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角
- 目录
- 《中华本草》藏羚角
《中华本草》:藏羚角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Cánɡ Línɡ Jiǎo
【英文名】Antelope angle
【别名】羚羊、西藏羚羊、一角兽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藏羚的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
采收和储藏:捕捉后,取其角烧成炭。研细备用。
【原形态】藏羚,体型中等,体长约1.2m,肩高约80cm。尾较短而尖。鼻端被毛,鼻孔大,内有扩张的囊。雄兽吻部肿大,有角,角长而侧扁,长约60cm,形直,除角尖处外,具有明显而等距的横棱。体毛厚而密,毛直立;背部呈浅红棕色,腹部白色;雄兽脸部黑棕色或黑色,头顶白色,雌者脸部则无黑色。耳内几呈现白色,耳背则为纯白;四肢浅灰白色,雄兽在前面有黑棕色或黑色纵纹。尾与体背同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海拔4000-6000m的高原地带,常结成小群活动。性懦怯,白昼多荫蔽于岩穴中晨昏出动,以各种牧草为食。奔走极为迅速,为犬狼所不及。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藏高原。
【药理作用】1.解热作用,藏羚角注射液40mg/kg腹腔注射,对静注三联菌苗发热家兔,有与羚羊角相似的解热作用。其提取液2.5g/kg腹腔注射,对静注啤酒酵母液所致发热大鼠也有明显解热作用。
2.镇静及抗惊厥作用,藏羚角提取液12.5g/kg能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1.5g/kg腹腔注射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次数。藏羚角提取液10g/kg腹腔注射,对咖啡因所致惊厥,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镇痛作用,藏羚角提取液12.5g/kg皮下注射小鼠醋酸扭体法,腹腔注射小鼠热板法,均表明有镇痛作用。
4.降压作用,藏羚角提取液1g/kg静注,对SD种系大鼠有与羚羊角相似的降压作用,对心电图无明显影响。
5.毒性,藏羚角提取液小鼠灌胃的LD50为28.69+/-5.77g/kg。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入胃、肝二经
閹革拷閸旂喐鏅�閸掑棛琚敍锟�鐟欙綀銆冮懡锟�閵嗭拷濞撳懐鍎归懡锟�閵嗭拷濞夎绗呴懡锟�閵嗭拷缁佹盯顥撳﹢鑳祩閵嗭拷閼烘娊顩鹃崠鏍ㄧ畭閼斤拷閵嗭拷閸掆晜鎸夊〒妤佺畭閼斤拷閵嗭拷濞撯晠鍣烽懡锟�閵嗭拷閻炲棙鐨甸懡锟�閵嗭拷濞戝牆顕遍懡锟�閵嗭拷妞硅精娅曢懡锟�閵嗭拷濮濄垼顢呴懡锟�閵嗭拷濞叉槒顢呴懡锟�閵嗭拷閸栨牜妫稿銏犳尭楠炲啿鏋犻懡锟�閵嗭拷鐎瑰顨i懡锟�閵嗭拷楠炲疇鍊介悢鍕棑閼斤拷閵嗭拷瀵偓缁愬秷宓�閵嗭拷鐞涖儳娉懡锟�閵嗭拷閸ョ儤璁㈤懡锟�閵嗭拷婢舵牜鏁ら懡锟�閵嗗倶鈧偓閺囨潙顦块崝鐔诲厴娑撶粯涓� >>>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5-15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胃炎、甲状腺肿大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