棠梨《玉楸药解》
- 雪梨【偏方】
- 樟梨【中药大全】
- 秤砣梨【中药大全】
- 丁香梨【方剂大全】
- 鹅梨汤【方剂大全】
- 枫荷梨【中药大全】
- 甘梨浆《医方考》
- 甘梨浆《医方考》
- 诃梨勒《本草图经》
- 诃梨勒《本草图经》
- 诃梨勒《海药本草》
- 诃梨勒《雷公炮制药性解》
- 诃梨勒《新修本草》
- 诃梨勒《医学入门》
- 诃梨勒《证类本草》
- 诃梨勒《证类本草》
- 灰凤梨【中药大全】
- 姜梨饮【方剂大全】
- 绛梨木【中药大全】
- 蜡梨疮《外科全生集》
- 梨冬茶《茶饮保健》
- 梨甘饮【方剂大全】
- 梨膏糖【膳食养生】
- 梨果榕【中药大全】
- 梨花妆《毓麟验方》
- 梨花妆《毓麟验方》
- 梨浆饮【方剂大全】
- 梨菁饮【方剂大全】
- 梨里王《曹仁伯医案论》
- 梨里王《曹仁伯医案论》
- 梨木灰【中药大全】
- 梨木皮【本草纲目】
- 梨木皮【中药大全】
- 梨硼膏【方剂大全】
- 梨杞茶《茶饮保健》
- 梨乳膏【方剂大全】
- 梨树根【中药大全】
- 梨汤粥【方剂大全】
- 梨汁煎【方剂大全】
- 鹿梨散【方剂大全】
- 没离梨《海药本草》
- 没离梨《证类本草》
- 猕猴梨【中药大全】
- 毗梨勒【本草纲目】
- 毗梨勒《海药本草》
- 毗梨勒《千金翼方》
- 毗梨勒《新修本草》
- 毗梨勒《证类本草》
- 毗梨勒《证类本草》
- 秦荻梨《千金翼方》
- 秦荻梨《食疗本草》
- 秦荻梨《新修本草》
- 秦荻梨《证类本草》
- 秦荻梨《证类本草》
- 秋梨膏【膳食养生】
- 秋子梨【中药大全】
- 涩梨叶【中药大全】
- 山梨醇《药理学》
- 水梨藤【中药大全】
- 棠梨泡《外科证治全书》
- 藤梨根【中药大全】
- 藤梨根《中药学》
- 煨梨法《医学入门》
- 仙顶梨【中药大全】
- 杏梨饮《保健药膳》
- 杏梨饮《保健药膳》
- 雪梨膏【方剂大全】
- 雪梨膏【肺系病症中成药】
- 雪梨膏【中药大全】
- 雪梨浆【方剂大全】
- 野苦梨【中药大全】
- 樟梨子【中药大全】
- 蒸梨法《医学入门》
- 北梨甘蔗《医方考》
- 秤砣梨根【中药大全】
- 川贝酿梨《食物疗法》
- 鹅梨煎丸【方剂大全】
- 鹅梨煎丸《博济方》
- 茯苓贝梨【食物解毒偏方】
- 诃梨勒丸《脾胃论》
- 诃梨勒丸《脾胃论》
- 绛梨木根【中药大全】
- 绛梨木叶【中药大全】
- 绛梨木子【中药大全】
- 苦蒿梨丸【方剂大全】
- 梨〈寒〉《食疗本草》
- 梨母子煎【方剂大全】
- 梨汁饼子【方剂大全】
- 梨汁饮子【方剂大全】
- 鹿梨根皮【中药大全】
- 麻黄蒸梨【方剂大全】
- 猕猴梨根【中药大全】
- 猕猴梨叶【中药大全】
- 蜜汁鸭梨《保健药膳》
- 蜜汁鸭梨《保健药膳》
- 棠梨枝叶【中药大全】
- 棠梨枝叶《得配本草》
- 野苦梨根【中药大全】
- 野梨枝叶【中药大全】
- 八宝香水梨【膳食养生】
- 白果梨柿膏《食物疗法》
- 保肺雪梨膏【方剂大全】
- 北杏炖雪梨【方剂大全】
- 北杏炖雪梨【食物解毒偏方】
- 川贝江米梨《保健药膳》
- 川贝江米梨《保健药膳》
- 川贝雪梨膏【方剂大全】
- 鹅梨汁煎丸【方剂大全】
- 鹅肉忌鸭梨【饮食宜忌偏方】
- 蕃茄凤梨汁【食物解毒偏方】
- 梨果仙人掌【中药大全】
- 梨子忌开水【饮食宜忌偏方】
- 梨子生地茶《茶饮保健》
- 玄霜雪梨膏【方剂大全】
- 鸭梨杏冰茶【中医食疗儿科食疗】
- 银耳雪梨膏【食物解毒偏方】
- 止咳梨膏糖《保健药膳》
- 止咳梨膏糖《保健药膳》
- 鳄梨护理皮肤【皮肤病】
- 蛤蜊(音梨)《证类本草》
- 蛤蜊(音梨)《证类本草》
- 梨为秋季佳品【养生文化】
- 梨状肌症候群【疾病大全】
- 梨状肌综合征【疾病大全】
- 去燥雪梨食谱【中医食疗美容食疗】
- 水果养生之梨【膳食养生】
- 硝酸异山梨酯《药理学》
- 肠梨形鞭毛虫病【疾病大全】
- 枫荷梨祛风湿酒【偏方】
- 海红(海棠梨)【本草纲目】
- 浑身生泡如棠梨《古今医统大全》
- 姜汁雪梨百花膏【方剂大全】
- 惊蛰美食——梨【膳食养生】
- 秋季梨膳祛肺燥【膳食养生】
- 秋天养生巧食梨【中医养生偏方】
- 入秋养生梨为佳【偏方】
- 食梨防燥最宜秋【偏方】
- 郁李仁(棠梨)《滇南本草》
- 郁李仁(棠梨)《滇南本草》
- 长服诃梨勒丸方《医宗金鉴》
- 鳄梨防止皮肤干燥【中药用法】
- 咳嗽多吃梨和百合【呼吸类偏方】
- 莱阳梨冰糖治咳嗽【呼吸类偏方】
-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中医伤科按摩学》
- 血清山梨醇脱氢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惊蛰吃梨 润肺健脾【膳食养生】
