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七

【拼音名】Wú Gōnɡ Qī
【别名】牌楼七、黑驴蛋、大口袋花、大花囊兰
【来源】兰科杓兰属植物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artz,以根、根状茎和花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苦、辛,温。有小毒。
【用法用量】2~3钱,水煎或泡酒服。
【备注】(1)本品研末压片,每次合生药2克,每天3~4次,口服,治疗急性菌痢,取得一定疗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蜈蚣七

【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Wú Gōnɡ Qī
【别名】黑驴蛋、牌楼七
【来源】为兰科植物大花杓兰的根、根茎及花。秋季采挖根及根茎,洗净、晒干。
同属植物大叶杓兰的根及根茎亦同等入药。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生,并有鳞芽,着生多数褐色须根。茎直立,高30、5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柔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8~16厘米,折迭状,先端尖,基部抱茎,全缘。花单1或2朵着生在茎顶,大形紫色;花被片分内外两轮;外轮披针形,基部连合,先端尖或成二裂;内轮中央的唇瓣成扁球形囊状,口小而有细齿,表面有沟;雄蕊6枚,仅2枚发育;子房下位。蒴果椭圆形。花期5~6月。果熟期9月。
【生境分布】喜生于高寒湿润而肥沃的酸性土森林中。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至西南一带。
【性味】苦辛,温,有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蜈蚣七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拼音名】Wú Gōnɡ Qī
【英文名】Rhizome of Bigflower Ladyslipper
【别名】黑驴蛋、牌楼七、鸡嗦子花、大口袋花、凤凰抱蛋、独龙抢宝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毛杓兰或大叶杓兰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pripedium franchetii Wils.2.Cypripedium fasciolatum Franc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1.毛杓兰,陆生植物,高20-35cm。茎直立,密被长柔毛,上部尤密。叶3-4枚,互生,菱状椭圆形或近宽椭圆形,长达16cm,宽4-6.5cm,先央急尖或短渐尖,边缘具细缘毛。花单生,褐色而具紫色条纹;中萼片近卵形,长4-5.5cm,宽2.5-3cm,渐尖,背面主脉上被短柔毛,边缘具细缘毛,合萼片椭圆形,稍短,宽只为其2/3,先端2齿,亦具类似的短柔毛及细缘毛;花瓣披针形,长5-6cm,宽1-1.5cm,内面基部具长柔毛;唇瓣口径与花瓣长度相等,具明显紫斑点,口部前面内弯,边缘甚宽,内折侧裂片呈三角状,囊底具长柔毛;退化雄蕊箭形或近卵形,长1-1.5cm,基部具柄 及耳;子房被毛。花期5-6月。
