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

大戟
目录
《本草纲目》大戟
《本草备要》大戟
《本草便读》大戟
《本草乘雅半偈》大戟
点击打开目录
《本草崇原》大戟
《本草从新》大戟
《本草撮要》大戟
《本草分经》大戟
《本草分经》大戟
《本草经集注》大戟
《本草蒙筌》大戟
《本草求真》大戟
《本草图经》大戟
《本草易读》大戟
《本草择要纲目》大戟
《本经逢原》大戟
《长沙药解》大戟
《得配本草》大戟
《雷公炮炙论》大戟
《雷公炮制药性解》大戟
《名医别录》大戟
《神农本草经》大戟
《汤液本草》大戟
《新修本草》大戟
《药笼小品》大戟
《药征》大戟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大戟
《证类本草》大戟
《中药学》大戟
《千金翼方》大戟
《外科全生集》大戟
《冯氏锦囊秘录》大戟
《顾松园医镜》大戟
《医学入门》大戟
《中药大辞典》大戟
《中华本草》大戟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纲目》大戟

《本草纲目》

「释名」邛巨、下仙。

「气味」()苦、寒、有小毒。

「主治」

1、水肿喘包。用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2、水病肿满。用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切碎,加水二升,煮取七俣,一次服下,病重者,再服一次可愈。病愈后,一年之内须慎饮食,不吃刺激性大的东西。

3、水肿腹大(或遍身浮肿)。用一半,放锅内,上盖着大戟的根、,不加盖煮熟,随时取枣吃下,枣尽病愈。又方:大戟、白牵牛木香,等分为末。每取一钱,纳入剖开的猪肾中,用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下。

4、牙痛。把大戟放口中齿痛处,咬定。止痛好。

引用:《本草纲目》大戟

下载:《本草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备要》大戟

《本草备要》

大泻,通脏腑水湿

苦寒有毒。能泻脏腑水湿,行血发汗利大小便

治十二种水,腹满急痛,积聚症瘕,颈腋痈肿,风毒脚肿,通经堕胎。误服损真气(时珍曰∶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咳喘背冷;入肝则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牵引隐痛;入皮则瘰 痈肿。陈无择并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大戟能泄脏腑水湿,甘遂能行经络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又曰∶钱仲阳谓肾为真水,有补无泻。复云痘症变黑归肾者,用百祥下之,非泻肾也,泻其腑,则脏自不实。腑者,膀胱也。百祥惟大戟一味,能行膀腕之水故也。窍谓非独泻腑,乃肾邪实而泻肝也。实则泻其子,大戟浸水绿,肝胆之色也。痘症毒盛火炽,则水益涸,风挟火势,则土受亏,故津液内竭,不能化脓,而成黑陷之证,泻其风火之毒,所以救肾扶脾也。昂按∶泻心乃所以补心,泻肾即所以救肾,邪热退,则真阴复矣。《机要》用大戟一两,枣三枚,同煮焙干,去戟,用枣丸服,名枣变百祥丸)。

杭产紫者为上,北产白者伤人。浆水煮,去骨用。得大枣则不损脾。畏菖蒲。反甘草

引用:《本草备要》大戟

下载:《本草备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便读》大戟

《本草便读》

大戟图片

通肠涤脏.味辛苦而沉寒.导水行瘀.入肝脾而达肾.亦能汗.且可消痈泽漆乃是其苗.阴毒之功类戟.(大戟禀天地阴毒之气.其根色紫黑带黄.味辛苦而寒.服之戟人咽喉.入肝脾肾三经血分.功专泻水散结.通达脏腑.且能行瘀消肿.发汗治风.有毒而能攻毒.故又能治蛊毒疫毒等证.泽即大戟苗.性味功用.与大戟相同.似乎苗叶之功.长于治上.故匮有治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之一法也.)

