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豆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山豆根

【别名】山豆根[四川]
【来源】防己科小山豆根Stephania elegans Hook. f. et Thoms.,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
【性味】苦,寒。
【用法用量】1~3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小山豆根

【拼音名】Xiǎo Shān Dòu Gēn
【别名】山豆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sutchuenensis H.S.Lo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四川千金藤 多年生草质藤本,主根条状。茎枝纤细,有直纹,质稍硬。叶互生;叶柄着生在距叶片基部约1cm处,长4-7cm,盾状着生;叶片三角形,长6-10cm,宽5.5-9.5cm,先端有时钝,基部近平截,全缘,两面绿色,下面无毛;掌状脉向上3条,向下4-5条,在叶下面明显突起,网脉稍明显,薄革质。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株和雌株均为单伞形聚伞花序,腋生;雄花序总花序梗与叶柄近等长,细而直,顶端无小苞片,小聚伞花序4-8,簇生于花序梗末端,每个小聚伞花序有3-7朵花,具花梗;雄花:萼片6,绿色,排成2轮,卵圆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长1.7-2mm,其中尾状部分长0.6-0.9mm;花瓣3,淡黄色,贝壳状,长0.6-0.7mm,宽1-1.2mm,稍肉质;聚药雄蕊与花瓣近等长;雌花:果序腋生,序梗长8-9cm。核果倒卵形,内果皮长约7mm,背部有2行小横肋雕纹,每行7-8条,胎座迹穿孔。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
【性味】苦;寒
【归经】肺;心;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山豆根
- 山豆根【本草纲目】
- 山豆根【本草纲目】图文版
- 山豆根【中草药图片】
- 山豆根【中药大全】
- 山豆根《本草备要》
- 山豆根《本草便读》
- 山豆根《本草乘雅半偈》
- 山豆根《本草乘雅半偈》
- 山豆根《本草从新》
- 山豆根《本草撮要》
- 山豆根《本草分经》
- 山豆根《本草分经》
- 山豆根《本草分经》
- 山豆根《本草纲目》
- 山豆根《本草害利》
- 山豆根《本草蒙筌》
- 山豆根《本草求真》
- 山豆根《本草图经》
- 山豆根《本草图经》
- 山豆根《本草新编》
- 山豆根《本草新编》
- 山豆根《本草易读》
- 山豆根《本草易读》
- 山豆根《本草择要纲目》
- 山豆根《本草择要纲目》
- 山豆根《本经逢原》
- 山豆根《得配本草》
- 山豆根《冯氏锦囊秘录》
- 山豆根《顾松园医镜》
- 山豆根《雷公炮制药性解》
- 山豆根《药鉴》
- 山豆根《药鉴》
- 山豆根《药笼小品》
- 山豆根《药笼小品》
- 山豆根《药性切用》
- 山豆根《医学入门》
- 山豆根《玉楸药解》
- 山豆根《证类本草》
- 山豆根《证类本草》
- 山豆根《中药炮制》
- 山豆根《中药学》
- 论山豆根《苏沈良方》
- 论山豆根《苏沈良方》
- 爬山豆根【中药大全】
- 山豆根茶《茶饮保健》
- 山豆根汤【方剂大全】
- 山豆根汤《仙传外科集验方》
- 伏毛山豆根【中药大全】
- 寒凉药之山豆根【中药基础】
- 山豆根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山豆根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山豆根 知识
- 山豆根总生物碱抗癌须慎重【中医知识】
- 山豆根的副作用-山豆根中毒解救【中医知识】
- 中药山豆根的毒理作用、中毒诊断和抢救治疗【中医知识】
-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以山豆根总生物碱抗癌须慎重【中医知识】
- 五味子配山豆根 治疗代谢综合征药对(9)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三)【医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