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栀子栀子栀子
目录
《本草纲目》栀子
《本草备要》栀子
《本草乘雅半偈》栀子
《本草崇原》栀子
鐐瑰嚮鎵撳紑鐩綍
《本草从新》栀子
《本草分经》栀子
《本草分经》栀子
《本草分经》栀子
《本草分经》栀子
《本草害利》栀子
《本草求真》栀子
《本草思辨录》栀子
《本草图经》栀子
《本草衍义》栀子
《本草择要纲目》栀子
《本经逢原》栀子
《长沙药解》栀子
《雷公炮炙论》栀子
《名医别录》栀子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栀子
《食疗本草》栀子
《中药炮制》栀子
《汤液本草》栀子
《新修本草》栀子
《药鉴》栀子
《药征》栀子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栀子
《证类本草》栀子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栀子
《中药学》栀子
《千金翼方》栀子
《侣山堂类辩》栀子
《饮膳正要》栀子
《顾松园医镜》栀子
《医学入门》栀子
《中国药典》栀子
《中药大辞典》栀子
《中华本草》栀子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纲目》栀子

《本草纲目》

「释名」木丹、越、鲜支。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1、鼻血。用山栀子烧灰吹入鼻中。屡试皆效。

2、小便不通。用栀子仁十四个、独头一个、少许,俣捣烂贴上及阴囊,过一会即通。

3、血淋涩痛。用生栀子不、滑石等分,汤送服。

4、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水送服一匙。

5、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着。亦可用水煎服

6、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7、热水肿。用栀子烧过,研为末,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8、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送服。

9、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复,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才能止痛

10、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11、小儿狂躁(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12、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三钱,温服。

13、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14、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15、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16、伤折肿痛。用栀子、白同捣烂,敷涂痛处,甚效。

17、汤烫火烧。用栀子末和鸡蛋清调浓敷涂。

引用:《本草纲目》栀子

下载:《本草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备要》栀子

《本草备要》

泻心、肺、三焦之火

苦寒。轻飘肺,色赤入心,泻心、肺之邪热,使之屈下行,从小便出(藏曰∶或用为利小便药,非利小便,乃肺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府,得此气化而出也),而三焦之郁火以解,热厥(厥有寒、热二证)心痛以平(丹溪曰∶治心痛,当分新久。若初起因寒、因食,宜当温散。久则郁而成热,若用温剂,不助痛添病乎?古方多用栀子为君,热药为之响导,则邪易伏。此病虽日久,不食不死,若痛止恣食,病必再作也),吐衄、血淋、血痢之病以息(最清胃脘之血。炒黑末服,吹鼻治衄。《本汇》曰∶治实火之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血,养正为先,气壮则自能摄血。丹溪曰∶治血不可单行、单止,亦不可纯用寒药。气逆为火,顺气即是降火)。治心烦懊 不眠(仲景用栀子豉汤。王好古曰∶烦者气也,燥者血也,故用栀子治肺烦,香豉治肾燥。亦用作吐药,以邪在上焦,吐之邪散,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也。按∶栀豉汤,吐虚烦客热;瓜蒂散,吐痰食宿寒),五黄(古方多用栀子、茵陈五淋,亡血津枯,口渴目赤紫癜白癞, 疮疡(皮腠,肺所主故也)。

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引用:《本草备要》栀子

下载:《本草备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乘雅半偈》栀子

《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中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疡。

】曰∶南方、西蜀皆有。木有高下,叶似而硬浓。五月生,芬六出,即西域之卜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生熟黄,中仁红色。修治须如雀脑,并长须九路赤色者为上。

去先人云∶卮子有色,故主色变。凡苦寒之物,能下能坚,唯卮子反使坚结者解而上出,火空则发之义也,故并作涌泄之剂。

【 】曰∶白英六出,色香俱胜,体性轻浮,棱壳似介,合入手太阴,宣气四达者也。

故主阳气郁结,致色变于色而标见于皮,及浸淫肤而疮疡癞 ,此皆火热烁,非此不能转热恼为清凉。五内邪气,胃中热气结而未实者,易于分解,已成燥坚者,非所宜矣。

(素馨弥漫,即丽泽之化工,轻扬六出,宛滕六之飞舞,转炎敲为清肃者也。)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栀子

