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黄芩黄芩
目录
《本草纲目》黄芩
《本草备要》黄芩
《本草便读》黄芩
《本草乘雅半偈》黄芩
点击打开目录
《本草崇原》黄芩
《本草从新》黄芩
《本草撮要》黄芩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害利》黄芩
《本草害利》黄芩
《本草害利》黄芩
《本草经解》黄芩
《本草经集注》黄芩
《本草蒙筌》黄芩
《本草求真》黄芩
《本草思辨录》黄芩
《本草图经》黄芩
《本草新编》黄芩
《本草易读》黄芩
《本草择要纲目》黄芩
《本经逢原》黄芩
《长沙药解》黄芩
《得配本草》黄芩
《滇南本草》黄芩
《雷公炮制药性解》黄芩
《名医别录》黄芩
《神农本草经》黄芩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黄芩
《中药炮制》黄芩
《汤液本草》黄芩
《吴普本草》黄芩
《新修本草》黄芩
《药鉴》黄芩
《药笼小品》黄芩
《药性切用》黄芩
《药征》黄芩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芩
《证类本草》黄芩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黄芩
《中药学》黄芩
《千金翼方》黄芩
《外科全生集》黄芩
《冯氏锦囊秘录》黄芩
《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芩
《顾松园医镜》黄芩
《医学入门》黄芩
《中国药典》黄芩
《中药大辞典》黄芩
《中华本草》黄芩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纲目》黄芩

《本草纲目》

「释名」腐肠、空肠、内虚、经芩、黄文、印头、苦督邮。内部实在的叫子芩、条芩、芩。

「气味」()苦、平、无毒(一称大寒)。

「主治」

1、男子五劳七伤消渴生肌,妇女带下、手足寒热,宜服“三黄丸”。随季节而不同。按上列三药的右诹,春季用量是:四两一三两一四两;夏季是:六两一一两一七两;秋季是:六两一三两一三两;冬季是:三两一五两一二两。配好后捣碎和做成丸子,如乌大。每服五丸,渐增至七丸。一天服三次。一月后病愈。久服使人健壮。

2、胸部积热。用黄芩黄连、黄蘖,等分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三补丸”。

3、肤热如火烧,骨蒸(结)痰嗽等。用黄芩一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一次服下。

4、肝热生翳。用黄芩一两、淡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着吃,温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

5、吐血、鼻血、下血。黄芩一两,研末,每取三钱,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和渣一起温服。

6、血淋热痛。用黄芩一两,水煎,热服。

7、妇女绝经期的年龄已过,仍有月经或月经过多。用黄芩心二两,浸淘水中七天,取出炙干再浸,如此七次,研细,加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8、安胎清热。用芩、白术,等分为末,调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磅下。药中加神曲亦可。

9、产后血渴,饮水不止。用黄芩、麦门冬,等分为末,水煎,温服。

引用:《本草纲目》黄芩

下载:《本草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备要》黄芩

《本草备要》

泻火除湿

苦入心,寒胜热。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

治 痢腹痛便血曰 ,寒痛忌用。凡腹痛有寒热、虚实、食积瘀血、痰湿之不同。

寒宜温,热宜清,虚宜补,实宜下,食宜消导,瘀血宜行散,痰湿宜化痰利湿。痛时手不可按者为实痛,按之痛止者为虚痛),寒热往来(邪在少阳),黄胆五淋,血闭(实热在血分)气逆,痈疽疮疡,及诸失血。消痰(丹溪以黄芩降痰,假其降火也。按痰因火动,当先降火)利水解渴安胎(胎孕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则胎安),养阴退阳,补膀胱水。

酒炒则上行,泻肺火,利胸中气(肺主气,热伤气,泻热所以保肺)。治上焦之风热、湿热(丹溪曰∶黄芩上、中二焦药),火嗽喉腥(五臭,肺为腥),目赤肿痛。过服损胃。血虚、寒中者禁用(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痢,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桑皮泻肺火,得白安胎之圣药。时珍曰∶仲景治少阳证小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黄芩汤,少阳证下后心满泻心汤,并用之。盖黄连苦寒,入心泻热,除脾家湿热,使胃火不流入肺,不致刑,即所以保肺也。肺虚不宜者,苦寒伤土,损其母也。少阳证虽在半表半里,而心膈痞满,实兼心、肺上焦之邪。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又兼脾、胃中焦之证,故用黄芩以治手,足少阳相火,黄芩亦少阳药也。杨士瀛曰∶柴胡退热,不及黄芩。时珍曰∶柴胡乃苦以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东垣治肺热,身如火燎,烦燥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黄芩一两煎服。《本事方》用治崩中、暴下)。

黄明者良。中虚名枯芩,即片芩,泻肺火,清肌表之热。内实名条芩,即子芩,泻大肠火,补膀胱水。上行酒炒。泻肝,胆火,猪胆汁炒。山茱萸龙骨为使。畏丹皮丹砂

引用:《本草备要》黄芩

下载:《本草备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便读》黄芩

《本草便读》

黄芩图片

苦入心脾.坚肠胃而性燥.寒行肝肺.除湿热之功多.质虚而空者为枯芩.上达可治心肺肌表之郁火.色而坚者为条芩.下行能除肝胆肠内之阳邪.同白术可以安胎.火退则胎安之义.合白芍又堪止痢.热除有痢愈之机.(黄芩处处山原皆有之.其根中心皆腐去.故外虽黄而内带黑色.均为之枯芩片芩.惟条芩子芩.系新发之根.中实有心.而兼青色.虽有治上治下之不同.毕竟苦寒性燥之品.伤脾败胃.非上中有湿热邪火者.不可乱用.况又有久而增气之说乎.黄芩之苦寒性燥.固与黄连相似.而黄连味浓.黄芩味薄.黄芩能入肝肺.行肌表.黄连则不能.固所禀形色气质不同.故主治亦异.)