引用:《本草便读》大戟

下载:《本草便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乘雅半偈》大戟

《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下品)

【气味】苦寒,有小毒。

【主治】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曰∶出尝山。近道亦有,多生平泽。二三月抽芽红色,渐长丛高,茎直中空,折之有白浆。叶狭长似,梢头叶攒密而上。三四月开黄紫色,如芜荑。根如苦参而细。

出一种土大戟为下品。北方一种绵大戟,皮韧如而色白,气味峻利,弱人误服吐血。修事,勿用附生者,误服令人气泄不禁,即煎 汤解之,采得即于砧上细锉,与芋叶拌蒸,从巳至申,去药,晒干用。反甘,菖能解之。

先人云∶双枝为戟,所用为门,我军彼敌,咽喉之地,疆界之域也。出入生死,莫不繇之,其为用大矣。盖蛊毒唯入,十二水唯不出,风中欲入,吐逆欲出,四者之门能无枢要乎。

然人身枢要主心,犹三军之命在将,大戟花苗色味,悉属心,诚急方之宣剂、通剂,上下表里,谁能不繇其门,以为出入者。今人唯知逐水,尚可扩充治痘澄饮,以其咸从水类也。

客曰∶人身以九窍为门,越人别立七冲为衢,大戟惟堪下泄,何有疆界门户?答曰∶九窍者,身形之门户,七冲者,六腑之衢路,如五脏十二经,及骨空腠理,亦莫不有疆界衢路门户者。经云∶八万四千毛孔,孔孔作大壑流,非寓言也。大戟苦寒,行心之用,于时为夏,设人身有一毛孔于时不大,便非灵活之身。唯其莫不夏大,乃成至大之用。大戟张大夏令,为门为衢,则邪去有路,自外自中而汗而下矣。且心之表气为阳,而苦寒又得太阳寒水之化,故为心之用,宣发太阳之开药也。以太阳经主开,开处为衢为门,可无惑矣。

【 】曰∶大以用言,戟者支兵也。周礼掌舍棘门,注云,以戟为门,主持开阖,且御侮也。如治吐逆,此但从开;如治蛊毒十二水,以及腹满急痛积聚,与中风皮肤疼痛,此但从阖。阖者持以开,开者持以阖,亦若拔戟以逐之,以灭不格也。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大戟

下载:《本草乘雅半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崇原》大戟

《本草崇原》

气味苦寒,有小毒。主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大戟始出常山,今近道皆有之,多生平泽,春生红芽,渐长丛高,茎直中空,叶长狭如柳,折之有白汁,三四月开黄紫花根皮有紫色,有黄白色,浸于水中,水色青绿。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绵大戟根皮柔韧于如绵而色白,甚峻利能伤人。)

大戟生于西北,茎有白汁,味苦气寒,皮浸水中,其色青绿,乃禀金水木相生之气化。

水能生木,则木气营运,故主治蛊毒。治蛊毒者,土得木而达也。金能生水,则水气营运,故主治十二水。十二经脉环绕一身,十二水者,一身水气不行而肿也。腹满急痛,积聚,言蛊毒之病,则腹满急痛,内有积聚,大戟能治之。中风皮肤疼痛,言十二水之病,则身中于风而皮肤疼痛,大戟亦能治之。吐逆者,腹满急痛,积聚,则土气不和。中风皮肤疼痛,则肌表不通,皆致吐逆,而大戟皆能治之也。

引用:《本草崇原》大戟

下载:《本草崇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从新》大戟

《本草从新》

寒、通、泻脏腑水湿.

苦能直泄.颛泻脏腑水湿.兼善逐血.辛能横散.故发汗消痈.寒能通二便闭.治十二种水.腹满急痛.积聚症瘕.颈腋痈肿.风毒脚肿.通经堕胎.泻火逐痰.(时珍曰∶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咳喘背冷、入肝则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牵引隐痛、入皮肉则瘰 痈肿、陈无择并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功、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大戟能泄脏腑水湿、甘遂能行经隧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痰气、唯善用者、能收奇功也、又曰∶钱仲阳谓肾为真水、有补无泻、复云∶痘证变黑归肾者、用百祥膏下之、非泻肾也、泻其腑则脏自不实、腑者膀胱也、百祥惟大戟一味、能行膀胱之水故也、窃谓非独泻腑、乃肾邪实而泻肝也、实则泻其子、大戟浸水青绿、肝胆之色也、痘证毒盛、火炽则水益涸、风挟火势、则土受亏、故津液内竭、不能化脓、而成黑陷之证、泻其风火之毒、所以救肾扶脾也、张洁古活法机要、用大戟一两、枣三枚、同煮焙干、去戟用枣、丸服、名枣变百祥丸.)阴寒善走.

