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藜
《全国中草药汇编》:粉藜

【别名】三齿粉、藜、咸卜子菜
【来源】藜科粉藜Atriplex fera (L.) Bung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内蒙古、宁夏、甘肃。
【性味】甘、酸,平。
【用法用量】鲜草1两水煎服;或干品3钱,锁阳2钱研粉,分2次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粉藜

【拼音名】Fěn Lí
【别名】三齿粉藜、咸卜子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野滨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riplex fera(L.)Bunge[Spinacia era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茎具条棱及绿色色条,通常自基部分枝,枝细瘦,上部常弯曲,稍有白粉。单叶互生;叶柄长6-12mm,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7cm,宽0.8-2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波状,两面灰绿色,表面无毛或稍被白粉,背面稍被鳞桃状膜片或白粉,后期渐剥落。雌雄同株,团伞花序生于叶腋,雄花4基数,早落;雌花在每团伞花序中3-10或更多;通常无花被;具2苞,苞的边缘全部合生,果时两面鼓胀,表面仅有1-3个位置不走的棘状突起,顶缘有3个短齿,包注子房或果实。胞果扁平,果皮白色,膜质,与种子贴伏。种子棕色,直立。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边、碱性草地,盐渍化沙地、湖边、河滩。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黑龙江、吉林等地。
【性味】甘;酸;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鲜品可用至30g;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藜
- 藜【本草纲目】
- 藜【本草纲目】图文版
- 藜【中药大全】
- 藜《本草纲目》
- 刺藜【中药大全】
- 蒺藜【本草纲目】
- 蒺藜【本草纲目】图文版
- 蒺藜【中药大全】
- 蒺藜【中药图谱】
- 蒺藜《本草乘雅半偈》
- 蒺藜《本草乘雅半偈》
- 蒺藜《本草崇原》
- 蒺藜《本草崇原》
- 蒺藜《本草纲目》
- 蒺藜《本草经解》
- 蒺藜《本草图经》
- 蒺藜《本草图经》
- 蒺藜《本草衍义》
- 蒺藜《本草易读》
- 蒺藜《本草易读》
- 蒺藜《本草择要纲目》
- 蒺藜《本草择要纲目》
- 蒺藜《玉楸药解》
- 藜茎【中药大全】
- 藜芦【本草纲目】
- 藜芦【本草纲目】图文版
- 藜芦【根茎类中药】
- 藜芦【中草药图片】
- 藜芦【中药大全】
- 藜芦【中药图谱】
- 藜芦《本草备要》
- 藜芦《本草便读》
- 藜芦《本草乘雅半偈》
- 藜芦《本草乘雅半偈》
- 藜芦《本草崇原》
- 藜芦《本草崇原》
- 藜芦《本草从新》
- 藜芦《本草撮要》
- 藜芦《本草分经》
- 藜芦《本草纲目》
- 藜芦《本草经集注》
- 藜芦《本草蒙筌》
- 藜芦《本草求真》
- 藜芦《本草图经》
- 藜芦《本草图经》
- 藜芦《本草衍义》
- 藜芦《本草易读》
- 藜芦《本草易读》
- 藜芦《本经逢原》
- 藜芦《得配本草》
- 藜芦《冯氏锦囊秘录》
- 藜芦《雷公炮炙论》
- 藜芦《雷公炮炙论》
- 藜芦《名医别录》
- 藜芦《千金翼方》
- 藜芦《神农本草经》
- 藜芦《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藜芦《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藜芦《吴普本草》
- 藜芦《新修本草》
- 藜芦《药笼小品》
- 藜芦《药笼小品》
- 藜芦《医学入门》
- 藜芦《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藜芦《证类本草》
- 藜芦《证类本草》
- 藜芦《中药炮制》
- 藜芦《中药学》
- 藜实【中药大全】
- 白蒺藜【本草纲目】
- 白蒺藜《本草便读》
- 白蒺藜《本草撮要》
- 白蒺藜《本草分经》
- 白蒺藜《本草分经》
- 白蒺藜《本草害利》
- 白蒺藜《本草经解》
- 白蒺藜《本草经解》
- 白蒺藜《本草求真》
- 白蒺藜《本经逢原》
- 白蒺藜《得配本草》
- 白蒺藜《医学入门》
- 白蒺藜《中药学》
- 车藜茶《茶饮保健》
- 刺蒺藜【中药大全】
- 刺蒺藜《本草从新》
- 刺蒺藜《吴普本草》
- 刺蒺藜《药笼小品》
