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

芍药芍药
目录
《本草纲目》芍药
《本草乘雅半偈》芍药
《本草崇原》芍药
《本草撮要》芍药
《本草经解》芍药
《本草经解》芍药
《本草经集注》芍药
《本草蒙筌》芍药
《本草思辨录》芍药
《本草图经》芍药
《本草新编》芍药
《本草衍义》芍药
《本草择要纲目》芍药
《长沙药解》芍药
《雷公炮炙论》芍药
《名医别录》芍药
《神农本草经》芍药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芍药
《汤液本草》芍药
《吴普本草》芍药
《新修本草》芍药
《药鉴》芍药
《药笼小品》芍药
《药征》芍药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芍药
《证类本草》芍药
《千金翼方》芍药
《侣山堂类辩》芍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芍药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纲目》芍药

《本草纲目》

「释名」将离、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引用:《本草纲目》芍药

下载:《本草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乘雅半偈》芍药

《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中品)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曰∶出中岳川,及丘陵。今出白山、蒋山、茅山者最好。处处亦有,人家种莳矣。昔称洛阳牡丹、广陵芍药甲天下。今药中亦取广陵者为胜。十月生芽,至春乃长,赤茎丛生,三枝五叶,花叶子实,都似牡丹,第逗芽在牡丹之前,作在牡丹之后。传云∶惊蛰之节,后二十五日芍药荣是也。花有单叶千叶,千叶者,俗呼小牡丹,今群芳中,牡丹昌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又或以为花王之副也。花之名,曰余容、绰概言之,曰花婢,种种幻巧,难以缕述。根之名曰 ,曰犁食,曰白木,曰余容,入药只宜白花单瓣之根,气味全浓,然根之赤白,亦随花之赤白也。白者曰金芍药,赤者曰木芍药。

根茎花叶,统名曰离草,一名曰将离。修治,先别赤白,白根固白,赤根亦白,每根切取一片,各以法记,火酒润之,覆盖过宿,白根转白,赤根转赤矣。各以刀刮去皮,并头,锉细,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今市肆一种赤芍药,不知为何物草根,疡瘿儿医多用之,此习矣而不察,其为害殊甚也。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 】曰∶尔雅翼云∶芍药花之盛者,当春暮祓除之时,故郑之士女,取以相赠,董仲舒以为将离赠以芍药者,芍药一名可离,犹相招赠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也,然则相谑之后,俞使去尔。其根可以和五脏,制食毒、故古之遗法,马肝食之至毒者,文成以是死,言食之毒,莫甚于肝,则制食之毒,宜莫良于芍药。故独得药之名,犹食掌和庶羞之类,而酱又因以为名也。子虚赋云∶芍药之和,共而后御之。南都赋云∶归鸣 ,,以为芍药气恬臭酸,百种千名,是因致其滋味也。故隐居一名犁食,盖祓除不祥,制服食毒,和御众情,则离中有合,合中有离,一勺之多,万钧之力矣。顾其时值闭藏,便行甲拆,一派生阳,绝不以党锢为禁忌。则凡药之所难及,力之所难到者,靡不骈驰翼驱,叶直以往,故引导最先。窦机极早,虽牡二桂,先聘通使,亦必藉之以为前驱。世称气味酸敛,唯堪降入,此不识臭味,罔顾名义者矣。观主邪气入腹,遂闭拒成痛,芍从中开,逐邪从内以出,至涤除血痹,入破寒热疝瘕。巳成坚积,唯堪消陨者,芍力转倍。若小便不利,为癃为约,裨益肝气,偏行疏泄,虽属在下,先开在上,欲按则举,欲举则按,此必然之势,芍亦两得之矣。遍阅别录方书,比量推度,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不致为食所缚,药物之幸大矣。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芍药

下载:《本草乘雅半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崇原》芍药

《本草崇原》

气味苦平,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芍药始出中岳山谷,今白山、蒋山、茅山、淮南、杨州、江浙、吴处处有之,而园圃中多莳植矣。春生红芽,花开于三月四月之间,有赤白二色,又有千叶、单叶、楼子之不同,入药宜用单叶之根,盖花薄则气藏于根也。开赤花者,为赤芍,开白花者,为白芍。)

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芍药春生红芽,禀厥阴木气而治肝。花开三四月间,禀少阴火气而治心。炎上作苦,得少阴君火之气化,故气味苦平。风木之邪,伤其中土,致脾络不能从经脉而外行,则腹痛。芍药疏通经脉,则邪气在腹而痛者,可治也。心主血,肝藏血,芍药禀木气而治肝,禀火气而治心,故除血痹。除血痹,则坚积亦破矣。血痹为病,则身发寒热。坚积为病,则或疝或瘕。芍药能调血中之气,故皆治之。止痛者,止疝瘕之痛也。肝主疏泄,故利小便。益气者,益血中之气也。益气则血亦行矣。

芍药气味苦平,后人妄改圣经,而曰微酸。元明诸家相沿为酸寒收敛之品,凡里虚下利者,多用之以收敛,夫性功可以强辩,气味不可讹传,试将芍药咀嚼,酸味何在?又谓∶新产妇《本经》主治邪气腹痛,且除血痹寒热,破坚积疝瘕,则新产恶露未尽正宜用之。若里虚下利,反不当用也。又谓∶白芍、赤芍各为一种,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白寒赤温,白入气分,赤入血分,不知芍药花开赤白,其类总一。时珍曰∶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卢子由曰∶根之赤白,从花之赤白也,白根固白,而赤根亦白,切片,以火酒润之,覆盖过宿,白根转白,赤根转赤矣。今药肆中一种赤芍药,不如何物草根,儿医、疡医多用之。此习焉而不察,为害殊甚。愚观天下之医,不察《本经》,不辨物性,因讹传讹,固结不解,咸为习俗所误,宁不悲哉。

引用:《本草崇原》芍药

下载:《本草崇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芍药

《本草撮要》

味酸.入手足太阴经.功专制肝补脾.得人参补气.得当归养血.得白术补脾.得川芎泻肝.得甘草治腹痛.得黄连止痢.得防风发痘症.得温经散湿.入药炒用.血分炒.下痢后重生用.恶硝、石斛、甲、小蓟.反.赤者利水行血

