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茵陈
《中药大辞典》:铃茵陈

【出处】《中药志》
【拼音名】Línɡ Yīn Chén
【别名】金钟茵陈(《滇南本草》),黄花茵陈、(《植物名实图考》),吊钟草(《南京民间药草》),灵茵陈(《江苏植药志》),吹风草、五毒草、徐毒草(《东北药植志》),土茵陈、角茵陈、罐儿茶(《中药志》),铁雨伞草(《泉州本草》),山茵陈、金花屏(《闽东本草》),油罐草(《贵州植药调查》),黑茵陈、铁杆茵陈、山芝麻(《上海常用中草药》),罐子草、油蒿菜(《贵州草药》),金壶瓶、山油麻(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北刘寄奴、节节瓶、草茵陈、壶瓶草、野油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的全草。8~9月间割取全草,晒干。
【原形态】阴行草(《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通常被白色柔毛。叶对生,长2~6厘米,宽1.5~3厘米,羽状分裂,裂片3~4对,边缘常有不整齐的齿状缺刻,基部狭窄下延成叶状柄;苞片披针形至线形,近全缘或3浅裂。花单朵腋生及顶生,排列成总状花序;花萼筒状,长约2厘米,有短粗毛,先端5裂,外表有绿色纵棱10条;花冠唇形,黄色,长约2.5厘米,上唇兜状,全缘,下唇3裂,中央1裂片较大,外面被柔毛;雄蕊4,2强;雌蕊1,子房上位,2室,花柱伸出上唇外,微向上弯,柱头略膨大。蒴果椭圆形,长约12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尖锐,胞背开裂。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9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生于旷野、丘陵、平坡、草丛、路旁。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产江苏、安徽、浙江、云南、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长30~60厘米,枝表面紫褐色,被黄白色短柔毛,基部毛较少或近于无毛,质坚实而硬,折断面黄白色,中央有髓。残留的叶片为黑褐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而易脱落。花序着生在枝端,花冠多数已萎落,花萼黄褐色,宿存,内萼通常藏有多数棕褐色的种子。以干燥无根、色棕紫者佳。
【化学成份】含强心甙和挥发油。
【炮制】拣净杂质,去根,洗净泥土,稍浸,切段晒干。
【性味】苦,凉。
①《滇南本草》:"性寒,微苦。"
②《贵州植药调查》:"辛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治黄疸,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跌损瘀痛,血痢,血淋,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症瘕积聚,产后停瘀腹痛。
①《滇南本草》:"利小便,疗胃中湿热,或眼仁发黄,或周身黄肿,消水肿。"
③《东北药植志》:"破血下胀,下血止痛,产后余疾,止金疮血,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下泻,小儿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研末。
【附方】①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遍身发黄:阴行草一至二两。水煎,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热闭小便不利:阴行草一两至两半。水煎,调冬蜜服,日服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阴行草,研末,泡酒服。每次一至二钱,每日一次,服三至四次。(《泉州本草》)