大损真气.非元气壮实.水湿伏留.不可浪施.杭产、紫者为上.北产、白者伤人.浆水煮软.去骨.得大枣良.赤小豆为使.恶山药,畏菖蒲,反甘草.

引用:《本草从新》大戟

下载:《本草从新》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大戟

《本草撮要》

味苦寒.入足太阳经.功专治十二种水.得甘遂、白芥子疗水气胀满.得干姜治水肿喘急.通经堕胎.误服损真气.白者伤人.浆水煮去骨.得大枣良.畏菖蒲.反甘草.

引用:《本草撮要》大戟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大戟

《本草分经》

苦辛寒,专泻脏腑水湿,逐血发汗,消痈通二便闭,泻火逐痰,其汁青绿亦能泻肝。阴寒善走,大损真气。紫色者上,白者伤人,须去骨用,中其毒者惟菖蒲能解之。

引用:《本草分经》大戟(攻)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大戟

《本草分经》

见通行攻。

引用:《本草分经》大戟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集注》大戟

《本草经集注》

味苦、甘,寒,大寒,有小毒。主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一名邛巨。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反甘草,畏菖蒲、草、鼠屎。)

近道处处有,至猥贱也。(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观》卷十,《政和》二五六页)

引用:《本草经集注》大戟

下载:《本草经集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蒙筌》大戟

《本草蒙筌》

味辛、甘,气大寒。阴中微阳。有小毒。种甚猥贱,处处有生。春发红芽,日渐丛长。凡资入药,惟采正根。傍附误煎,冷泻难禁。恶薯蓣,使赤豆。反甘草、海藻芫花,畏菖蒲、芦根屎。每与甘遂,同利小便消水肿腹满急疼,除中风皮肤燥痛。驱蛊毒,破症坚。通月信堕胎,散颈 逐瘀。苗名泽漆,味苦兼辛。退邪热皮肤,却浮肿面目。

大腹水气立遣,阴气不足堪扶。

引用:《本草蒙筌》大戟

下载:《本草蒙筌》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求真》大戟

《本草求真》

(毒草)大泻脏腑水湿

大戟(专入肺肾。旁行经络。)气味苦寒。性秉纯阳。峻利居首。上泻肺气。下泄肾水。兼因味辛。旁行经脉。无处不到。浸水色绿。又入肝胆。故书皆能治十二水毒。蛊结腹满急痛等症。(好古曰。大戟与甘遂同为泄水之药。湿胜者苦燥除之也。)时珍云。凡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癫痫。入于肺则窍塞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肝则留伏聚。而成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隐痛。三因并以控涎丹主之。盖有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要必实症实热实脉。方可以用。(非实莫用。)否则泻肺伤肾。害人不浅。(李时珍曰。愚按百祥惟用大戟一味。百祥独泻腑。正实则泻其子也。肾邪实而泻其肝也。洁古老人治痘变黑归肾症。用宣风散代百祥膏。亦是泻子之意。盖毒胜火炽则水益涸。风挟火势则土受亏。故津血内竭不能化脓而成青黑干陷之症。泻其风火之毒。所以救肾扶脾也。)若中其毒者。惟菖蒲可解。杭产色紫者良。北产色白者不堪入药。水浆煮。去骨用。得大枣则不损脾。畏菖蒲。反甘草。苗名泽漆。亦行水道。主治略同。

引用:《本草求真》大戟

下载:《本草求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图经》大戟

《本草图经》

大戟图片,泽漆根也。生常山,今近道多有之。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荑;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色;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叶似芍药。医家用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并煮水热淋,日再三,便愈。李绛《兵部手集方》∶疗水病无问年月深浅,虽复脉恶亦主之。大戟、当归、皮各一大两,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七合,顿服。利水二、三斗,勿怪。至重,不过再服,便瘥。

