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栗子
《中药大辞典》:石栗子

【出处】《广东中药》Ⅱ
【拼音名】Shí Lì Zi
【别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黑桐油(《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大棘科植物石栗的种子。秋季桌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
【原形态】石栗(《南方草木状》),又名:烛果树。
常绿乔木,高达13米;幼嫩部和花序均被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卵形至阔披针形,长10~20厘米,基部短尖至心形,先端渐尖,老叶上面无毛,下面被锈色星状柔毛,全缘或3~5裂;叶柄长6~12厘米,先端有淡红色无柄的小腺体20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顶生,长10~15厘米,被柔毛;花小,白色,长6~8毫米;雄花的花萼近球形,被茸毛,3裂,长约3毫米,花瓣5,倒卵状披针形,雄蕊15~20,生于被毛、隆起的花托上,最外5枚雄蕊与花瓣对生,与花盘的5个腺体互生;雌花的花被与雄花同,花盘的腺体5,极微小,子房每室有胚珠1枚,花柱2裂。核果肉质,卵形或球形,直径约5厘米;有种子1~2。花期4~7月。果期9~11月。
本植物的叶(石栗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外有硬壳,呈不规则的扁圆形,径约2~3厘米,先端凸起稍尖,外表有黄白色白膜。除去薄膜,显出黄绿色或棕褐色之木质坚硬种皮。表面凹凸不平,有浅纵沟,腹面有明显的种脐,种脊明显或模糊,种皮厚约2毫米,内有白色种仁,极富油质,味甘而油腻。以个大、饱满为佳。
【化学成份】壳占种子全重的68%,含水7.9~9.8、粗蛋白1.7~2.2、灰分4.0~7.7%。种仁占种子全重的32%,含油54.77%(棕榈酸8.17、硬脂酸3.38、油酸39.52、亚麻酸38.29、甘油8.68,不皂化物O.96%)。去油的残渣含蛋白质45.15、糖31.47、谷氨酸7.05%。
【药理作用】种子油中的辛辣树脂,有致泻作用。
【性味】《广东中药》Ⅱ:"甘,寒,有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煅存性为末,5~7个。
【注意】《广东中药》Ⅱ:"生吃能令人呕,孕妇禁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栗子

【出处】出自1.《广东中药》。
2.《桂海虞衡志》:石栗,圆如弹子,每棵有梗抱附之,类杓柄,肉黄白甘韧,附肉有白靥。不可食,发人病。北人呼为海胡桃是也。
【拼音名】Shí Lì Zi
【英文名】Seed of Belgaum Walnut, Seed of Kekuioiplant, Seed of Bancouloiplant, Seed of Lumbangoilplant, Seed of Otaheite Walnut
【别名】海胡桃、黑桐油、油果、检果。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石栗的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eurites moluccana (L.)Willd.[Jatropha moluccan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
