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花
《中药大辞典》:菩提树花

【出处】《药用植物学》
【拼音名】Pú Tí Shù Huā
【来源】为椴树科植物南京椴的花序。7月采收。
【原形态】南京椴,又名:密克椴树、白椴。
落叶乔木,高达15米。芽及幼枝密被灰白色星状毛。叶互生,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6~8厘米,长度大于宽度,先端短尖或渐尖,基脚斜心形,边缘有粗锯齿,具小尖端,上面深绿色,近于平滑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毛,脉腋无簇毛;叶柄长2~4厘米,有密毡毛。聚伞花序,花10~12朵;苞片生于叶腋,细长匙形,背面密生星状毡毛,从苞的中央,抽出花梗:萼片5,被有星状毡毛;花瓣5,先端尖,黄褐色,较雄蕊为长;雄蕊多数,多至60~75,退化雄蕊花瓣状;子房被有星状毡毛。小坚果球形,基部有五棱,表面具小突起,被有星状毡毛。花期6~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沟等阴湿处。分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化学成份】含大量粘液和挥发油,油中主要含金合欢醇,又含一种有发汗作用的甙。
閹革拷閸旂喐鏅�閸掑棛琚敍锟�鐟欙綀銆冮懡锟�閵嗭拷濞撳懐鍎归懡锟�閵嗭拷濞夎绗呴懡锟�閵嗭拷缁佹盯顥撳﹢鑳祩閵嗭拷閼烘娊顩鹃崠鏍ㄧ畭閼斤拷閵嗭拷閸掆晜鎸夊〒妤佺畭閼斤拷閵嗭拷濞撯晠鍣烽懡锟�閵嗭拷閻炲棙鐨甸懡锟�閵嗭拷濞戝牆顕遍懡锟�閵嗭拷妞硅精娅曢懡锟�閵嗭拷濮濄垼顢呴懡锟�閵嗭拷濞叉槒顢呴懡锟�閵嗭拷閸栨牜妫稿銏犳尭楠炲啿鏋犻懡锟�閵嗭拷鐎瑰顨i懡锟�閵嗭拷楠炲疇鍊介悢鍕棑閼斤拷閵嗭拷瀵偓缁愬秷宓�閵嗭拷鐞涖儳娉懡锟�閵嗭拷閸ョ儤璁㈤懡锟�閵嗭拷婢舵牜鏁ら懡锟�閵嗗倶鈧偓閺囨潙顦块崝鐔诲厴娑撶粯涓� >>>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或温开水浸,0.5~1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菩提树花

【出处】出自《药用植物学》
【拼音名】Pú Tí Shù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Miquel Linden
【别名】椴树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南京椴的花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ilia miqueliana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花阴干。
【原形态】南京椴 乔木,高20m。树皮灰白色;嫩枝有星状毛,顶芽卵形,被星状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4cm,圆柱形,被茸毛;叶卵圆形,长9-12cm,宽7-9.5cm,先端急短尖,基部心形,整正或稍偏斜,上面无毛,下面被灰色或灰黄色星状茸毛,边缘有整齐锯齿;侧脉6-8对。聚伞花序长6-8cm,有花3-12朵,花序柄被灰色茸毛;花柄长8-12mm;苞片狭窄倒披针形,长8-12cm,宽1.5-2.5cm,两面有星状柔毛,初时较密,先端钝,基部狭窄,下部4-6cm与花序柄合生,有短柄,柄长2-3mm,有时无柄;萼片长5-6mm,被灰色毛;花瓣比萼片略长;退化雄蕊花瓣状,较短小;雄蕊比萼片稍短;子房有毛,花柱与花瓣平齐。果实球形,无梭,被星状柔毛,有小突起。花期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沟等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份】花序含大量粘液和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金合欢醇(farnesol)及一种具发汗作用的甙。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肺经
閹革拷閸旂喐鏅�閸掑棛琚敍锟�鐟欙綀銆冮懡锟�閵嗭拷濞撳懐鍎归懡锟�閵嗭拷濞夎绗呴懡锟�閵嗭拷缁佹盯顥撳﹢鑳祩閵嗭拷閼烘娊顩鹃崠鏍ㄧ畭閼斤拷閵嗭拷閸掆晜鎸夊〒妤佺畭閼斤拷閵嗭拷濞撯晠鍣烽懡锟�閵嗭拷閻炲棙鐨甸懡锟�閵嗭拷濞戝牆顕遍懡锟�閵嗭拷妞硅精娅曢懡锟�閵嗭拷濮濄垼顢呴懡锟�閵嗭拷濞叉槒顢呴懡锟�閵嗭拷閸栨牜妫稿銏犳尭楠炲啿鏋犻懡锟�閵嗭拷鐎瑰顨i懡锟�閵嗭拷楠炲疇鍊介悢鍕棑閼斤拷閵嗭拷瀵偓缁愬秷宓�閵嗭拷鐞涖儳娉懡锟�閵嗭拷閸ョ儤璁㈤懡锟�閵嗭拷婢舵牜鏁ら懡锟�閵嗗倶鈧偓閺囨潙顦块崝鐔诲厴娑撶粯涓�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0g;或研末,或温开水浸,1.5-3g。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