引用:《本草撮要》芍药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芍药

《本草经解》

气平.味苦.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赤者破血

芍药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腹者足太阴行之地.邪气者.肝木之邪气乘脾土作痛也.芍药入肺.气平伐肝.所以主之.血痹者.血涩不行而麻木也.芍药入心.苦以散结.故主之也.坚积.坚硬之积也.疝者.小腹下痛.肝病也.瘕者.假物而成之积也.寒热疝瘕者.其原或因寒或因热也.芍药能破之者.味苦散结.气平伐肝也.诸痛皆属心火.味苦清心.所以止痛.膀胱津液之出.皆由肺气.苦平清肺.肺气下行.故利小便.肺主气.壮火则食气.芍药气平益肺.肺清故益气也.赤者入心与小肠.心主血.小肠主变化.所以行而不留.主破血也.

【制方】

芍药醋炒则入肝.同白补脾.同川泻肝.同人参补气.同归身补血.同甘草止痛.同黄连止泻.同姜枣温经散湿.同甘草.夏加黄芩.冬加桂枝.治腹中虚痛.同甘草.治消渴引饮.同.治衄血咯血.同香附、熟.治经水不止.同香附末.盐汤调服.治血崩带下.同川连、滑石、甘草、升麻、人参、心、扁豆红曲干葛.治痢.同荆芥、防风、生地、甘草.治肠风.同归身、生地、牛膝炮姜续断麦冬五味.治产后虚热.同黄 、防风.治表虚自汗.同陈皮藿香木瓜、甘草.治中恶腹痛.同白术、白茯、猪苓、陈皮.治脾湿腹痛.

引用:《本草经解》芍药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芍药

《本草经解》

本经不分赤白.东垣云.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气血.俗云.白补赤泻.纲目云.白芍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产后气血已虚.不可更泻.故禁用.非仅以其酸寒也.日华子谓主女人一切病.并及产后用宜酒炒.愚意不若勿用为稳.

引用:《本草经解》芍药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集注》芍药

《本草经集注》

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胜膀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一名白术,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仓,一名 。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世方以止痛,乃不?

引用:《本草经集注》芍药

下载:《本草经集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蒙筌》芍药

《本草蒙筌》

味苦、酸,气平、微寒。气薄味浓,可升可降,阴中之阳。有小毒。近道俱生,淮南独胜。开花虽颜色五品,入药惟赤白二根。山谷花叶单,根重实有力;家园花叶盛,根轻虚无能。反藜芦,恶硝斛。(芒硝、石斛。)畏硝石、龟甲、小蓟,使乌药没药雷丸。入手太阴肺经,及足太阴脾脏。赤白因异,制治亦殊。赤芍药色应南方,能泻能散,生用正宜;白芍药色应西方,能补能收,酒炒才妙。(若补阴,洒浸日曝,勿见火。)赤利小便去热,消痈肿破积坚,主火盛眼疼要药;白和血脉缓中,固腠理止泻痢,为血虚腹痛捷方。已后数条,惟热加黄芩,寒加桂。与白术同用补脾,与参耆同用益气,与芎 同用泻肝。凡妇人产后诸病,切忌煎尝,因其酸寒,恐伐生发之性故也。倘不得已要用,桂酒(肉桂煎酒。)渍炒少加。血虚寒人,亦禁莫服。经云∶冬月减芍药,以避中寒,则可征矣。

(谟)按∶芍药何入手足太阴也?盖酸涩者为上,为收敛停湿之剂故尔。虽主手足太阴,终不离于收降之体。又至血而入九地之下,直抵于足厥阴焉。气味酸收,又何利小便也?盖肾主大小二便,用此益阴滋湿,故小便得通。仲景治伤寒每多用者,抑非以其主寒热利小便乎?一说∶芍药本非通利之药,因其能停诸湿而益津液,故小便自利,于义亦通。又何谓缓中也?盖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止痛之谓。丹溪云∶芍药惟止血虚腹痛,然诸痛并宜辛散,此仅酸收,故致血调,血调则痛自止,岂非谓缓中耶?

引用:《本草蒙筌》芍药

下载:《本草蒙筌》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思辨录》芍药

《本草思辨录》

芍药十月生芽,正月出土,夏初开花,花大而荣,正似少阳渐入阳明,故得木气最盛。

根外黄内白,则为具木气于土中而土生其金,金主攻利,又气味苦平,故能入脾破血中之气结,又能敛外散之表气以返于里。凡仲圣方用芍药,不越此二义,以此求之方得。

芍药别录酸微寒,隐庵辈多议其非。今取嚼之,却带微涩,涩者酸辛之变味。况同一物而气质有浓薄,安知古之不异于今。即本经之苦平与酸微寒并体之,皆不外敛之与破。识得芍药邹氏于仲圣方之有芍药,处处以破阴结解之,支离殊甚。桂枝汤因卫气外泄不与营合,故于桂甘温经驱风之中,用芍药摄卫气就营气,营气本未尝结,何待于破,此敛之义也。当归芍药散治腹中 痛,此破之义也。桂枝加芍药汤治腹满时痛,此敛与破兼者也(满须敛,痛腹痛为太阴血中之气结,芍药以木疏土而破结,故为腹痛专药(谓于土中泻水者,犹属膈膜之论)。下利乃阴气下溜,土德有惭,岂堪更从而破之,故下利断非所宜。若滞下之利,则仲圣黄芩汤治下利何以有芍药,盖太少合病,邪已近里,无用葛根汤之理,治之宜从里和。黄芩清少阳之热而其气轻,加芍药以敛之,甘枣以固之,则里和而利止。且太少合病,则病气未肯骤下,欲其里和,焉得不敛,芍药之不可少如是。