下载:《本草乘雅半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崇原》栀子

《本草崇原》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疡。

(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本经》谓之木丹,《别录》谓之越桃,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如李,浓而深绿,春荣夏茂,凌冬不凋,五月花开,花皆六出,洁白芬芳,交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则黄赤,其中仁穣亦红赤,入药宜用山栀子,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李时珍曰∶蜀中有红栀子,花烂红色,其实染物亦赭红色。)

栀子气味苦寒,其色黄赤,春荣夏茂,凌冬不凋,盖禀少阴之气化。少阴寒水在下,而君火在上也。花多五瓣,而栀花六出。六者水之成数也。稍秒结实,味苦色赤,房刻七棱九棱,是下禀寒水之精,而上结君火之实。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者,禀寒水之精,而治热之在内也。面赤,酒 鼻,白癞,赤癞,疮疡者,结君火之实,而治热之在外也。栀子能启寒水之精,清在上之火热,复能导火热之气以下降者,如此。

栀子生用能起水阴之气上滋,复导火热以下行,若炒黑则但从上而下,不能起水阴以上滋,故仲祖栀子豉汤生用不炒,有交 水火,调和心肾之功。而后人委言栀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且以栀子汤为吐剂。愚每用生栀及栀子豉汤,并未曾吐。夫不参经旨,而以讹传讹者,不独一栀子为然矣。

引用:《本草崇原》栀子

下载:《本草崇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从新》栀子

《本草从新》

泻心肺三焦之火.

苦寒.轻飘象肺.色赤入心.泻心肺之邪热.使之屈曲下行.由小便出.(海藏曰∶或用为利小便药、非利小便、乃肺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腑、得此气化而出也.)而三焦之郁火以解热厥.(厥有寒热二证.)心痛以平.(丹溪曰∶治心痛当分新久、若初起因寒因食、宜温散、久则郁而成热、若用温剂、不助痛添病乎、古方多用栀子为君、热药为之向导、则邪易失、此病虽日久不食、不死、若痛止恣食、病必再作也.)吐衄崩淋.血痢之病以息.(最清胃脘之血、炒黑末服、吹鼻治衄.)治心烦懊 不眠.(仲景用栀子豉汤、好古曰∶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故栀子治肺烦、香豉治肾躁、亦用作吐药、以邪在上焦、吐之则邪散、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也、按栀豉汤、吐虚烦客热、瓜蒂散、吐痰热客寒.)五黄.(古方多用栀子茵陈.)五淋.目赤.紫癜白疠. 疮疡.(皮腠肺所主故也.)损胃伐气.虚者忌之.心腹痛不因火者.尤为大戒.世人每用治血.不知血寒则凝.反为败证.(本草汇曰∶治实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血、养正为先、气壮则自能摄血、丹溪曰∶治血不可单行单止、亦不可纯用寒凉.气有余而逆为火、顺气即是降火.)内热用仁.表热用皮.生用泻火.炒黑止血.汁炒止烦呕.(烧灰吹鼻、止衄.)

引用:《本草从新》栀子

下载:《本草从新》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栀子

《本草分经》

见心寒。

引用:《本草分经》栀子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栀子

《本草分经》

见心寒。

引用:《本草分经》栀子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栀子

《本草分经》

见心寒。

引用:《本草分经》栀子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栀子

《本草分经》

苦寒入心,泻心肺之邪热,使之下行由小便出,解三焦郁火,最清胃脘之血,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引用:《本草分经》栀子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栀子

《本草害利》

(见心部)

引用:《本草害利》栀子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求真》栀子

《本草求真》

(灌木)治心肺热邪曲屈下行

栀子(专入心肺)。味苦大寒。轻飘象肺。色赤入心。书言能泻心肺热邪。使之屈曲下从小便而出。(肺清则气化行。而膀胱津液。亦得由气化而化。故曰能利小便。究之皆泻肺心药耳。)而三焦之郁火以解。热厥心痛以平。(心痛因热。治当用此。但丹溪谓心痛久则郁而成热。此止就其大势论耳。若使痛喜手按。及痛喜饮热汤。其痛虽久。岂可以作热治乎?仍当以脏之阴阳及今所见之兼症兼脉。以分病之是寒是热。药之宜温宜凉。则得之矣。不可以痛久成热为泥。)吐衄血淋血痢之病以息。(栀子止治热郁之血耳。若经寒而血不归。不可妄用。本草汇曰。治实火之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血。养正为先。气壮则能自摄血。绣窃见今医士。不论寒热虚实。但见病血。即作热治。妄用栀连芩。殊为可惜。)

