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

干姜干姜干姜干姜
目录
《本草纲目》干姜
《本草备要》干姜
《本草便读》干姜
《本草乘雅半偈》干姜
《本草崇原》干姜
《本草从新》干姜
《本草撮要》干姜
《本草分经》干姜
《本草分经》干姜
《本草害利》干姜
《本草害利》干姜
《本草经解》干姜
《本草经解》干姜
《本草经集注》干姜
《本草求真》干姜
《本草思辨录》干姜
《本草新编》干姜
《本草易读》干姜
《本草择要纲目》干姜
《本经逢原》干姜
《长沙药解》干姜
《得配本草》干姜
《雷公炮制药性解》干姜
《名医别录》干姜
《神农本草经》干姜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干姜
《中药炮制》干姜
《汤液本草》干姜
《吴普本草》干姜
《新修本草》干姜
《药鉴》干姜
《药笼小品》干姜
《药性切用》干姜
《药征》干姜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干姜
《证类本草》干姜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干姜
《中药学》干姜
《千金翼方》干姜
《医学衷中参西录》干姜
《饮膳正要》干姜
《顾松园医镜》干姜
《医学入门》干姜
《中国药典》干姜
《中药大辞典》干姜
《中华本草》干姜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纲目》干姜

《本草纲目》

「释名」白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和白干姜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其效极验。

2、头晕吐逆。用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有效。

3、水泻。用干姜(炮)研为末,稀饭送服二钱即愈。

4、血痢。用士姜烧存性,放冷,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极效。

5、脾寒疟疾。用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又方:干姜炒黑为末临病时,以温送服三钱。

6、咳嗽上气。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捣烂,筛过,取等分,加炼同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发时即服,一天服三至五次。禁食油腥。有特效。

7、吐血不止。用干姜为末,童便调服。

8、赤眼涩痛。用白姜末,水调贴足心。

9、牙痛。用川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敷搽患处。

10、痈疽初起。用干姜一两炒紫,研为末,调敷痈四周,留头。

11、瘰疬不收。用干姜为末,加姜汁调成糊,以黄丹为衣,每日随疮大小放药。追脓尽生合口,即可停药。如仍不俣,加葱白汁大黄涂搽好愈。

引用:《本草纲目》干姜

下载:《本草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备要》干姜

《本草备要》

燥,回阳,宣,通脉

生用辛温,逐寒邪而发表。炮则辛苦大热,除胃冷而守中(辛则散,炮则稍苦,故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走而不守)。温经止血(炮黑止吐衄诸血,红见黑则止也),定呕消痰,去脏腑沉寒痼冷。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亦能引血药入气分而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宜之(此非有余之热,乃阴虚生内热也,忌用表药寒药。

干姜能入肺,利气;能入肝,引血药生血,故与补阴药同用。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故亦治目睛久赤)。引以黑附,能入肾而祛寒湿,能回脉绝无阳(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同五味利肺气而治寒嗽(肺恶寒)。燥脾湿而补脾(脾恶湿),通心助阳补心气(苦入心),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节,宣诸脉络。治冷痹寒痞,反胃下利。多用损阴耗气,孕妇忌之(辛热能动血。王好古曰∶服干姜以治中者必僭上,宜大枣辅之。东垣曰∶宜甘以缓之)。母姜晒干者为干姜,炮黑为黑姜

引用:《本草备要》干姜、黑姜

下载:《本草备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便读》干姜

《本草便读》

入脾胃.燥湿温中.肺饮痰嗽可愈.味辛热.逐寒散冷.肾邪痹着重能轻.炮黑则味苦性和.血药用为引导.服食可入营守内.补方赖以前驱.(干姜即生姜之宿老母姜.置流水中.浸三日.刮净皮.晒干为之.又名军姜.辛热性燥.不如生者之散表.而热燥过之.入脾胃.逐寒燥湿.是其所长.与肺肾药同用.亦能入肺肾.观小青之治饮邪咳嗽.肾着汤之治寒湿腰痛可知.炮黑则辛少苦多.燥散之性已减.温守之力独优.能入血分.协助补药之力.故营血虚寒而欲温补者.非此不为功.即纯虚而无寒者.亦可用之.不温则虚不复也.)

引用:《本草便读》干姜

下载:《本草便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乘雅半偈》干姜

《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中品)

母姜作种,子姜顿长,母姜便宜,取出即子母更相生长之意。白净结实具之色与形,乃能存金之味,尽金之用。

点火成金,金复归火,循环之理,非拟议所到。

尽金之性,所以全火之用,乃能备暖热之火体,以火缘物以显用,因用以见体故也。游溢水,正疆界所司之事。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者尤良。久服主臭

】曰∶出汉、温、池州,江西、浙江诸处。宜原隰地。四月种种,五月生,如嫩,而叶稍阔,两两相对,恶湿洳,而畏日,故秋热则无姜。设一茎稍霉,则根病矣。社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一种可生百指,皆分歧而上,即宜取出种姜,否则子母俱败。

秋分采芽,柔嫩可口;后,则老而多筋,干之,即曰干生姜。干姜者,即所取姜种,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漂浸六日,更刮去皮,然后晒干,入瓷缸中,覆酿三日乃成,以白净结实者为良。故人呼为白姜,入药则宜炮用。

先人云∶辛温夏长,色相微红,具火大之力。通心王之令,若降下之阴不及,酝藉之德稍逊者,所当避忌。又云∶血病有二阳乘阴而血溢者,其治在阳,以寒待之。阴乘阳而血溢者,其治在阴,以温待之。

【 】曰∶姜,疆也,界也。如营卫气血,阴阳表里,逾越疆界者,能使之各各旋归,有如捍御外侮之侵犯边疆者。味辛气温,宣发生阳之气,充益火大之源,以消阴翳冷气,寒酸木僵,设火毒炽盛,岂堪僭服。故治胸满咳逆之因肺气浮越;血衄妄行之因阴气乘阳;尝自汗出之因营弱卫强;风湿成痹之因气不宣通,肠 下痢之因脾胃虚寒,致水谷失于游溢。