甘遂半夏汤证,曰脉伏,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脉伏者,有留饮在内。欲自利利反快者,利不即利,既利则快。心下续坚满者,利后满减,过时又续,显系内有停阻,与滞下无异。芍药能破坚积,正其所宜。且以甘遂逐在上之留饮,而又以芍药敛而降之,则上芍药甘草附子汤证,曰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虚者阳虚,汗后气已外散,故以附子扶阳,炙甘草补中,芍药敛其外散之气,方义易见。而邹氏以芍药甘草为得桂枝汤之半,芍药为太阴血中之气药,不能破血中之血结,且味涩则破而不泄,故凡下瘀血之方,芍药得芍药若用为补剂,必配合得宜,如四物汤之类,方能获益。辛 之患消渴九年,止而复作,朴授以芍药甘草等分为末煎服,七日顿愈。陈日华谓古人处方,殆不可晓。实则无不可晓也,殆善师成无己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用补阴血、敛逆气、除肺燥之意耳。此最得用补之妙法,单用讵能即补。洁古谓入脾经补中焦,东垣谓色在西方故补,皆足贻误后人。洄溪又但以为养肝之圣药,其亦昧之至矣。

古有减芍药以避中寒之说,寇氏然之,谓气虚禁用。此亦仲圣早有以示人者。伤寒太阴篇云∶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以芍药与大黄并称,即可知芍药之为芍药,胃弱宜减。更可知应用而尚不可多用,何后人直以为补胃弱既宜慎矣,乃防己黄 汤下云,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则何以解之?夫芍药者,能敛外散之气以返于里者也。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气之外散为何如,故其证有兼喘者,有兼气上冲者。和胃非他,敛胃气使下降耳,岂芍药而有和胃之专长。又肺与肠胃皆一气直下

引用:《本草思辨录》芍药

下载:《本草思辨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图经》芍药

《本草图经》

芍药图片,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夏开花,有红、白、紫数种;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时采根,根亦有赤、白二色。崔《古今注》云∶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非也。又云∶亨问曰∶将离相别,赠以芍药何也?答曰∶芍药一名何离,故相赠犹相招召,则赠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欲忘人之忧,则赠以丹棘,丹棘一名忘忧,使忘忧也。欲蠲人之忿,则赠以裳,青裳一名合欢,赠之使忘忿也。张仲景治伤寒汤,多用芍药,以其主寒热,利小便故也。古人亦有单服食者。安其生服炼法云∶芍药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若取审看,勿令差错。

若欲服饵,采得净,刮去皮,以东流水煮百沸出,阴干,停三日。又于木甑内蒸之,上覆以净黄土,一日夜熟出,阴干,捣末,以饮,或酒服三钱匕,日三。满三百日,可以登岭,绝谷不饥。《正元广利方》∶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瘥者,取白芍药三大两,并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佳。又金创血不止而痛者,亦单捣白芍药,末敷上,即止,良验。

引用:《本草图经》芍药

下载:《本草图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新编》芍药

《本草新编》

芍药,味苦、酸,气平、微寒,可升可降,阴中之阳,有小毒。入手足太阴,又入厥阴、少阳之经。能泻能散,能补能收,赤白相,无分彼此。其功全在平肝,肝平则不克脾胃,而脏腑各安,大小便自利,火热自散,郁气自除,痈肿自消,坚积自化,泻痢自去,痢痛自安矣。盖善用之,无往不宜,不善用之,亦无大害。无如世人畏用,恐其过于酸收,引邪入内也。此不求芍药之功,惟求芍药之过。所以,黄农之学,不彰于天下,而夭札之病,世世难免也,予不得不出而辨之。夫人死于疾病者,色欲居其半,气郁居其半。纵色欲者,肝经之血必亏,血亏则木无血养,木必生火,以克脾胃之土矣。脾胃一伤,则肺金受刑,何能制肝。木寡于畏,而仍来克土,治法必须滋肝以平木。而滋肝平木之药,舍芍药之酸收,又何济乎。犯气郁者,其平日肾经之水,原未必大足以生肝木,一时又遇拂抑,则肝气必伤。夫肝属木,喜扬而不喜抑者也,今既拂抑而不舒,亦必下克于脾土,脾土求救于肺金,而肺金因肝木之旺,肾水正亏,欲顾子以生水,正不能去克肝以制木,而木气又因拂抑之来,更添恼怒,何日是坦怀之日乎。治法必须解肝木之忧郁,肝舒而脾胃自舒,脾胃舒,而各经皆舒也。舍芍药之酸,又何物可以舒肝乎。(〔批〕宇宙有此妙文,真是雍熙世界,不愁生民夭札也。)是肝肾两伤,必有资于芍药,亦明矣。然而芍药少用之,往往难于奏效。盖肝木恶急,遽以酸收少济之,则肝木愈急,而木旺者不能平,肝郁者不能解。必用至五、六钱,或八钱,或一两,大滋其肝中之血,始足以慰其心而快其意,而后虚者不虚,郁者不郁也。然则芍药之功用,如此神奇,而可以酸收置之乎。况芍药功用,又不止二者也,与当归并用,治痢甚效;与甘草并用,止痛实神;与栀子并用,胁痛可解;与蒺藜并用,目疾可明;且也与肉桂并用,则可以祛寒;与黄芩并用,则可以解热;与参、 并用,则可以益气。与芎、归、熟地并用,则可以补血。用之补则补,用之泻则泻,用之散则散,用之收则收,要在人善用之,乌得以酸收二字而轻置之哉。

或问芍药有不可用之时,先生之论,似乎无不可用,得毋产后亦可用,而伤寒传经亦可用乎曰∶产后忌芍药者,恐其引寒气入腹也,断不可轻用。即遇必用芍药之病,只可少加数分而已。若伤寒未传太阳之前,能用芍药,则邪尤易出。惟传入阳明,则断乎不可用。至于入少阳、厥阴之经,正须用芍药和解,岂特可用而已哉。

或问芍药平肝气也,肝气不逆,何庸芍药,吾子谓芍药无不可用,毋乃过于好奇乎?夫人生斯世,酒、色、财、气,四者并用,何日非使气之日乎,气一动,则伤肝,而气不能平矣。

气不平,有大、小之分,大不平,则气逆自大;小不平,则气逆亦小。人见气逆之小,以为吾气未尝不平也,谁知肝经之气已逆乎。故平肝之药,无日不可用也,然则芍药又何日不可用哉。