且能治心烦懊。五黄五淋。亡血津枯。口噤目赤风疮等症。此数语业已道其大要矣。然更就其轻清以推。则浮而上者其治亦上。故能治心肺之火。而凡在上而见消渴烦燥。懊 不眠。头痛目赤肿痛等症。得此以除。(烦属气。燥属血。仲景栀子豉汤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燥。又用栀子作吐药。以散在膈之邪。即经所谓高者因而越之是也。故栀豉汤吐虚烦客热。瓜蒂散吐痰食宿食。)就其味苦而论。则苦而下者。其治亦下。故能泻肝肾膀胱之火。而凡在下而见淋闭便结。疸黄疝气。吐衄血痢。损伤血瘀等症。得此以泄。(易简方治衄血不止。用山栀子烧灰吹之。屡效。普济方治小便不通。用栀子仁十四个。独蒜头一个。食盐少许。捣贴脐及囊。良久即通。怪症奇方治吃饭直出。用栀子二十四个。微炒去皮。水煎服。食疗本草治下痢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服一钱匙。绣按此惟实邪实热则宜耳。)惟其气浮。故仲景用此以吐上焦之痰滞。惟其味苦能降。故丹溪用此以降内郁之邪耳!但治上宜生。治下宜炒宜黑。虽其上下皆入。而究则由自肺达下。故能旁及而皆治者也。此惟实邪实热则宜。若使并非实热。概为通用。恐不免有损食泄泻之虞矣。生用。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引用:《本草求真》栀子

下载:《本草求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思辨录》栀子

《本草思辨录》

栀子花白蕊黄仁赤,其树最喜灌溉,意在条达其性体,为心肺肝胃三脏一腑之药。惟花时不采,而采者为黄赤之实,体轻入气,而性阴又入血,其治在心肝胃者多,在肺者少。苦寒涤热,而所涤为瘀郁之热,非浮散之热,亦非坚结之热。能解郁不能攻坚,亦不能平逆,故阳明之腹满有燥屎,肺病之表热咳逆,皆非其所司。独取其秉肃降之气以敷条达之用,善治心烦与黄胆耳。心烦或懊 或结痛,黄胆或寒热不食或腹满便赤,皆郁也。心烦心下濡者为虚,胸中窒者为实。实与虚皆汗吐下后余邪留踞,皆宜吐去其邪。栀子解郁而性终下行,何以能吐?协以香豉,则一升一降,邪不任受则吐。黄胆之瘀热在表,其本在胃,栀子入胃涤热下行,更以走表利便之茵陈辅之,则瘀消热解而疸以愈。然则栀子于肺无与乎?仲圣云∶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肺与大肠相表里,服栀子则益其大肠之寒,此可为秉金气之一证。至治肝则古方不可胜举,总不离乎解郁火。凡肝郁则火生,胆火外扬,肝火内伏,栀子解郁火,故不治胆而治肝,古方如泻青丸、凉肝汤、越鞠丸加味逍遥散之用栀子皆是。凉膈散有栀子,以治心也。泻黄散有栀子,以治胃也。而泻白散不遴入,则以肺中气热而不涉血者,栀子不与也。本经主胃中热气,朱丹溪谓最清胃脘之血,究栀子之治,气血皆有而血分为多。然不能逐瘀血丹皮桃仁分功;其解血中之郁热,只在上中焦而不在下焦;亦不入足太阳与手足少阳;不入足太阳,故不利小便。茵陈蒿汤所以必先煮茵陈,许学士之治酒 鼻,朱丹溪之治热厥心痛,集简方之敷折伤肿痛,皆属血中郁热。其余之治,悉可类推。

