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白芍
目录
《本草分经》白芍
《本草分经》白芍
《本草分经》白芍
《本草分经》白芍
点击打开目录
《本草求真》白芍
《本草易读》白芍
《滇南本草》白芍
《中药炮制》白芍
《中药学》白芍
《外科全生集》白芍
《医学入门》白芍
《中国药典》白芍
《中药大辞典》白芍
《中华本草》白芍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白芍

《本草分经》

见肝补。

引用:《本草分经》白芍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白芍

《本草分经》

见肝补。

引用:《本草分经》白芍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白芍

《本草分经》

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为肺之行经药,泻肝火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缓中退热,其收降之性又能入血,治一切血病脾热易饥。赤芍泻肝火,散恶血利小肠。白补而敛,赤散而泻,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滞。

引用:《本草分经》白芍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白芍

《本草分经》

见肝补。

引用:《本草分经》白芍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求真》白芍

《本草求真》

(芳)入肝血分敛气

白芍(专入肝)。有白有赤。白者味酸微寒无毒。功专入肝经血分敛气。缘气属阳。血属阴。阳亢则阴衰。阴凝则阳伏。血盛于气则血凝而不行。气盛于血则血燥而益枯。血之盛者。必赖辛为之散。故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之盛者。必赖酸为之收。故白芍号为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也。至于书功能益气除烦敛汗安胎。(同桂枝则敛风汗。同黄人参则敛虚汗。)补痨退热。及治泻痢后重。痞胀胁痛。(胁为肝胆二经之处。用此则能理中泻火。)肺胀嗳逆。痈肿疝瘕鼻衄目涩。(用此益阴退火而自治。)溺闭。(杲曰。白芍能益阴滋湿而停津液。故小便自利。非因通利也。)何一不由肝气之过盛。而致阴液之不敛。(杲曰。四物汤芍药。大抵酸涩者为停湿之剂。故主手足太阴之体。元素曰。白芍入脾经。补中焦。乃下利必用之药。盖泻利皆太阴病。故不可缺此。得炙甘草为佐。治腹中疼痛。夏月少加黄芩。恶寒加。此仲景神方也。其用凡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利。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是以书言能补脾肺者。因其肝气既收。则水不克土。土安则亦得所养。故脾肺自尔安和之意。(杲曰。经曰。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产后不宜妄用者。以其气血既虚。芍药恐伐生气之意也。(冯兆张曰。产后芍药佐以桂。制以炒。合宜而用。有何方之可执哉?倘腹痛非因血虚者。不可误用。盖诸腹痛宜辛散。而芍药酸收故耳。又曰。今人用芍药。则株守前人一定之言。每于产后冬月。兢兢畏惧。及其芩连栀子。视为平常要药。凡遇发热。不论虚实辄投。致令虚阳浮越。惜哉!)然用之得宜。亦又何忌。(同白术则补脾。同参耆则补气。同归地则补血。同则泻肝。同甘草止腹痛。同黄连止泻痢。同防风痘疹。同姜温经散湿。)如仲景黑神散芍药汤。非皆产后要药耶。惟在相症明确耳。出杭州佳。酒炒用。恶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赤芍。其义另详。

引用:《本草求真》白芍

下载:《本草求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易读》白芍

《本草易读》

生用治痢,酒炒辟寒,炙入妇科血分。恶石斛芒硝,畏硝石、甲、小蓟,反

酸,寒,苦,平,无毒,性敛涩。入肝、胆、肺、脾诸经。补血泻肝,安脾宁肺,散瘀利水,除烦退热。固腠理而敛汗,和血脉而收气,解腹痛而平肝,除后重而止痢。心痞胁痛之疾,鼻衄目涩之 ,痈肿疝瘕之凝,痔漏疮疥之科。平肺胀之喘逆,伸足挛之拘急。妇科一切悉疗,产后诸症宜忌。按仲景产后诸症,不遗白芍,是产后不忌芍也。脉缓有汗者宜之。

生中岳山。二八月采。今处处有之,以淮南者为胜。春生红芽作丛,三枝五叶。夏初开,有红白紫淡数种。

目珠突出,白芍、杏仁柴胡丹皮、首乌、甘草。(验方第一。)

引用:《本草易读》白芍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滇南本草》白芍

《滇南本草》

白芍图片,味酸、微甘,性微寒。主泻脾热,止腹痛,止水泄,收肝气逆痛,调养心肝脾经血,舒肝降气,止肝气痛

白芍汤∶治肝气疼痛,偶因动怒着气,怯寒怕冷,左肋气胀上攻胸膈,或连胃口疼痛,背寒腰脊把着疼痛,身体屈伸俱难。

白芍(三钱) 青皮(五分) 川芎(一钱) 片柴胡(一钱) 吴茱萸(一钱) 甘草(八分)