- 刺蒺藜《药笼小品》
- 刺蒺藜《药性切用》
- 大叶藜【中药大全】
- 诃藜勒《冯氏锦囊秘录》
- 蒺藜根【中药大全】
- 蒺藜花【中药大全】
- 蒺藜苗【中药大全】
- 蒺藜散【方剂大全】
- 蒺藜散《备急千金要方》
- 蒺藜散《明目至宝》
- 蒺藜汤【方剂大全】
- 蒺藜汤《医学心悟》
- 蒺藜丸【方剂大全】
- 蒺藜丸《备急千金要方》
- 蒺藜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蒺藜子《本草备要》
- 蒺藜子《本草经集注》
- 蒺藜子《本草蒙筌》
- 蒺藜子《本草新编》
- 蒺藜子《本草新编》
- 蒺藜子《冯氏锦囊秘录》
- 蒺藜子《雷公炮炙论》
- 蒺藜子《雷公炮炙论》
- 蒺藜子《名医别录》
- 蒺藜子《千金翼方》
- 蒺藜子《神农本草经》
- 蒺藜子《新修本草》
- 蒺藜子《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蒺藜子《证类本草》
- 蒺藜子《证类本草》
- 藜芦粉【方剂大全】
- 藜芦膏【方剂大全】
- 藜芦膏《备急千金要方》
- 藜芦膏《备急千金要方》
- 藜芦根《药性切用》
- 藜芦散【方剂大全】
- 藜芦汤【方剂大全】
- 藜芦丸【方剂大全】
- 藜芦丸《备急千金要方》
- 藜芦丸《备急千金要方》
- 藜香散【方剂大全】
- 木藜芦【本草纲目】
- 木藜芦《本草择要纲目》
- 木藜芦《本草择要纲目》
- 秦荻藜【本草纲目】
- 秦荻藜《饮食须知》
- 软蒺藜【中药大全】
- 优若藜【中药大全】
- 杂配藜【中药图谱】
- 白蒺藜散【方剂大全】
- 白蒺藜散《博济方》
- 白蒺藜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白蒺藜汤【方剂大全】
- 白蒺藜丸【方剂大全】
- 白蒺藜子《雷公炮制药性解》
- 诃藜勒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蒺藜浴汤【方剂大全】
- 蒺藜子散【方剂大全】
- 蒺藜子汤【方剂大全】
- 蒺藜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 蒺藜子丸【方剂大全】
- 藜芦敷方【方剂大全】
- 藜芦软膏【方剂大全】
- 藜芦中毒《中医词典》
- 蒙自藜芦【中药图谱】
- 匍匐滨藜【中药大全】
- 沙菀蒺藜《本草撮要》
- 沙菀蒺藜《顾松园医镜》
- 沙菀蒺藜《药性切用》
- 沙苑蒺藜《本草从新》
- 沙苑蒺藜《本草分经》
- 沙苑蒺藜《本草害利》
- 沙苑蒺藜《本经逢原》
- 沙苑蒺藜《得配本草》
- 沙苑蒺藜《药笼小品》
- 沙苑蒺藜《药笼小品》
- 沙苑蒺藜《中药学》
- 新疆藜芦【中药大全】
- 中藜芦毒《外科证治全书》
- 白蒺藜药酒【偏方】
- 补益蒺藜丸【方剂大全】
- 沉香蒺藜丸【方剂大全】
- 除热蒺藜丸【方剂大全】
- 刺蒺藜简介【中药基础】
- 当归蒺藜煎【方剂大全】
- 灌鼻蒺藜汁【方剂大全】
- 灌鼻藜芦散【方剂大全】
- 蒺藜贝母汤【方剂大全】
- 蒺藜两地汤【方剂大全】
- 蒺藜涂敷方【方剂大全】
- 藜芦甘草汤《金匮悬解》
- 藜芦甘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明目蒺藜丸【五官科中成药】
- 三味蒺藜散【方剂大全】
- 藜芦真假鉴别【中药鉴别】
- 补益药之潼蒺藜【中药基础】
- 藜芦酒(子痫)【百病药酒】
- 风痰要药--藜芦【中药基础】
- 藜蒿的几种繁殖方法【中药种贮】
- 藜芦甘草汤方(缺)《医宗金鉴》
- 明目蒺藜丸(永丰药业)【眼科中成药】
- 明目蒺藜丸(中新药业)【眼科中成药】
- 明目蒺藜丸(中药制药)【眼科中成药】
- 通络止痛--藏药蒺藜药酒【百病药酒】
- 乌蛇蒺藜酒(白癜风、肢体麻木)【百病药酒】
藜 知识
- 蒙药大叶藜【中医知识】
- 两种蒺藜功效异【中医知识】
- 风痰要药——藜芦【中医知识】
- 蒺藜药酒通络止痛【中医知识】
- 药用植物藜灰斑病【中医知识】
- 药用植物藜霜霉病【中医知识】
- 药用植物藜叶斑病【中医知识】
- 藜芦醇具有脑保护作用【中医知识】
- 药用植物菟丝子为害藜【中医知识】
- 藜芦的副作用-藜芦中毒解救【中医知识】
- 白藜芦醇是一种有效的舒血管物质【中医知识】
- 蒺藜总皂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中医知识】
- 地肤子混淆品(1)——藜(Li)【中医知识】
- 中药藜芦证明具有降压和抗肿瘤作用【中医知识】
- 乌苏里藜芦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医知识】
- 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证实:白藜芦醇有抗艾滋病病毒作用【中医知识】
- 西苑医院实验研究发现:蒺藜总皂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