引用:《本草思辨录》栀子

下载:《本草思辨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图经》栀子

《本草图经》

栀子图片,生南阳川,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浓硬,又似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俗说及西域詹匐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仁深红。九月采实,曝干。南方人竞种以售利。《货殖传》云∶卮、茜千石,亦比千乘之家。言获利之博也。此亦有两三种。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桃也,皮薄而圆,小核,房七棱至九棱者佳。其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尸栀子,不堪入药用。张仲景《伤寒论》及古今诸名医治发黄,皆用栀子、茵陈、香豉、甘草等四物作汤饮。又治大病起劳复,皆用栀子鼠矢等汤,并小利而愈。其方极多,不可悉。栀子亦疗血痢挟毒热下者。洪方以十四枚去皮,捣,蜜丸,服如梧子三丸,日三,大效。又治霍乱转筋,烧栀子三枚,末服,立愈。时行重病后劳发,水煮十枚,饮汁温卧,彻汗乃愈,挟食加大黄别煮汁,临熟内之,合饮微利,遂瘥。

引用:《本草图经》栀子

下载:《本草图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衍义》栀子

《本草衍义》

仲景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治之。

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张仲景《伤寒论》已着。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去皮山栀子、火炮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二钱匕,服之无不效。

引用:《本草衍义》栀子

下载:《本草衍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栀子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苦寒无毒.轻清上行.阳中阴也.入手太阴肺经.

【主治】

五内邪气.胃中热气.心中烦闷.除时疾热利五淋.通小便.治心烦懊 不得眠.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祛肝胆屈曲之火使之下行.凡心痛稍久.若温散之.反助火邪.栀子泻三焦之火.清胃脘之血.使邪易伏而病易退也.然本草不言栀子能吐.而仲景用为吐药何也.盖栀子本非吐药.因邪气在上拒格而不纳食.令上吐则邪因以出.所谓高者越之也.又栀子非利小便之药.而本草言能通利小便者何也.盖膀胱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栀子能导肺邪.肺清则化行.乃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先入中州故也.故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又反复颠倒心中懊 .以栀子豉汤治之.因其虚.故不用大黄之寒而有毒.反用栀子之虽寒而无毒者.乃祛胃中之热气也.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栀子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经逢原》栀子

《本经逢原》

苦寒无毒。入吐剂取肥栀生用,入降火药以建栀、姜汁炒黑用。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 鼻白癞,赤癞疮疡。

发明 栀子仁体性轻浮,专除心肺客热。《本经》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等病,不独除心肺客热也。其去赤癞白癞疮疡者,诸痛痒疮,皆属心火也。炮黑则专泻三焦之火及痞块中火,最清胃脘之血,屈曲下行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因其虚故不用大黄,即亡血亡津。内生虚热,非此不去也。治身黄发热,用栀子柏皮汤。身黄腹满小便不利,用茵陈栀子大黄汤,取其利大小便,而蠲湿热也。古方治心痛恒用栀子,此为火气上逆,气不得下者设也,今人泥丹溪之说,不分寒热通用,虚寒何以堪之?大苦大寒能损伐胃气,不无减食泄泻之虞。故仲景云,病患旧有微溏者不可与之。世人每用治血,不知血寒则凝,反为败证。治实火之吐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吐血养正为主,气壮则自能摄血,此治疗之大法,不可少违者也。

引用:《本经逢原》栀子

下载:《本经逢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栀子

《长沙药解》

【本经】卮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炮,皶鼻,白赖,赤癞,创疡。一名木丹。生川谷。

味苦,性寒,入手少阴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清心火除烦郁,泻脾土而驱湿热,吐胸膈之浊瘀,退皮肤之熏黄

《伤寒》栀子干姜汤栀子十四枚,干姜二两。煎,分三服。得吐,止后服。治太阳伤寒,大下后,身热不去,微烦者。大下败其中气,浊阴上逆,瘀生腐败,阻隔君火,身热心烦。干姜降逆温中,栀子吐浊瘀而除烦热也。

栀子厚朴汤栀子十四枚,厚朴四两,枳实四枚。煎,分二服。得吐,止后服。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以下伤土气,中脘郁满,阳明不降,浊阴上逆,陈郁填塞,阻隔君火,烦躁不宁。、朴,泻满而降逆,栀子吐浊瘀而除烦也。

