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丹

目录
《中药大辞典》接骨丹
《中药大辞典》接骨丹
《中华本草》接骨丹
《洁古家珍》接骨丹
闁绘劗鎳撻崵顕€骞嶉幘宕囩;闁烩晩鍠栫紞锟�
《洁古家珍》接骨丹
《外科证治全书》接骨丹
《鸡峰》接骨丹
《儒门事亲》接骨丹
《鸡峰》接骨丹
《中医伤科学讲义》接骨丹
《医方类聚》接骨丹
《千金珍秘方选》接骨丹
《医方类聚》接骨丹
《普济方》接骨丹
《普济方》接骨丹
《医方类聚》接骨丹
《医方类聚》接骨丹
《普济方》接骨丹
《普济方》接骨丹
《瑞竹堂方》接骨丹
《杂类名方》接骨丹
《元戎》接骨丹
《施圆端效方》接骨丹
《御药院方》接骨丹
《赤水玄珠》接骨丹
《伤科汇纂》接骨丹
《伤科汇纂》接骨丹
《古方选注》接骨丹
《良朋汇集》接骨丹
《济阳纲目》接骨丹
《济阳纲目》接骨丹
《医方类聚》接骨丹
《准绳·疡医》接骨丹
《集成良方三百种》接骨丹
《古今医鉴》接骨丹
《摄生众妙方》接骨丹
《万氏家抄方》接骨丹
《普济方》接骨丹
《普济方》接骨丹
《普济方》接骨丹
《普济方》接骨丹
《儒门事亲》接骨丹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接骨丹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Jiē Gǔ Dān

【别名】象耳朵(《云南中草药选》),大葫芦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鞘柄木的茎皮或叶。全年可采。晒干研粉或鲜用。

【原形态】鞘柄木,又名椴叶叨里木。

落叶小乔木,高2~4米。树皮暗褐色,有椭圆形皮孔;小枝具环形叶痕。单叶互生,宽卵形,长12~16厘米,宽8~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浅裂及粗齿,形似桑叶,自基部发出掌状5脉;叶柄基部扩大,有槽,长6~8厘米。花小,单性异株,为顶生稠密大圆锥花序,通常下垂,花柄基部具膜质披针形小苞片;花淡黄绿色;雄花萼筒状,5裂;花瓣5,长椭圆形,顶端渐尖而向内弯;雄蕊5;雌花萼筒卵形,3~5裂,无花瓣;子房下位,卵形,3~4室。核果卵圆形。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或村旁。分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甘,平。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附方】①治骨折接骨丹鲜品适量,捣烂外包;或干粉调水外包,亦可配方外包。隔日换药一次。

②治风湿跌打,骨折:接骨丹三至五钱,配方内服。(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接骨丹

【出处】《红河中草药》

【拼音名】Jiē Gǔ Dān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赤火绳根的韧皮部。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赤火绳,又名:火绳树、火索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圆形,长8~15厘米,宽6~12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主脉5~9条明显,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灰黄色星状柔毛;叶柄长2~7厘米。腋生聚伞状圆锥花序,花黄白色;小苞片3~5;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无柄,密被短柔毛。蒴果卵状圆锥形,木质,长3厘米左右,具6~8棱,熟后6~8裂。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热的河谷地区疏林中。分布云南、贵州。

【性味】苦涩,凉。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附方】①治外伤出血接骨丹,研末,外撒(加压)。

②治烧烫伤接骨丹二两,凡士林一斤。煎熬后稍放冷,加入桉叶油2%搅匀备用。用时外涂。

③治慢性胃炎胃溃疡:干接骨丹三至五钱,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接骨丹

【出处】出自《红河中草药》

【拼音名】Jiē Gǔ Dān

【英文名】Bark of Lindenleaf Torricellia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鞘柚木的根皮、茎皮叶片。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ricelloia tiliifolia DC.

采收和储藏:根皮及茎皮全年均可采,叶春、夏季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小乔木,高3.5-12m;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形,灰绿色,无毛,有不完全的环形叶良,贿部宽,松软,白色。叶互生;叶柄淡绿色,长4.5-8.5cm,叶片纸质,椭圆状卵形至宽卵形,长10-15cm,宽8-16.2cm,上面绿以,下面淡绿以,先端突尖,基部浅心形,边缘的粗锯齿有须头,有时有波状棱角,掌状叶脉7-9条,在上面微凸,近于无毛,下面明显突出,疏生短柔毛,网脉在下面明显。总状圆锥花序顶生,下垂,微被短柔毛,长12-22cm;花小,雄花的花萼管短,有裂片5,先端钝尖0.3mm;花瓣5,长椭圆形,长约5mm,白色,无毛,先端钩状内弯;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短,无毛,长约0.5mm,花药长方形,长1.5mm;花盘平坦,近于圆形,中间有1-3个小形圆锥状的退化花柱;花梗短,圆柱形,长约2-2.5mm,疏被短柔毛或近于无毛,有小苞片2枚,干膜质,披针形,长约1-2.5mm;雌花的花萼裂片3-5,不整齐,三角形,锐尖;无毛瓣及雄蕊;花盘不显着;子房卵圆形,长约5mm,无毛,花柱3-4,粗壮。果实核果状,卵形,长5-6mm,直径3mm,平滑无毛。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3-4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地海拔1600-2600m的林缘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辛;甘;性平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

【附方】①治外伤出血: 接骨丹,研末,外撒(加压)。②治烧烫伤: 接骨丹二两,凡士林一斤。煎熬后稍放冷,加入按叶油2%搅匀备用。 用时外涂。③治慢性胃炎溃疡: 干接骨丹三至五钱,水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j
打赏中医宝典

相关记载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接骨丹 知识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闁稿繐绉烽惌妤呮偨閾忣偅顫栭柨娑虫嫹闁哄牜鍓涢悵顖炲箥閳ь剟寮垫径濠傛暥閻庡綊鈧稓鐭屽〒姘☉瀵剟鎳撻崘璺ㄧ濠碘€冲€归悘澶愬箖閵娾晜浠橀悷鏇氭祰琚欓柛鎰暱閸欐寧鎷呴幘缁橈紪濡増锕槐婵嗩嚈妤︽鍞撮柟顔哄妼閹糕晝鎷犻姀銏$ゲ闁稿繑濞婇。顐﹀春閻斿墎鐟╁☉鎾寸煯濮瑰绔熼鐘亾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