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瘤菌
- 目录
- 《中华本草》粉瘤菌
《中华本草》:粉瘤菌

【拼音名】Fěn Liú Jūn
【来源】药材基源:为假丝菌科真菌粉瘤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gala epidendrum(L.)Fr.[Lycoperdon epidendrum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为块状复孢囊,密集或散生。近球形,无柄,直径2-15mm。粉灰色、青褐色至灰褐色,包被薄,上有小疣。假孢丝系分枝、薄壁,有横皱褶、半透明至淡黄色的小管,直径8-30μm,顶端圆钝。孢子半透明,成堆时肉色,具小疣,直径5-7μ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北、华东及吉林、河北、山西、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球形、类球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无不育柄,直径2-15mm。包被薄而粗糙,粉灰色、青褐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疣状突起。孢体淡黄色,紧密有弹性,内有分枝的丝状物。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褐色。假孢丝分枝状,淡黄色,透明或半透明,直径8-30μm,顶端圆钝,表面有皱纹和疣状突起。孢子半透明,具细小疣状突起,直径5-7μm,成堆时呈肉色。
【化学成份】含脂肪酸,聚乙炔甘油三酯类(polyacetylene triglyceride)及二苯咔唑类(dibenzocarbazole)化合物。
【性味】淡;微寒
闁归潻鎷�闁告梻鍠愰弲锟�闁告帒妫涚悮顐︽晬閿燂拷閻熸瑱缍€閵嗗啴鎳¢敓锟�闁靛棴鎷�婵炴挸鎳愰崕褰掓嚒閿燂拷闁靛棴鎷�婵炲顔婄粭鍛存嚒閿燂拷闁靛棴鎷�缂佷焦鐩ˉ鎾筹耿閼愁垰绁�闁靛棴鎷�闁肩儤濞婇々楣冨礌閺嶃劎鐣柤鏂ゆ嫹闁靛棴鎷�闁告巻鏅滈幐澶娿€掑Δ浣虹暛闁兼枻鎷�闁靛棴鎷�婵炴挴鏅犻崳鐑芥嚒閿燂拷闁靛棴鎷�闁荤偛妫欓惃鐢告嚒閿燂拷闁靛棴鎷�婵炴垵鐗嗛閬嶆嚒閿燂拷闁靛棴鎷�濡炵绮惧▍鏇㈡嚒閿燂拷闁靛棴鎷�婵縿鍨奸、鍛存嚒閿燂拷闁靛棴鎷�婵炲弶妲掗、鍛存嚒閿燂拷闁靛棴鎷�闁告牗鐗滃Λ绋款潰閵忕姵灏鐐插暱閺嬬娀鎳¢敓锟�闁靛棴鎷�閻庣懓顦遍〃锝夋嚒閿燂拷闁靛棴鎷�妤犵偛鐤囬崐浠嬫偄閸曨垼妫戦柤鏂ゆ嫹闁靛棴鎷�鐎殿喒鍋撶紒鎰Х瀹擄拷闁靛棴鎷�閻炴稏鍎冲▔顓㈡嚒閿燂拷闁靛棴鎷�闁搞儳鍎ょ拋銏ゆ嚒閿燂拷闁靛棴鎷�濠㈣埖鐗滈弫銈夋嚒閿燂拷闁靛棗鍊堕埀顑藉亾闁哄洦娼欓ˇ鍧楀礉閻旇鍘村☉鎾剁帛娑擄拷 >>>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敷。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