栀子香豉汤栀子十四枚,香豉四两。煎,分二服。得吐,止后服。治伤寒汗下后,烦热,胸中窒者。汗下败其中气,胃土上逆,浊气填瘀,君火不得下行,故心宫烦热,胸中窒塞。香豉调中而开窒,栀子扫浊瘀而除烦热也。治阳明伤寒,下后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下伤胃气,浊阴上逆,客居胸膈,宫城不清,故生懊憹。香豉和中下气,栀子涌浊淤而清懊憹也。治厥阴病,利后虚烦,按之心下濡者。香豉和中而泻湿,栀子决浊瘀而清虚烦也。

栀子甘草香豉汤栀子十二枚,香豉四两,甘草二两。煎,分二服。得吐,止后服。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则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此栀子香豉证。而少气者。香豉、甘草,调胃而补中气,栀子涤浊瘀而清虚烦也。

栀子生姜香豉汤,栀子十二枚,香豉四两,生姜五两。煎,分二服。得吐,止后服。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则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此栀子香豉证。而呕者。香豉、生姜,降逆而止呕吐,栀子荡浊瘀而清虚烦也。

栀子柏皮汤栀子十五枚,甘草一两,黄柏皮一两。治太阴伤寒,发热身黄者。湿在经络,郁而不泻,则发热身黄。甘草、柏皮,补中而清表热,栀子泻湿而退身黄也。

《金匮》栀子大黄汤栀子十四枚,香豉一升,枳实五枚,大黄三两。治酒疸,心中懊憹,或热痛者。酒疸湿热郁蒸,故心懊憹。甲木冲击,故生热痛。香豉、枳、黄,降浊而泻热,栀子清心而除懊憹也。

茵陈蒿汤,方在茵陈。治太阴病,身黄腹满,小便不利者,谷疸同此。大黄硝石汤方在大黄。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者,皆用之,以清乙木之郁蒸,泻膀胱之湿热也。

栀子苦寒,清心火而除烦热,烦热既去,清气下行,则浊瘀自涌。若热在膀胱,则下清水道,而开淋沥。盖厥阴乙木,内孕君火,膀胱之热,缘乙木之遏陷,亦即君火之郁沦也。善医黄疸者,以此。

引用:《长沙药解》栀子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炙论》栀子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用颗大者,号曰伏尸栀子,无力。须要如脑,并须长,有九路赤色者上。

凡使,先去皮、须了,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

引用:《雷公炮炙论》栀子

下载:《雷公炮炙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栀子

《名医别录》

大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一名越桃,生阳.九月采实,曝干.

《本经》原文∶栀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疡.一名木丹.生川

引用:《名医别录》栀子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栀子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邪之气。胃中热气,黄色入阳明,性寒能清热。面赤,酒鼻,白癞、赤癞,疮疡。此皆肉肌之病,乃阳明之表证也。

栀子正黄,亦得金色,故为阳明之药。但其气体清虚,走上而不走下,故不入大肠而入胃,胃在上焦故也。胃家之蕴热,惟此为能除之。又胃主肌肉,肌肉有近筋骨者,有近皮毛者,栀子形开似肺,肺主皮毛,故专治肌肉热毒之见于皮毛者也。

引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栀子

下载:《神农本草经百种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食疗本草》栀子

《食疗本草》

(一)主喑哑,紫癜风,黄胆,积热心躁。〔证〕

(二)又方,治下鲜血,栀子仁烧成灰,水和一钱匕服之。量其大小多少服之。〔证〕

引用:《食疗本草》栀子

下载:《食疗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炮制》栀子

《中药炮制》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常用名』栀子仁、山枝子、红枝子、黑枝。

『产地』江西、湖南、福建、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8~10月采。

『炮制方法』将原药拣净,研碎生用。有取仁、取皮,各地用法不同。为缓和其寒性,增强凉血止血的作用,则炒栀子,投入锅内炒至金黄色,取出研细即得。若取其去心胸内热,用黑栀仁。若去肌表之热用黑山栀皮,将锅烧热,投入生栀子,用武火炒至黑褐色。若取除烦止呕、止血作用,以生栀子用武火炒至焦糊色,洒入生姜汁(药1斤,生姜2两捣汁)。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防