- 惊蛰吃梨 生津润肺【膳食养生】
- 惊蛰食梨 祛痰润肺【顺时养生】
- 久咳不愈 生姜鸭梨【膳食养生】
- 梨(《名医别录》)《中医饮食营养学》
- 梨(《名医别录》)《中医饮食营养学》
- 前列腺有病,少吃梨【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润肺止咳的杏梨饮茶【呼吸类偏方】
- 心膈壅闭—消梨饮子【偏方】
- 雪梨膏(金康药业)【肺系病症中成药】
- 脂肪“克星”当属梨【饮食减肥】
- 秤砣梨酒(子宫颈癌)【偏方】
- 梨状肌损伤的推拿疗法【百病推拿】
- 秋梨膏治疗什么样咳嗽【呼吸类偏方】
- 藤梨(猕猴桃)〈寒〉《食疗本草》
- 雪梨膏(诺得胜制药)【肺系病症中成药】
- 便秘患者不妨吃个饭后梨【肛肠科便秘】
- 梨状肌综合征的推拿疗法【百病推拿】
- 秋季吃梨治病养生知多少【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秋梨——防治时病第一果【膳食养生】
- 除秋燥——百合荸荠雪梨羹【秋季养生】
- 肺燥咳嗽,川贝冰糖雪梨膏【秋季养生】
- 火龙果炖双耳雪梨减肥排毒【中医食疗美容食疗】
- 老人秋季保健食品--梨粥【老年饮食】
- 秋梨蜜膏(《本草求原》)《中医饮食营养学》
- 增白养颜药膳方-茯苓贝梨【中医食疗美容食疗】
- 降香黄檀(黄花梨)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萝卜姜梨水治肺燥咳嗽效果佳【呼吸系统偏方秘方】
- 女性增白养颜药膳-茯苓贝梨【膳食美容】
- 女性增白养颜药膳-茯苓贝梨【中医食疗美容食疗】
- 女性增白养颜药膳-茯苓贝梨【中医养生偏方】
- 清补佳品——川贝红酒炖雪梨【春季养生】
- 血清山梨醇脱氢酶(SDH)《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肠梨形鞭毛虫病应该如何预防?【传染病】
- 肠梨形鞭毛虫病应该如何治疗?【传染病】
- 秋季润肺滋补膏--川麦雪梨膏【养生膏方】
- 秋季润肺滋补膏--地黄藕梨膏【养生膏方】
- 肠梨形鞭毛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传染病】
- 食管蠕动差扩张及梨状窝钡剂滞留【症状大全】
- 小儿干咳久咳食疗方-银耳雪梨膏【中医食疗儿科食疗】
- 治慢性支气管炎药膳-北杏炖雪梨【中医食疗内科食疗】
- 肠梨形鞭毛虫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传染病】
- 感冒后残余咳嗽:烤橘子与川贝炖梨【膳食养生】
- 肠梨形鞭毛虫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传染病】
- 肠梨形鞭毛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传染病】
- 肠梨形鞭毛虫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传染病】
梨 知识
- 梨的功效【中医知识】
- 梨的药用【中医知识】
- 川贝雪梨膏【中医知识】
- 秋梨食疗方【中医知识】
-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知识】
- 仙顶梨的功效【中医知识】
- 梨花风起正清明【中医知识】
- 明梨膏糖的传说【中医知识】
- 食梨防燥最宜秋【中医知识】
- 一碗香梨川贝羹【中医知识】
- 白醋鸭梨养肝明目【中医知识】
- 冬季喝点冰糖梨汁【中医知识】
-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中医知识】
- 前列腺有病,少吃梨【中医知识】
- 梨状肌综合征诊疗技术【医案心得】
- 药用植物害虫梨花网蝽【中医知识】
- 保健汤:银耳雪梨炖瘦肉【中医知识】
- 服“川贝炖雪梨”要对症【中医知识】
- 秋梨——防治时病第一果【中医知识】
- 冬季治疗咳嗽自制川贝炖梨【中医知识】
- 多吃苹果鸭梨滋润心肺功能【中医知识】
- 秋末冬初燥咳患者用梨食疗【中医知识】
- 增白养颜药膳方-茯苓贝梨【中医知识】
- 女性增白养颜药膳-茯苓贝梨【中医知识】
- 食生梨治干咳食熟梨可以润肺【中医知识】
- 小儿干咳久咳食疗方-银耳雪梨膏【中医知识】
- 治慢性支气管炎药膳-北杏炖雪梨【中医知识】
- 山楂伪品(2)——棠梨(Tangli)【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