生(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姜以辛胜,禀庚辛之味独专。新秋前后,三庚曰三伏,正所以缓火刑也。秋热,则烁金殆甚,金且难于从革,从革更难作辛矣。故秋热则无姜,姜之畏日,亦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干姜

下载:《本草乘雅半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崇原》干姜

《本草崇原》

气味辛温,无毒。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者尤良。

(干姜用母姜晒干,以肉浓而白净,结实明亮如天麻者为良,故又名白姜。临、章安、汉温、池州诸处皆能作之,今江西、浙江皆有,而三衢开化者佳。)

太阴为阴中之至阴,足太阴主湿土,手太阴主清金。干姜气味辛温,其色黄白,乃手足太居胸上,肺寒则满也。咳逆上气者,手足太阴之气不相通贯,致肺气上逆也。温中者,言干姜主治胸满咳逆上气,以其能温中也。脾络虚寒,则血外溢。干姜性温,故止血也。出汗者,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逐风湿痹者,辛能发散也。肠 下痢,乃脾脏虚寒。《伤寒论》云∶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合,状如肝。干姜能温脾土,故治肠下痢。生者尤良,谓生姜能宣达胃气,用之尤良。

按∶桂枝葛根柴胡诸汤,并胃逆呕吐,表寒诸证,多用生姜。夫生姜乃老姜所生之子姜阳明为太阴之府,故干姜治脾,生姜治胃,脏腑者,子母之谓也。

按∶《神农本经》只有干姜、生姜,而无炮姜,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金匮要略》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其干姜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之矣。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主治产后血虚身热,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证。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须三衢开化之母姜,始为有力。今药肆中多以伤水变味之生姜,晒干炮用,未免有名无实。

引用:《本草崇原》干姜

下载:《本草崇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从新》干姜

《本草从新》

燥、温经逐寒、宣、发表通脉.

辛热.逐寒邪而发表温经.燥脾湿而定呕消痰.同五味.利肺气而治寒嗽.开五脏六腑.

通四肢关节.宣诸络脉.治冷痹寒痞.反胃下利.腹痛症瘕积胀.开胃扶脾.消食去滞.母姜晒干为干姜.白净结实者良.(如惧其散、炒黄用、或炒微焦、市医将干姜泡淡用之、殊属可笑.)

引用:《本草从新》干姜

下载:《本草从新》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干姜

《本草撮要》

味辛热.入手少阴足太阴经.功专逐寒邪而发表温经.燥脾湿而定呕消痰.同五味利肺气而治寒嗽.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节.宣诸络脉.治冷痹寒痞反胃.下痢腹痛.症瘕积胀.开胃扶脾.消食去滞.母姜晒干.白净结实者良.

引用:《本草撮要》干姜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干姜

《本草分经》

辛热,燥脾湿,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节,宣诸络脉,逐寒发表,温经定呕,消痰去滞,炒黄用。如与五味子同服,亦能利肺气而治寒嗽。

引用:《本草分经》干姜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干姜

《本草分经》

见通行热。

引用:《本草分经》干姜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干姜

《本草害利》

〔害〕性大辛,辛能僭上,亦能散气动血,损阴伤目。凡阴虚内热,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痛漏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并忌用。孕妇尤忌。痈疽人多食,则生恶肉突出。八九月多食姜,至春多患眼损寿,减筋力。又云秋不食姜,令人泻气。

〔利〕辛热,宣肺气,燥脾湿,温经逐寒,开胃扶脾,消食去滞,理翻胃腹痛,具消痰破血之功,除积胀瘕症,有下气温中之效。

炮姜干姜本辛,泡之则苦,大热大燥,守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不守也。除胃冷,祛寒湿,能去脏腑沉寒痼冷,能止血。所谓止血者,血虚则热,热则妄行,炒黑则能引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热退,此阳生阴长之义。且黑为水色,故血不妄行也。能去恶血,生新血

血寒者多用,血热者宜少用,不过三四分,为向导而已。引附子,则入肾能通脉回阳,多用则耗散元气。生则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

〔修治〕九月采母姜,晒干姜,白净结实者良。如惧其散,炒黄用,或炒微黑。市医将干姜泡淡用之,殊属可笑。干姜炮黑,为炮姜,一名黑姜。

引用:《本草害利》干姜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干姜

《本草害利》

(见脾部)

引用:《本草害利》干姜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干姜

《本草经解》

气温.味辛.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者尤良.(炮)

干姜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炮色黑.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升.阳也.胸中者肺之分也.肺寒则金失下降之性.气壅于胸而满也.满则气上.所以咳逆上气之症生焉.其主之者辛散温行也.中者脾与胃也.脾胃为土.土赖火生.炮姜入肾助火.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气充则中自温也.血随气行.气逆火动.则血上溢.炮姜入肾.肾温则浮逆之火气皆下.火平气降.其血自止矣.出汗者.辛温能发散也.逐风湿痹者.辛温能散风湿而通血闭也.肠 下痢.大肠之症.盖大肠寒则下痢腥秽.肺与大肠为表里.辛温温肺.故大肠亦温而下痢止也.生者其性尤烈.所以尤良.

【制方】

炮姜同北味.敛火下行.同人参温中益气.同生地白芍牛膝、归身.治产后发热.同人参、陈皮.治胃虚呕逆.同陈皮、白术贝母、白茯.治痰疟.同人参、白枝、陈皮.治寒疟.同人参、白术、甘草.名理中汤.治虚寒泄泻

引用:《本草经解》干姜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干姜

《本草经解》

造法.以老姜水浸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刮皮净.然后晒干.置瓷缸中.酿三日乃成.以白净结实者为良.又名白姜.纲目言孕妇不可食.恐使胎内消.以其性热而辛散也.入药宜炮黑.本经云.生者尤良.盖指上文湿痢诸病.东垣云.生则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是也.六地产姜.药肆所货.或连皮略晒.尚带泥沙.正纲目生姜后附干生姜者.汤液本草于生姜称气温味辛.气味俱轻阳也.谓姜屑比之干姜则不热.比之生姜则不湿.姜屑即干生姜也.于干姜称气热味大辛.味薄气浓.阳中之阳也.姜附四逆理中等汤用之.则不独生姜干姜有别.即干姜干生姜.未可概施明矣.