禁毒食一年。水下后,更服,永不作。此方出张尚客。

引用:《本草图经》大戟

下载:《本草图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易读》大戟

《本草易读》

水煮去骨用。小为使,恶山药反甘草,畏菖蒲、芦苇、鼠屎。

苦,寒,有毒。入足太阳经。解诸水之腹满,下恶血之癖症,散颈腋之痈肿,洗港脚之肿痛利二便而通月水,消疹风而坠胎孕。

生常山,十二月采。今平泽中多有之。直茎高二三尺,中空,折之有白浆。叶长狭如柳叶而不圆,其梢叶密攒而上。以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色白者能伤人,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

水肿喘急,同干姜末服,以利为度。(验方第一。)

水肿,同当归、陈皮各一两服,以利为度。(第二。)

水肿腹大如鼓,或一身浮肿。用枣二斤,与大戟六两同煮,食枣尽,愈矣。(第三。)

牙摇痛,咬之。(第四。)

百祥膏 大戟煮熟去骨,为末,丸大。每二十丸,赤芝麻汤下。治咳而吐绿水者。又治痘疮紫黑,便秘不寒者。(诸方第一。)

引用:《本草易读》大戟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大戟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苦寒有小毒.阴中之微阳也.

【主治】

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破症结.并甘遂同为泄水之重剂.盖水湿也.得气与火.则凝滞而为痰为涎为涕为癖.故入心迷窍则成癫痫妄言妄见.入肺塞窍则成咳唾稠粘喘息背冷.入肝而留伏蓄聚则成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总以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善用之可奏奇功也.又钱氏谓肾为真水.有补无泻.而复云痘疮变黑归肾一症.乃用百祥膏下之以泻肾者也.盖非泻肾.是泻其腑而脏自不实也.然其性苦寒有毒.最损真气.须认症确审.方可言用.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大戟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经逢原》大戟

《本经逢原》

苦辛大寒,有毒,反甘草。入药惟用正根,误服傍株令人冷泻,枣煮则不损脾,乘软去骨用。

《本经》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发明 大戟性禀阴毒,峻利首推,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兼横行经脉,故《本经》专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等证,皆浊阴填塞所致,然惟暴胀为宜。云中风者是指风水肤胀而言,否则传写之误。夫大戟、甘遂之苦以泄水者,肾所主也。痰涎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于心则迷窍而成癫痫妄言妄见。入于肺则塞窍而成咳唾稠粘,喘急背冷。入于肝则留伏蓄聚而成胁痛,干呕,寒热往来。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颈项胸背腰胁手足牵引隐痛。《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大戟能泻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痘疮变黑归肾,枣变百祥丸,用大戟制枣去戟,用枣以泻肝邪,非泻肾也。实则泻其子,因肾邪实而泻其肝也。仲景云∶心下痞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者,十枣汤主之,其中亦有大戟。夫干呕胁痛岂非肝胆之病乎,百祥丸之泻肝明矣。至玉枢丹续随子山慈菇等解蛊毒药,则又不独肝胆矣。其脾胃肝肾虚寒,阴水泛滥,犯之立毙,不可不审。

引用:《本经逢原》大戟

下载:《本经逢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大戟

《长沙药解》

【本经】味苦寒。主蛊毒,十二水肿,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一名印钜。

味苦,性寒,入足太阳膀胱经。泻水饮之停留,通经脉之瘀涩。

《金匮》十枣汤方在大枣。用之治心胁痞痛,下利呕逆者,治悬饮内痛,脉沉而弦者,以其破结而驱饮也。

大戟破气泻水,兼化老血癥瘀,通经脉结闭,散颈腋痈肿,洗脚气肿痛之病,胥有捷效。

引用:《长沙药解》大戟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大戟

《得配本草》

得枣良。小豆为之使。畏菖蒲、芦苇、鼠屎。恶薯蓣。反甘草。(菖蒲解之。)

苦,寒,有毒。入三阴、足太阳经。泻内外上下之水溢。驱虫毒,破症结,逐血瘀,除痰饮。配干姜为散,治水肿喘急。煮大枣,治水肿。(去戟取枣食之。)

泔水浸洗,再用浆水煮干,去骨用。宜采正根用。若误用旁附,则冷泻不禁,即煎荠汤解之。妄用杀人。

引用:《得配本草》大戟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炙论》大戟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用附生者,若服冷泄气不禁,即煎荠?子汤解。

