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羽草
- 目录
- 《中药大辞典》翠羽草
《中药大辞典》:翠羽草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Cuì Yǔ Cǎo
【别名】金鸡独立草(《王安卿采药志》),翠翎草、矮脚凤毛(《汪连仕采药书》),孔雀花(《粤志》).神锦花、鹤翎草、凤尾草、开屏风毛(《纲目拾遗》),龙须、剑柏(《植物名实图考》),蓝地柏(《植物学大辞典》),绿绒草(《广州植物志》),回生草、还魂草(《福建民间草药》),金鸡风尾草、水鸡爪(《闽南民间草药》),伸脚草,地柏叶、岩萍(《湖南药物志》),绸缎草(《广西药植名录》),龙鳞草、龙爪草、白鸡爪(《福建中草药》)。
【原形态】翠云草(《群芳谱》)
多年生草本。主茎纤细,匍匐,长30~60厘米;灰黄色,有浅沟,节上生根。分枝向上层伸,其上复为互生、羽状、又状分枝的小枝,末回小枝连叶宽4~6毫米。叶异形,排列平面上,下面深绿色,上面带碧蓝色,卵状椭圆形,长2~3毫米,宽为长之1/2~2/3,顶端近短尖,边缘透明,全缘,近两侧相称,基部浑圆或近心形;生于主茎上的叶最大,斜椭圆形,疏生,直立,边缘透明,全绿,短渐尖至削尖,基部近心形。孢子囊穗四角形,长6~12.5毫米;孢子叶密生,向上,卵状披针形,长2.5毫米,有中脉。大孢子黄白色,表面有不整齐的管状疣突;小孢子基部有冠毛状突出物,中部有多枚成行的小刺。
【生境分布】生长于阴湿山石间。分布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安徽及西南各地。
【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微苦,寒。"
②《湖南药物志》:"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瘀,止血。治黄疸,痢疾,水肿,风湿痹痛,咳嗽吐血,喉痈,痔漏,刀伤,烫伤。
①《王安卿采药志》:"散喉痈。"
②《粤志》:"辟暑。"
③《纲目拾遗》:"治吐血。"
④《植物名实图考》:"能舒筋络。"
⑧《贵州药植目录》:"治黄蜂刺伤,鼻匿,肺热咳嗽。"
閹革拷閸旂喐鏅�閸掑棛琚敍锟�鐟欙綀銆冮懡锟�閵嗭拷濞撳懐鍎归懡锟�閵嗭拷濞夎绗呴懡锟�閵嗭拷缁佹盯顥撳﹢鑳祩閵嗭拷閼烘娊顩鹃崠鏍ㄧ畭閼斤拷閵嗭拷閸掆晜鎸夊〒妤佺畭閼斤拷閵嗭拷濞撯晠鍣烽懡锟�閵嗭拷閻炲棙鐨甸懡锟�閵嗭拷濞戝牆顕遍懡锟�閵嗭拷妞硅精娅曢懡锟�閵嗭拷濮濄垼顢呴懡锟�閵嗭拷濞叉槒顢呴懡锟�閵嗭拷閸栨牜妫稿銏犳尭楠炲啿鏋犻懡锟�閵嗭拷鐎瑰顨i懡锟�閵嗭拷楠炲疇鍊介悢鍕棑閼斤拷閵嗭拷瀵偓缁愬秷宓�閵嗭拷鐞涖儳娉懡锟�閵嗭拷閸ョ儤璁㈤懡锟�閵嗭拷婢舵牜鏁ら懡锟�閵嗗倶鈧偓閺囨潙顦块崝鐔诲厴娑撶粯涓�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水肿:鲜翠云草二两。加水煎服,日服两次。忌盐一百天。(《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黄疸:鲜翠云草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淋病:翠云草一两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赤白痢:翠云草鲜根一至二两。酌加冰糖,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吐血:翠云草三钱。水煎服。(《百草镜》)
⑥治湿痰咳嗽:鲜翠云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⑦治关节风湿痛:鲜翠云草二两。酒水煎服。
⑧治积伤胸胁闷痛:干翠云草一两。和墨鱼干同煮食。(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⑩治脚抽筋;翠云草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