或问郁症利用芍药,亦可多用之乎?曰∶芍药不多用,则郁结之气,断不能开。世人用香附以解郁,而郁益甚,一多用芍药,其郁立解,其故何也?盖郁气虽成于心境之拂抑,亦终因于肝气之不足,而郁气乃得而结也。用芍药以利其肝气,肝气利,而郁气亦舒。但肝因郁气之结,则虚者益虚,非大用芍药以利之,则肝气未易复,而郁气亦未易解也。(〔批〕郁成于肝气之虚,芍药解郁,妙在益肝也。)故芍药必须宜多用以平肝,而断不可少用以解郁耳。

或问芍药虽是平肝,其实乃益肝也。益肝则肝木过旺,不畏肝木之克土乎?曰∶肝木克土者,乃肝木之过旺也。肝木过旺则克土,肝木既平,何至克土乎。因肝木之过旺而平肝,则肝平而土已得养。土得养,则土且自旺,脾胃既有旺气,又何畏于肝木之旺哉。况肝木因平而旺,自异于不平而自旺也,不平而自旺者,土之所畏;因平而旺者,土之所喜。盖木旺而土亦旺,土木有相得之庆,又何畏于肝木之克哉。(〔批〕古有青莲,谈皆玉屑。)

或问芍药妙义,先生阐发无遗,不识更有异闻,以开予之心胸乎?曰∶芍药之义,乌能一言而尽哉,但不知吾子欲问者。用芍药治何经之病也,或人以克胃者,何以用芍药耶。夫芍药平肝,而不平胃,胃受肝木之克,泻肝而胃自平矣,何必疑。或人曰∶非此之谓也。余所疑者,胃火炽甚,正宜泻肝木,以泻胃火,何以反用芍药益肝以生木,便木旺而火益旺耶?曰∶胃火之盛,正胃土之衰也。胃土既衰,而肝木又旺,宜乎克土矣。谁知肝木之旺,乃肝木之衰乎。肝中无血则干燥,而肝木欲取给于胃中之水以自养,而胃土之水,尽为木耗,水尽则火炽,又何疑乎。用芍药以益肝中之血,则肝足以自养其木,自不至取给于胃中之水,胃水不干,则胃火自息,山下出泉,不可以济燎原之火乎。此盖肝正所以益胃也。或人谢曰∶先生奇论无穷,不敢再难矣。(〔批〕设难固奇,剖晰更奇。)

或又问曰∶肝木之旺,乃肝木之衰,自当用芍药以益肝矣,不识肝木不衰,何以亦用芍药?

曰∶子何以见肝木之不衰也。或人曰∶胁痛而至手不可按,目疼而至日不可见,怒气而血吐之不可遏,非皆肝木之大旺而非衰乎。嗟乎!子以为旺,而我以为衰也。夫胁痛至手不可按,非肝血之旺,乃肝火之旺也,火旺由于血虚;目痛至日不可见,非肝气之旺,乃肝风之旺也,风旺由于气虚怒极。至血之狂吐,非肝中之气血旺也,乃外来之事,触动其气,而不能泄,使血不能藏而外越,然亦因其平日之肝木素虚,而气乃一时不能平也。三症皆宜用芍药以滋肝,则肝火可清,肝风可去,肝气可舒,肝血可止。否则,错认为旺,而用泻肝之味,变症起矣。总之,芍药毋论肝之衰旺、虚实,皆宜必用,不特必用,而更宜多用也。(〔批〕灼有至理,非同剿袭。)

或又问曰∶肝虚益脾,敬闻命矣,何以心虚而必用芍药耶?夫肝为心之母,而心为肝之子也,子母相关,补肝正所以补心,乌可弃芍药哉。或人曰∶予意不然。以心为君主之官,心虚,宜五脏兼补,何待补肝以益心哉。嗟乎!补肾可以益心,必不能舍肝木而上越;补脾可以益心,必不能外肝木而旁亲;补肺可以益心,亦不能舍肝木而下降。盖肾交心,必先补肝,而后肾之气始可交于心之中,否则,肝取肾之气,而心不得肾之益矣。脾滋心,必先补肝,而后脾之气,始足滋于心之内,否则,肝盗脾之气,而心不得脾之益矣。肺润心,必先补肝,而后肺之气,始得润于心之宫,否则,肝耗肺之气,而心不得肺之益矣。可见肾、脾、肺三经之入心,俱必得肝气而后入,正因其子母之相亲,他脏不得而间之也。三脏补心,既必由于肝,而肝经之药,何能舍芍药哉。非芍药,不可补肝以补心,又何能舍芍药哉。

或问芍药平肝之药也,乃有时用之以平肝,而肝气愈旺,何故乎?曰∶此肺气之衰也。肺旺,则肝气自平,金能克木也。今肝旺之极,乃肺金之气衰极也,不助金以生肺,反助木以生肝,则肝愈旺矣,何畏弱金之制哉。此用芍药而不能平肝之义也。

或问芍药不可助肝气之旺,敬闻命矣。然有肝弱而用之,仍不效者,又是何故?此又肺气之过旺也。肝弱补肝,自是通义。用芍药之益肝,谁曰不宜。然而肝之所畏者,肺金也,肺气大旺,则肝木凋零。用芍药以生肝气,而肺金辄来伐之,童山之萌芽,曷胜斧斤之旦旦乎。

故芍药未尝不生肝经之木,无如其生之而不得也。必须制肺金之有余,而后用芍药以益肝木之不足。樵采不入于山林,枝叶自扶苏于树木,此必然之势也,又何疑于芍药之不生肝木哉?(〔批〕制金以生肝,实有至理。)

或问芍药生心,能之乎?夫心乃肝之子也,肝生心,而芍药生肝之物,独不可生肝以生心乎,独是生肝者,则直入于肝中,而生心者,乃旁通于心外,毕竟入肝易,而入心难也。虽然,心乃君主之宫,补心之药不能直入于心宫,补肝气,正所以补心气也。母家不贫,而子舍有空乏者乎。即有空乏,可取之于母家而有余。然则芍药之生心,又不必直入于心中也。

或疑芍药味酸以泻肝,吾子谓是平肝之药,甚则誉之为益肝之品,此仆所未明也。嗟乎?肝气有余则泻之,肝气不足则补之。平肝者,正补泻之得宜,无使不足,无使有余之谓也。芍药最善平肝,是补泻攸宜也。余言平肝,而泻在其中矣,又何必再言泻哉?

