帚菌
《中华本草》:帚菌

【拼音名】Zhǒu Jūn
【别名】笤帚菌、红扫把
【来源】药材基源:为珊瑚菌科真菌美丽枝瑚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maria formosa(Pers.ex Fr.)Qué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群生。分枝多,浅肉色至肉色,分枝末端柠檬黄色,高7-30cm,直径6-15cm,下部多叉分枝,常具纵向小皱纹,分枝末端圆钝或近尖削。菌柄3-6m高,直径2.5-6cm,基部浅灰白色。菌肉脆,白色或浅色,受伤后先变为红褐色,后变浅黑色,味苦。担子具4小梗。孢子长椭圆形,赭石色,略粗糙,具1-3个小油滴,(8-15)cm×(4-6)c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林中地上,偶生于针叶林中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甘肃、安徽、福建、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从美丽枝瑚菌孢子分离到蛋白质结合多糖(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
【药理作用】美丽枝瑚菌对小白鼠肉瘤S180及艾氏癌的抑制作用在60%-70%。
【性味】甘;平;无毒
閹革拷閸旂喐鏅�閸掑棛琚敍锟�鐟欙綀銆冮懡锟�閵嗭拷濞撳懐鍎归懡锟�閵嗭拷濞夎绗呴懡锟�閵嗭拷缁佹盯顥撳﹢鑳祩閵嗭拷閼烘娊顩鹃崠鏍ㄧ畭閼斤拷閵嗭拷閸掆晜鎸夊〒妤佺畭閼斤拷閵嗭拷濞撯晠鍣烽懡锟�閵嗭拷閻炲棙鐨甸懡锟�閵嗭拷濞戝牆顕遍懡锟�閵嗭拷妞硅精娅曢懡锟�閵嗭拷濮濄垼顢呴懡锟�閵嗭拷濞叉槒顢呴懡锟�閵嗭拷閸栨牜妫稿銏犳尭楠炲啿鏋犻懡锟�閵嗭拷鐎瑰顨i懡锟�閵嗭拷楠炲疇鍊介悢鍕棑閼斤拷閵嗭拷瀵偓缁愬秷宓�閵嗭拷鐞涖儳娉懡锟�閵嗭拷閸ョ儤璁㈤懡锟�閵嗭拷婢舵牜鏁ら懡锟�閵嗗倶鈧偓閺囨潙顦块崝鐔诲厴娑撶粯涓� >>>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5-3g。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