引用:《本草便读》黄芩

下载:《本草便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乘雅半偈》黄芩

《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中品)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核】曰∶出川蜀,及河东、陕西,近道亦有。二月生,茎干粗如箸子,中空外方,叶色黄赤,四四作丛而起,色紫,实色黑,根色黄。一种独茎者,其叶细长而青,两两相对,花、实、根色则一也。曰子芩根圆;曰条芩,即小根之内实者;破者曰宿芩、曰片芩,即大根之内虚者,其腹皆烂,故有腐肠、妒妇诸名,谓妒妇心黯,芩腹心黑也。山茱萸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牡丹藜芦。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蛎令人有子;

得先人云∶病从内实为证,诸热为因者,对待能空之芩,则内无实。内无实,则无诸热之因矣

【 】曰∶黄芩一曰腐肠,一曰内虚,有黄离之。柔得乎中,体虚而用实也。 中腐,乃腐化耳。故主腹肠诸热,实满于中,为黄胆 痢,水停血闭失于腐化,反现腐败者,对待治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黄芩

下载:《本草乘雅半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崇原》黄芩

《本草崇原》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黄芩《本经》名腐肠,又名空肠,又名妒妇,谓外皮肉,而内空腐,妒妇心黯,黄芩心黑同也。出川蜀及陕西河东,近道皆有。芩者黔也,黑色也。其根黑而黄,故曰黄芩。)

黄芩色黄内空,能清肠胃之热,外肌皮而性寒,能清肌表之热,乃手足阳明兼手太阴之药也。主治诸热黄胆,肠 泄痢者,言诸经之热,归于胃土而为黄胆,归于大肠而为泄痢。黄芩中空,主清肠胃之热,故能治之。肠胃受浊,得肺气通调,则水津四布,血气营运,逐水下血闭者,黄芩外肌皮而清肌表。肌表清,则肺气和,而留水可逐,血闭自下矣。火热之气留于肌肉皮肤,则为恶疮疽蚀。恶疮疽蚀名曰火疡。黄芩治之,清肌表也。

引用:《本草崇原》黄芩

下载:《本草崇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从新》黄芩

《本草从新》

泻火除湿.

苦入心.寒胜热.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治 痢腹痛.(寒痛忌用、凡腹痛、有寒热、虚实、食积、瘀血、痰湿之不同、寒宜温、热宜清、虚宜补、实宜攻、食宜消导、瘀血宜行散、湿痰宜化痰利湿、痛时手不可按者、为实痛、按之痛止者、为虚痛.)寒热往来.(邪在少阳.)黄胆五淋血闭.(实热在血分.)气逆痈疽疮疡.及诸失血.降痰.(丹溪曰∶黄芩降痰、假其降火也、痰因火动、当先降火.)解渴安胎.(胎孕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则胎安.)

酒炒则上行.泻肺火.利胸中气.(肺主气、热伤气、泻热所以利气.)治上焦之风热湿热.(丹溪曰∶黄芩、上中二焦药.)火嗽喉腥.(五臭、肺为腥.)目赤肿痛.(黄芩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痢、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之圣药、时珍曰∶仲景治少阳证、小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下痢、黄芩汤、少阳证下后心满、泻心汤并用之、盖黄芩苦寒入心、泻热、除脾家湿热、使胃火不流入肺、不致刑金、即所以保肺也、肺虚不宜者、苦寒伤土、损其母也、少阳证虽在半表半里、而心膈痞满、实兼心肺上焦之邪、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又兼脾胃中焦之证、故用黄芩以治手足少阳相火、黄芩亦少阳药也、杨士瀛直指方曰∶柴胡退热、不及黄芩、时珍曰∶柴胡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东垣治肺热、身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黄芩一两、煎服、本事方、治崩中暴下.)苦寒伤胃.虚寒者.均宜戒.

胎前若非实热而服之.阴损胎元矣.中虚者名枯芩.即片芩.泻肺火.清肌表之热.(轻飘者上行.)内实者名条芩.即子芩.泻大肠火.(坚重者下降.)上行酒炒.泻肝胆火胆汁炒.山茱、龙骨为使.畏丹皮、丹砂.

引用:《本草从新》黄芩

下载:《本草从新》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黄芩

《本草撮要》

味苦气寒.入手太阴少阴少阳太阳阳明经.功专泻火.得白术安胎.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痢.得浓朴、黄连止腹痛身热如火燎.烦燥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黄芩一两煎服.本事方治崩中暴下.惟血虚中寒者禁用.泻大肠火用子芩.泻肺火用片芩.上行酒炒.泻肝胆火猪胆汁炒.山茱、龙骨为使.畏丹皮、丹砂.

引用:《本草撮要》黄芩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分经》

见心寒。

引用:《本草分经》黄芩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分经》

见心寒。

引用:《本草分经》黄芩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分经》

见心寒。

引用:《本草分经》黄芩(寒)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分经》

见心寒。

引用:《本草分经》黄芩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分经》

见心寒。

引用:《本草分经》黄芩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黄芩

《本草分经》

苦寒入心,胜热折火之本,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为中上二焦之药,亦治邪在少阳往来寒热,中空者名枯芩,佐栀子泻肺火,中实者名条芩,泻大肠火。

引用:《本草分经》黄芩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黄芩

《本草害利》

〔害〕凡苦寒性燥,功能除热,而非补益之品。但无湿者,如脾肺虚热,及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水肿,血枯经闭,肺受寒邪喘嗽,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漏皆忌。胎前若非实热而服之,因损胎元矣。

〔利〕苦寒,中虚而大者曰枯芩,泻肺火,清肌表之热,并理目赤,疔痈。坚实而细者曰条芩,即子芩,泻大肠火,治 痢腹痛,兼可安胎,亦治上焦风热湿热,利水。二芩俱兼入脾经,苦能燥湿,泄热下气也。轻飘者上行,坚重者下降,不可不别也。柴胡退热不及黄芩,柴胡苦以发之,散火之标,黄芩寒以胜热,折火之本。

若饮食受寒,腹中痛,及饮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脉不数者,是里无热也。

〔修治〕得酒炒则上行,得猪肝汁炒,除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皆取苦寒泻有余之邪。

引用:《本草害利》黄芩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黄芩

《本草害利》

(见脾部)

引用:《本草害利》黄芩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黄芩

《本草害利》

(见脾部)

引用:《本草害利》黄芩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黄芩

《本草经解》

气平.味苦.无毒.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酒炒)

黄芩气平.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心者火脏也.十二官之君.诸热之主也.苦平清心.故主诸热.黄胆者湿热乘脾之症也.脾为太阴湿土.土湿热.则本色现而发黄胆.黄芩苦平清肺.肺亦太阴.太阴湿热退.而脾疸亦平也.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湿热则肠 泄痢.黄芩清肺.肺清则通调水道.而湿热下逐.肠肺复其燥金之气.而泄痢愈矣.肺司水道.热则肺失清肃之令.而水道不通.水因而焉.黄芩清肺.则化气下及膀胱而水下逐矣.血闭者.实热在血分而经闭不通也.心主血.味苦清心.则能下泄.所以主之.恶疮疽蚀者.疮疽败坏溃腐而不收口也.火疡者.火伤疮也.皆心火有余而腐坏肺之皮毛也.苦平清心肺.所以主诸痛痒疮疡也.

