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柳菊

目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柳菊
《中药大辞典》山柳菊
《中华本草》山柳菊
中药功效分类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柳菊

【拼音名】Shān Liǔ Jú

【别名】伞花山柳菊柳叶蒲公英

【来源】菊科山柳菊属植物山柳菊Hieracium umbelatum L.,以根及全草入药。夏季采全草,秋季挖根,除去杂质及泥土,晒干。

【性味】苦,凉。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山柳菊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Shān Liǔ Jú

【别名】九里明、黄花母(《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菊科植物山柳菊的全草、根。夏秋采收,洗净泥土,多为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基生叶线状长椭圆形,长约30厘米,宽1.5~2厘米,全缘,先瑞渐尖,基部下延至叶柄,呈翼状;花茎上的叶互生,无柄,狭披针形或线形。头状花序由花茎顶端叶腋抽出,具长梗,数个排列成伞房状;每一头状花序的总苞长约1.3厘米,圆柱状,苞片长披针形,先端尖,背面有黑色条纹;花序内全为舌状花,有10余朵,花冠黄色,舌片先端截平,有五齿裂。瘦果长圆形,顶端有淡褐色的冠毛。花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麓、原野、沟边有积水或潮湿的地方。分布江西等地。

【功能主治】《植物名实图考》:"洗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山柳菊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山柳菊一名九里明,一名黄花母,南赣山中皆有之。丛生,细叶似石竹叶,绿茎有节。秋开黄花如菊,心亦黄。土医以洗肿毒,不可食。

【拼音名】Shān Liǔ Jú

【英文名】Herb of Umbellate hawkweed

【别名】九里明、黄花母、柳叶蒲公英、柳菊蒲公英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柳菊中伞花山柳菊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ieracium kuameria Franch.2.Hieracium umbellat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除泥土,洗净,多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山柳菊 多年生草本,高60-90cm。基生叶线状长椭圆形,长约30cm,宽1.5-2c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全缘;花茎上的叶互生,无柄;狭披针形或线形。头状花序由花茎顶端叶腋抽出,具长梗,数个排列成伞房状;每一头状花序的总苞长约1.3cm,圆柱状;苞片长披针形,先端尖,背面有黑色条纹;花序内全为舌状花,有10余朵,花冠黄色,舌片先端截平,有5齿裂。瘦果长圆形,先端有淡褐色的冠毛。花期9月。

2.伞花山柳菊 多年生草本,高40-120cm,被细毛。基生叶在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0.5-1.5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具疏大齿,稀全缘,边缘和下面沿脉具短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梗密被细毛;总苞片9-11mm;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短,披针形,下部具短毛,内层总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0mm;舌状花黄色,长15-20mm,下部具白色软毛,舌片先端5齿裂。瘦果圆筒形,紫褐色,长约3mm,具10条棱,冠毛浅棕色,长6-7m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麓、原野、沟边有积水或潮湿的地方。

2.生于山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西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和西南。

【化学成份】地上部分含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β-D-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pyranoside),金丝桃甙(hyperoside),蒙花甙(linarin)[1,2]。

【性味】味苦;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植物名实图考》:洗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s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山柳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S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