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鸦糊
- 目录
- 《中药大辞典》老鸦糊
《中药大辞典》:老鸦糊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Lǎo Yā Hú
【别名】万年青(《植物名实图考》),鱼胆(《中国树木分类学》),牛舌癀、猴草、粗糠草、粥香(《福建民间草药》),没翻叶、大麻雀米、鸡米树、菜子木、红泡果(《贵州民间药物》),爆竹子、路金子、百子爆、米筛花、米筛子、大叶鲤鱼泻子、毛风(《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老鸦糊的根、茎、叶、果实。5~10月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达3米。小枝有粗糠状短柔毛或平滑无毛。叶对生;阔椭圆形以至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为小齿牙或齿牙状,下面疏生星状毛及腺点;叶柄长0.5~1厘米。密生的聚伞花序,径2~3厘米;总梗有短柔毛,与叶柄等长或短于叶柄;花水红色;萼短钟状,截形;花冠短筒状,4裂;雄蕊4,长7毫米,花丝较花冠之裂片为长,花药广椭圆形;雌蕊1,子房4室。核果,堇紫色,径3~4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旷野间。分布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苦辛,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性微寒,味辛。"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凉,味涩。"
閹革拷閸旂喐鏅�閸掑棛琚敍锟�鐟欙綀銆冮懡锟�閵嗭拷濞撳懐鍎归懡锟�閵嗭拷濞夎绗呴懡锟�閵嗭拷缁佹盯顥撳﹢鑳祩閵嗭拷閼烘娊顩鹃崠鏍ㄧ畭閼斤拷閵嗭拷閸掆晜鎸夊〒妤佺畭閼斤拷閵嗭拷濞撯晠鍣烽懡锟�閵嗭拷閻炲棙鐨甸懡锟�閵嗭拷濞戝牆顕遍懡锟�閵嗭拷妞硅精娅曢懡锟�閵嗭拷濮濄垼顢呴懡锟�閵嗭拷濞叉槒顢呴懡锟�閵嗭拷閸栨牜妫稿銏犳尭楠炲啿鏋犻懡锟�閵嗭拷鐎瑰顨i懡锟�閵嗭拷楠炲疇鍊介悢鍕棑閼斤拷閵嗭拷瀵偓缁愬秷宓�閵嗭拷鐞涖儳娉懡锟�閵嗭拷閸ョ儤璁㈤懡锟�閵嗭拷婢舵牜鏁ら懡锟�閵嗗倶鈧偓閺囨潙顦块崝鐔诲厴娑撶粯涓�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附方】①治关节炎:老鸦糊根二两,猪蹄半斤,黄酒二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鲜老鸦糊叶捣烂后敷伤部。(《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外伤出血:老鸦糊叶、果实,晒干研粉外敷,或鲜叶捣烂外敷伤处。
④治内出血:老鸦糊干叶研粉,每次一钱,每天三、四次,开水冲服。
⑤治尿血:老鸦糊叶、白茅根、活血丹各一两,檵木叶五钱,水煎服。(③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皮下漏血:鲜老鸦糊叶、茎半斤。水煎熏洗。
⑦治冻疮:老鸦糊叶一握。煎汤熏洗,不断擦患郎,日洗一两次。
⑧治蛇伤:老鸦糊根二两切碎。酌加水煎服。(⑥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