【制方】

黄芩同白芍、甘草.名黄芩汤.治湿热肠痛.及泻痢.同白芍、甘半夏.治吐泻.同白芍、麦冬、白术.治胎不安内热.

引用:《本草经解》黄芩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集注》黄芩

《本草经集注》

味苦,平、大寒,无毒。主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一名腐肠,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其子∶主肠 脓血。生秭归川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 、白蔹赤小豆治鼠 。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实,畏丹参、牡丹、。)

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世方多用,道家不须。(《大观》卷八,《政和》二○七?

引用:《本草经集注》黄芩

下载:《本草经集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蒙筌》黄芩

《本草蒙筌》

味苦,气平、大寒。味薄气浓,可升可降,阴也,阴中微阳。无毒。所产尚彭城,(属山东。)凡用择深色。剔去内朽,刮净外衣。薄片咀成,生炒如式。单恶葱实,勿令同煎。畏丹砂牡丹藜芦,用山茱龙骨引使。枯飘者名宿芩,入手太阴,上膈酒炒为宜;坚实者名子芩,入手阳明,下焦生用最妙。宿芩泻肺火,消痰利气,更除湿热,不留积于肌表间;子芩泻大肠火,养阴退阳,又滋化源,常充溢于膀胱内。赤痢频并可止,赤眼胀痛能消。得五白术砂仁安胎孕。疗鼠 同耆蔹赤豆,(黄耆、白蔹、赤小豆。)治腹疼同浓朴黄连。又煎小清空膏,(丹溪方。)单味而清头脑。总除诸

引用:《本草蒙筌》黄芩

下载:《本草蒙筌》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求真》黄芩

《本草求真》

(山草)清上中二焦火热与湿

黄芩(专入心脾肺。兼入肝大肠膀胱)。书载味苦入心。又载入肺。入脾除湿。入大肠以治肠 腹痛。(痢为肠 。凡痢有寒有热。痢属于热。则其形气坚强。脉必滑实有力。身则畏热喜冷。不欲衣被。渴则恣好冷水。愈凉愈快。随饮随消。小便热赤涩痛不堪。下痢纯红。痛则便硬拒按。并或头疼身热。筋骨酸痛。此其症之实者也。痢属于寒。则其形体薄弱。颜色清白。脉虽紧数。而无力无神。脉即真弦。而中虚似实。血则微红不鲜。及或杂有紫红紫白屋漏水形。所下之物。或浅黄色淡。不甚臭秽。痛则不实不坚。或喜揉按。或喜暖熨。或胸腹如饥而不欲食。或胃脘作呕而多吞酸。或数至圊欲出不出。或口虽渴而不欲饮冷。饮冷而不欲咽。此其症之虚者也。)入小肠膀胱以治淋闭。且治中焦实火。及邪在少阳胆经。得此以为清理。一药而上下表里皆治。其功力之泛涉。殆有难为专主者耳。不知内火冲激。外邪传入。皆能恣害。上如胸膈咽喉。下如肚腹二便。中如表里之所。阴阳之界。无不病症悉形。以故腹痛肠 。(痢)寒热往来。(疟)黄胆淋闭。胸高气喘。痈疽疮疡。火嗽喉腥。经闭胎漏。口渴津枯。一皆湿之所淫。热之所侵。火之所胜。(提出湿热与火。为诸病之要。)

黄芩味苦性寒。枯而大者轻飘上升以清肺。肺清则痰自理矣。(汪昂曰。痰因火动。当先降火。)实而细者沉重下降以利便。便利则肠 自去。酒炒则膈热可除。而肝胆火熄。生用则实热堪投。而腹痛斯愈。(时珍曰。仲景治少阳症小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下痢黄芩汤。少阳症下后心下满而不痛泻心汤并用之。盖黄芩味苦气寒。色黄而绿。泻心火而除脾湿。俾金不受胃火上刑。故能救肺。少阳之症。虽曰病在半表半里。为胸胁痞满。实兼心肺上焦之邪。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又兼脾胃中焦之症。故用黄芩以治手足少阳相火。黄芩亦少阳本经药也。杨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热。不及黄芩。盖亦不知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且得白术砂仁以安胎。得浓朴黄连以除腹痛。得芍药以治痢。得柴胡以治寒热往来。此虽合上与下。表里皆治。而究止为上中二焦除热与湿之味矣。(东垣治肺热。身如火燎。烦燥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方用黄芩一两。)但肺虚腹痛属寒者切忌。(时珍曰。肺虚不宜者。苦寒伤脾胃。损其母也。)黄明者良。中虚者为枯芩。即片芩。内实者名条芩。即子芩。上行酒炒。泻肝胆火。猪胆汁炒。山药龙骨为使。畏丹皮丹砂。

引用:《本草求真》黄芩

下载:《本草求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思辨录》黄芩

《本草思辨录》

人知黄芩为少阳药而不识其所以然,窃思其色青胜于黄,得甲胆之气,又中空似胆府,气寒能清胆热。胆属少阳相火,相火者佐君而行其令者也,人赖此火以动作云为,故气分之热,金以黄为贵而黄属土,黄有土金相兼之德,故黄芩亦入肺胃与大肠,表里之热无不能解,本黄连入心脾,而心脾皆主血。黄芩入胆肺,而胆肺皆主气。邹氏三偶之说,全然未当。