或疑芍药赤、白有分,而先生无分赤、白,又何所据而云然哉。夫芍药之不分赤、白,非创说也,前人已先言之矣。且世人更有以酒炒之者,皆不知芍药之妙也。夫芍药正取其寒,以凉肝之热,何以酒制,而使之温耶。既恐白芍之凉,益宜用赤芍之温矣,何以世又尚白而尚赤也?总之,不知芍药之功用,而妄为好恶,不用赤而用白,不用生而用熟也,不大可哂也哉。(〔批〕说来真可哂。)

引用:《本草新编》芍药

下载:《本草新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衍义》芍药

《本草衍义》

芍药全用根,其品亦多,须用花红而单叶,山中者为佳。花叶多,即根虚。然其根多赤色,其味涩苦,或有色白粗肥者益好。余如经。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引用:《本草衍义》芍药

下载:《本草衍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芍药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苦平无毒.升而微降.阳中阴也.为手足太阴行经本药.又入肝脾血分.

【主治】

安脾经.治腹痛.固胃气.止泻痢.和血脉.与白术同用则补脾.与川芎同用则补肝.与人参白术同用则补气.与防风同用则发痘疹.同姜枣用则温经散湿.以酒炒则补阴.生用之则疗后重.(色白者西方之.能于土中泻水以益脾.色赤者南方之象.能行血中之滞以散邪.)

但言芍药而能缓中者.彼之味酸涩收敛.似不相侔.然能损其肝.即以调其血.血调而中自和也.又言治伤寒多用白芍.以其主寒热.利小便.彼之味酸涩为收.本经何以言之.然能益阴滋湿而停津液.故金能生水.小便自利.非彼通利也.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芍药(白赤)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芍药

《长沙药解》

【本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热,伸腿足之挛急。吐衄悉瘳,崩漏胥断,泄痢与淋带皆灵,痔漏瘰疬并效。

《伤寒》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芍药六两。治太阳伤寒,下后腹满痛,属太阴者。以木养于土,下败脾阳,己土湿陷,乙木遏郁,而生风燥,侵克己土,是以腹痛。木贼土困,便越二阳,而属太阴。姜、甘、大枣,补土和中,桂枝达肝气之郁,加芍药清风木之燥也。

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通脉四逆汤方在甘草。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腹中痛者,去,加芍药二两。《金匮》防己黄芪汤方在防己。治风湿脉浮身重。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盖土湿木陷,郁生风燥。风木冲击,脾土被伤,必作疼痛,不以芍药清风燥而泻木郁,痛不能止也。《伤寒》真武汤方在茯苓治少阴病,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而用芍药。小建中汤方在胶饴治少阳伤寒,腹中急痛,而倍芍药,皆此义也。四逆散方在甘草。治少阴病,四逆,腹痛用芍药而加附子,法更妙矣。

新加汤方在人参。治太阳伤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以肝司营血,行经络而走一身,汗泄营中温气,木枯血陷,营气沦郁而不宣畅,故身作疼痛而脉见沉迟。木陷则生风。人参补血中之温气,生姜达经脉之郁陷,芍药清风木之枯燥也。

附子汤方在附子。治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以血行于经络,走一身而达肢节,水寒而风木郁陷,是以脉沉。营血郁涩,不能行一身而暖肢节,是以身疼而肢节寒痛。参、术、苓、附,补火土而泻寒水,芍药清风木之枯燥也。

芍药甘草汤芍药四两,甘草四两。治太阳伤寒,脉浮汗出,心烦恶寒,小便数,脚挛急。以阳虚土弱,脾陷胃逆,相火不降而心烦,风木不升而恶寒。风木疏泄,上下失藏,故汗出而尿数。津液耗伤,筋脉焦缩,故腿足挛急。甘草补其土虚,芍药双清木火,以复津液也。

相火上郁,则阳泄而烦心,小建中治少阳病心悸而烦者,芍药清相火之逆升也。

风木下郁,则阳陷而恶寒。芍药附子甘草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附子一枚。治太阳伤寒,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以汗伤中气,风木不达,阳气郁陷。则表病不解而反加恶寒,缘阳不外达于皮毛也。阳气之陷,因土虚而水寒,甘草补己土之虚,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风木之燥也。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治太阳伤寒,下后脉促胸满者。以表证未解,而误下之,经阳内陷,为里阴所拒,结于胸膈,则为结胸,若脉促者,仲景脉法: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是经阳不至全陷,脉法:阳盛则促,是为里阴所壅遏。故表证犹未解也,可用桂枝表药。若觉胸满,则当去芍药。缘下伤中气,里阴上逆,表阳内陷,为里阴所拒,是以胸虽不结,而亦觉壅满。里阳既败,故去芍药之酸寒,而以桂枝达其经阳也。若微觉恶寒,便是阳陷稍深,则于去芍药方中,加附子以温寒水也。

真武汤,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以肝脾阳败,则下陷而为泄利,故去芍药之酸寒,而加干姜之辛温也。

阳根于水,升于肝脾,而化丁火,水寒土湿,脾阳郁陷,下遏肝木升达之路,则郁勃而克脾土,腹痛里急之病,于是生焉。厥阴以风木之气,生意不遂,积郁怒发,而生风燥,是以厥阴之病,必有风邪。风性疏泄,以风木抑遏,而行疏泄之令,若消、若淋、若泄、若痢、若崩、若漏、若带、若遗,始因郁而欲愈欲泄,究欲泄而终郁。其或塞、或通,均之风燥则一也。芍药酸寒入肝,专清风燥而敛疏泄,故善治厥阴木郁风动之病。肝胆表里同气,下清风木,上清相火,并有捷效。

