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车角竹、车筒竹、刺竹、大竹、水簕竹、大簕麻竹、麻竹、簕楠竹
【来源】禾本科簕竹Bambusa sinospinosa McClure,以竹叶、竹笋、竹茹入药。
【生境分布】华南、西南。
【性味】竹叶:甘,凉。
按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按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竹茹:微苦,凉。
竹笋:甘、酸,平。
【功能主治】竹茹:清热利尿。
竹笋:凉血止痢,清热生津。
小儿高热,感冒风热,尿路感染,鼻衄。竹叶或竹芯0.3~1两,水煎服。
消化不良,痢疾。用竹笋1~2两,水煎服。或用竹笋水1~2两,内服。
为热呕吐,呃逆。用竹茹1~3钱,水煎服。
竹木刺入肉。用竹笋捣烂外敷。
按功效分类: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导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补益药、固涩药、外用药。 更多功能主治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然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