即如黄芩汤,是用黄芩清少阳气热。其加芍药,亦非用以入血(说详芍药)。

本经黄连主肠 腹痛,黄芩主肠 不主腹痛。观仲圣黄芩汤、黄连汤之治,正相符合。

盖腹痛为太阳病,或寒或热,必涉于血。黄连入脾清血热而兼入心胃,故治腹痛亦治肠 。

黄芩为胆经气药,能由肺达肠胃而不能入统血之脾,故治肠 不治腹痛。洁古以为治脾湿者,未

引用:《本草思辨录》黄芩

下载:《本草思辨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图经》黄芩

《本草图经》

黄芩图片,生秭归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苗长尺余、茎秆粗如箸;叶从地四面作丛生,类紫草,高一尺许,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花;根黄,如知母粗细,长四、五寸。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用之。《吴普本草》云∶黄芩又名印头,一名内虚。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其茎空中,或方圆,高三、四尺;花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九月采,与今所有小异。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今医家尝用有效者因着之。又《千金方》巴郡太守奏加减三黄丸,疗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春三月,黄芩四两,大黄三两,黄连四两;夏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一两,黄连七两;秋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二两,黄连三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三物随时合捣,下筛,蜜丸,大如乌豆,米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近频有验。食禁猪肉。又陶隐居云∶黄芩圆者,名子芩。仲景治杂病方多用之。

引用:《本草图经》黄芩

下载:《本草图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新编》黄芩

《本草新编》

黄芩,味苦,气平,性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无毒。入肺经、大肠。退热除烦,泻膀胱之火,止赤痢,消赤眼,善安胎气,解伤寒郁蒸,润燥益肺气。但可为臣使,而不可为君药。近人最喜用之,然亦必肺与大肠、膀胱之有火者,用之始宜,否则,不可频用也。古人云黄芩乃安胎之圣药,亦因胎中有火,故用之于白术、归身、人参熟地杜仲之中,自然胎安。倘无火,而寒虚胎动,正恐得黄芩而反助其寒,虽有参、归等药补气补血补阴,未必胎气之能固也,况不用参、归等药,欲望其安胎,万无是理矣。

或问黄芩清肺之品也,肺经之热,必须用之,然亦有肺热用黄芩而转甚者,何也?曰∶用黄芩以清肺热,此正治之法也。正治者,治肺经之实邪也。肺经有实邪,黄芩用之,可以解热;肺经有虚邪,黄芩用之,反足以增寒。盖实邪宜正治,而虚邪宜从治也。

或问黄芩举世用而无疑,与用知母、黄柏颇相同,乃先生止咎用知母、黄之误,而不咎用黄芩,何也?曰∶黄芩亦非可久用之药,然其性寒而不大甚,但入于肺,而不入于肾。世人上热多,而下热者实少,清上热,正所以救下寒也。虽多用久用,亦有损于胃,然肾经未伤,本实不拨,一用温补,便易还原,其弊尚不至于杀人。若知母、黄柏泻肾中之火矣,肾火消亡,脾胃必无生气,下愈寒而上愈热,本欲救阴虚火动,谁知反愈增其火哉。下火无根,上火必灭,欲不成阴寒世界得乎。此用黄柏、知母之必宜辟也。

或问黄芩乃清肺之药,肺气热,则肾水不能生,用黄芩以清肺金,正所以生肾水乎?曰∶黄芩但能清肺中之金,安能生肾中之水。夫肺虽为肾经之母,肺处于上游,居高润下,理之常也,何以清金而不能生水。盖肺中之火乃邪火,而非真火也,黄芩止清肺之邪火耳,邪火散而真水自生,安在不可下生肾水。不知肾水之生,必得真火之养,黄芩能泻邪火,而不能生真火,此所以不能生肾水也。予之取黄芩者,取其暂用以全金,非取其久用以益水。

或疑黄芩之寒凉,不及黄柏、知母,以黄芩味轻,而性又善散,吾子攻黄柏、知母宜也,并及黄芩,毋乃过乎?曰∶黄芩之多用,祸不及黄柏、知母远甚,余未尝有过责之辞,独是攻击知母、黄柏,在于黄芩门下而畅论之,似乎并及黄芩矣。谁知借黄芩以论黄柏、知母,意重在黄柏、知母也。见黄芩之不宜多用,益知黄柏、知母之不可重用矣。世重寒凉,病深肺腑,不如此,又何以救援哉。

引用:《本草新编》黄芩

下载:《本草新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易读》黄芩

《本草易读》

得酒上行,得胆汁入肝胆,得柴胡退寒热,得白芍治痢,得桑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山茱萸、龙骨为使,恶葱实,畏丹砂、藜芦。

苦,寒,无毒。除一切热,解诸般淋。血痢腹痛,火嗽喉腥。泻中焦实火,退脾家湿热,清火安胎,逐水解渴,利胸气,消膈痰,疗黄胆,治血闭。兼清肌表郁热,最除往来寒热,平痈疽疮疡,退目赤肿痛。腹痛因寒者忌之。脉迟者忌之。

生建平、兖州川谷,今出宜州、 州、泾州者佳。苗长尺余,茎干粗如箸,叶从地四面作丛,类紫草。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花。中枯而飘者名枯芩,即今所谓片芩也,泻肺利气,除风热,清肌表宜之。细实而坚者名子芩,即今所谓条芩也,泻大肠火,养阴退阳,补膀胱寒水,滋其化源宜之。

身如火燎,燥渴昼盛,水煎两服。(验方第一。)

老小火丹,为末水合敷之。(第二。)

灸疮出血∶一人灸疮,血出不止,肢冷欲绝,酒服黄芩末二钱立愈。(第三。)

产后渴,同冬煎服。(第四。)

常服安胎,同白术丸服。(第五。)

崩血,为末,每一钱,霹雳酒下。称锤烧赤,淬酒是也。(第六。)

老妇止经,米醋浸,焙干再浸,如此七次,醋丸服。(第七。)

血淋热痛,水煎一两分服。(第八。)

吐衄下血,水煎三两分服。(第九。)

妇人漏血,同上。(第十。)

衄血,末服三钱。(十一。)

眉眶痛,同白芷为末,下。(十二。)

少阳头痛,亦治太阳,为末,酒下一钱。(十三。)

小儿惊啼,同参末服。(十四。)

肺中有火,丸服。(十五。)

黄芩汤 黄芩 白芍 甘草 大枣(各三钱)

治太少合病,自下痢,热痢臭粘者。此症身热脉数,夏秋间受则脓血交迫,成暑热痢也。(诸方第一。)

引用:《本草易读》黄芩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黄芩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苦平无毒.可升可降阴也.又微苦而甘.为阴中微阳.入手太阴血分.又气凉.味苦甘.阳中微阴.入手少阳阳明经.