引用:《本草经解》干姜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集注》干姜

《本草经集注》

味辛,温、大热,无毒。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生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九月采。(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芩黄连天鼠屎。)

干姜今惟出临海、章安,两三村解作之。蜀汉姜旧美,荆州有好姜,而并不能作干者。

凡作干姜法,水淹三日毕,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去皮,然后晒干,置瓮缸中,谓之酿也。

(《?

引用:《本草经集注》干姜

下载:《本草经集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求真》干姜

《本草求真》

(荤辛)

干姜(专入胃)。其味本辛。炮制则苦。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则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与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元素曰。干姜气薄味浓。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曰。大辛大热。阳中之阳。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故凡因寒内入。而见脏腑痼蔽。关节不通。经络阻塞。冷痹寒痢。反胃膈绝者。无不借此以为拯救。除寒炒黑。其性更纯。味变苦咸。力主下走。黑又止血。辛热之性虽无。而辛凉之性尚在。故能去血中之郁热而不寒。止吐血之妄行而不滞。较之别药。徒以黑为能止血为事者。功胜十倍矣!血寒者可多用。血热者不过三四分为向导而已。白净结实者良。母姜晒干为干姜。炒炮为炮姜。炒黑为黑姜。

引用:《本草求真》干姜

下载:《本草求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思辨录》干姜

《本草思辨录》

干姜以母姜去皮依法造之,色黄白而气味辛温,体质坚结,为温中土之专药,理中汤用之,正如其本量。其性散不如守,故能由胃达肺而无泄邪、出汗、止呕行水之长。炮黑亦入肾,而无附子乌头之大力。凡仲圣方用干姜,总不外乎温中,其故可玩索而得也。

通脉四逆汤,即四逆汤倍加干姜,脉不出又加人参,似干姜与人参皆能通脉,功不止于温中矣。不知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营出中焦,中焦泌粕蒸津液。下利则中焦失职,焉得不脉微欲绝。欲脉之出,自非温中止利不可。必利止而脉不出,则其故不在中焦而在主脉之心。然后加以补心通血脉之人参,非干姜不通脉,非通脉不关温中也。

肺痿有得之燥热,有得之虚冷。虚冷之痿,以甘草干姜汤治之,谓干姜温肺,是固然矣。

岂知金生于土,土不温者上必虚,上虚则不能制下,其头眩多涎唾者上虚也,遗尿小便数者下虚也,而皆由于中之不温也。然则干姜非不温肺,惟不越脾以温肺

或曰∶伤寒误攻其表,服甘草干姜汤,便厥愈足温,则干姜不独温中,且更温下矣。曰∶干姜讵能温下,惟炮之而后能耳。然虽炮用,其温下之气犹不毕贯,更进以芍药甘草汤,而不贯者始贯,脚始伸而不挛,此其旨甚微,非一二言所得罄焉。夫脉浮、自汗出、心烦、微恶寒者,邪在表也。小便数、脚挛急者,太阳寒邪袭入少阴。或先有伏寒,因而致剧也。医以桂枝汤但攻其表,内有芍药酸寒入里,反增下寒,于是得之即厥。始而心烦、微恶寒者,兹更肾寒而躁,阴中之阳,又随桂枝外发之势而欲越,故咽干与吐逆并作。此时自汗之表邪,已受治于桂枝,但以炮姜温下,炙草和中,未有不阳复而自愈者。而足温而挛急如故,宁非温下之力犹有歉哉。然非真阳亏损,附子可无用也。前为芍药所误者,今乃以芍药伸脚矣。

芍药何以能然,正惟炮姜以芍药抑之而后能尽复其阳也。肺痿何以不更进芍药甘草汤,以但遗尿小便数而脚不挛急,且炮姜并欲其温肺也。则谓干姜若不炮,温中而不温下可也。

诸四逆汤治少阴病而用干姜,似干姜亦所以温下,不知少阴寒甚,必上侮及脾,用附子以斩将搴旗,犹当佐干姜以储粮坚壁。理中丸干姜用三两,以温中固干姜责也。四逆汤干姜用两半,以温少阴有附子任之,干姜为附子后殿也。更观肾着汤病属下焦,而方中有脾药无肾药,益以见温下之必当温中矣。

四逆汤重在厥逆,下利是兼证,有干姜不必有葱白白通汤治少阴下利,是正病无兼证,不升其阴气以与阳通,则利终不止,故君葱白而协以姜附。桃花汤干姜只一两,则少而又少矣,且无附子无葱白,何以为解?曰∶此非少阴纯寒之证也,以石粳米固下和中,略施干姜,使就温化,不利其便不清其血而但止其利,法之至超至妙者也。若赤石脂禹余粮汤,利在下焦而治以中焦药不应,则桃花汤之有干姜,不尚于中宫有涉哉。

干姜温脾而上及肺,以治肺咳而下连脾,正为相当。如小青龙汤以干姜治寒咳而用至三两,微利亦不去干姜是也。

本经干姜主止血,仁斋直指云∶血遇热则宣行,故止血多用凉药,然亦有气虚挟寒,阴阳不相为守,营气虚散,血亦错行者,窃谓血统于脾,有出中焦,营气虚散之证,非温中土不可。金匮胶艾汤,无干姜而千金方有之。黄土汤虽无干姜,而灶中黄土,其用与干姜无二。

