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打果树皮

目录
《中华本草》地打果树皮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地打果树皮

【拼音名】Dì Dǎ Guǒ Shù Pí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小乔木紫金牛的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arborescens Wal1.「A.humilis Vahl var.arborescens(Wall.)C.B.Clar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剥取茎皮,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坚纸质,倒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长9-19cm,宽2-5cm,全缘;中脉于背面明显,侧脉14-20对。亚伞形花序或总状花序,有花6-12朵,腋生,花梗长1.3-2cm;萼片广卵形,长约2mm,顶端钝或圆形,基部近耳形,互相折叠,具缘毛和腺点;花瓣广卵形,白色,有紫红色腺点,基部微微连合,长5-7mm,具腺点;雄蕊较花瓣略短,花丝短,长不及花药的1/2;花药披针形,先端锐尖至渐尖,背部具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果扁球形,直径约7mm,紫红色或带黑色。具密腺点,宿存萼片反折。花期2-4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400m的山坡灌丛中或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性平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d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