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白皮

目录
《中药大辞典》梧桐白皮
《中华本草》梧桐白皮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梧桐白皮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Wú Tónɡ Bái Pí

【别名】梧桐皮(《履巉岩本草》)。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去掉栓皮的树皮。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梧桐子"条。

【化学成份】树皮含水分40.63%,灰分2.69%,粗蛋白质4.16%,粗脂肪2.47%,粗纤维25.14%,戊聚糖和戊糖6.61%。尚含廿八醇、羽扇烯酮和少量蔗糖。树皮浸出的粘液质中含半乳聚糖,戊聚糖、糖醛酸、蛋白质等。

【性味】《草木便方》:"甘。"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痔痰,丹毒

①《本草图经》:"主痔。"

②《生草药性备要》:"生肌止痛散血凉脾,敷跌打。"

③《本草求原》:"煎汁,治丹毒恶疮,虫痔脱肛。"

④《草木便方》:"和血,祛除湿通经脉。治妇人吐血经水乱,腰膝痹痛。"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梧桐白皮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拼音名】Wú Tónɡ Bái Pí

【英文名】Bark of Phoenix Tree

【别名】梧桐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Firmiana plantanifolia (L.f.) Marsili去掉栓皮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rmiana plantanifolia (L.f.) Marsili [F.simplex (L.) W.F.Wigh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韧皮部,晒干。

【原形态】梧桐 落叶乔木,高达16m。树皮青绿色,平滑。单叶互生,叶柄长8-30cm;叶片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20cm,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脉7条。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50cm,下部的分枝长达12cm,花单性或杂性,淡黄绿色;导管长约2mm,裂片5,长条形,向外卷曲,长7-9mm,外面被淡黄色短柔毛,无花瓣;雄花由10-15枚雄蕊合生,花丝愈合成一圆柱体,约与萼片等长;雌花常有退化雄蕊围生子房基部,子房由5心皮联合,部分离生,花柱长,柱头5裂。蓇葖果5,纸质,有柄,长6-11cm,宽1.5-2.5cm,被短绒毛或几无毛,在成熟前每个心皮由腹缝开裂成叶状果瓣。种子4-5,球形,直径约7mm,干时表面多皱纹,着生于叶状果瓣的边缘。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为人工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化学成份】含槲皮甙(quercitrin),另含二十八醇(octacosanol),羽扇稀疏(lupenone),蔗糖(sucrose),蛋白质,戊聚糖(pentosans),戊糖(pentose)及粘液质(mucilage)。梧桐还含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O-β-D-芸香糖甙(kaempferol-3-O-β-D-rutinoside),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O--β-D-新橙皮甙(quercetin-3-O-β-D-neohesperidoside),金丝桃甙(hyperoside)。

【性味】味甘;苦;性凉

【归经】肝;脾;肺;肾;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主痔。

2.《生草药性备要》:生肌止痛散血凉脾,敷跌打

3.《本草求原》:煎汁,治丹毒恶疮,虫痔脱肛。

4.《草木便方》:和血祛风,除湿,通经脉。治妇人吐血,经水乱,腰膝痹痛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w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白皮

中药功效分类

白皮 知识

中药功效分类

梧桐

中药功效分类

梧桐 知识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W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