然能泄肝胆风火,亦伐脾胃之阳。《伤寒》:“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凡风木之病,而脾胃虚弱,宜稍减之,与姜、桂、苓、术并用,土木兼医。若至大便滑泄,则不可用矣。黄芩汤、大柴胡用之治少阳之下利,以甲木而克戊土,所以泻少阳之相火也。伤寒别经及杂证下利,皆肝脾阳陷,不宜芍药。其败土伐阳,未如地黄之甚,然泻而不补,亦非虚家培养之剂也。

《金匮》妇人腹痛用芍药诸方,总列于后。妊娠及杂病诸腹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在当归。产后腹痛烦满,枳实芍药散主之。方在枳实产后虚羸,腹痛里急,痛引腰背,杂病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方在胶带下,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方在土瓜根

引用:《长沙药解》芍药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炙论》芍药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了,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之。

引用:《雷公炮炙论》芍药

下载:《雷公炮炙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芍药

《名医别录》

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一名白木,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仓,一名 .生中岳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本经》原文∶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

引用:《名医别录》芍药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芍药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艺文类聚引云:一名白术,《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及丘陵。

《吴普》曰:芍药,神农苦,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一名甘积,一名解仓,一名诞,一名余容,一名白术,三月三日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白术,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食,一名铤,生中岳,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广雅》云:挛夷,芍药也。白术、牡丹也。北山经云:绣山其草多芍药。郭璞云:芍药一名辛夷,亦香草属。《毛诗》云:赠之以芍药。《传》云:芍药,香草。《范子计然》云:芍药出三辅。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三种,有草芍药,有木芍药,木有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非也。又云:一名可离。

引用:《神农本草经》芍药

下载:《神农本草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芍药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苦。主邪气腹痛,肝气乘脾则痛,敛肝气则痛除。除血痹,肝邪凝滞之病。破坚积,寒热疝瘕,肝邪结聚之气。止痛,血和则痛止。利小便,肝气下达于宗筋,故小便亦利。

益气。肝气敛则受益。

芍药花大而荣,得春气为盛,而居百花之殿,故能收拾肝气,使归根反本,不至以有余肆暴,犯肺伤脾,乃养肝之圣药也。

引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芍药

下载:《神农本草经百种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芍药

《汤液本草》

气微寒,味酸而苦。气薄味浓,阴也,降也。阴中之阳。有小毒。

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补中焦之药,得炙甘草为佐,治腹中痛。夏月腹痛少加黄芩,如恶寒腹痛,加肉桂一钱,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钱半,此仲景神方也。如冬月大寒腹痛,加桂二钱半,水二盏,煎一半。去皮用。

《心》云∶脾经之药,收阴气,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阳而收阴气,泄邪气,扶阴。

与生姜同用,温经散湿通塞,利腹中痛,胃气不通,肺燥气热。酸收甘缓,下利必用之药。

《珍》云∶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

《本草》云∶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

《衍义》云∶芍药,全用根,其品亦多。须用花红而单叶者,山中者佳,花叶多则根虚。然其根多赤色,其味涩。有色白粗肥者,亦好,余如经。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今见花赤者,为赤芍药;花白者,为白芍药。俗云白补而赤泻。

东垣云∶但涩者为上。或问∶古今方论中多以涩为收,今《本经》有利小便一句者,何也?东垣云∶芍药能停诸湿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本非通行之药,所当知之。又问∶有缓中一句,何谓缓中?东垣云∶损其肝者缓其中。又问当用何药以治之?东垣云∶当用四物汤,以其内有芍药故也。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气血。入手、足太阴经。大抵酸涩者为上,为收敛停湿之剂,故主手、足太阴经。收降之体,故又能至血海而入于九地之下,后至厥阴经也。后人用赤泻白补者,以其色在西方故补,色在南方故泄也。

《本草》云∶能利小便。非能利之也,以其肾主大小二便,既用此以益阴滋湿,故小便得通也。

《难经》云∶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没药、乌药、雷丸为之使。

《本草》又云∶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液》云∶腹中虚痛,脾经也,非芍药不除。补津液停湿之剂。

引用:《汤液本草》芍药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吴普本草》芍药

《吴普本草》

《御览》卷九百九十

一名其积,一名解仓,一名诞,一名余容,一名白术。神农∶苦。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二月、三月生。

引用:《吴普本草》芍药

下载:《吴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新修本草》芍药

《新修本草》

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一名白木,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仓,一名 。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道家亦服食之,又煮石用之。

引用:《新修本草》芍药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鉴》芍药

《药鉴》

气微寒,味酸苦,气薄味浓,有小毒,可升可降,阴也。入手足太阴二经。生用则降,酒浸可升。其用有赤白之异,赤者泻热,白者补虚,赤者能泻肝家火,故暴赤眼洗与服同。

白者佐炙草,能治腹痛,但夏月少加黄芩,如恶寒者,加肉桂一钱、白芍三钱、炙草钱半,此仲景之神方也。与白术同用,则能补脾。与川芎同用,则能泻肝。与人参白术同用,则补益元气。又下痢腹痛者宜用,盖由肠胃湿热,故用此收敛之剂,则脾胃得正,而邪毒不能作祸矣。腹中有寒而疼,当煨用之。妇人产后,及血虚之人,必须酒炒。古人四物汤用此剂之寒酸,以收当归之辛散耳。痘家血热,及血不归根者,用此酸寒之剂,以敛血归根极妙,但血寒痘不发者勿用。反藜芦。