⑤治血淋,小腹胀满:阴行草五钱。开水炖,加冬蜜冲,日服二次。(《闽东本草》)
⑥治白带:阴行草一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感冒、咳嗽:阴行草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备注】本品的带果全草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及山东、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作为刘寄奴使用,习称"北刘寄奴",为刘寄奴商品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参见"刘寄奴"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铃茵陈
茵陈
- 茵陈【中药】
- 茵陈【中药大全】
- 茵陈【中药基础】
- 茵陈《本草备要》
- 茵陈《本草便读》
- 茵陈《本草从新》
- 茵陈《本草撮要》
- 茵陈《本草分经》
- 茵陈《本草分经》
- 茵陈《本草分经》
- 茵陈《本草经解》
- 茵陈《本草经解》
- 茵陈《本草求真》
- 茵陈《本草新编》
- 茵陈《本草新编》
- 茵陈《本草易读》
- 茵陈《本草易读》
- 茵陈《顾松园医镜》
- 茵陈《神农本草经》
- 茵陈《外科全生集》
- 茵陈《药鉴》
- 茵陈《药鉴》
- 茵陈《药笼小品》
- 茵陈《药笼小品》
- 茵陈《中药炮制》
- 滇茵陈【中药大全】
- 绵茵陈《本草害利》
- 茵陈蒿【本草纲目】
- 茵陈蒿【本草纲目】图文版
- 茵陈蒿【中草药图片】
- 茵陈蒿【中药大全】
- 茵陈蒿【中药图谱】
- 茵陈蒿《本草乘雅半偈》
- 茵陈蒿《本草乘雅半偈》
- 茵陈蒿《本草崇原》
- 茵陈蒿《本草崇原》
- 茵陈蒿《本草纲目》
- 茵陈蒿《本草经集注》
- 茵陈蒿《本草蒙筌》
- 茵陈蒿《本草图经》
- 茵陈蒿《本草图经》
- 茵陈蒿《本草衍义》
- 茵陈蒿《本草择要纲目》
- 茵陈蒿《本草择要纲目》
- 茵陈蒿《本经逢原》
- 茵陈蒿《得配本草》
- 茵陈蒿《冯氏锦囊秘录》
- 茵陈蒿《雷公炮制药性解》
- 茵陈蒿《雷公炮炙论》
- 茵陈蒿《雷公炮炙论》
- 茵陈蒿《名医别录》
- 茵陈蒿《千金翼方》
- 茵陈蒿《汤液本草》
- 茵陈蒿《新修本草》
- 茵陈蒿《药性切用》
- 茵陈蒿《药征》
- 茵陈蒿《药征》
- 茵陈蒿《医学入门》
- 茵陈蒿《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茵陈蒿《长沙药解》
- 茵陈蒿《长沙药解》
- 茵陈蒿《证类本草》
- 茵陈蒿《证类本草》
- 茵陈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茵陈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茵陈酒《保健药膳》
- 茵陈酒《保健药膳》
- 茵陈散【方剂大全】
- 茵陈汤【方剂大全】
- 茵陈汤《备急千金要方》
- 茵陈汤《备急千金要方》
- 茵陈丸《备急千金要方》
- 茵陈丸《备急千金要方》
- 茵陈丸《汤头歌诀》
- 茵陈丸《汤头歌诀》
- 茵陈丸《医方论》
- 茵陈粥【方剂大全】
- 藏茵陈片【肝胆病症中成药】
- 大茵陈汤【方剂大全】
- 大茵陈汤《备急千金要方》
- 金钟茵陈【中药大全】
- 金钟茵陈《滇南本草》
- 金钟茵陈《滇南本草》
- 山茵陈汤【方剂大全】
- 山茵陈汤《冯氏锦囊秘录》
- 山茵陈丸【方剂大全】
- 小茵陈汤【方剂大全】
- 茵陈蒿汤【方剂大全】
- 茵陈蒿汤《删补名医方论》
- 茵陈蒿汤《伤寒括要》
- 茵陈蒿汤《伤寒寻源》
- 茵陈蒿汤《伤寒寻源》
- 茵陈蒿汤《汤头歌诀》
- 茵陈蒿汤《汤头歌诀》
- 茵陈蒿汤《医方考》
- 茵陈蒿汤《医方论》
- 茵陈蒿汤《医学心悟》
- 茵陈蒿汤《医宗金鉴》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蒿证《医学摘粹》
- 茵陈蒿证《医学摘粹》
- 藏茵陈胶囊【肝胆病症中成药】
- 草果茵陈汤【方剂大全】
- 甘草茵陈汤【方剂大全】
- 和中茵陈汤【方剂大全】
- 黄白茵陈汤【方剂大全】