引用:《中药炮制》栀子

下载:《中药炮制》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栀子

《汤液本草》

气寒,味微苦。味苦,性大寒,味薄,阴中阳也。无毒。入手太阴经。

《象》云∶治心烦,懊 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杵细用。

《心》云∶去心中客热,除烦躁,与豉同用。

《珍》云∶止渴,去心懊 烦躁。

《本草》云∶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仲景用栀子治烦,胸为至高之分也。故易老云∶轻浮而象肺也,色赤而象火,故能泻肺中之火。《本草》不言吐,仲景用此为吐药。栀子本非吐药,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故令上吐,邪因得以出。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本经》谓治大小肠热,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其先入中州故也。入手太阴。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 不得眠也。少气、虚满者,加甘草;若哕呕者,加生姜、橘皮。下后,腹满而烦,栀子浓朴枳实汤;下后,身热微烦,栀子甘草干姜汤。栀子大而长者,染色,不堪入药。皮薄而圆,七棱至九棱者,名山栀子,所谓越桃者是也。

《衍义》云∶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以栀子豉汤治虚烦。故不用大黄,以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脏腑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不可除。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匕,服之者无不效。

仲景《伤寒论》及古今诸名医,治发黄皆用栀子、茵陈、香豉、甘草四物,等分,作汤饮之。又治大病起,劳复,皆用栀子、矢等汤,并利小便而愈。其方极多,不可悉载。用仁,去心胸中热,用皮,去肌表热。

引用:《汤液本草》栀子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新修本草》栀子

《新修本草》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鼻,白癞、赤癞,疮阳川谷。九月采实,曝干。

支毒。处处有,亦两三种小异,以七道者为良。经乃取之。今皆入染用,于药甚希。玉支即踯躅 也。

引用:《新修本草》栀子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鉴》栀子

《药鉴》

气寒,味苦,无毒。气薄味浓,气浮味降,沉也,阴之阳也。主心烦懊 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利五淋,通小便。除胸中之热甚,止胃脘之热痛。留皮去热于肌表,去皮劫热于心胸。酒炒上行,盐浸下降。入手太阴一脏,因轻浮象肺,因赤色象火,故治至高之气,而泻肺中之火也。本经不能作吐,仲景用为吐药者,为邪气在上,拒而不能纳食,令其上吐,邪始得出。经曰,在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亦不能利小便,易老用为利小便者,实非利小便,乃清肺也,肺气清而化,则小便从此气化而出。经曰,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者,此之谓也。本经又谓治大小肠热、及胃中热者,此因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其先于中州故焉。加生姜陈皮,治呕哕不止。加浓朴枳实,除腹满而烦。加茵陈,治湿热发黄。加甘草,治心气虚满。倘除烦躁于心内,须加香豉而建功,盖烦者,气也。躁者,血也。

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治肺烦,用香豉治肾躁也。若加生姜汁,尤治心腹久疼。上焦客热善驱,五肿黄病竟解。去目赤作障,止霍乱转筋。赤白癞疮,酒 鼻,五内邪气,悉能除之。又能解热郁,行结气,其性屈曲下行,驱诸火邪从小便中出,解毒汤用此,取其引诸药从膀胱中出也。研末吸鼻,能止衄血。炒黑入药,能止吐血。

引用:《药鉴》栀子

下载:《药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栀子

《药征》

主治心烦也,旁治发黄。

【考证】

大黄硝石汤证曰∶黄胆。

栀子柏皮汤证曰∶身黄。

以上二方,栀子皆十五枚。

栀子豉汤证曰∶烦。

栀子甘草豉汤,证不具也。(说在香豉部中)

栀子生姜豉汤,证不具也。(说在香豉部中)

枳实栀子豉汤,证不具也。(说在枳实部中)