引用:《药鉴》芍药

下载:《药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笼小品》芍药

《药笼小品》

酸,敛血药。

凡遇血热肝火必需之品,炒用。

桂枝汤用之,能止伤风自汗,桂枝温卫,芍药收敛也。同甘草用之,能止腹痛,取其敛肝,甘草和脾也。在表在里,无所不可,皆在用之得宜耳。

病欲疏散者忌用。

入脾药中宜炒焦,取平肝不克土也。

有赤白两种,白者补而敛,赤者散而泻,疡科多用。

引用:《药笼小品》芍药

下载:《药笼小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芍药

《药征》

主治结实而拘挛也。旁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咳逆下利肿脓。

【考证】

桂枝加芍药汤证曰∶腹满时痛。

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

桂枝加大黄汤证曰∶大实痛。

以上三方,芍药皆六两。

实芍药散证曰∶腹痛烦满。

排脓散,证阙。(说在类聚方)

以上二方,芍药一方等分,一方六分。

芍药甘草汤证曰∶脚挛急。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证曰∶身疼痛。

芎归胶艾汤证曰∶腹中痛。

以上三方,芍药皆四两。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以上一方,芍药三两,而亦四两之例。

小青龙汤证曰∶咳逆。

大柴胡汤证曰∶心下满痛。又曰∶呕吐而下利。

附子汤证曰∶身体痛。

真武汤证曰∶腹痛。又云∶沉重疼痛、自下利。又云∶咳。

桂枝汤证曰∶头痛。又曰∶身疼痛。

乌头汤证曰∶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又曰∶拘急。

黄 桂枝五物汤证曰;身体不仁。

以上七方,芍药皆三两。

黄芩汤证曰∶自下利。

柴胡桂枝汤证曰∶肢节烦疼。

以上二方,用芍药,或二两,或一两半。而亦三两之例。

上历观此诸方,曰腹痛、曰头痛、曰腹满、曰咳逆、曰下利、曰排脓、曰四肢疼痛、曰挛急、曰身体不仁,壹是皆结实而所致也。其所谓痛者,拘急也。若夫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桂枝加大黄汤,皆以芍药为主药,而其证如此。由是观之,主治结实而拘挛也明矣。

【互考】

小建中汤,《伤寒论》不备其证。是以世医不获方意,以为补剂,故其所施也,竟无效焉?为则按∶此方出自芍药甘草汤,故主治诸病腹拘急而痛者也,学人正焉。芍药甘草附子汤,其条特举恶寒之证,此附子之所主也,而脱芍药、甘草之所主治也。其用甘草者,治毒急迫也。其用芍药者,治拘挛也。然则拘挛急迫而恶寒者,此汤主之。

真武汤、附子汤,特有生姜、人参之异。而所主治,则颇异也。真武汤,苓芍为主。而附子

【辨误】

朱震亨曰∶产后不可用芍药,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李时珍曰∶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产后肝血已虚,不可更泻,故禁之。夫酸寒之药,盖不少矣。何独避芍药之为?世医雷同其说,不思之甚矣。诸药皆毒,毒而治毒,毒而不用毒,何治之有?《金匮要略》曰∶产后腹痛,枳实芍药散主之。《千金方》曰∶产后虚羸、腹中刺痛、当归建中汤主之。此皆芍药主药,而用之于产后也。且也张仲景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芍药汤,皆以芍药为主,而于血证无毫关涉焉,特治结实而拘挛已。若乃酸寒伐生发之气,及泻木之说,此凿空之论,而非疾医之用也。

【品考】

芍药 其种有二∶曰木芍药也,曰草芍药也。木芍药是其真也,花容绰约,亦可爱也,余取之矣;服食家言,白花胜赤花,尝试其功,赤白惟均也。服食家之说,不可从矣。草芍药,世所谓宇多芍药也,不可用矣。

引用:《药征》芍药

下载:《药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芍药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恶腹痛,腰痛。《药性论》云∶臣。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能蚀脓。日华子云∶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

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芍药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证类本草》芍药

《证类本草》

(芍药_图片

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一名白木,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仓,一名 。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须丸为之使。臣禹等谨按别本作雷丸,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陶隐居云∶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道家亦服食之,又煮石用之。今按别本注云∶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红、白二色。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芍药,神农∶苦。桐君∶甘,无毒。歧伯∶咸。季氏∶小寒。雷公∶酸。药性论云∶芍药,臣。能治肺邪气,腹中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日华子云∶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晕,及肠风泻血,痔 ,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 肉。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此便芍药花根。海、、杭、越俱好。

图经曰∶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夏开花,有红、白、紫数种,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时采根,根亦有赤白二色。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非也。又云∶牛亨问曰∶将离相别,赠以芍药,何也?答曰∶芍药一名何离,故相赠。犹相招召,赠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欲忘人之忧,则赠以丹棘,丹棘一免忘忧,使忘忧也;欲蠲人之忿,则赠以青裳,青裳一名合欢,赠之使忘忿也。张仲景治伤寒,汤多用芍药,以其主寒热,利小便故也。古人亦有单服食者。

安期生服炼法云∶芍药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若取,审看勿令差错。若欲服饵,采得净刮去皮,以东流水煮百沸,出阴干。停三日,又于木甑内蒸之,上覆以净黄土,一日夜熟,出阴干,捣末。以麦饮或酒服三钱匕,日三。满三百日,可以登岭。绝谷不饥。《正元广利方》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瘥者,取白芍药三大两,并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佳。又金创血不止而痛者,亦单捣白芍药末,敷上即止,良验。

唐本注∶益好血。雷公云∶凡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了,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之。经验后方∶治风毒,骨疼痛。芍药二分,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博济方∶治五淋。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裹煨为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服。广利方∶治金疮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饮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初虞世∶治咯血衄血。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一分,为末。新水服一钱匕,血止为限。别说云∶谨按《本经》∶芍药生丘陵川谷,今世所用者,多是人家种植。欲其花叶肥大,必加粪壤,每岁八、九月取其根分削,因利以为药,遂曝干货卖,今淮南真阳尤多。药家见其肥大,而不知香味绝不佳,故人药不可责其效。今考,用宜根据《本经》所说,川谷丘陵有生者为胜尔。

衍义曰∶芍药,全用根,其品亦多,须用花红而单叶,山中者为佳。花叶多即根虚。然其根多赤色,其味涩苦,或有色白粗肥者益好。余如《经》。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引用:《证类本草》芍药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千金翼方》芍药