2.大叶杓兰,陆生植物,高35-40cm。茎无毛或在上部及近关节处具短柔毛,具3-4叶。叶互生;叶片宽椭圆形,长15-20cm,宽6-12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花苞片叶状,卵状披针形。花单生,黄色,稍具紫色条纹,较大,直径可达15cm;中萼片宽椭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长5-5.5cm,宽2.8-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但稍狭,先端具2齿;花瓣条状披针形,长5.5-8cm,宽8-15mm,内侧面紫色且具短柔毛;唇瓣球形,甚大,直径可达5cm,几与中萼片等长,囊往往向上举,口部与茎并行,直径约2cm,边缘具齿,口部周围及底部具紫色斑点,囊底部被毛,内折侧裂片三角形;退化雄蕊椭圆形,长约17mm,基部有耳具短柄;子房条形,被棕色毛。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毛杓兰生于高寒山区林下阴湿处。
2.大叶杓兰生于高寒山区林下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1.毛杓兰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2.大叶杓兰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炮制】花:阴干,研粉,用于止血。
【性味】苦;辛;温
【归经】脾;肝;肾;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蜈蚣
- 蜈蚣【本草纲目】
- 蜈蚣【本草纲目】图文版
- 蜈蚣【动物类中药】
- 蜈蚣【中草药图片】
- 蜈蚣【中药大全】
- 蜈蚣《本草备要》
- 蜈蚣《本草便读》
- 蜈蚣《本草崇原》
- 蜈蚣《本草崇原》
- 蜈蚣《本草从新》
- 蜈蚣《本草撮要》
- 蜈蚣《本草分经》
- 蜈蚣《本草纲目》
- 蜈蚣《本草害利》
- 蜈蚣《本草经集注》
- 蜈蚣《本草蒙筌》
- 蜈蚣《本草求真》
- 蜈蚣《本草衍义》
- 蜈蚣《本草易读》
- 蜈蚣《本草易读》
- 蜈蚣《本草择要纲目》
- 蜈蚣《本草择要纲目》
- 蜈蚣《本经逢原》
- 蜈蚣《得配本草》
- 蜈蚣《冯氏锦囊秘录》
- 蜈蚣《雷公炮制药性解》
- 蜈蚣《雷公炮炙论》
- 蜈蚣《雷公炮炙论》
- 蜈蚣《名医别录》
- 蜈蚣《千金翼方》
- 蜈蚣《神农本草经》
- 蜈蚣《外科全生集》
- 蜈蚣《新修本草》
- 蜈蚣《药性切用》
- 蜈蚣《医学入门》
- 蜈蚣《玉楸药解》
- 蜈蚣《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蜈蚣《证类本草》
- 蜈蚣《证类本草》
- 蜈蚣《中药学》
- 地蜈蚣《证类本草》
- 石蜈蚣【中药大全】
- 水蜈蚣【中药大全】
- 水蜈蚣《中药学》
- 吞蜈蚣《奇效简便良方》
- 蜈蚣草【中药大全】
- 蜈蚣草【中药图谱】
- 蜈蚣刺【中药大全】
- 蜈蚣疔《中医词典》
- 蜈蚣饯【方剂大全】
- 蜈蚣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蜈蚣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蜈蚣兰【中药大全】
- 蜈蚣漏《中医词典》
- 蜈蚣萍【中药大全】
- 蜈蚣散【方剂大全】
- 蜈蚣散《正体类要》
- 蜈蚣汤《备急千金要方》
- 蜈蚣藤【中药大全】
- 蜈蚣咬《奇方类编》
- 蜈蚣咬《医学纲目》
- 蜈蚣咬《证治准绳·疡医》
- 蜈蚣油【方剂大全】
- 蜈蚣油《外科全生集》
- 蜈蚣藻【中药大全】
- 岩蜈蚣【中药大全】
- 扒地蜈蚣【中药大全】
- 赤蜈蚣散【方剂大全】
- 大蜈蚣散【方剂大全】
- 地蜈蚣草【本草纲目】
- 飞天蜈蚣【中药大全】
- 铺地蜈蚣【中药大全】
- 铺地蜈蚣【中药图谱】
- 祛蜈蚣法《奇方类编》
- 入地蜈蚣【中药大全】
- 蜈蚣草根【中药大全】
- 蜈蚣叮疮《外科启玄》