【主治】

泻肺经热.清上焦及皮肤积热.去诸热.妇人产后.养阴退阳.利胸中气.消膈上痰.除脾湿安胎疗喉中腥臭.故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仲景凡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痢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妊娠安胎散.亦多用之.入小柴胡汤以治少阳症.入黄芩汤以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入泻心汤以治少阳症下后心下满而不痛.总以黄芩之苦.可以发传邪之热.使寒能胜湿.折火之本也.若因饮食受寒腹中痛.及饮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脉不数.则黄芩不可用.其热厥腹痛.肺热而小便不利者宜用之.若其人素多酒欲.病小腹绞痛.痛不可忍.黄芩宜急用之.若其感冒咳嗽既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值暑月烦渴.六脉浮洪.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不效.引饮而昼益甚.此热入气分.与肺气虚寒者不同.黄芩亦急用之.其制得酒上行.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令人有子.得黄 疗鼠 .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除寒热.得芍药治下利.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恶】(牡丹皮 丹砂 藜芦)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黄芩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经逢原》黄芩

《本经逢原》

苦寒,无毒。中空者为枯芩入肺,细实者为子芩入大肠,并煮熟酒炒用。

《本经》主诸热黄瘅,肠 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发明 黄芩苦燥而坚肠胃,故湿热黄瘅、肠 泻痢为必用之药。其枯芩性升,入手太阴经,清肌表之热。条芩性降,泻肝胆大肠之火,除胃中热。得酒炒上行,主膈上诸热。得芍药、甘草治下痢脓血、腹痛后重、身热。佐黄连治诸疮痛不可忍。同黑参治喉间腥臭。助白术安胎,盖黄芩能清热凉血,白术能补脾统血也。此惟胎热升动不宁者宜之;胎寒下坠及食少便溏者,慎勿混用。丹溪言黄芩治三焦火。仲景治伤寒少阳证,用小柴胡汤。汗下不解,胸满心烦用柴胡桂姜汤。温病用黄芩汤。太阳少阳合病用根黄芩黄连汤。心下痞满用泻心汤。寒格吐逆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方,皆用黄芩以治表里诸热,使邪从小肠而泄,皆《本经》主诸热之纲旨。其黄瘅肠 泻痢之治,取苦寒以去湿热也。逐水下血闭者,火郁血热之所致,火降则邪行,水下血闭自通矣。昔人以柴胡去热不及黄芩,盖柴胡专主少阳往来寒热,少阳为枢,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黄芩专主阳明蒸热,阳明居中,非黄芩不能开泄蕴隆。一主风木客邪,一主湿土蕴着,讵可混论。芩虽苦寒,毕竟治标之药,惟躯壳热者宜之。若阴虚伏热,虚阳发露可轻试乎。其条实者兼行冲脉,治血热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妇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若血虚发热,肾虚挟寒,及妊娠胎寒下坠,脉迟小弱皆不可用,以其苦寒而伐生发之气也。

引用:《本经逢原》黄芩

下载:《本经逢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黄芩

《长沙药解》

【本经】味苦平。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味苦,气寒,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清相火而断下利,泻甲木而止上呕,除少阳之痞热,退厥阴之郁蒸。

《伤寒》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一两,大十二枚,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治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以太阳而传少阳,少阳经气内遏,必侵克戊土,而为呕利。逆而不降,则壅迫上脘而为呕,降而不舒,则郁迫下脘而为利。利泄胃阳,则入太阴之脏,利亡脾阴,则传阳明之腑。少阳以甲木而化相火,易传阳明而为热。甘草、大枣,补其脾精。黄芩、芍药,泻其相火也。

《外台》黄芩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干姜二两,桂枝一两。治干呕下利者。以其中气虚寒,脾陷而贼于乙木,则为下利,胃逆而贼于甲木,则为干呕。人参、大枣,补中培土,干枝,温升肝脾而止下利,黄芩、半夏,清降胆胃而止干呕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用之治往来寒热,胸胁硬满。大柴胡汤方在柴胡。用之治发热汗出,心下痞硬。半夏泻心汤方在半夏。用之治呕而发热,心中痞满。生姜泻心汤方在生姜。用之治干呕食臭,心下痞硬。甘草泻心汤方在甘草。用之治水谷不化,心下痞硬。附子泻心汤方在附子用之治恶寒汗出,心下痞硬。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在大黄。用之治关上脉浮,心下痞濡。

以少阳之经,自头走足,下胸贯膈,由心下而行两胁。经气郁遏,内攻戊土,胃气被贼,胀满不运,外逼少阳之经,结塞不开,是以心胁痞满。结微则濡,结甚则硬。少阳经郁,相火升炎,黄芩清少阳之相火,以泻痞郁之热也。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在葛根。用之治喘而汗出者。泽漆汤方在泽漆用之治咳而脉浮者,清相火之刑辛金也。干姜芩连人参汤方在干姜。用之治食入即吐者,清甲木之克戊土也。《金匮》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治疟病结为癥瘕,清少阳之郁火也。大黄(庶/虫丸方在大黄。用之治虚劳内有干血,清厥阴之燥热也。当归散方在当归用之治妊妇诸病,清风木之郁蒸也。黄土汤方在黄土用之治便后下血,清风木之疏泄也。

甲木清降,则下根癸水而上不热,乙木温升,则上生丁火而下不热。足厥阴病则乙木郁陷而生下热,足少阳病则甲木郁升而生上热,以甲木原化气于相火,乙木亦含孕乎君火也。黄芩苦寒,并入甲乙,泻相火而清风木,肝胆郁热之证,非此不能除也。然甚能寒中,厥阴伤寒,脉迟,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小柴胡汤,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凡脉迟,腹痛,心下悸,小便少者,忌之。