【原形态】石栗 常绿乔木,高达13m。幼枝和花序均被揭色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6-12cm,顶端有2枚小腺体;叶片卵形至阔披针形,长10-20cm,宽5-17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截平,稀有急尖或浅心形,全缘或3-5裂,幼时两面被褐色星状短柔毛,后变无毛或仅于背面流被星状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白色。圆锥花序顶生,雄花花萼阔卵形,长约3mm,通常2深裂,镊合状,外面密被星状短柔毛;花瓣5,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约6mm,先端钝,基部被毛;雄蕊15-20,着生于隆起、被毛的花托上,花丝短,基部被星状短柔毛,花药卵形,向内;雌花花被与雄花无异;子房球形,长约2mm,密被星状短柔毛,2室,花柱2裂。核果肉质,近球形或阔卵形,直径5-6cm,具纵棱,有种子l-2颗。花期4-7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于树旁及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外有硬壳,呈不规则的扁圆形,径约2-3cm,先端凸起稍尖,外表有黄白色白膜。除去薄膜,显出黄绿色或棕褐色之木质坚硬种皮。表面凹凸不平,有浅纵沟,腹面有明显的种脐,种脊明显或模糊,种皮厚约2mm,内有白色种仁,极富油质,味甘而油腻。以个大、饱满为佳。
【化学成份】壳占种子全重的68%,含7.9%-9.8%,粗蛋白1.7%-2.2%,灰分4.0%-7.7%。种仁占种子全重的32%,含油54.77%(棕榈酸8.17%,硬脂酸3.38%,油酸39.52%,亚麻酸38.29%,甘油8.68%,不皂化物0.96%)。去油的残渣含蛋白质45.15%,糖31.47%,谷氨酸7.05%。
【药理作用】种子油中的辛辣树脂,有致泻作用。
【性味】甘;寒;有小毒
【归经】肝;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烧灰存性。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广东中药》Ⅱ:生吃能令人呕,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广东中药》Ⅱ:通经,清瘀热,治经闭。
【摘录】《中华本草》

栗子
- 栗子【偏方】
- 栗子【中药大全】
- 栗子【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栗子《得配本草》
- 栗子《老年食养食疗》
- 栗子《食疗本草》
- 栗子《药性切用》
- 栗子《饮食须知》
- 栗子《玉楸药解》
- 刺栗子【中药大全】
- 服栗子《饮膳正要》
- 栗子痔《中医词典》
- 栗子粥【方剂大全】
- 蜜栗子【本草纲目】
- 蜜栗子【本草纲目】图文版
- 栗子桂圆粥《保健药膳》
- 栗子桂圆粥《保健药膳》
- 栗子烧白菜《保健药膳》
- 栗子烧白菜《保健药膳》
- 栗子烧鸡块《保健药膳》
- 栗子烧鸡块《保健药膳》
- 栗子烧鸭块《保健药膳》
- 栗子烧鸭块《保健药膳》
- 麻仁栗子糕《食物疗法》
- 牛肉忌栗子【饮食宜忌偏方】
- 栗子、栗子花《滇南本草》
- 栗子、栗子花《滇南本草》
- 栗子柿子饼糊【方剂大全】
- 栗子滋补功效【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金秋十月话栗子【膳食养生】
- 栗香季节话栗子【中医养生偏方】
- 吃栗子可防慢性病【膳食养生】
- 立冬美食——栗子【膳食养生】
- 栗子的膳食养生方【膳食养生】
- 栗子桂圆可抗衰老【美容减肥偏方】
- 栗子 番薯 全都是宝【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冬季吃些栗子补肾又健康【膳食养生】
- 栗子(《千金·食治》)《中医饮食营养学》
- “干果之王”--栗子各类食法【膳食养生】
- 每天吃10颗栗子可治肾虚导致腰腿无力【肾病肾虚】
栗子 知识
- 金秋十月话栗子【中医知识】
- 栗子番薯全都是宝【中医知识】
- 产妇食谱:栗子鸡块【中医知识】
- 每天6个栗子可补肾【中医知识】
- 栗子壳内含有抗衰老成分【中医知识】
- 秋季忌食用有洞无虫的栗子【中医知识】
- 养生三宝 核桃、栗子和榛子【中医知识】
栗
- 栗【本草纲目】
- 栗【本草纲目】图文版
- 栗【中药大全】
- 栗《本草备要》
- 栗《本草便读》
- 栗《本草从新》