干姜温中,自有止血之理。虽然不能无佐使之品也。大抵吐血而至不止,则在上者宜抑之,漏血而至不止,则在下者宜举之。凡用柏叶阿胶之类为佐使者,所以导血归经。用黄芩童便之类为佐使者,所以养阴和阳,非能抑之能举之也。独柏叶汤之用马通,有匪夷所思者。之气最盛者,能使血随汗出,而一身之物,非性寒即有毒,惟通温而无毒,虽秽滓乎,固化气化血行脉络之余而性能下行者也。此佐干姜,以抑为止者也。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黑多由于热,而虚寒之人,血出络而凝,渐渐变紫变黑,亦未尝无之,胶姜汤之姜,其为干姜无疑。乃陈修园以此二味治是证,一再用之不瘥,后易干姜为生姜,并加阿胶大,煎服立止,谓生姜散寒升气,合陷者举之之义,此与马通一抑一举,可为对待。然先服之干姜未必无功,或如仲圣法以生干并用,当收效尤捷耳。

仲圣方干姜黄连并用之证,必兼有呕。呕属少阳,故方中必有黄芩人参少阳专门之药。

盖少阳为三阳之枢,以黄连降胃阳,干姜升脾阴,脾升胃降,少阳乃得转枢,此少阳无往来寒热之治法,治在此而效见于彼者也。

引用:《本草思辨录》干姜

下载:《本草思辨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新编》干姜

《本草新编》

干姜味辛,炮姜味苦,皆气温大热,半浮半沉,阳中阴也。解散风寒湿痹、鼻塞头痛、发热之邪者,干姜也;调理痼冷沉寒、霍乱腹痛吐泻之痰者,炮姜也。盖干姜治表,而炮姜温中。其所以治表者,干姜走而不收,能散邪于外也;其所以温中者,炮姜止而不动,能固正于内也。虽然姜性大热而辛散,俱能散邪补正,安在炮制而异宜。干姜散邪之中,未尝无温中之益。炮姜固正之内,未尝无治表之功。但干姜散多于温,而炮姜固多于散耳。

或问干姜用之于理中汤中,佐附子以成功,岂有妙义乎?曰∶无妙义,仲景夫子不用之矣。

理中汤,理中焦也。虽有白术是理中焦之药,然气味与附子温热之性尚不相同,故入用干姜之辛热,与附子同性,专顾中焦,则附子亦顾恋同气而不上越,共逐中焦之寒,以成其健脾还阳之功也。

或问伤寒门中有姜附汤,其用干姜之义,想亦与理中汤同意?曰∶姜附汤中用人参,似与理中汤相同,而孰知别有意义。理中汤,理中焦;姜附汤,治下焦也。附子领人参直入于至阴之中,专祛腹中之寒,而躯外皮肤之寒邪,则未遑驱逐。加干姜走而不守,如大将亲捣巢穴,而偏裨旁掠于外,自然内外整肃,远近安奠也。倘只用附子、人参,未尝不可奏功,然而攻彼失此,仲景夫子所以必加入干姜,使同队而并逐也。

或问四逆汤亦用干姜,其义岂有异乎?夫四逆汤之用干姜,又非前二条之意。四逆汤,乃救逆也。救气之逆,必须同群共济,故用附子、肉桂为君,必用干姜为副,否则,气逆而不能遽转矣。

或问干姜用之白通汤中以通脉,吾惧其散气,则脉随气而散矣,又何以通脉哉?嗟乎!

脉非气通,又用何物以通之。干姜原非通脉之药,正取其通气耳,气通则脉通矣。夫脉之不通者,乃寒凝而不通,非气绝而不通也。用干姜以散寒,寒气散,脉气有不通乎。

或问干姜既能通气,用干姜足矣,何以又用葱耶?曰∶葱性亦散气者也。单用干姜,恐通气有余而通脉则不足,单用葱,恐通脉有余,而通气又不足。合而用之,气通又不伤脉,脉通又不伤气,两相济而成功,何伤气之足忧乎。

或问干姜炒熟入于健脾药中,谓能补脾以生气,然乎?曰∶干姜温热,原有益于脾气,何在炒熟始能补土以生气。但干姜性走,脾气不独受其惠。一经炮制,则干姜守而不走,独留于脾中,诸经不得而夺之,自然较生用更效也。

引用:《本草新编》干姜(炮姜)

下载:《本草新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易读》干姜

《本草易读》

生逐寒而发表,炮除冷而守中。孕妇忌之。

辛,温,无毒。入足阳明、太阴、厥阴、手太阴经。逐寒祛湿,温经止血,定呕消痰,下气消食。治内寒之腹痛,疗缩筋之霍乱,止寒湿之呕利,回手足之厥逆。

姜附汤 干姜 附子治汗下后,昼躁夜静,脉沉无表,身无大热者。(诸方第一。)

柴胡桂姜汤 柴胡 黄芩 甘草 桂枝 蒌根 干姜 蛎治汗下后,胸胁满结,小便不利,往来寒热,渴而头汗出者。(第二。)

姜连芩参汤 干姜 黄芩 人参 黄连治病素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食入即吐者。(第三。)

引用:《本草易读》干姜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干姜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辛温无毒.半浮半沉.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云大辛大热.为阳中之阳.

【主治】

其用有四.通心助阳.去脏腑沉寒痼冷.发诸经之寒气.疗感寒腹痛.故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附子为引.名姜附汤.亦治中焦寒邪淫胜之症.又能补下焦.故四逆汤用之以治里寒.理中汤用之以回阳气.或言干姜为心脾二气分之药.则当补心气之不足.补脾胃之空虚.今理中汤用之言泄不言补何也.盖辛热燥湿.泄脾中寒湿邪气.非泄正气也.邪去而正自升.只言其泄之功可也.又或云服干姜以治中者.恐其僭上.不可不知.何也.盖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然温肺必和之以五味.温胃必和之以人参.而概缓之以甘草之甘.庶不致壮火而食气也.久服令人目暗.孕妇不可食.恐令胎内消.炒黑为灰.能引血药入血分.引气药入气分.另有奇功.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干姜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经逢原》干姜