清上用枯者,清下用实者。内行醋炒,外行酒炒。

引用:《长沙药解》黄芩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黄芩

《得配本草》

旧根中空而枯者名片芩,又名枯芩。新根内实者名子芩,又名条芩。

龙骨、山茱萸为之使。畏丹砂、牡丹、藜芦。恶葱。

苦,寒。入手太阴、少阳、阳明经气分。泻三焦实火,祛肌表邪热,利气郁,消膈痰,解喉腥,化斑疹,治疮疡,通肠闭,止热痛,凉血安胎。得黄 、白蔹、赤小豆,治鼠 。得浓朴、川连,止腹痛。得白芍,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得米醋浸,炙七次为末,水服,治吐衄崩中下血。得酒炒为末服,治灸疮出血。(一人灸至五壮,血出不止如尿,手冷欲绝,服此即止。)配人参为末,治小儿惊啼。配白芷、细茶,治眉眶痛。

酒炒,上行。生用,下行。猪胆汁炒,泻肝胆火。片芩泻肺胃上焦之火,子芩泻大肠下焦之火。痘疹灌浆时,大肠无火,肺气虚弱,血虚胎动,皆禁用。黄芩、山栀甘菊、知母、麦冬、沙参、桑皮、地骨皮花粉紫菀,皆制肺金之火。盖肺本清肃之府,最畏者惟火。故气热而欲泄之,桑皮、地骨皮之类。邪火而欲泄之,山栀、黄芩之类。金枯于火而欲泄之,参、麦冬之类。痰火而欲泄之,紫菀、花之类。木火侮金而欲泄之,甘、黄芩之类。肾火烁金而欲泄之,知母、地骨皮之类。其余各经之火,皆能侵犯肺金,务在各祛其火,不治肺而肺无不治,勿得专用黄芩以治肺火。

引用:《得配本草》黄芩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滇南本草》黄芩

《滇南本草》

黄芩图片,味苦,性寒。上行泻肺火,下降泻膀胱火。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安胎,清热。胎中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所谓实火可泻,黄芩是也。热症多用之。

(奇方) 治妇人月水过多,将成暴崩。治效。

黄芩(一钱酒炒) 黄柏(一钱炒黑色) 香附(一钱五分童便浸) 白芍(一钱) 龟板(二钱炙) 臭椿皮(二钱) 土艾叶(一钱炒) 不用引,煎服。

(补注) 月水过多不止,是阴血不足,以震动脾土络之火,故血走失而越常度也。

是方用黄芩 黄柏制火,芍药 滋阴,为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也。叶之苦,椿皮之涩,所以固脱。又以附之辛,开其郁热耳。

──丛本卷中

引用:《滇南本草》黄芩

下载:《滇南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制药性解》黄芩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平,性寒无毒,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主崩淋热疽,痛痢恶疮,解毒收口,去翳明目,调经安胎。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消痰利气,除风湿留热于肌表。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滋化源,除热于膀胱。山茱萸、龙骨为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沙参,丹参。

按∶芩,枯飘者有上升之象,故入肺,坚实者有下行之理,故入大肠诸经,性甚寒,苟无实火,不宜用之。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黄芩

下载:《雷公炮制药性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黄芩

《名医别录》

大寒,无毒.主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其子,主肠 脓血.秭归及宛朐.三月三日采根,阴干.(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子.得黄 、白蔹、赤小豆治鼠 .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参、牡丹、藜芦.

《本经》原文∶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胆,肠 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

引用:《名医别录》黄芩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黄芩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

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吴普》曰:黄芩,一名黄文,一名妒妇,一名虹胜,一名红芩,一名印头,一名内虚,神农君黄帝雷公扁苦无毒。氏小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生秭归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上艹下金),黄(上艹下金)也。《广雅》云:(上艹下妊)葿,黄文,内虚,黄芩也。《范子计然》云:黄芩出三辅,色黄者,善。

引用:《神农本草经》黄芩

下载:《神农本草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黄芩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苦平。主诸热,黄胆,大肠经中之郁热。肠 泄痢,大肠府中之郁结。逐水,水在肠中者。下血闭,血之在阳明者使从大便出。恶疮疽蚀,火疡。阳明主肌肉,凡肌肉热毒等病,此皆除之。

此以形色为治,黄芩中空而色黄,为大肠之药,故能除肠胃诸热病。黄色属土属脾,大肠属阳明燥金,而黄芩之黄属大肠,何也?盖胃与大肠为出纳水谷之道,皆统于脾。又金多借土之色以为色。义详决明条下,相参益显也。

引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黄芩

下载:《神农本草经百种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炮制》黄芩

《中药炮制》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常用名』子芩、条芩、枯黄芩。

『产地』内蒙、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泥沙,捞出,置蒸笼内隔水蒸至软化,不超过1小时,取出,趁热切半分厚横片,晒干或烘干。若取其清上焦之邪热,则用黄酒炒,每斤药片用黄酒2两,撒入药内稍润片刻,投入锅内,炒成黄色。若取其止血,则炒炭至微黑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引用:《中药炮制》黄芩

下载:《中药炮制》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黄芩

《汤液本草》

气寒,味微苦,苦而甘。微寒,味薄气浓,阳中阴也。阴中微阳,大寒。无毒。

入手太阴经之剂。

《象》云∶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赤肿,瘀肉壅盛,必用之药。泄肺受火邪上逆于膈上。补膀胱之寒不足,乃滋其化源也。

《心》云∶泻肺中之火。

洁古云∶利胸中气,消膈上痰。性苦寒,下痢脓血稠粘,腹疼后重,身热,久不可者。

与芍药、甘草同用。

《珍》云∶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阴中微阳,酒炒上行,主上部积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本草》云∶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东垣云∶味苦而薄,中枯而飘,故能泻肺火而解肌热,手太阴剂也。细实而中不空者,治下部妙。

陶隐居云∶色深坚实者好。又治奔豚下热痛。飘与实,高下之分,与枳实枳壳同例。黄芩,其子主肠 脓血。

《本草》又云∶得浓朴、黄连,治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 、白蔹、赤小豆,疗鼠 。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黎芦

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亦主妊娠,安胎散内多用黄芩,今医家常用有效者,因着之。《千金方》∶巴郡太守奏加减三黄丸,疗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久服之,得行及奔马。甚验。

