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粱七

【来源】禾本科高粱七Sorghum propinquum (kunth) Hitchc.,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广东、四川。
【性味】甘,凉。
【用法用量】鲜品半斤,干品减半,炖肉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高粱七

【拼音名】Gāo Liɑnɡ Qī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拟高粱的根状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ghumpro pinquum(Kunth)Hiteh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拟高粱,多年生草本。秆高1-3m,节上密被短毛。叶鞘通常平滑无毛;叶舌质较硬,有长达2mm的纤毛;叶片条形而宽大,长约90cm,宽2-4cm,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直立,长达30cm,分枝为总状花序式排列,l-4节着生于枝端,穗轴逐节脱落,小穗成对着生于各节或顶生者3枚,小穗被白色或淡紫色柔毛;无柄小穗为两性,无芒,颖草质,变黑,下部光亮无毛,上部及边缘被棕色柔毛,第1颖上端2脊,芒自第2外稃裂齿间伸出,膝曲;有柄小穗不孕,颖草质,不会变硬。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岸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贵州等地。
【性味】味甘;淡;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鲜品可用至12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高粱
- 高粱【中药大全】
- 高粱《本草分经》
- 高粱《食物疗法》
- 高粱《食物疗法》
- 高粱《药性切用》
- 高粱根【中药大全】
- 高粱泡【中药大全】
- 山高粱【中药大全】
- 田高粱【中药大全】
- 野高粱【中药大全】
- 高粱米糠【中药大全】
- 高粱泡根【中药大全】
- 高粱泡叶【中药大全】
- 高粱乌米【中药大全】
- 高粱火焰苞【中药大全】
- 高粱种植技术【中药种贮】
- 高粱乌米栽培方法【中药种贮】
- 幼儿遗尿食疗方-高粱粥【中医食疗儿科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