《本经逢原》

其嫩者曰白姜

辛热无毒。或生用,或炮黑用。炮法,浓切,铫内烈火烧,勿频动,俟铫面火然略 以水急挑数转,入坛中勿泄气,俟冷,则里外通黑,而性不烈也。

《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者尤良。

发明 干姜禀阳气之正,虽烈无毒,其味本辛,炮之则苦,专散虚火。用治里寒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不守也。生者,能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寒气,腹中冷痛,霍乱胀满,皮肤间结气,止呕逆,治感寒腹痛,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黑附子为引,理中汤用之,以其温脾也。四逆汤用之,以其回阳也。生则逐寒邪而发表,胸满咳逆上气,出汗风湿痹宜之。炮则除胃冷而守中,温中止血,肠 下利宜之。曷观小龙、四逆等方并用生者,甘草干姜汤独用炮者;其理中丸中虽不言炮,在温中例治不妨随缓急裁用。然亦不可过多,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也。少用则收摄虚阳,温以顺之,是少火生气也。同五味子以温肺,同人参以温胃,同甘草以温经。凡血虚发热,产后大热须炮黑用之。有血脱色白、夭然不泽,脉濡者,宜干姜之辛温以益血,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又入肺利气,入肾燥湿,入肝引血药生血,于亡血家有破宿生新,阳生阴长之义。如过用凉药,血不止,脉反紧,疾者乃阳亏阴无所附,加用炮姜、炙甘草可也。阴虚有热、血热妄行者勿用,以其散气走血也。

引用:《本经逢原》干姜

下载:《本经逢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干姜

《长沙药解》

【本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泄。真武汤加减: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伤寒》干姜附子汤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治太阳伤寒,下后复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无表证,身无大热者。以火土俱败,寒水下旺,微阳拔根,不得宁宇。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暖下以复肝肾之阳也。

柴胡桂姜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三两,栝蒌根四两,干姜三两。治少阳伤寒,汗后复下,胸胁满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往来寒热。以汗下伤其中气,土败木郁,不能行水,故小便不利。胆胃上逆,经气缠迫,故胸胁满结。相火升炎,发为烦渴。而表病未解,故往来寒热。柴胡疏甲木之滞,桂枝达乙木之郁,牡蛎消胸胁之满结,栝蒌润心肺之烦躁,姜、甘温中而补土也。

干姜芩连人参汤干姜、人参、黄芩、黄连各三两。治厥阴病,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以中气虚寒,脾陷为利,相火升炎,而生上热。芩、连,清泻君相以除烦热,参、姜温补脾胃以止吐利也。

《金匮》姜甘苓术汤干姜、甘草各二两,茯苓、白术各四两。治肾着,身重腹重,腰重冷痛,如坐水中,小便自利,饮食如故。以身劳汗出,衣里冷湿,浸淫经络,以犯肾脏。肾位于腰,故腰中冷痛。苓、术,利水而泄湿,姜、甘,温中而培土也。

《伤寒》甘草干姜汤,方在甘草。治伤寒汗后,烦躁吐逆,《金匮》桂枝人参汤方在人参。治胸痹心痞,胁下逆抢心,理中丸,方在人参。治霍乱吐利,《伤寒》甘草泻心汤方在半夏。治伤寒下后,心下痞硬,干呕心烦,雷鸣下利,半夏泻心汤方在半夏。治少阳下后,心下痞满,黄连汤方在黄连。治太阴腹痛,欲作呕吐,汤,方在。治少阴腹痛,下利脓血,《金匮》大建中汤方在胶饴。治心胸寒痛,呕不能食,胶姜汤,方在阿胶。治妇人陷经,漏下黑色,温经汤方在茱萸。治妇人带下,下利不止,皆用之,以温脾胃而止呕吐也。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汤茯苓四两,五味半升,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治痰饮,咳逆胸满。以中虚胃逆,肺气郁阻,是以咳满,姜、辛,破壅而降逆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四逆汤,方在甘草。治少阴病,四逆腹痛,咳者,加五味、干姜。真武汤,方在茯苓。治少阴病,腹痛下利,咳者,加五味、辛、姜,姜、辛、五味,善下气逆,而治咳满。小青龙汤方在麻黄。治伤寒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厚朴麻黄汤方在厚朴。治咳而脉浮者,皆用之,以其下冲而降逆也。

火性炎上,有戊土以降之,则离阴下达而不上炎,水性润下,有己土以升之,则坎阳上达而不下润。戊己旋转,坎离交互,故上非亢阳而不至病热,下非孤阴而不至病寒。中气既衰,升降失职,于是水自润下而病寒,火自炎上而病热。戊土不降,逆于火位,遂化火而为热,己土不升,陷于水位,遂化水而为寒,则水火分离,戊土燥热而己土湿寒者,其常也。而戊土之燥热,究不胜己土之湿寒。盖水能胜火,则寒能胜热,是以十人之病,九患寒湿而不止也。干姜燥热之性,甚与湿寒相宜,而健运之力,又能助其推迁,复其旋转之旧。盖寒则凝而温则转,是以降逆升陷之功,两尽其妙。仲景理中用之,回旋上下之机,全在于此,故善医泄利而调霍乱。凡咳逆齁喘、食宿饮停、气膨水胀、反胃噎膈之伦,非重用姜苓,无能为功,诸升降清浊、转移寒热、调养脾胃、消纳水谷之药,无以易此也。

五脏之性,金逆则生上热,木陷则生下热。吐衄呕哕、咳嗽喘促之证,不无上热,崩漏带浊,淋涩泄利之条,不无下热。而得干姜,则金降木升,上下之热俱退,以金逆而木陷者,原于中宫之湿寒也。干姜温中散寒,运其轮毂,自能复升降之常,而不至于助邪。其上下之邪盛者,稍助以清金润木之品,亦自并行而不悖。若不知温中,而但清上下,则愈清愈热,非死不止!此庸工之遗毒,而千载之奇冤,不可不辨也。

血藏于肝而原于脾,干姜调肝畅脾,暖血温经。凡女子经行腹痛,陷漏紫黑,失妊伤胎,久不产育者,皆缘肝脾之阳虚,血海之寒凝也,悉宜干姜,补温气而暖血海。

温中略炒用,勿令焦黑。

引用:《长沙药解》干姜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干姜

《得配本草》

畏、恶、反、使,与生姜同。

辛,热。入手少阴、足太阴经气分。生则逐寒邪而发散,熟则除胃冷而守中。开脏腑,通肢节,逐沉寒,散结气。治停痰宿食,呕吐泻痢霍乱转筋,寒湿诸痛,痞满症积,阴寒诸毒,扑损瘀血。得北味,摄膀胱之气。配良姜,温脾以祛疟。佐人参,助阳以复阴。合附子,回肾中之阳。

