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毛马兜铃
- 目录
- 《中药大辞典》绵毛马兜铃
《中药大辞典》:绵毛马兜铃

【拼音名】Mián Máo Mǎ Dōu Línɡ
【英文名】Wooly Dutchmanspipe Herb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泥沙、干燥。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黄白色绵毛。根茎细圆柱形,横生,有多数须根。叶互生,卵贺状心形,长宽几相等,3~8cm,先端短尖,全缘;叶柄长2~5cm。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近中部具1叶状苞片;花被弯曲成烟斗形,顶端3裂,带紫色;雄蕊6,贴生于花柱体周围;子房下位,6室。蒴果圆柱形,沿背缝线具有宽翅,黑褐色,6瓣裂。花期6~8月,果期9~10。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和沟旁路边。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陕西亦产。
【性状】本品根茎呈细圆柱形,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2~0.5cm;表面棕黄色,有细纵纹及节,节处有须根,有的有芽痕;质韧,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茎细长,淡绿色,密被白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5~3cm,叶片灰绿色;皱缩,展平后呈卵圆形或卵状心形,先端钝圆或短尖,基部心形,两面密被白柔毛,下表面更多,全缘,脉网状。气微香,味苦而辛。
【化学成份】含马兜铃酸A、D (aristolochic acid A、D)、马兜铃内酰胺、香草酸、尿囊素(allantoin)、挥发油等。
【鉴别】(1)本品茎的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稍突出,被角质层;多细胞非腺毛甚多。皮层较窄。中柱鞘纤维6~10余列连接成环带,壁木化。维管束6~8个,大小不等。韧皮部细胞皱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类圆形,直径17~72μm。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浸渍过夜,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再加2%间二硝基苯的乙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各1ml,加热2分钟,显血红色。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味】辛、苦、平。
【用法用量】9~15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绵毛马兜铃
马兜铃
- 马兜铃【本草纲目】
- 马兜铃【本草纲目】图文版
- 马兜铃【中草药图片】
- 马兜铃【中药大全】
- 马兜铃【中药图谱】
- 马兜铃《本草备要》
- 马兜铃《本草便读》
- 马兜铃《本草乘雅半偈》
- 马兜铃《本草乘雅半偈》
- 马兜铃《本草从新》
- 马兜铃《本草撮要》
- 马兜铃《本草分经》
- 马兜铃《本草分经》
- 马兜铃《本草纲目》
- 马兜铃《本草害利》
- 马兜铃《本草蒙筌》
- 马兜铃《本草求真》
- 马兜铃《本草图经》
- 马兜铃《本草图经》
- 马兜铃《本草易读》
- 马兜铃《本草易读》
- 马兜铃《本草择要纲目》
- 马兜铃《本草择要纲目》
- 马兜铃《本经逢原》
- 马兜铃《得配本草》
- 马兜铃《冯氏锦囊秘录》
- 马兜铃《雷公炮制药性解》
- 马兜铃《雷公炮炙论》
- 马兜铃《雷公炮炙论》
- 马兜铃《汤液本草》
- 马兜铃《药笼小品》
- 马兜铃《药笼小品》
- 马兜铃《药性切用》
- 马兜铃《医学入门》
- 马兜铃《玉楸药解》
- 马兜铃《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马兜铃《证类本草》
- 马兜铃《证类本草》
- 北马兜铃【中药图谱】
- 马兜铃丹【方剂大全】
- 马兜铃散【方剂大全】
- 马兜铃散《妇人大全良方》
- 马兜铃汤【方剂大全】
- 马兜铃丸【方剂大全】
- 马兜铃饮【方剂大全】
- 百解马兜铃【中药大全】
- 宝兴马兜铃【中药图谱】
- 卵叶马兜铃【中药图谱】
- 马兜铃根汤【方剂大全】
- 南粤马兜铃【中药大全】
- 识别真假马兜铃【中药鉴别】
- 马兜铃高产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中药马兜铃详细介绍【中药基础】
- 马兜铃(附:青木香、青木香藤)《中药学》
- 杏仁桑白皮款冬花马兜铃金沸草紫菀苏子射干百合桔梗《轩岐救正论》
- 杏仁桑白皮款冬花马兜铃金沸草紫菀苏子射干百合桔梗《轩岐救正论》
马兜铃 知识
- 马兜铃酸肾毒性探因【中医知识】
- 如何防治马兜铃酸肾病【中医知识】
- 中药中毒与解救:马兜铃【中医知识】
- 含马兜铃酸中药安全性研究完成【中医知识】
- 含马兜铃酸中药毒性作用机理阐明【中医知识】
-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证候规律被揭示【中医知识】
- 马兜铃酸引出的问题——加强中药安全性的系统研究【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