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泥
《中药大辞典》:檀香泥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Tán Xiānɡ Ní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檀香"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檀香泥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纲目抬遗》:檀香泥,乃檀香心中所含脂垢,不易得。色如尘土,故以泥名。热之亦作檀香气。
【拼音名】Tán Xiānɡ Ní
【来源】药材基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心材中的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talum album L.
【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约10m。枝具条纹,有多数皮孔和半圆形的叶痕;小枝细长,节间稍肿大。叶片椭圆状卵形,膜质,长4-8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多少下延,边缘波状,稍外折,背面有白粉,中脉在背面突起,侧脉约10对;叶柄细长,长1-1.5cm。三歧聚伞式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2.5-4cm;苞片2枚,钻状披针形,长2.5-3mm,早落;总花梗长2-5cm;花梗长2-4mm;花长4-4.5mm,直径5.6mm;花被管钟状,长约2mm,淡绿色;花被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内部初时绿黄色,后呈深棕红色;雄蕊4,外伸;花盘裂片卵圆形,长约1mm;花柱长3mm,深红色,柱头浅3(-4)裂。核果长1-1.2cm,直径约1cm,外果皮肉质多汁,成熟时深紫红色至紫黑色,先端稍平坦,宿存花枝基多少隆起,内果皮具纵棱3-4条。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等地。
我国台湾、广东、海南、云南有引种。
【性味】苦;性温
【归经】胃;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治胃气滞痛,肝郁不舒。
【摘录】《中华本草》

檀香
- 檀香【本草纲目】
- 檀香【本草纲目】图文版
- 檀香【中草药图片】
- 檀香【中药大全】
- 檀香《本草备要》
- 檀香《本草便读》
- 檀香《本草撮要》
- 檀香《本草纲目》
- 檀香《本草纲目》
- 檀香《本草蒙筌》
- 檀香《本草择要纲目》
- 檀香《本草择要纲目》
- 檀香《得配本草》
- 檀香《冯氏锦囊秘录》
- 檀香《汤液本草》
- 檀香《药笼小品》
- 檀香《药笼小品》
- 檀香《医学入门》
- 檀香《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檀香《证类本草》
- 檀香《证类本草》
- 檀香《中药学》
- 白檀香《本草从新》
- 白檀香《本草分经》
- 白檀香《本草分经》
- 白檀香《本草分经》
- 白檀香《本草求真》
- 白檀香《本草易读》
- 白檀香《本草易读》
- 白檀香《药性切用》
- 白檀香《玉楸药解》
- 干檀香【中药大全】
- 青檀香【中药大全】
- 檀香散《明目至宝》
- 檀香汤【方剂大全】
- 檀香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檀香丸【方剂大全】
- 檀香油【中药大全】
- 岩檀香【中药大全】
- 紫檀香【本草纲目】
- 紫檀香《本草从新》
- 紫檀香《本草分经》
- 紫檀香《本草易读》
- 紫檀香《药性切用》
- 干檀香根【中药大全】
- 干檀香叶【中药大全】
- 檀香简介【中药基础】
- 八味檀香散【方剂大全】
- 沉檀香茶饼【方剂大全】
- 檀香汤膏子《是斋百一选方》
- 理气药之檀香【中药基础】
- 识别真假檀香【中药鉴别】
- 沉香、檀香养身心【养生文化】
- 牛黄麝香冰片檀香安息皂角《轩岐救正论》
- 牛黄麝香冰片檀香安息皂角《轩岐救正论》
- 区别使用沉香、降香、檀香【中药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