陶隐居云∶黄芩,圆者名子芩,仲景治杂病方多用之。

引用:《汤液本草》黄芩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吴普本草》黄芩

《吴普本草》

《御览》卷九百九十二

一名黄文,一名妒妇,一名虹胜,一名经芩,一名印头,一名内虚。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李氏∶小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圆,高三、四尺,四月华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

引用:《吴普本草》黄芩

下载:《吴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新修本草》黄芩

《新修本草》

味苦,平、大寒,无毒。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

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一名腐肠,一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

其子主肠 脓血。生秭归川谷及宛朐。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 、白蔹、赤小豆疗鼠;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俗〔谨案〕叶细长,两叶相对,作丛生,亦有独茎者。

今出宜州、 州、泾州者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尾芩也。

引用:《新修本草》黄芩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鉴》黄芩

《药鉴》

气寒,味苦平,气浓味薄,无毒,可升可降,阴也。主治诸经实热。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清痰利气。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又枯者除寒湿,去热于肌表。坚者滋化源,退热于膀胱。见柴胡则寒,为少阳之妙剂。君白术则和,乃安胎之圣药。若以猪胆炒之,又能泻肝胆之火也。如以麦冬汁浸之,又能润肺家之燥也。酒炒则清头目制则利肾邪。

大都治热宜寒,泄实宜苦。黄芩气味寒苦,必真有黄芩症,而后可用。若妄投之,则向为几席,今为 矣。

引用:《药鉴》黄芩

下载:《药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笼小品》黄芩

《药笼小品》

入肺与大肠。

同柴胡治往来寒热;同白芍、甘草,治挟热腹痛。血痢要药,胎前能滋胞宫之阴,其用甚广。

虚寒者忌之。

坚实者为子芩,清大肠;中空者为枯芩,泻肺火。

引用:《药笼小品》黄芩

下载:《药笼小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性切用》黄芩

《药性切用》

性味苦寒,泻肺火,退寒热。中虚者名枯芩,入肺,以清肌表之热;内实者名条芩,大肠,而清热安胎。泻火生用;退寒热酒炒用。

引用:《药性切用》黄芩

下载:《药性切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黄芩

《药征》

治心下痞也,旁治胸胁满、呕吐、下利也。

【考证】

黄芩汤证曰∶自下利。

六物黄芩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曰∶吐下。

小柴胡汤证曰∶胸胁苦满。

大柴胡汤证曰∶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

柴胡姜桂汤证曰∶胸胁满、微结、心烦。

葛根黄连黄芩汤证曰∶利遂不止。

半夏泻心汤证曰∶呕而肠鸣、心下痞。

以上八方,黄芩皆三两。

柴胡桂枝汤证曰∶微呕、心下支结。

泻心汤证曰∶心下痞。

附子泻心汤证曰∶心下痞。

以上三方,黄芩或一两,或一两半,而亦三两之例。

上历观此诸方,黄芩主治心下之病也。若呕吐者,若下利者,有心下痞之证也,则得黄芩即治矣。其无此证者,终无效焉。无他,治心下痞也。

【互考】

六经之言,则后人所搀入焉,故不取焉。以他例推之,心下痞、腹强急而下利者,此汤主之。

为则每对若证,即用此汤,其应如响,学人审诸。

六物黄芩汤,其证不具也。此方半夏泻心汤,而去黄连、甘草加桂枝者也。张仲景用人参、黄芩也,于心下痞而硬者也。然则心下痞硬干呕下利者,此汤主之。其无此证,则终无效也。学人审诸。

【辨误】

世医笃信本草。以芩、连为寒药,其畏之也如野狼焉,不思之甚矣。夫本草论药之寒热温凉,终不一定。彼以为温,则是以为热;甲以为寒,则乙以为凉。孰是而孰非乎?盖医者之于用药也,譬犹武夫用兵,武夫而畏兵,不可以为武夫也。医亦然,毒药各有其能,各主一病,苟有其证者而不用之,则终不治也。所以不畏焉,此而畏之,则何以医为也?张仲景用黄芩也,治心下痞而已,无有他能。故心下痞,而呕吐下利,则用之即治矣。世医不深察,妄以为呕吐下利之主药,可悲也夫!

【品考】

黄芩 处处出焉。出汉土者,此为上品也;出朝鲜者次之。出本邦者,下品也。锉用。

引用:《药征》黄芩

下载:《药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芩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苦,平、大寒,无毒。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药性论》云∶∶臣。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 痛。日华子云∶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 、白蔹、赤小豆,疗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芩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证类本草》黄芩

《证类本草》

(黄芩_图片

味苦,平、大寒,无毒。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一名腐肠,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其子主肠 脓血。生秭归川谷及冤句。

三月三日采根,阴干。(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 、白蔹、赤小豆疗鼠 。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陶隐居云∶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唯取深色坚实者为好。俗方多用,道家不须。

唐本注云∶叶细长,两叶相对,作丛生,亦有独茎者。今出宜州、 州、泾州者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臣禹等谨按药性论云∶黄芩,臣,味苦、甘。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拥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 痛,心腹坚胀。日华子云∶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图经曰∶黄芩,生秭归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苗长尺余,茎秆粗如箸,叶从地四面作丛生,类紫草,高一尺许,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花,根黄如知母粗细,长四、五寸,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用之。《吴普本草》云∶黄芩又名印头,一名内虚。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其茎空中,或方圆,高三、四尺。

花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九月采。与今所有小异。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利下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今医家尝用有效者,因着之。又《千金方》∶巴郡太守奏加减三黄丸,疗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春三月,黄芩四两,大黄三两,黄连四两;夏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一两,黄连七两;秋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二两,黄连三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三物随时合捣下筛,蜜丸大如乌豆。米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走及走奔马,近频有验。食禁猪肉。又陶隐居云∶黄芩圆者名子芩。仲景治杂病方,多用之。

千金翼治淋。黄芩四两,袋贮之,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师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

引用:《证类本草》黄芩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黄芩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臣 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黄芩,味苦平性寒无毒。可升可降,阴也。其用有四∶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消痰利气;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中枯而飘者,除风湿留热于肌表;细实而坚者,滋化源退热于膀胱。

引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黄芩

下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黄芩

《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肺、胆、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黄芩清热燥湿作用颇强,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热毒疮疡等症。

