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草根
《中药大辞典》:蚌壳草根

【出处】《红河中草药》
【拼音名】Bànɡ Ké Cǎo Gēn
【来源】为豆科植物半灌木千斤拔的根。秋、冬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半灌木,幼枝被毛。单叶互生,矩卵形,长4~7厘米,宽3~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几无毛,叶脉背面隆起,被长毛;叶柄长0.8~1.5厘米;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小花序包藏在蚌壳状苞片中,苞片密被棕色长硬毛,蝶形花白色。荚果矩卵形,有种子1~2个。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区半山坡灌木林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微苦甘,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炖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蚌壳草根

【出处】出自《红河中草药》。本品还可治咳嗽,哮喘,肺炎,百日咳,黄疸等症。
【拼音名】Bànɡ Ké Cǎo Gēn
【英文名】fruticulos Moghania
【别名】咳嗽草、大铁扫把。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半灌木千斤拔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emingia fruticulosa Wall.ex Coll.[Moghania fruticulosa(Wall.ex Call.)Wang et Tang]
采收和储藏:秋、冬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半灌木千斤拔 半灌木。幼枝被毛。单叶互生,长卵形,长4-7cm,宽3-4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几无毛,叶脉背面隆起,被长毛;叶柄长0.8-1.5cm;托时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小花序包藏在蚌壳状苞片中,苞片密被棕色长硬毛,蝶形花白色。荚果矩卵形,有种子1-2个。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区半山坡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微苦;甘;凉
【归经】肺;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服、炖肉服。
【摘录】《中华本草》

蚌
- 蚌【本草纲目】
- 蚌【本草纲目】图文版
- 蚌【中药大全】
- 蚌《本草纲目》
- 蚌《本经逢原》
- 蚌《得配本草》
- 蚌《饮膳正要》
- 蚌《证类本草》
- 蚌《证类本草》
- 蚌粉【本草纲目】
- 蚌粉【中药大全】
- 蚌粉《本草从新》
- 蚌粉《本草撮要》
- 蚌粉《本草分经》
- 蚌粉《药性切用》
- 蚌蛤《侣山堂类辩》
- 蚌蛤《侣山堂类辩》
- 蚌蛤《医学入门》
- 蚌蛤《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蚌合《目经大成》
- 蚌合《目经大成》
- 蚌合《中医词典》
- 蚌花【中药大全】
- 蚌疽《中医词典》
- 蚌泪【中药大全】
- 蚌肉【本草纲目】
- 蚌肉【中药大全】
- 蚌肉《饮食须知》
- 河蚌【中药大全】
- 蚌津散【方剂大全】
- 蚌壳散【方剂大全】
- 蚌兰花【中药大全】
- 蚌兰叶【中药大全】
- 蚌霜散【方剂大全】
- 炖蚌肉《保健药膳》
- 炖蚌肉《保健药膳》
- 蚌粉青黛散【医药典故】
- 河蚌汤的做法【饮食指南】
- 蚌兰花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蚌(蚌蛤)〈大寒〉《食疗本草》
- 炖蚌肉可润肤、明目【美容减肥偏方】
- 真珠(珍珠,蚌珠)【本草纲目】
- 介部(蚌蛤类十一种)《得配本草》
- 介部(龟 鳖 蛤蚌)《药性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