鯮鱼

目录
《中药大辞典》鯮鱼
《中华本草》鯮鱼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鯮鱼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Zōnɡ Yú

【别名】鯼鱼(《纲目》),尖头鳡(《鱼类分类学》)。

【来源】为鲤科动物鯮鱼的肉。

【原形态】体甚长,略侧扁,腹部圆。头前半部细长,稍成管状,吻端平扁似鸭嘴形。口上位,下颌向上倾斜,且长于上颌,上颌骨末端达眼前缘之下。眼中等大,距吻端较近,向两侧面突出,两颊很宽,眼后头长为吻长的2~2.5倍。下咽齿1行,细长。鳞细小,侧线向腹面微弯;侧线鳞140~170。背鳍Ⅲ8,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后。臀鳍Ⅲ9~11。尾鳍分叉很深,下叶梢长于上叶。背部深灰色,腹部及两侧下半部银白色,胸鳍淡红,背鳍、尾鳍灰色,腹鳍、臀鳍灰白,尾鳍后缘呈黑色,在侧线之上有一微黑色纵纹。为江河中大型的凶猛鱼类。

生活于水的中下层,主要以鱼类为食。有江湖洄游习性。产卵期4~7月。

【生境分布】分布闽江、长江及长江的支流中。

【性味】①《食疗本草》:"平。"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②《纲目》:"甘,平,无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鯮鱼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拼音名】Zōnɡ Yú

【英文名】dace

【别名】鯼、火筩嘴、尖头鳡、马头鯮、鸭嘴鯮、喇叭鱼、长嘴鳡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鯮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ciobrama macrocephalus(Lacepede)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得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鯮鱼,体细长,腹部圆,无腹棱。头前部细长如管状,吻平扁似鸭嘴。口上位,下颌长于上凳且稍向上倾斜。无须。眼中等大位于头侧稍上方,距吻端较近,眼间隔较平坦,眼后头长约为吻长的2-2.5倍。下咽齿1行,稍呈圆柱状。鳞细小,侧线鳞136-170。背鳍3,8,无硬刺,其起点在腹鳍之后。臀鳍3,9-11,起点和背鳍末端相对或稍后。尾鳍分叉较深,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深灰色,两侧及腹部银白色,胸鳍淡红,背鳍、尾鳍灰色,腹鳍、臀鳍灰白,尾鳍后缘呈黑色,在侧线上有一微黑色纵纹。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江河中下层,为凶猛的大型鱼类,主要以鱼类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珠江及其支流闽江。

【性味】味甘;性平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归经】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虚益脾胃强筋骨。主久病体弱;脾不和;食欲不振腰膝酸软;行走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鯮鱼,多食宜人,作鲜尤佳,曝干甚香美,不毒,亦不发病。

2.《纲目》:鲮(鱼),生江湖中。体圆厚而长,似HAN鱼而腹稍起,扁额长喙,口在额下,细鳞,腹白背微黄色,亦能吠鱼,大看二、三十厅。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z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閸忓秷鐭楅悽铏閿涳拷閺堫剛鐝幍鈧張澶婂敶鐎归€涚矌娓氭稑寮懓鍐跨礉婵″倹鐏夐幃銊╂付鐟曚浇袙閸愬啿鍙挎担鎾绘6妫版﹫绱濆楦款唴閹劌鎸╃拠銏㈡祲閸忔娊顣崺鐔剁瑩娑撴矮姹夋竟顐犫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