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屏草

目录
《中华本草》峨屏草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峨屏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拼音名】é Pínɡ Cǎo

【英文名】Omei Mountain Tanakea

【别名】峨眉岩雪下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峨屏草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nakea omeiensis Nakai

【原形态】峨屏草 多年生草本,高6-12cm。根茎横走,直径约2mm。单叶可过15枚,均为基生;叶柄长1.1-6.5cm,被褐色腺柔毛;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0.8-3.5cm,宽0.5-2.8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疏生褐色腺柔毛,脉不明显。花小,顶生,排成疏散、尖塔形的总状花序,花葶疏被腺柔毛;苞片钻形,长约3mm;花梗细,长约4mm;花萼白色,钟状,5-8列近基部,列片披针形,先端急尖,两面无毛,边缘具极小腺毛,单脉;无花瓣;雄蕊8-10,长达3mm;心皮2,下部合生,子房近上位,1室,花柱2。蒴果长约4mm,2果瓣叉开。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100m山地林中的阴湿石隙。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化学成份】本品含生物碱,鲜品含虎耳草甙(norbergenin)。

【性味】咸;寒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归经】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9-15g,水煎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息定惊清热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e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