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樟果

猴樟果猴樟果
目录
《中药大辞典》猴樟果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猴樟果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猴樟果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Hóu Zhānɡ Guǒ

【来源】为樟科植物猴樟果实。秋季采收。

【性味】性温,味辛。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功能主治】驱风行气温中镇痛

疝气疼痛香樟果实三颗研末,开水吞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猴樟果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Hóu Zhānɡ Guǒ

【英文名】fruit of Bodinier Cinnamon

【别名】香樟果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bodinieri Lévl.[C.hupehanum Gamble]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去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猴樟乔木,高达16m。树皮红褐色;小枝圆柱形,暗紫色,末节有角棱;芽卵形,具绢状毛。叶互生,厚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8-17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上面幼时稍有细毛,后变光亮,下面初有灰色绢丝状毛,后则稍有短柔毛,呈灰白色,中脉暗红色,侧脉4-6对,互生,下部叶脉有时对生,脉腋有腺点;叶柄长2-3cm。圆锥花序腋生或侧生,长10-15cm,2回叉状分歧;总梗长4-6cm;花被6裂,花被管漏斗状;裂片卵形,先端反曲,内面有白色绢毛,早落;发育雄蕊9,花药4室,第三轮雄蕊花药外向瓣裂。果实球形,径7-8mm,果梗先端膨大,宿存花被的先端反曲,果托盘状。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亦有人工栽培。

【性味】味辛;性温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归经】肝;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g。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拼音索引:h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猴樟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樟 知识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鍏嶈矗鐢虫槑锛�鏈珯鎵€鏈夊唴瀹逛粎渚涘弬鑰冿紝濡傛灉鎮ㄩ渶瑕佽В鍐冲叿浣撻棶棰橈紝寤鸿鎮ㄥ挩璇㈢浉鍏抽鍩熶笓涓氫汉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