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蒺藜

目录
《中药大辞典》软蒺藜
《中华本草》软蒺藜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软蒺藜

【出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Ruǎn Jí Lí

【别名】白蒺藜(《山东中草药手册》),碱灰菜、麻落粒(《内蒙古中草药》),大灰条、灰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藜科植物西伯利亚滨藜的果实。8~9月采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果实,碾去硬刺后备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直立,钝四棱形,通常自基部分枝,有白粉粒;枝斜升,有条纹。叶互生,菱状卵形,长3~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通常有波状钝锯齿,中部的一对齿较大,成裂片状,下面密生粉粒,灰白色;叶柄短。团伞花宇,几遍布叶腋;花单性;雄花花被片5,雄蕊3~5;雌花无花被,为2个合生苞片包围;果期苞片膨大,木质,生短棘状突起,顶缘牙齿状,基部楔形,有短柄。胞果卵形或近圆形。种子直立,红褐色或淡黄褐色,长2~2.5毫米。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盐碱滩、湖边、河岸和固定沙丘上,或见于草地、宅旁和路边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各地。

【性味】苦,平。

①《山东中草药手册》:"苦,温。"

②《内蒙古中草药》:"苦微酸咸,平。"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清肝明目。治结合膜炎,头痛皮肤瘙痒肿毒乳汁不通

①《山东中草药手册》:"散风明目。治结合膜炎,风疹瘙痒。"

②《内蒙古中草药》:"清肝明目祛风活血消肿。治头痛,皮肤瘙痒肿毒乳汁不通。"

③《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平肝明目。治恶血症结,头痛,咳逆,皮肤痒,喉痹痒,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软蒺藜草决明青葙子菊花水煎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②治皮肤瘙痒荨麻疹:软蒺藜地肤子各适量,煎汤外洗。(《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软蒺藜

【出处】出自《山东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Ruǎn Jí Lí

【别名】藜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西伯利亚滨藜和中亚滨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triplex sibirica L.[Obione sibirica Fisch.]2.Atriplex.centralasiatica Iljin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去净杂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等地。

2.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吉林、辽宁。

资源分布:1.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钝四棱形,通常自基部分枝,有白粉粒;枝斜升,有条纹。叶互生;叶柄长3~6mm;叶片卵状三角形至菱状卵形,长3~5cm,宽1.5~3cm,先端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的1对齿较大,成裂片状,下面灰白色,密生粉粒。团伞花序,几遍布叶腋;花单性;雄花花被片5,雄蕊5,花丝基部连合;雌花无花被,为2个合生苞片包围;果期苞片膨大,木质,表面具多数不规则的刺状突起,顶缘牙齿状,基部楔形。胞果卵形或近圆形,果皮膜质,白色,与种子贴伏。种子直立,红褐色或

【栽培】1.生于盐碱滩、湖边、河岸和固定沙丘上或见于草地和路边。

2.生于戈壁、荒地、河岸和盐碱化土上。

【性状】性状鉴别(1)中亚滨藜 胞果外被2片宿存苞片,直径0.4-1.4cm,土黄色或浅绿色。苞片为扁平扇形,有3条放射状隆起的主脉及网状细脉,无棘状突起,上部扇形,边缘波状或稍成5浅裂,基部渐细成短果柄。剥开两苞片露出扁圆形胞果1枚,呈棕色,直径约3mm。表面光滑,一侧有喙状突起。果皮与种皮均薄,剥开后呈淡黄色,富油质。气微弱,味微酸咸。

(2)西伯利亚滨藜 苞片基部具棘状、软棘状或疣状突起,但不刺手。(图3)

【药理作用】具抗病毒作用及抗血吸虫作用[1]。

【性味】苦;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祛风止痒活血消肿通乳。主目赤肿痛;头痛;头晕咳逆喉痹风疹;皮肤癌痒;肿毒;乳汁不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1.《山东中草药手册》:散风,明目。治结合膜炎,风疹瘙痒

2.《内蒙古中草药》:清肝明目,祛风活血消肿。治头痛,皮肤瘙痒,肿毒,乳汁不通

3.《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平肝明目。治恶血症结,头痛,咳逆,皮肤痒,喉痹,痒,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r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蒺藜

中药功效分类

蒺藜 知识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藜 知识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R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