母姜去皮晒干者为干姜,白净结实,又曰白姜。凡入药并宜炮用。入止泻药,煨用。入温中药,泡用。入止血药,炒炭用。孕妇服之,令胎内消。气虚者服之,伤元。阴虚内热多汗者禁用。

服干姜以治中者必僭上,宜大枣补之,甘草缓之。

炮姜

即干姜水净炙黄者

辛、苦、热。入足太阴经血分,守而不走。燥脾胃之寒湿,除腹之寒痞,暖心气,温肝经。(心本热,肝本温,虚则寒冷。)能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宜之。佐当归,治血痢。(中气温,血自归经。)入四物,治产热。(木土得养而热退。)

止血,炒炭。忌用同干姜。

痢亦有因热而下血者,产后多因血虚而生热者,若概用炮姜治之,益增内热,而血不止,愈烁其阴,而热更甚。急宜凉补养其血,以去其热,炮姜非所治也。

引用:《得配本草》干姜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制药性解》干姜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性大热有毒,入肺大肠脾胃肾五经。生者味辛,能行血,逐寒邪而发表。熟者味苦,能止血,除胃冷而守中,沉寒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者,用黑附为引。

按∶干姜之辛,本职肺家,其以性热,故又入脾胃大肠。至于少阴之入,黑附为之引耳。

夫血遇热则走,生者行之,固其宜也。而吐衄下血崩漏淋产证,熟者反能止之,何也?盖物极则反,血去多而阴不复,则阳无所附,得此以助阳之生,而阴复矣。曰∶见火则味苦色黑,守而不走,血安得不止耶?然必病久气虚,亡阳而多盗汗,及手足冷者宜用,若初病火炽,遽尔投之,是抱薪救火,危亡立至矣!可不谨乎?丹溪曰∶干姜散肺气,同五味能止嗽,治血虚发热。该与补阴药同用。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气分引血药入血也。东垣云∶多用能耗元气,壮火食气故也。干姜辛热,皆言补脾,海藏独言泄脾,何也?泄之一字,非泄脾之正气,是泄脾中寒湿之邪。盖以辛热之剂燥之,故曰泄脾也。生者能堕胎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干姜

下载:《雷公炮制药性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干姜

《名医别录》

大热,无毒.主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生犍为及荆州、扬州.九月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脏.去淡,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久服小志少智,伤心

《本经》原文∶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利.生者尤良.

引用:《名医别录》干姜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干姜

《神农本草经》

味辛温。

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名医》曰:生楗为及荆州扬州,九月采。

案《说文》云:姜,御湿之也。《广雅》云:葰廉姜也。吕氏春秋本

味篇云:和之美者,阳朴之姜,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司马相如上林赋,有茈姜云云。

引用:《神农本草经》干姜

下载:《神农本草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干姜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辛温。主胸满,寒邪之在胸者则散之。咳逆上气,辛能润肺降逆。温中止血,血得缓而归经。出汗,辛能散逐寒气,使从汗出。逐风湿痹,治寒邪之在筋骨者。肠 下痢,治寒邪之在肠胃者。生者尤良。辛散之品,尤取其气性之清烈也。久服,去臭气,通神明。辛甚气烈,故能辟秽通阳。

凡味浓之药主守,气浓之药主散。干姜气味俱浓,故散而能守。夫散不全散,守不全守,则旋转于经络脏腑之间,驱寒除湿和血通气,所必然矣。故性虽猛峻,而不妨服食也。

引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干姜

下载:《神农本草经百种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炮制》干姜

《中药炮制》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常用名』均姜、白姜。

『产地』与生姜同。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春冬季用热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温水略浸片刻,捞入筐内,滤干水分,投入缸内润透,取出切直片半分厚,晒干。若取其止血化瘀,则炒炭,先将干姜切成丁块,投入锅内,炒至外皮灰黑内深黄色体泡为度。亦可用沙炒炮姜。

『用量』1~6克。

『贮存』装木箱内加盖,防潮。

引用:《中药炮制》干姜

下载:《中药炮制》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干姜

《汤液本草》

气热,味大辛。辛,大热,味薄气浓,阳中之阳也。辛、温。无毒。

》云∶治沉寒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黑附子为引,用水煎二物,名姜附汤。

亦治中焦有寒。水洗,慢火炮。

《心》云∶发散寒邪,如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散里寒,散阴寒、肺寒,与五味同用,治嗽,以胜寒蛔。正气虚者,散寒,与人参同补药,温胃腹中寒,其平以辛热。

《珍》云∶寒淫所胜,以辛散之。经炮则味苦。

《本草》云∶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利,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主胸满,温脾燥胃,所以理中,其实主气而泄脾。

易老云∶干姜能补下焦,去寒,故四逆汤用之。干姜本味辛,及见火候,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汤用此者,以其四顺也。

或云∶干姜味辛热,人言补脾,今言泄而不言补者,何也?东垣谓∶泄之一字,非泄脾之正气也,是泄脾中寒湿之邪,故以姜辛热之剂燥之,故曰泄脾也。

引用:《汤液本草》干姜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吴普本草》干姜

《吴普本草》

按∶此药参见本书“ ”、“千岁垣中肤皮”条,《本经》首载此药。

引用:《吴普本草》干姜

下载:《吴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新修本草》干姜

《新修本草》

味辛,温、大热,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

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疗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久服令眼暗。

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九月采。

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芩、黄天鼠粪

干姜今惟出临海、章安,两三村解作之。蜀汉姜旧美,荆州有好姜,而并不能作干者。

凡作干姜法,水淹三日毕,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去皮,然后晒干,置瓮缸中,谓之酿也。