外加木香 沉香 玄胡 不拘多少 引茴香子(八分),煎服。

──丛本卷上

赤芍,味酸、微辛,性寒。泄脾火,降气行血,破瘀血散血块,止腹痛,散血热,攻痈疽,治疥癞疮。

──丛本卷上

引用:《滇南本草》白芍、赤芍

下载:《滇南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炮制》白芍

《中药炮制》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干燥

『常用名』杭芍、川芍、白芍药、毫白芍。

『产地』杭洲、四川、河南、安徽等地。

『采收季节』秋末冬初采挖。

『炮制方法』洗净尘,春冬季用温水浸4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2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缸内,加盖湿布,每天翻动,润透取出,切片或刨1厘厚横片晒干或阴干。若取其行气,则用麦麸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洒入药片内,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撒入麸,冒时投入药片,拌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麦麸。若取其入肝止痛,则用醋炒,每斤药片用醋2两,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洒入麦麸,冒烟时投下药片,拌炒至黄色为度。另外取其健脾和胃,即用土炒和清炒法。

『用量』9~15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引用:《中药炮制》白芍

下载:《中药炮制》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白芍

《中药学》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入肝经。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

【临床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

白芍能养血敛阴,治妇科疾患,常与当归熟地黄、川芎等药配合应用。本品如与桂枝同用,能协调营卫,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药同用,可敛阴潜阳,用治阴虚阳浮所致的自汗、盗汗等症。

2.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等症。

白芍功能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故可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等症。治胁痛,常与柴胡、枳壳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挛,常与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与黄连、木等同用。

3.用于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头痛眩晕

白芍生用,能敛阴而平抑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等症,常与桑叶菊花钩藤白蒺藜等同用。

【处方用名】炒白芍(用麸皮拌抄至微黄用,多用于养血、敛阴)。生白芍(生用,多用于平肝)。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赤芍凉血活血,长于散瘀。故于补血、养阴调经方中,常用白芍;于清热凉血及活血袪瘀剂中,常用赤芍。

【方剂举例】芍药汤《活法机要》:芍药、黄连、黄芩、大黄、摈榔、当归、甘草、木香、肉桂。治痢疾下脓血,腹痛,里急后重。

【文献摘录】《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本草纲目》:「上下痢腹痛后重。」

《本草备要》:「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治血虚之腹痛。」

《本草正义》:「补血,益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则白芍也;逐血导瘀,破积泄降,则赤芍也。故益阴养血,滋润肝脾,皆用白芍;活血行滞,宣化疡毒,皆用赤芍。」

引用:《中药学》白芍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外科全生集》白芍

《外科全生集》

外科用酒炒,固腠收敛

引用:《外科全生集》白芍

下载:《外科全生集》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白芍

《医学入门》

白芍酸寒补津液,治血虚痛破坚积,止泻痢因湿热消,生血损肝还受益。

芍,灼也,灼灼其花,根能治病,故名。有小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足太阴经。通肺燥,滋肾阴,补津停湿,令小便自行,非通利之药也。血虚腹痛非此不除,以其酸能收敛肝之阴气,而补中焦脾胃故也。质重味浓能破坚积疝瘕。水泻下痢刺痛后重必用之者,以能收敛湿热邪毒,而脾之正气自舒。兼治诸淋、诸血、风毒骨痛,敛汗退热。治妇人产前诸疾,赤白带下,能入血海,乃收降之妙剂也。昔人皆谓泻肝补脾,东垣又谓损其肝者缓其中,缓中即调血也。谓芍药能调血者,何哉?盖当肝火阴邪犯脾,酸能收泄阴气而止痛健脾,非泻肝之正气也。若肝损血虚,则能调荣卫而生新血。惟产后气血大虚,东方生发真气亦微,初产又无邪火,误用伐伤生气,必变他症。大抵亦随所佐用而为寒热。佐以柴胡、牡丹山栀,则泻火除热燥;佐以生姜桂、干姜则温经而散寒湿。恶寒腹痛则加桂,恶热腹痛则加芩。与参、同用则补中气,与归、地同用则补阴血。惟血虚冷而中虚寒者禁用。冬月宜服者亦减半。出杭越茅山者佳。酒浸,炒或煨。雷丸为使。恶石斛,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引用:《医学入门》白芍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b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白芍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