黄芩能清实热,泻肺火。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朮、竹茹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黄芩、淡黄芩、淡芩、子芩(生用,清热泻火)、炒黄芩(炒用,减弱寒性,用于安胎)、酒炒黄芩、酒芩(酒炒用,清上焦湿热)、黄芩炭(炒治黑色,用于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黄芩能泻上焦肺火,清肠中湿热,为临床常用药物。本品配以柴胡,则清透解热;配桑白皮,则泻肺火;配黄连,则清热泻火而燥湿;配白芍,则清热止痢而除痛;配白朮,则清热补脾而安胎。

【方剂举例】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黄芩、滑石、蔻仁、通草猪苓、茯苓、大腹皮。治湿温身热。

黄芩泻肺汤《张氏医通》:黄芩、大黄、连翘、山栀、苦杏仁壳、桔梗薄荷、生甘草。治肺热喘嗽,里实便秘

黄芩汤《伤寒论》: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

引用:《中药学》黄芩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千金翼方》黄芩

《千金翼方》

味苦,平,大寒,无毒。主热,黄胆,肠 泻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一名腐肠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其子主肠 脓血。生秭归川谷及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引用:《千金翼方》黄芩

下载:《千金翼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外科全生集》黄芩

《外科全生集》

苦寒,风痰骨蒸,喉胆痈毒,养阴退阳。

引用:《外科全生集》黄芩

下载:《外科全生集》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黄芩

《冯氏锦囊秘录》

禀天地清寒之气而兼金之性,故味苦、平,大寒,无毒。入手太阴、少阴、太阳、阳明,亦入足少阳。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去诸邪热与湿热也。入邪热实症药用宜生,入脾胃泻痢药用宜酒拌炒,入安胎药用宜条实者,酒浸炒黄。

黄芩,泻肺火,消痰利气,除湿热,不留积于肌表,泻大肠火,养阴退阳,又滋化源,常充溢于膀胱,赤痢频并,赤眼肿胀。得白术、砂仁安胎孕,同浓朴黄连治腹痛,总除诸热,收尽全功。中枯而大者,轻飘上行,清肺部而止嗽化痰,并理目赤;紧实而细者,沉重下降,泻大肠而除湿,治痢兼可安胎。若脾虚肾虚,泄泻血虚,胎气不安。

一切虚热禁忌。

主治(痘疹合参) 宜酒炒用。泻肺胃火,解热毒,养阴退阳,上焦热盛者可用。

然中枯而飘者,泻肺金之火,而消痰退热于肌表;细实而坚者,泻大肠之火而滋阴,兼退热于膀胱。但于初起,以至灌浆,俱所禁服。惟收靥以后,余热毒盛者皆宜。安胎尤不可缺。如胃虚脾弱,脉沉细者,切勿混投。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黄芩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芩

《医学衷中参西录》

黄芩∶味苦性凉。中空,最善清肺经气分之热,由脾而下通三焦,达于膀胱以利小便。又善入脾胃清热,由胃而下及于肠,以治肠 下利脓血。又善入肝胆清热,治少阳寒热往来(大小柴胡汤皆用之)。兼能调气,无论何脏腑,其气郁而作热者,皆能宣通之。又善清躯壳之热,凡热之伏藏于经络散漫于腠理者,皆能消除之。

治肺病、肝胆病、躯壳病,宜用枯芩(即中空之芩);治肠胃病宜用条芩(即嫩时中不空者亦名子芩)。究之,皆为黄芩,其功用原无甚差池也。

李濒湖曰∶“有人素多酒欲,病少腹绞痛不可忍,小便如淋诸药不效,偶用黄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按∶黄芩治少腹绞痛,《名医别录》原明载之,由此见古人审药之精非后人所能及也。然必因热气所迫致少腹绞痛者始可用,非可概以之治腹痛也。又须知太阴腹痛无热证,必少阳腹痛始有热证,《名医别录》明标之曰“少腹绞痛”,是尤其立言精细处。

濒湖又曰∶“余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俱废,六脉浮洪,遍服柴胡、麦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盅煎一盅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 ,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观濒湖二段云云,其善清气分之热,可为黄芩独具之良能矣。

引用:《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芩解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顾松园医镜》黄芩

《顾松园医镜》

〔苦寒,入心、肺、胃、胆、大、小肠六经。酒炒则上行,猪胆汁炒泻肝胆之火,枯而飘者,泻上焦之火,实而坚者,退下部之热。〕泻肺中火邪,祛脾胃混热。止嗽降痰,而除喉中腥臭;〔泻肺火,则咳嗽止,腥臭除。治痰者,取其火降而痰亦降。〕治痢医疸,而止少腹绞痛。〔善治湿热。故主痢疾黄胆。火在少腹则绞痛,泻火则痛止,亦火热腹痛。〕利小肠治五淋,〔除湿热之功,〕疗天行热疾,理目赤肿疼。安胎须用,疔痈亦简。〔皆取其泻火除热也。〕苦寒清肃之药,其功能治诸热,而非补益之品,当与黄连并列。非系实火之症,勿用。胎因血虚不安者,亦忌之。。

引用:《顾松园医镜》黄芩

下载:《顾松园医镜》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黄芩

《医学入门》

黄芩苦味枯飘者,泻肺除风热在肌,坚者大肠除热用,膀胱得助化源宜。

芩,金也,黄色,应秋金也。气寒。无毒。可升可降,阴也,入手太阴经。中空而烂者名腐肠,泻肺受火邪气逆,消膈上痰热及胃中湿热黄胆。中破而飘者名宿芩,泻肺痰火,利气,除时行风湿热邪在表,寒热往来,诸疮乳痈,背发疔肿火疡,用之排脓。一切上部实热痰热积血,假此降散。细实直而坚者名条芩,泻大肠火,逐水消谷,止热泻下痢脓血、腹痛后重,养阴退阳。细实圆而坚者名子芩,去膀胱热,滋化源,利小肠,治五淋小腹绞痛,及女子血闭下血。又安胎者,由其能降上中二焦之火,使之下行也。故曰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 、白蔹、赤小豆疗鼠 ;得川芎调平心血,心平而热自退,血不妄行矣。酒炒上行,便炒下行,寻常生用。山茱萸、龙骨为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引用:《医学入门》黄芩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h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黄芩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