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倒地铃
- 目录
- 《中药大辞典》小果倒地铃
《中药大辞典》:小果倒地铃

【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拼音名】Xiǎo Guǒ Dǎo Dì Línɡ
【别名】炮卜草、金丝苦楝、三角泡、三角藤、包袱草、倒地铃(《广西中草药》),粽仔草、尪子目珠(《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小果倒地铃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柔弱草质藤本,具卷须,长达1~3米。茎有纵纹,疏生短毛。叶互生,2回3出复叶,长5~10厘米;小叶膜质,卵形至披针形,长1~5厘米,边缘有粗齿或分裂。花小,白色,长2~2.5毫米,左右对称,腋生,数朵组成具长柄的聚伞花序,下有卷须2条;萼片4~5枚;花瓣4,其中2枚大的与萼片粘合,基部之上有大而扁平的鳞片1枚,2枚小的有冠状鳞片1枚;花盘偏于一侧;雄蕊8,偏生,花丝分离或基部合生;子房3室,花柱3裂。蒴果膜质,倒卵状三角形,长和宽1.5~2厘米。种子球形,黑色。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多生于旷野、树旁及丘林地区小树丛中。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各地。
【性味】苦,寒。
①《广西中草药》:"味微苦,性寒。"
②《福建中草药》:"辛,凉。"
閹革拷閸旂喐鏅�閸掑棛琚敍锟�鐟欙綀銆冮懡锟�閵嗭拷濞撳懐鍎归懡锟�閵嗭拷濞夎绗呴懡锟�閵嗭拷缁佹盯顥撳﹢鑳祩閵嗭拷閼烘娊顩鹃崠鏍ㄧ畭閼斤拷閵嗭拷閸掆晜鎸夊〒妤佺畭閼斤拷閵嗭拷濞撯晠鍣烽懡锟�閵嗭拷閻炲棙鐨甸懡锟�閵嗭拷濞戝牆顕遍懡锟�閵嗭拷妞硅精娅曢懡锟�閵嗭拷濮濄垼顢呴懡锟�閵嗭拷濞叉槒顢呴懡锟�閵嗭拷閸栨牜妫稿銏犳尭楠炲啿鏋犻懡锟�閵嗭拷鐎瑰顨i懡锟�閵嗭拷楠炲疇鍊介悢鍕棑閼斤拷閵嗭拷瀵偓缁愬秷宓�閵嗭拷鐞涖儳娉懡锟�閵嗭拷閸ョ儤璁㈤懡锟�閵嗭拷婢舵牜鏁ら懡锟�閵嗗倶鈧偓閺囨潙顦块崝鐔诲厴娑撶粯涓�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⑤治疔疮:小果倒地铃鲜全草或叶加冬蜜,捣烂外敷。
⑥治背痈:小果倒地铃(鲜)一两,水炖服;另取鲜叶捣敷患处。(①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⑦治湿疹:三角泡、水杨梅、白筋各适量。先用生药煎水外洗,后用于粉撒患处,每天两次。(《全展选编·皮肤科》)
⑧治脓疱疮,湿疹,烂疮:三角泡、蚂蚱勒各适量。水煎,洗患处。
⑨治小儿阴囊热肿:三角泡适量,水煎,洗患处。
⑩治阴囊湿疹:三角泡三两,蛇床子一两。水煎,洗患处。(⑧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