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泡

目录
《中药大辞典》老虎泡
《中华本草》老虎泡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老虎泡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Láo Hǔ Pào

【别名】老熊泡(《四川常用中草药》),牛毛大王、空洞泡、红毛巾(《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红毛悬钩子的根和叶。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红毛悬钩子又名:川黔悬钩子

落叶蔓生小灌木,长达3米。茎较粗壮,红褐色,有棱,密生红褐色刚毛和疏生皮刺。3出复叶;小叶宽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8厘米,宽2.5~6厘米,顶生小叶长达13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正面紫绿色,无毛,下面散生柔毛,沿叶脉疏生皮刺和柔毛;叶柄长1.5~2.5厘米,和叶轴密生刚毛和少数皮刺;托叶丝状,下部与叶柄愈合,上部呈线状,先端尖。花单生或成聚伞花序腋生和侧生;花梗短;花白色,直径约1.5厘米,花萼基部联合成浅盘状,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尾尖;花瓣5,白色,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有齿牙,两面均有稀疏白色柔毛;雄蕊多数;雌蕊多数,离生,基部有白色柔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红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沟边。分布四川、湖北、云南、贵州、台湾。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酸咸,平。"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功能主治】①《四川常用中草药》:"祛风除湿,散瘰疬。根:治风湿关节痛刀伤吐血,九子烂疡,目中流泪。叶:治黄水疮狗咬伤。"

②《贵州药植目录》:"补肾解毒和血。治月经不调,黄水,肾虚阳萎血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老虎泡

【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Láo Hǔ Pào

【英文名】Root or leaf of Pinfa Raspberry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红毛悬钩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pinfaensis Lévl.et Vant.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 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红毛悬钩子 落叶蔓生小灌木,长达3m。小枝较粗壮,有棱,密被红褐色刺毛,并具柔毛和稀疏皮刺。小叶3枚;宽卵形、倒卵形,长3-8cm,宽2.5-6cm,顶生小叶长达13cm,先端尾尖或急尖,基部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细锐锯齿,上面紫红色,无毛,下面散生柔毛,沿叶脉疏生刺毛和皮刺;叶柄长2-4.5cm,顶生小叶柄长1.5-3cm,侧生小叶近无柄,和叶轴均被红褐色刺毛和少数皮刺;托叶丝状。花数朵在叶腋团聚成束,稀单生;花梗短;花白色,直径约1-1.3cm,花萼5裂;花瓣5,长倒卵形,基部具爪,长于萼片;雄蕊多数;雌蕊多数,基部有白色柔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径约5-8mm,熟时金黄色或红黄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200m的山坡灌丛、杂木林内或林缘,也见于山谷或山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湖北、台湾、广西、云南、四川、贵州。

【化学成份】根含2a,3β,23a-三乙酰氧基-19a-羟基-12-乌苏烯-28β酸-甲酯(methyl-2a,3β,23a-triacetoxy-19a-hydroxyure-12-en-28β-oate)。

【性味】酸咸;凉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归经】肝;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四川常用中草药》:祛风除湿,散瘰疬。根:治风湿关节痛刀伤吐血,九子烂疡,目中流泪。叶:治黄水疮狗咬伤

2.《贵州药植目录》:补肾解毒和血。治月经不调,黄水,肾虚阳萎血尿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l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閸忓秷鐭楅悽铏閿涳拷閺堫剛鐝幍鈧張澶婂敶鐎归€涚矌娓氭稑寮懓鍐跨礉婵″倹鐏夐幃銊╂付鐟曚浇袙閸愬啿鍙挎担鎾绘6妫版﹫绱濆楦款唴閹劌鎸╃拠銏㈡祲閸忔娊顣崺鐔剁瑩娑撴矮姹夋竟顐犫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