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肝油
《中药大辞典》:河豚鱼肝油

【出处】《辽宁医学》210:467,1966
【拼音名】Hé Tún Yú Gān Yóu
【来源】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的肝脏所熬出的油。
【附方】治破溃之淋巴结结核及慢性皮肤溃疡:河豚肝适量,放锅内加热到90~120℃左右,见有油出即不停搅拌,随后将油装入玻瓶,静置48小时后,取上层清油,制成油纱布条,经高压灭菌后备用。用时以油纱布条外敷创面或用于窦道引流,外用消毒纱布包扎。每隔一至二日换药一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河豚鱼肝油

【出处】出自《辽宁医学》
【拼音名】Hé Tún Yú Gān Yóu
【英文名】Ocellated puffer liver oil, Vermiculated puffer liver oil, Obscure puffer liver oil
【来源】药材基源: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及其同属多种动物的肝脏所熬出的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Fugu ocellatus(Osbeck)[Spheroides ocellatus Osbeck]2.Fugu vermicularis (Temminck et Schlegel)[Spheroides vermicularis Temminck et Schlegel]3.Fugu obscurus(Abe)[Spheroides obscurus Abe]
采收和储藏:捕得河豚后,取肝熬油。
【原形态】1.弓斑东方鲀,体长一般为10-15cm,头部、体背及腹面均有细弱小刺,背刺区与腹刺区分离。吻部、头体两侧及尾部光滑。头体背侧面灰褐色,微绿。体侧在胸鳍后上方,各有一黑绿色而带橙色边的大斑,并有一弓形横过背部的黑绿色鞍状斑,鞍癍斑具橙色边缘。背鳍基部两侧具一圆形大黑斑。腹面白色,各鳍灰黄色。
2.虫蚊东方鲀,本种与弓斑东方鲀的区别是:有许多圆形和长虫纹形白点。
3.暗纹东方鲀,本种与弓斑东方鲀的区别是:棕褐色,背侧面具不明显的暗褐色横纹4-6条,横纹之间白色狭纹3-5条。胸鳍后上方体侧处具一圆形黑色大斑,边缘白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近海,亦进入河口咸淡水区域。主食贝类、甲壳类、小鱼类。
2.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河口咸淡水中,亦进入江河。主食贝类、虾蟹及小鱼等。遇敌害时,体内气囊能使腹部膨胀。4-5月为产卵期。
3.栖息于近海和河川。杂食性,主食虾、蟹、螺、鱼苗、水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及植物叶片和丝状藻等。
资源分布:1.弓斑东方鲀: 分布我国沿海。
2.虫纹东方鲀: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3.暗色东方鲀: 分布于黄海、渤海和东海。
【炮制】将肝脏放锅内加热到90-120度左右,见有油出即不停搅拌,随后将油装入玻瓶,静置48小时取上油,制成油纱条,经高压灭菌后备用。
【性味】味甘;性温;大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敷。
【注意】禁内服。
【摘录】《中华本草》

河豚
- 河豚【本草纲目】
- 河豚【中药大全】
- 河豚《本草从新》
- 河豚《本草撮要》
- 河豚《本草衍义》
- 河豚《本经逢原》
- 河豚《医学入门》
- 河豚《饮食须知》
- 海河豚《药性切用》
- 河豚羹【方剂大全】
- 河豚目【中药大全】
- 河豚鱼《本草分经》
- 河豚鱼《本草蒙筌》
- 河豚子【中药大全】
- 河豚中毒《中医词典》
- 解河豚毒《奇方类编》
- 解河豚毒《是斋百一选方》
- 治河豚毒《是斋百一选方》
- 中河豚毒《外科证治全书》
- 河豚鱼中毒《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河豚鱼中毒《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河豚鱼中毒《预防医学》
- 解河豚鱼毒《奇方类编》
- 鱼(河豚)《食疗本草》
- 河豚(音屯)《证类本草》
- 河豚(音屯)《证类本草》
- 河豚毒素中毒【疾病大全】
- 河豚鱼中毒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解中河豚毒门主方《疡医大全》
- 解中河豚毒门主论《疡医大全》
- 解中河豚毒门主论《疡医大全》
- 误食河豚鱼中毒的预防【中毒急救】
- 第二十五门(解毒 蕈毒 河豚 虫毒 蛇虫 蜂蝎 蜈蚣 猫犬 寸白虫 百虫入耳 去虱子)《是斋百一选方》
河豚 知识
鱼肝油
鱼肝油 知识
- 鱼肝油不等于鱼油【中医知识】
- 鱼肝油也不能多吃【中医知识】
- 如何正确服用鱼肝油【中医知识】
- 婴儿如何服用鱼肝油【中医知识】
- 喂鱼肝油小心类脂质肺炎【中医知识】
- 如何服用鱼肝油才最正确呢【中医知识】
- 从“鱼肝油中毒”看维生素D【中医知识】
- 儿童用药:如何正确服鱼肝油【中医知识】
- 儿童早服鱼肝油预防I型糖尿病【中医知识】
- 孕妇不宜摄入过多鱼肝油和含钙食品【中医知识】
- 鱼肝油和钙片是治疗小儿肺结核的常规药吗?【中医知识】
- 幼儿是否需长期补充鱼肝油?(03-02期)【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