栀子浓朴汤证曰∶心烦。

栀子干姜汤证曰∶微烦。

茵陈蒿汤证曰∶心胸不安、久久发黄。

以上七方,栀子皆十四枚。

栀子大黄豉汤证曰∶黄胆。

以上一方,栀子十二枚。

上历观此诸方,栀子主治心烦也明矣。发黄者,其所旁治也,故无心烦之证者而用之,则未见其效矣。

【互考】

栀子大黄豉汤,栀子十二枚。为则按∶当作十四枚,是栀子剂之通例也。

为则按∶香豉,以心中懊 为主,栀子则主心烦也。

【辨误】

本草诸说,动辄以五色配五脏。其说曰∶栀子色赤,味苦入心而治烦。又曰∶栀子治发黄,黄是土色,胃主土,故治胃中热气。学人取其然者,而莫眩其所以然者,斯为可矣。

【品考】

栀子 处处出焉。锉用。

引用:《药征》栀子

下载:《药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栀子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药性论》云∶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病。解∶玉支毒。

杀∶ 虫毒。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栀子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证类本草》栀子

《证类本草》

(栀子一_图片

(栀子二_图片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一名木丹,一名越桃。生南阳川谷。九月采实,曝干。

陶隐居云∶解玉支毒。处处有。亦两、三种小异,以七棱者为良。经霜乃取之,今皆入染用于药甚稀。玉支,即羊踯躅也。臣禹等谨按药性论云∶山栀子,杀 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病。

图经曰∶栀子,生南阳川谷,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浓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俗说即西域詹匐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

生青熟黄,中仁深红。九月采实,曝干。南方人竞种以售利。《货殖传》云∶卮茜千石,亦比千乘之家,言获利之博也。此亦有两、三种,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桃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为佳。其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尸栀子,不堪入药用。张仲景《伤寒论》及古今诸名医治发黄,皆用栀子、茵陈、香豉、甘草等四物作汤饮。又治大病起劳复,皆用栀子、鼠矢等汤,并小利而愈。其方极多,不可悉载。栀子亦疗血痢挟毒热下者。

葛末服立愈。时行重病后劳发,水煮十枚饮汁,温卧彻汗乃愈。挟食加大黄别煮汁临熟纳之合饮,微利遂瘥。

雷公云∶凡使,勿用颗大者,号曰伏尸栀子,无力。须要如雀脑,并须长有九路赤色者上。凡使,先去皮、须了,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食疗∶主喑哑,紫癜风,黄胆,积热心躁。又方∶治下鲜血。栀子仁烧灰,水和一钱匕,服之,量其大小多少服之。千金方∶治火疮未起。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浓乃佳。已成疮,烧白糖之燥,即瘥。

肘后方∶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若转筋。烧栀子二七枚研末,熟水调服。

师方∶治火丹毒,捣和水调敷之。又方∶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物发动,以三十枚擘,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服。又方∶治热病新瘥,早起及多食后发。以十枚,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温服。卧令微汗,若食不消,加大黄三两。又方∶治伤寒瘥后交接发动,因欲死,眼不开,不能语。栀子三十枚,水三升,煎取一升,服。又方∶治 咬。栀子皮烧末,石硫黄等分,同研为末,敷疮上,日三、二敷之,瘥。博济方治冷热气不和,不思饮食,或腹痛 剌。山栀子、川乌头等分,生捣为末,以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炒生姜汤下。

如小腹气痛。炒茴香、葱、酒任下二十丸。兵部手集∶治头痛不可忍,是多风痰所致。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吐即止。胜金方∶治妇人临产痢。不限多少烧灰,细末。空心熟水调一匙头,甚者不过五服。孙尚药∶治伤寒下痢后更烦,按之心下KT 者,虚烦也。栀子十四枚,擘,豉四合,上二味以水四升,煎栀子取二升半,内豉更煎取一升,去滓,分再服,得吐余勿服,呕有痈脓者脓者不可服,呕脓尽乃愈。古今录验∶秦王散胃疸食多喜饮,栀子实主之。

丹房镜源栀子柔金。

衍义曰∶栀子,仲景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张仲景《伤寒论》已着。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去皮山栀子火炮、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二钱匕,服之无不效。

引用:《证类本草》栀子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栀子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栀子,味苦性大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二∶疗心中懊 颠倒而不得眠;治脐下血滞小便而不得利。易老有云∶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又能泻肺中之火。

引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栀子

下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栀子

《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茜草科栀子树的成熟实。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