- 黄耆茵陈散【方剂大全】
- 加味茵陈汤【方剂大全】
- 酒煮茵陈汤【方剂大全】
- 苓术茵陈汤【方剂大全】
- 茵陈车前饮【方剂大全】
- 茵陈车前饮【偏方】
- 茵陈车前饮【食物解毒偏方】
- 茵陈的由来【医药典故】
- 茵陈地黄汤【方剂大全】
- 茵陈防己汤【方剂大全】
- 茵陈茯苓汤【方剂大全】
- 茵陈茯苓汤《医方考》
- 茵陈公英汤【方剂大全】
- 茵陈公英汤《保健药膳》
- 茵陈公英汤《保健药膳》
- 茵陈蒿汤方《伤寒论》
- 茵陈蒿汤方《伤寒明理论》
- 茵陈蒿汤方《伤寒明理论》
- 茵陈蒿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茵陈蒿汤方《医宗金鉴》
- 茵陈蒿汤方《医宗金鉴》
- 茵陈蒿汤证《临证实验录》
- 茵陈蒿汤证《临证实验录》
- 茵陈理中汤《伤寒括要》
- 茵陈术附汤【方剂大全】
- 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 茵陈四苓汤【方剂大全】
- 茵陈四逆汤【方剂大全】
- 茵陈四逆汤《伤寒括要》
- 茵陈四逆汤《医方考》
- 茵陈五苓散【方剂大全】
- 茵陈五苓散《冯氏锦囊秘录》
- 茵陈五苓散《金匮悬解》
- 茵陈五苓散《仁术便览》
- 茵陈五苓散《退思集类方歌注》
- 茵陈五苓散《医方考》
- 茵陈五苓散《医学心悟》
- 茵陈五苓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五苓散《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茵陈栀子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黄疸茵陈颗粒【肝胆病症中成药】
- 理中加茵陈汤【方剂大全】
- 三物茵陈蒿汤【方剂大全】
- 泻利药之茵陈【中药基础】
- 茵陈赤小豆汤【方剂大全】
- 茵陈蒿大黄汤【方剂大全】
- 茵陈五苓散方《医宗金鉴》
- 柴胡茵陈五苓散【方剂大全】
- 茯苓栀子茵陈汤【方剂大全】
- 华佗三试茵陈蒿【医药典故】
- 金钱败酱茵陈茶《保健药膳》
- 金钱败酱茵陈茶《保健药膳》
- 苓甘栀子茵陈汤【方剂大全】
- 麻黄茵陈醇酒汤【方剂大全】
- 三乌茵陈汤加味【方剂大全】
- 茵陈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茵陈栀子大黄汤《医方考》
- 筋骨挛急—茵陈酒【偏方】
- 阳明病茵陈蒿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阳明病茵陈蒿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茵陈四苓散的应用《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茵陈四苓散的应用《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五苓散附茵陈五苓散《医宗金鉴》
- 茵陈酒(风疾诸病)【百病药酒】
- 茵陈酒(关节酸痛)【偏方】
- 藏茵陈胶囊(德天药业)【肝胆病症中成药】
- 茵陈蒿证十一 太阴十二《伤寒悬解》
- 黄疸茵陈颗粒(佛慈制药)【肝胆病症中成药】
- 茵陈蒿证二十八 阳明七十九《伤寒悬解》
- 发黄:第二十五茵陈蒿汤调五苓散《河间伤寒心要》
- 茵陈蒿汤六十四 方见《伤寒·太阴》《金匮悬解》
茵陈 知识
- 茵陈【中医知识】
- 华佗三试茵陈蒿【中医知识】
- 三月茵陈四月蒿【中医知识】
- 三月茵陈宜养生【中医知识】
- 亦药亦菜话茵陈【中医知识】
- 茵陈善治湿温病【医案心得】
- 茵陈食用法5款【中医知识】
- 阳明病茵陈蒿汤证【医案心得】
- 茵陈 中药诗赏析【中医知识】
- 治肝病良药藏茵陈【中医知识】
- 茵陈的副作用-茵陈中毒解救【中医知识】
- 茵陈伪品——牛至(NiuZhi)【中医知识】
- 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有影响【中医知识】
- 茵陈(Yinchen)HerbaArtemisiaeCaplllarls【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