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儿藤
- 目录
- 《中华本草》牛儿藤
《中华本草》:牛儿藤

【拼音名】Niú ér Tén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chemia flavescens(Wall.)Brongn.[Zizyphus flavescens Wall.;Berchemia hypochrysa Schneid.]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茎切段,根切片晒干。
【原形态】黄背勾儿茶 藤状灌木,高7-8m。全株无毛。小枝圆柱形,平展,黄色或变褐色,有时被粉。叶互生;叶柄长1-2.5cm,无毛;托叶早落;时片纸质,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15cm,宽3-7cm,先端钝或圆,具小突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绿色,下面干时常金黄色;侧脉每边6-9对,两面凸起。花两性,圆锥花序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长2-3mm;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5,阔倒卵形,稍短于萼片;雄蕊5,与花瓣等长;子房与花盘分离,2室,花柱2叉。核果近圆柱形,长7-11mm,直径4-5mm,先端具小尖头,基部有盘状宿存花盘,成熟时紫红色或紫黑色,有酸甜味。花期6-8月,果期翌年5-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4000m的山坡、灌丛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苦;辛;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治跌打损伤可用至30g以上。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