《千金翼方》

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恶,腹痛,腰痛。一名白术,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仓,一名铤。生中岳川谷及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引用:《千金翼方》芍药

下载:《千金翼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侣山堂类辩》芍药

《侣山堂类辩》

芍药气味苦平,苦走血,故为血分之药;苦下泄,故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因其破泄,故《太阴篇》云∶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今人咸云∶芍药主酸敛,而不知有大黄之功能。元如曰∶芍药乃神农中品之药。本经曰气味苦平,后人增曰酸,而实未尝酸也。(卢子由曰∶市肆一种赤芍药,不知为何物草根,儿医、疡医多用之,此习已而不察,其为害殊甚。)

引用:《侣山堂类辩》芍药

下载:《侣山堂类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衷中参西录》芍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

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液(单煮之其汁甚浓)。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为其味酸,故能入肝以生肝血;为其味苦,故能入胆而益胆汁;为其味酸而兼苦,且又性凉,又善泻肝胆之热,以除痢疾后重(痢后重者,皆因肝胆之火下迫),疗目疾肿疼(肝开窍于目)。与当归、地黄同用,则生新血;与桃仁红花同用,则消瘀血;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腹疼;与竹茹同用,则善止吐衄;与附子同用,则翕收元阳下归宅窟。惟力近和缓,必重用之始能建功。

芍药原有白、赤二种,以白者为良,故方书多用白芍。至于化瘀血,赤者较优,故治疮疡者多用之,为其能化毒热之瘀血不使溃脓也。白芍出于南方,杭州产者最佳,其色白而微红,其皮则红色又微重。为其色红白相兼,故调和气血之力独优。赤芍出于北方关东三省,各山皆有,肉红皮赤,其质甚粗,若野草之根,故张隐庵、陈修园皆疑其非芍药花根。愚向亦疑之,至奉后因得目睹,疑团方释,特其花叶皆小,且花皆单瓣,其花或红或紫色,然无论何色,其根之色皆相同。

【附案】一童子年十五六岁,于季春得温病,经医调治,八九日间大热已退,而心犹发热怔忡莫支,小便不利,大便滑泻,脉象虚数,仍似外邪未净,为疏方,用生杭芍二两,炙甘草一两半,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尽剂而愈。夫《神农本草经》谓芍药益气,元素谓其止泻利,即此案观之洵不误也。然必以炙草辅之,其功效乃益显。

按∶此证原宜用拙拟滋阴清燥汤,原有芍药六钱,甘草三钱,又加生怀山药、滑石各一两,而当时其方犹未拟出,但投以芍药、甘草幸亦随手奏效。二方之中,其甘草一生用一炙用者,因一则少用之以为辅佐品,借以调和药之性味,是以生用;一则多用之至两半,借其补益之力以止滑泻,是以炙用,且《伤寒论》原有芍药甘草汤为育阴之妙品,方中芍药、甘草各四两,其甘草亦系炙用也。

邻村周××,年二十余,得温病,医者用药清解之,旬日其热不退。诊其脉左大于右者一倍,按之且有力。

夫寒温之热传入阳明,其脉皆右大于左,以阳明之脉在右也。即传入少阳厥阴,其脉亦右大于左,因既挟有外感实热,纵兼他经,仍以阳明为主也。此证独左大于右,乃温病之变证,遂投以小剂白虎汤(方中生石膏止用五钱),重加生杭芍两半,煎汤两茶杯顿饮之,须臾小便一次甚多,病若失。

邻村霍氏妇,周身漫肿,腹胀小便不利,医者治以五皮饮不效。其脉数而有力,心中常觉发热,知其阴分亏损,阳分又偏盛也。为疏方,用生杭芍两半,玄参、滑石、地肤子、甘草各三钱,煎服一剂即见效验,后即方略为加减,连服数剂全愈。

奉天陈某,年四十余,自正月中旬,觉心中发热懒食,延至暮春,其热益甚,常常腹疼,时或泄泻,其脉右部弦硬异常,按之甚实,舌微黄。知系外感伏邪,因春萌动,传入胃府,久而化热,而肝木复乘时令之旺以侮克胃土,是以腹疼且泄泻也。其脉象不为洪实而现弦硬之象者,因胃土受侮,亦从肝木之化也。为疏方,用生杭芍、生怀山药、滑石、玄参各一两,甘草、连翘各三钱,煎服一剂,热与腹疼皆愈强半,可以进食,自服药后大便犹下两次。诊其脉象已近和平,遂将方中芍药、滑石、玄参各减半,又服一剂全愈。

陈姓妇,年二十余,于季春得温病,四五日间延为延医。其证表里俱热,脉象左右皆洪实,腹中时时切疼,大便日下两三次、舌苔浓而微黄,知外感邪热已入阳明之府,而肝胆乘时令木气之旺,又挟实热以侮克中土,故腹疼而又大便勤也。亦投以前方,加鲜茅根三钱,一剂腹疼便泻即止,又服一剂全愈。观此二案,《伤寒论》诸方,腹痛皆加芍药,不待疏解而自明也。至于茅根入药必须鲜者方效,若无鲜者可不用。

一妇人年三十许,因阴虚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甚剧,大便亦旬日不通。一老医投以八正散不效,友人高××为出方,用生白芍六两,煎汤两大碗,再用生阿胶二两融化其中,俾病患尽量饮之,老医甚为骇疑,高××力主服之,尽剂而二便皆通,肿亦顿消。后老医与愚睹面为述其事,且问此等药何以能治此等病?答曰∶“此必阴虚不能化阳,以致二便闭塞,白芍善利小便,阿胶能滑大便,二药并用又大能滋补真阴,使阴分充足以化其下焦偏盛之阳,则二便自能利也。”子××,治一水肿证,其人年六旬,二便皆不通利,心中满闷,时或烦躁,知其阴虚积有内热,又兼气分不舒也。投以生白芍三两,橘红、柴胡各三钱,一剂二便皆通。继服滋阴理气少加利小便之药全愈。

引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芍药解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s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芍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