引用:《新修本草》干姜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鉴》干姜

《药鉴》

气热,味大辛,气味俱浓,可升可降,阳也。散肺气,与五味子同用,能治咳嗽。与实阴药同用,能治血虚发热。入肺药中,能利肺气。入肾药中,能燥下湿。引气药入气分,引血药入血分。主治沉寒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者,黑附子为使。又云,发散寒邪,不可多用,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见火候、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

故丹溪曰,生用入发散中,能利肺气而治嗽。熟用入补中药,能和脾家虚寒。既曰理中,又曰泄脾,何也?盖泄之一字,非泄脾之正气,是泄脾中寒湿之邪,故以辛热之剂燥之,此以名泄也。痘家灰白之症用之,若实热红紫者,切宜禁忌。孕妇勿用。

引用:《药鉴》干姜

下载:《药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笼小品》干姜

《药笼小品》

辛热。

温经散寒邪。

客寒犯胃作痛,厥阴浊阴上僭,必用之品。

同五味子治寒嗽,通关节,宣脉络,为用甚广。

引用:《药笼小品》干姜

下载:《药笼小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性切用》干姜

《药性切用》

性味辛热,入脾胃而祛寒止痛,温胃燥脾;为暖中散冷专药,伤寒阴盛必需之。

引用:《药性切用》干姜

下载:《药性切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干姜

《药征》

主治结滞水毒也。旁治呕吐嗽、下利厥冷、烦躁腹痛、胸痛腰痛。

【考证】

建中汤证曰∶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

苓姜术甘汤证曰∶身体重、腰中冷。又云∶腰以下冷痛。

半夏干姜散证曰∶干呕吐逆、吐涎沫。

以上三方,干姜或四两,或诸药等分。

人参汤证曰∶喜唾。又曰∶心中痞。

通脉四逆汤证曰∶下利清谷。又曰∶手足厥逆。又云∶干呕。

小青龙汤证曰∶心下有水气、干呕。又云∶咳。

半夏泻心汤证曰∶呕而肠鸣。

柴胡姜桂汤证曰∶胸胁满。又云∶心烦。

黄连汤证曰∶腹中痛欲呕吐。

苓甘五味姜辛汤证曰∶咳胸满。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曰∶吐下。

六物黄芩汤证曰∶干呕下利。

以上九方,干姜皆三两。

栀子干姜汤证曰∶微烦。

甘草干姜汤证曰∶厥,咽中干、烦躁吐逆。

干姜附子汤证曰∶烦躁、不得眠。

以上三方,干姜二两、一两,而四两之例。

四逆汤证曰∶下利清谷。又曰∶手足厥冷。

以上一方,干姜一两半,而三两之例。

桃花汤证曰∶下利。

干姜人参半夏丸证曰∶呕吐不止。

以上二方,干姜一两,而三两之例。

上历观此诸方,其呕吐者,咳者、痛者、下利者之等,壹是皆水毒之结滞者也。

【互考】

孙思邈曰∶无生姜,则以干姜代之。以余观之,仲景氏用生姜、干姜,其所主治,大同而小异;生姜主呕吐,干姜主水毒之结滞者也,不可混矣。

【辨误】

本草以干姜为大热,于是世医皆谓四逆汤方中,姜、附热药也,故能温厥冷,非也。按厥冷者,毒之急迫也,故甘草以为君,而姜、附以为佐,其用姜、附者,以逐水毒也。何热之有?京师二条路白山街,有嘉兵卫者,号近江铺,其男年始十有三,一朝而下利,及至日午,无知其行数,于是神气困冒,医为独参汤与之。及至日晡所,手足厥冷,医大惧,用姜、附益多,而厥冷益甚,诸医皆以为不治。余为诊之,百体无温、手足擗地、烦躁而叫号、如有腹痛之状、当脐有动、手不可近。余乃谓曰∶是毒也!药可以治焉。知其死生,则我不知之也;虽然,今治亦死,不治亦死,等死,死治可乎?亲戚许诺。乃与大承气汤,(一帖之重十二钱)一服。不知,复与,厥冷则变为热、三服而神色反正,下利减半。服十日所,诸证尽退。由是观之医之于事知此药,解此毒耳。毒之解也,厥冷者温,大热者凉。若以厥冷复常为热药,则大黄、芒硝,亦为热药乎?药物之寒热温凉不可论,斯可以知已。

【品考】

干姜 本邦之产有二品,曰干生姜、曰三河干姜。所谓干生姜者,余家用之。所谓三河干姜者,余家不用之。

引用:《药征》干姜

下载:《药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干姜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辛,温,大热,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一云∶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久服令人眼暗。《药性论》云∶臣。味苦辛。治腰肾中疼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秦艽为使,主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患虚而冷加用之。日华子云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干姜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证类本草》干姜

《证类本草》

(干姜_图片

味辛,温、大热,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

臣禹等谨按唐本又云∶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久服令眼暗。

图经文具生姜条下。

外台秘要∶治疟不痊。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服。又方∶治卒心痛。干姜为末,米饮调下一钱。千金方∶治鼻。以干姜末蜜和塞鼻中。肘后方∶治身体重,小腹急,热必冲胸膈,头重不能举,眼中生翳,膝胫,拘急。干姜四两,末。汤和温服,覆取汗,得解。又方∶治寒痢。切干姜如大豆,米饮服六、七十枚,日三夜一服。痢青色者为寒痢,累服得效。又方∶治咬人。干姜末以纳疮中,立瘥。又方∶治螫人,嚼干姜涂之。王氏博济方∶治疟。干姜炒令黑色,捣为末。临发时以温酒调三钱服,已发再服。广利方∶治诸蛇毒螫人欲死兼辟蛇。干姜、雄黄等分。同研,用小绢袋盛系臂上,男左女右,蛇闻药气逆避人。螫毒敷之。又方∶治鼻衄出血。干姜削令头尖,微煨,塞鼻中。孙真人治水泻无度。干姜末,粥饮调一钱服,立效。集验方∶治血痢神妙。干姜急于火内烧黑,不令成灰,瓷碗合放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又方∶治咳嗽,冷气结胀。干姜为末,热酒调半钱服。兼治头旋眼眩,立效。伤寒类要∶治伤寒,妇人得病虽瘥,未满百日,不可与男交合,为阴阳之病,必拘急,手足拳欲死,丈夫病名为阴易,妇人名为阳易,速当汗之可愈,满四日不可疗,宜令服此药。干姜四两为末,汤调顿服。覆衣被出汗得解,手足伸遂愈。