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

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处方用名】炒山栀、焦山栀、黑山栀(炒至外皮呈黑色,用于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生山栀(生用,清热泻火之力较强)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栀子,一名山栀,轻清上行,能泻肺火,去肌表热,在外感热病、表里有热之际,能起双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凉血清心热,可用于热病心烦;血热妄行及热淋尿血等症。故山栀既能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至于泄热利湿,可用治黄疸,也是它的特长。

2.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再加淡豆豉,能双解表里之热,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丹皮,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黄柏、茵陈,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

3.过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山栀皮去肌表热、山栀仁清心热的用法,现在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均用整个栀子,不再分栀皮、栀仁。

【方剂举例】栀子大黄汤《金匮要略》:栀子、大黄、枳实、豆豉。治酒疸,心中懊或热痛。

引用:《中药学》栀子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千金翼方》栀子

《千金翼方》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一名木丹,一名越桃。生南阳川谷,九月采实,曝干。

引用:《千金翼方》栀子

下载:《千金翼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侣山堂类辩》栀子

《侣山堂类辩》

栀子冬不陨叶,五月感一阴之气,生花六出,洁白芬香,得金水之气也。其实结于枝梢,圆小赤色,味苦性寒,乃阴中之阳,肾之心品也,故炒黑而成离中之虚,导心火以下交于肾。元如曰∶六者,阴之终也,花多五瓣,如雪花、栀子花、玄精石,皆感阴气生成。

引用:《侣山堂类辩》栀子

下载:《侣山堂类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饮膳正要》栀子

《饮膳正要》

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疗目赤热,利小便。

引用:《饮膳正要》栀子

下载:《饮膳正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顾松园医镜》栀子

《顾松园医镜》

〔苦寒,入心、肺、胃三经。炒透研。〕治胸中懊 ,而眠卧不宁;疏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以其能清心、肺、大、小肠郁火血热故也。〕清太阴肺,轻飘而上达;〔轻飘象肺。

色赤象火,故能泻肺中之火。东垣言其入肺中血分。〕泻三焦火,屈曲而下行。〔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治胃脘火痛,〔亦治热厥心痛。〕疗酒热鼻赤,〔酒热伤肺则鼻赤,甚者延及于面。〕黄胆可理,赤目能除。〔苦寒泻一切有余之火,故能治上诸症。〕苦寒损胃而伤血,凡脾胃虚弱者忌之,血虚发热者亦忌,心腹痛不因火者勿用。世人每用治血,不知血寒则凝,反为败症。凡治吐血,,当以顺气为先,气降则血自归经,此大法也。

引用:《顾松园医镜》栀子

下载:《顾松园医镜》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栀子

《医学入门》

栀子苦寒泻肺火,更除胃热心烦 ,目赤鼻衄身发黄,止痢通淋消癞颗。

形似酒栀。味薄。无毒。阴中阳也,入手太阴经。易老云∶轻浮而象肺,色赤而象火,故泻肺中之火。

又除胃热呕哕发黄,及亡血亡津、中干内热。仲景治伤寒心下懊 、癫狂不得眠,用此吐之。因邪盛拒而不纳,吐则邪得以出,其实栀子非吐药,惟治心中烦闷耳。兼治风痰头眩,目赤面赤,鼻衄鼻 ,止痢通淋,白癞赤癞诸疮疡,亦泻肺心火耳。本经谓解大小肠热,肺清而气自顺化。治发黄者,亦除胃湿热耳。近有治阴火用童便炒黑,谓其能益少阴经血;得故纸能滋阴降火,清上固下,性虽寒而带补。《衍义》曰∶屈曲下行,降火开郁,能治块中之火。东垣云∶治脐下血滞结而不得小便。又曰∶凉心肾。是药乃上中下美剂,要之皆泻肺火,调肺气,滋肺源耳。紧小七棱者良。用仁去心胸热,用皮云肌表热,寻常生用。虚火童便炒七次至黑色。

引用:《医学入门》栀子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z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栀子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鍏嶈矗鐢虫槑锛�鏈珯鎵€鏈夊唴瀹逛粎渚涘弬鑰冿紝濡傛灉鎮ㄩ渶瑕佽В鍐冲叿浣撻棶棰橈紝寤鸿鎮ㄥ挩璇㈢浉鍏抽鍩熶笓涓氫汉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