- 栗《本草撮要》
- 栗《本草分经》
- 栗《本草纲目》
- 栗《本草蒙筌》
- 栗《本草求真》
- 栗《本草求真》
- 栗《本草衍义》
- 栗《本草易读》
- 栗《本草易读》
- 栗《本经逢原》
- 栗《冯氏锦囊秘录》
- 栗《服食导饵》
- 栗《服食导饵》
- 栗《名医别录》
- 栗《千金翼方》
- 栗《新修本草》
- 栗《医学入门》
- 栗《饮膳正要》
- 栗《证类本草》
- 栗《证类本草》
- 醋栗【中药大全】
- 钩栗【本草纲目】
- 钩栗【中药大全】
- 钩栗《证类本草》
- 寒栗《中医词典》
- 栲栗【中药大全】
- 栗荴【中药大全】
- 栗根【本草纲目】
- 栗花【本草纲目】
- 栗花【中药大全】
- 栗壳【本草纲目】
- 栗壳【中药大全】
- 栗实【本草纲目】
- 栗叶【中药大全】
- 茅栗【中药大全】
- 乳栗《中医词典》
- 土栗《外科心法要诀》
- 土栗《中医词典》
- 战栗《丹溪手镜》
- 战栗《丹溪手镜》
- 战栗《伤寒六书》
- 战栗《伤寒六书》
- 战栗《伤寒六书》
- 战栗《伤寒六书》
- 战栗《伤寒明理论》
- 战栗《伤寒明理论》
- 战栗《医效秘传》
- 战栗《医学读书记》
- 战栗《医学读书记》
- 战栗《张氏医通》
- 战栗《张氏医通》
- 战栗《中医词典》
- 振栗《中医词典》
- 锥栗【中药大全】
- 矮醋栗【中药大全】
- 白猪栗【中药大全】
- 必栗香【本草纲目】
- 必栗香《海药本草》
- 必栗香《证类本草》
- 地栗粉《本草新编》
- 地栗粉《本草新编》
- 独栗丸【方剂大全】
- 栲栗叶【中药大全】
- 栗灰散【方剂大全】
- 栗寄生【中药大全】
- 栗毛球【本草纲目】
- 栗毛球【中药大全】
- 栗皮丸【方剂大全】
- 栗树根【中药大全】
- 栗树皮【本草纲目】
- 栗树皮【中药大全】
- 茅栗根【中药大全】
- 茅栗仁【中药大全】
- 茅栗叶【中药大全】
- 生栗方《医学入门》
- 天师栗【本草纲目】
- 战栗门《张氏医通》
- 战栗门《张氏医通》
- 战振栗《伤寒捷诀》
- 战振栗《伤寒捷诀》
- 战振栗《伤寒心法要诀》
- 战振栗《伤寒心法要诀》
- 战振栗《医学摘粹》
- 战振栗《医宗金鉴》
- 战振栗《医宗金鉴》
- 振战栗《伤寒括要》
- 振战栗《伤寒括要》
- 振战栗《医学心悟》
- 白猪栗根【中药大全】
- 板栗烧鸡《食物疗法》
- 独栗涂方【方剂大全】
- 寒栗不复《中医词典》
- 寒栗鼓颔【内科术语解释】
- 寒栗鼓颔【中医名词术语】时病
- 寒栗鼓颔《中医名词词典》
- 栲栗果壳【中药大全】
- 栗(补)《本草分经》
- 栗内薄皮【本草纲目】
- 战栗振摇《医学纲目》
- 诸禁鼓栗《中医词典》
- 锥栗果壳【中药大全】
- 栗柄金粉蕨【中药大全】
- 栗花灯心草【中药大全】
- 栗壳牛肝菌【中药大全】
- 栗树叶洗剂【方剂大全】
- 食栗补肾方《古代房中秘方》
- 禁栗如丧神守《药症忌宜》
- 禁栗如丧神守《药症忌宜》
- 秋食栗补脾肾【秋季养生】
- 补肾佳品话板栗【膳食养生】
- 怢(tū突)栗《中医词典》
- 秋冬滋补有板栗【膳食养生】
- 泰山板栗健脾胃【膳食养生】
- 金秋板栗健肾补脾【偏方】
- 上品板栗益肾健脾【膳食养生】
- 食板栗可秋季养生【秋季养生】
- 食疗健肾补脾板栗香【中医养生偏方】
- 板栗:每天几粒就滋补【偏方】
- 板栗治慢性腹泻疗效好【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食栗补肾方的养生药膳【偏方】
- (冫栗)(lì,音立)《中医词典》
- 老年人多喝板栗粥可强肾【老年饮食】
- 战振栗(合参准绳金鉴)《伤寒指掌》
- 战振栗(合参准绳金鉴)《伤寒指掌》
- 益肾佳品 鲫鱼瘦肉板栗汤【膳食养生】
- 板栗与羊肉 冬季补肾养脾佳品【膳食养生】
- 颤振候(颤振与螈 相类,但螈 则手足牵引而或屈或伸;颤振则但战栗 动而不屈伸是也。)《古今医统大全》
栗 知识
- 栗德林【中医知识】
- 板栗琐谈【中医知识】
- 板栗的功效【中医知识】
- 栗毛球的功效【中医知识】
- 秋冬滋补有板栗【中医知识】
- 泰山板栗健脾胃【中医知识】
- 上品板栗益肾健脾【中医知识】
- 杨栗山与《伤寒温疫条辨》【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