引用:《证类本草》干姜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干姜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臣 恶黄芩黄连

干姜,生则味辛,炮则味苦。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二∶生则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温中。

引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干姜

下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干姜

《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心、肺、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痰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脘腹冷痛,阴寒内盛、四肢厥冷、脉微弱等症

本品善温脾胃之阳而除里寒,常与党参、白朮、炙甘草等配伍同用。如辅助附子,可增强回阳救逆之功,以治阴寒内盛、四肢厥冷等症。

2.用于肺寒咳嗽、痰稀而多、形如白沫

本品温燥辛散,不仅能温肺以散寒,又能燥湿以化痰,故可用于寒咳多痰之症,常与细辛、五味子、茯苓、炙甘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淡干姜、均姜、泡姜(取生姜用沸水泡浸,干燥后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三钱,煎服。

【附药】炮姜:即干姜炒至外黑内呈老黄色,供药用。性味辛苦大热。功能温中止泻,止血。适用于寒症腹泻、虚寒性的出血,如便血、崩漏同时出现手足冷怕冷、口不渴、舌淡、白等症,常与补气、补血药物配合应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按语】1.姜,原为民间常用药物,亦作为佐餐之品。由于治疗上的需要,通过不同的加工炮制,就分为生姜、煨姜、干姜、炮姜等数种。

2.生姜性温味辛,长于发散,又能温中而止呕,多用于外感风寒及胃中寒饮等症;干姜辛散之性已减,而偏于治里寒之症,故以温中回阳、温肺化痰为主;炮姜又名黑姜,已无辛散作用,故以温经止血及温中止泻为它的专长。因此,前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的说法。至于煨姜,是用生姜煨熟,比生姜则不散,比干姜则不燥,其性与炮姜略同而力较逊,专主温里而治胃腹冷痛。

3.干姜与附子同,功能回阳;但干姜偏脾胃之阳,而附子偏温脾肾之阳。

【方剂举例】理中汤《伤寒论》:人参、干姜、白朮、甘草。治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

引用:《中药学》干姜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千金翼方》干姜

《千金翼方》

味辛,温,大热,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

引用:《千金翼方》干姜

下载:《千金翼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衷中参西录》干姜

《医学衷中参西录》

干姜,味辛,性热。为补助上焦、中焦阳分之要药。为其味至辛,且具有宣通之力,与浓朴同用,治寒饮杜塞胃脘,饮食不化;与桂枝同用,治寒饮积于胸中,呼吸短气;与黄 同用,治寒饮渍于肺中,肺痿咳嗽;

与五味子同用,治感寒肺气不降,喘逆迫促;与赭石同用,治因寒胃气不降,吐血、衄血;与白术同用,治脾寒不能统血,二便下血,或脾胃虚寒,常作泄泻;与甘草同用,能调其辛辣之味,使不刺戟,而其温补之力转能悠长。《神农本草经》谓其逐风湿痹,指风湿痹之偏于寒者而言也,而《金匮》治热瘫痫,亦用干姜,风引汤中与石膏寒水石并用者是也。此乃取其至辛之味,以开气血之凝滞也。有谓炮黑则性热,能助相火者,不知炮之则味苦,热力即减,且其气轻浮,转不能下达。

徐灵胎曰∶“凡味浓之药主守,气浓之药主散,干姜气味俱浓,故散而能守。夫散不全散,守不全守,则旋转于经络脏腑之间,驱寒除湿、和血通气所必然矣,故性虽猛峻,不妨服食。”

【附案】邻村高某年四十余,小便下血,久不愈。其脉微细而迟,身体虚弱恶寒,饮食减少。知其脾胃虚寒,中气下陷,黄坤载所谓血之亡于便溺者,太阴不升也。为疏方∶干姜、于术各四钱,生山药熟地各六钱,乌附子、炙甘草各三钱,煎服一剂血见少,连服十余剂全愈。

引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干姜解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饮膳正要》干姜

《饮膳正要》

味辛,温热,无毒。主胸膈咳逆,止腹痛,霍乱,胀满。

引用:《饮膳正要》干姜

下载:《饮膳正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顾松园医镜》干姜

《顾松园医镜》

〔辛大热,入肺、脾二经。〕生用则辛,逐寒邪而发表,炮用则苦,除胃冷而守中。〔守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能引血药入血分,引气药入气分,又能祛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产后方中用之所由来也。

大辛大热,辛能 上,辛能散气走血,久服损阴伤目,病非寒冷,切戒误投。孕妇服之,令胎内消。。

引用:《顾松园医镜》干姜

下载:《顾松园医镜》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干姜

《医学入门》

干姜生用发寒邪,利肺咳逆身痹麻,炮苦守中温脾肾,疟利霍乱腹疼佳,炒黑止血又生血,产后潮热退无些。

大热,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生用味辛,发散寒邪,与生姜同功。利肺冷气咳嗽咳逆,胸满。除风寒湿痹,一切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唐本》云∶治风下气,宣诸脉络,微汗是也。水洗慢火炮制,则味微苦,止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不止,能守能补,与生姜异。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 汁,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又下焦寒湿,沉寒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佐以附子立效。伤寒阴阳易病,单服之。童便炒黑,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与补阴药同用,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治血虚发热及产后大热。丹溪云∶多用能耗散元气,壮火食气故也。须生甘草缓之。畏恶同生姜。造干姜法∶取生者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去皮晒干,酿瓷瓮中三日,内紫色乃成。蜀地者佳。白姜,即蜀姜去皮未经酿者,色白,味极辣,治肺胃寒邪功多。干生姜,乃留皮自干者,治脾胃寒湿。

引用:《医学入门》干姜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g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干姜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