- 蜈蚣叮疮《外科启玄》
- 蜈蚣哽喉《中医词典》
- 蜈蚣简介【中药基础】
- 蜈蚣旗根【中药大全】
- 蜈蚣入耳《奇方类编》
- 蜈蚣入耳《奇效简便良方》
- 蜈蚣入腹《冷庐医话》
- 蜈蚣螫方《外台秘要》
- 蜈蚣螫候《诸病源候论》
- 蜈蚣咬伤【中药主治】
- 蜈蚣咬伤《奇效简便良方》
- 蜈蚣咬伤《外科心法要诀》
- 蜈蚣咬伤《外科证治全书》
- 蜈蚣咬伤《医宗金鉴》
- 蜈蚣咬伤《医宗金鉴》
- 蜈蚣咬伤《中医词典》
- 蜈蚣蜇伤【疾病大全】
- 蜈蚣蜇伤【中毒昆虫咬伤】
- 蜈蚣中毒《中医词典》
- 误吞蜈蚣《外科证治全书》
- 向天蜈蚣【中药大全】
- 治蜈蚣伤《是斋百一选方》
- 中蜈蚣毒《外科证治全书》
- 大飞天蜈蚣【中药大全】
- 短叶水蜈蚣【中药图谱】
- 鸡卵制蜈蚣《古今医统大全》
- 加味蜈蚣散【方剂大全】
- 舌状蜈蚣藻【中药大全】
- 蜈蚣矫正饮【方剂大全】
- 蜈蚣入耳方《外台秘要》
- 蜈蚣蛇蝎伤《孙真人海上方》
- 蜈蚣蛇蝎伤《孙真人海上方》
- 蜈蚣螫秘方《华佗神方》
- 小棘巨蜈蚣【中药图谱】
- 兴阳蜈蚣袋《古代房中秘方》
- 蜘蛛蜈蚣伤《圣济总录》
- 蜘蛛蜈蚣伤《圣济总录》
- 人工养殖蜈蚣【中药种贮】
- 识别真伪蜈蚣【中药鉴别】
- 蜈蚣的新功用【中药基础】
- 蜈蚣入耳秘方《华佗神方》
- 蜈蚣螫方八首《外台秘要》
- 蜈蚣咬门主方《疡医大全》
- 蜈蚣草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蜈蚣的炮制方法【中药炮制】
- 蜈蚣入耳方三首《外台秘要》
- 蜈蚣咬伤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蜈蚣咬伤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治蝎蜇蜈蚣咬方《奇方类编》
- 解中蜈蚣毒门主方《疡医大全》
- 救误吞蜈蚣门主方《疡医大全》
- 蜈蚣和千足虫咬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治疗痹症—蜈蚣酒【偏方】
- 中药蜈蚣详细介绍【中药基础】
- 蜈蚣咬伤引起的皮炎【皮肤病】
- 治卒蜈蚣蜘蛛所螫方《肘后备急方》
- 治卒蜈蚣蜘蛛所螫方《肘后备急方》
- 灸蛇蝎蜈蚣蜘蛛咬伤歌《刺灸心法要诀》
- 灸蛇蝎蜈蚣蜘蛛咬伤歌《刺灸心法要诀》
- 灸蛇蝎蜈蚣蜘蛛咬伤歌《医宗金鉴》
- 灸蛇蝎蜈蚣蜘蛛咬伤歌《医宗金鉴》
- 南湖冒出大片蜈蚣草?【中药资源】
- 疯犬咬(毒蛇、蜈蚣咬)《医学心悟》
- 野外诱捕蜈蚣及饲养方法【中药种贮】
- 舌忽胀退场门外(俗曰蜈蚣毒)《回生集》
- 治蛇伤及蜈蚣蝎螫,诸毒虫咬方《是斋百一选方》
- 僵蚕全蝎诸蛇钓藤天竺黄铃羊角蜈蚣《轩岐救正论》
- 僵蚕全蝎诸蛇钓藤天竺黄铃羊角蜈蚣《轩岐救正论》
- 广西河池蜈蚣动态--2008.05.06【中药资源】
- 第二十五门(解毒 蕈毒 河豚 虫毒 蛇虫 蜂蝎 蜈蚣 猫犬 寸白虫 百虫入耳 去虱子)《是斋百一选方》
蜈蚣 知识
- 蜈蚣新用【中医知识】
- 蜈蚣咬伤【中医知识】
- 蜈蚣和接骨草【中医知识】
- 蜈蚣治病验方【中医知识】
- 蜈蚣的药理作用【中医知识】
- 蜈蚣的人工饲养技术【中医知识】
- 蜈蚣养殖及加工技术【中医知识】
- 以毒攻毒-蜈蚣战毒蛇【中医知识】
- 解毒消炎丸治疗蜈蚣咬伤【中医知识】
- 野外诱捕蜈蚣及饲养方法【中医知识】
- 以毒攻毒——蜈蚣战毒蛇【中医知识】
- 临床应用蜈蚣要注意不良反应【中医知识】
- 趣话:以毒攻毒—蜈蚣战毒蛇【中医知识】
- 蜈蚣的副作用-蜈蚣中毒与解救【中医知识】
- [原创]关于蜈蚣毒性的个人看法【中医知识】
- 中国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实例-蜈蚣【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