夫采得后,于槐砧上细锉,与细锉海芋叶拌蒸,从巳至申,去芋叶,晒干用之。

引用:《雷公炮炙论》大戟

下载:《雷公炮炙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制药性解》大戟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甘,性大寒有毒,入十二经。主水胀蛊毒,症结腹满,急痛发汗,利大小肠,通月经,坠胎孕。小豆为使,恶山药,畏菖蒲,反甘草、芫花、海藻。

按∶大戟阴中微阳,逐十二经水,能损真气,量虚实用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附生者,若服令泄气不禁,即用荠?子灌解去。采得于槐砧上细锉,与海叶拌蒸,从巳至申,去羊叶晒干用之。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大戟

下载:《雷公炮制药性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大戟

《名医别录》

味甘,大寒,有小毒.主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反甘草.)

《本经》原文∶大戟,味苦,寒.主蛊毒,十二水,肿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一名邛鉅.

引用:《名医别录》大戟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大戟

《神农本草经》

味苦寒。

主蛊毒,十二水肿,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一名印巨(案此无生川泽三字者,古或与泽漆为一条)。

《名医》曰: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

案《尔雅》云:荞,卬巨。郭璞云:今药草大戟也。《淮南子》缪称训云:大戟去水。

引用:《神农本草经》大戟

下载:《神农本草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大戟

《汤液本草》

气大寒,味苦、甘,阴中微阳。有小毒。

《本草》云∶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颈腋痈肿,头疼,发汗,利大小肠。此泽漆根也。

《液》云∶与甘遂同为泄水之药,湿胜者苦燥除之。反甘草。与芫花、黄药子等分,水糊为丸,子大,每服十丸,伤风、伤寒葱白汤下;伤食,陈皮汤下。或十五丸,微加至止,亦可。芫花别有条,海藏,十枣汤同用。

《珍》云∶泻肺,损真气。

引用:《汤液本草》大戟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新修本草》大戟

《新修本草》

味苦、甘,寒、大寒,有小毒。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汗,利大小肠。一名邛巨。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

反甘草,畏菖蒲、芦草、鼠屎。近道处处有,至猥贱也。

引用:《新修本草》大戟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笼小品》大戟

《药笼小品》

辛苦寒。

专能泻脏腑水湿,治十二种水肿,发汗通经,消痈逐血。

除寒善泄,大损真气,元虚无湿勿用。

杭产色紫者入药。

引用:《药笼小品》大戟

下载:《药笼小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大戟

《药征》

主利水也,旁治掣痛咳烦。

【考证】

十枣汤证曰∶引胁下痛。又曰∶咳烦。

【互考】

淮南子曰∶大戟去水。

【品考】

大戟 汉产有两品,绵大戟为良也,本邦之产,其效较劣。

引用:《药征》大戟

下载:《药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大戟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苦甘,寒、大寒,有小毒。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药性论》云∶使。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

味苦辛,有大毒。破新陈,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日华子云∶小豆为使。恶薯蓣。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结。反∶甘草。畏∶菖蒲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大戟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证类本草》大戟

《证类本草》

(大戟_图片

味苦、甘,寒、大寒,有小毒。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一名邛鉅。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反甘草。)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皆有。至猥贱也。臣禹等谨按唐本云∶畏菖蒲、芦草、鼠尿。蜀本图经云∶苗似甘遂高硕,叶有白汁,花黄。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五月采苗,二月、八月采根用。尔雅云∶荞,邛鉅。注云∶今本草大戟也。药性论云∶大戟,使。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味苦、辛,有大毒。破新陈,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日华子云∶小豆为之使,恶薯蓣。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结。

图经曰∶大戟,泽漆根也。生常山,今近道多有之。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

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色,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叶似芍药。医家用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并煮水热淋,日再三便愈。李绛《兵部手集方》∶疗水病,无问年月深浅,虽复脉恶亦主之。大戟、当归、橘皮各一大两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七合,顿服。利水二、三斗,勿怪。至重,不过再服便瘥。禁毒食一年,水下后更服,永不作。此方出张尚客。

雷公云∶凡使,勿用附生者,若服冷泄气不禁,即煎荠 子汤解。夫采得后,于槐砧上细锉,与细锉海芋叶拌蒸,从巳至申,去芋叶,晒干用之。太上八帝玄变经大戟必泻。

引用:《证类本草》大戟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大戟

《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或大戟科植物京大戟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入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等症。

大戟攻水逐饮的功效,与甘遂相似,故可用于胸水、腹水、水肿喘满等症,多与甘遂、芫花等同用。

2.用于疮痈肿痛及痧胀等症。

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内服能攻泻而通结滞。如常用成方枢丹,即是红芽大戟配伍千金子、山慈菇五倍子雄黄麝香等品而成,外涂用于消疮肿,内服治痧胀、腹痛、胸脘烦闷呕吐泄泻等症。

【处方用名】大戟、红芽大戟(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三分,每天一次。孕妇忌服。

【方剂举例】大戟散《活法机要》:大戟、木香、牵牛子猪腰子。治水肿、腹大如鼓。

引用:《中药学》大戟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千金翼方》大戟

《千金翼方》

味苦甘,寒,大寒,有小毒。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一名邛巨。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

引用:《千金翼方》大戟

下载:《千金翼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外科全生集》大戟

《外科全生集》

苦寒有毒,去附枝,水煮透去骨,切晒,消颈腋痰块,症结,下痞堕胎,治鼓胀,利二便。

引用:《外科全生集》大戟

下载:《外科全生集》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大戟

《冯氏锦囊秘录》

禀天地阴毒之气以生,故味苦辛,大寒,有小毒。苦寒故性善下走,而入肾肝辛则横走,无所不到,故主逐蛊毒,十二水,堕胎破 之药。然阴寒善走而下泄,泻肺损真虚人切忌。

大戟,凡入药,惟采正根,傍附误煎,冷泻难禁,反甘草、海澡、芫花,每同甘遂,以利小便,消水肿腹满隐疼,除中风皮肤燥痛,驱蛊毒,破 坚,通月信,堕胎散,颈 逐瘀,则其亩名为泽漆,亦治浮肿利水。总禀阴毒之气,善行而泄,以损真气者也。

主治(痘疹合参) 行十二水,伐肾邪。惟痘疮黑陷归肾,大小便不通腹胀烦躁者宜此。以泻膀胱之邪,非此不可妄用,宜去芦,泔水浸洗,晒干用。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大戟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顾松园医镜》大戟

《顾松园医镜》

〔辛苦寒有毒,入脾经。反甘草,水煮软,去骨用。〕驱痰饮,〔控涎丹方中,用治痰涎流胸膈上下,使人颈项胸背胁腰手足牵引钓痛,皮肤麻痹。〕消水蛊,〔通二便,能下十二经水。〕散痈肿,下蛊毒。〔蛊毒必辛热,辛则散,走脏腑,故假其辛寒,以搜其辛热,是以毒攻毒也。〕阴寒迅速下泻之毒药,果形症俱实者,可暂一施,凡水肿类多脾虚,复用下泻,是谓重虚,虽快一时,未几再作,决不可救。孕妇大忌。。

引用:《顾松园医镜》大戟

下载:《顾松园医镜》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大戟

《医学入门》

大戟苦甘寒有毒,消十二肿宽胸腹,破癖逐瘀通经孕,祛风散肿辟瘟疫。

枝茎似戟,处处有之。春生红芽,叶似初生杨柳,根似苦参。秋冬采根。大寒。阴中微阳。主利大小肠,消十二水肿,胸腹胀满急痛,破 结癖块,下恶血,通月水,堕胎孕,治中风,皮肤瘾疹疼痛,吐逆,颈腋痈肿及天行黄病,温疟,蛊毒,头疼便秘。此药能汗且下之。珍云∶泻肺损真气,与甘遂同为驱逐剂耳。细锉蒸或微炒。赤小豆为使。恶山药,畏芦草、鼠屎,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泽漆,即大戟苗,生川泽,采时叶有白叶如漆。味苦辛,微寒,无毒。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利大小肠,止疟,止咳消痰,杀蛊毒。端午日采,日干。赤小豆为使,恶山药。

引用:《医学入门》大戟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d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大戟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