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

大枣大枣大枣
目录
《本草备要》大枣
《本草便读》大枣
《本草乘雅半偈》大枣
《本草崇原》大枣
《本草从新》大枣
《本草撮要》大枣
《本草分经》大枣
《本草分经》大枣
《本草分经》大枣
《本草分经》大枣
《本草害利》大枣
《本草害利》大枣
《本草经解》大枣
《本草经解》大枣
《本草蒙筌》大枣
《本草求真》大枣
《本草思辨录》大枣
《本草新编》大枣
《本草衍义》大枣
《本草易读》大枣
《本草择要纲目》大枣
《本经逢原》大枣
《长沙药解》大枣
《得配本草》大枣
《雷公炮制药性解》大枣
《名医别录》大枣
《神农本草经》大枣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大枣
《汤液本草》大枣
《吴普本草》大枣
《新修本草》大枣
《药笼小品》大枣
《药性切用》大枣
《药征》大枣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大枣
《证类本草》大枣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大枣
《中药学》大枣
《千金翼方》大枣
《冯氏锦囊秘录》大枣
《侣山堂类辩》大枣
《医学衷中参西录》大枣
《中医饮食营养学》大枣
《顾松园医镜》大枣
《医学入门》大枣
《中国药典》大枣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枣
《中药大辞典》大枣
《中华本草》大枣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备要》大枣

《本草备要》

补脾胃润心肺,和百药

甘油。脾经血分药。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伤寒及补剂加用之,以脾胃升腾之气。多食损齿(齿属肾,土克水),中满证忌之(甘令人满。大建中汤心下痞者,减甘草同例。成无己曰∶仲景治奔豚大枣者,滋脾土以平肾气也。治水饮胁痛,有十枣汤,益脾土以胜妄水也)。

北产肥润者良(昂按∶华南枣,更胜于北,徽宁所产,亦有佳者)。杀乌、附毒。忌同食。

引用:《本草备要》大枣

下载:《本草备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便读》大枣

《本草便读》

大枣图片

甘可缓中.温能养血补脾益胃.润中州能益气调营.止渴生津.和百药而强神助脉.红枣之功不及黑.入营之力胜于乌.(大枣.枣为脾.种类甚多.大抵以浓多味甘小者为佳.味甘性温.入脾胃.补阴血.生津液.和营卫.强神益气.实为中土之良药.惟有湿热者不宜服之.以其易助湿热.易生

○红枣性味相同.功力不及.惟入营和血.仅堪润养耳.)

引用:《本草便读》大枣

下载:《本草便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乘雅半偈》大枣

《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上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

【核】曰∶近北州郡皆出,州者特佳。木心绛赤,枝间有刺。四月生小叶尖泽,五月开小青白,作兰香,七八月果熟,南北皆有,不及青州者肉浓多脂,种类甚多,如御枣、水枣,味虽美不堪入药,有齿疾疳病,及虫 人,不宜啖,小儿尤不宜食。与葱同食,令五脏不和;与鱼同食,令腰腹痛;多啖令齿黄生蚀。嵇康有云∶齿处晋而黄是矣。

绍隆王先生云∶味甘气温而性平,中不足者,以温充之,形不足者,以甘辅之。后天生气,借此盈溢于内外矣。

【 】曰∶甘平多肉,为脾之果,从两束,以束脾与胃之阳气,腐化水,设散漫不羁,便无酝酿宣布之力。唯其束束,方能数数腐化耳。其心赤,故主邪气之在心腹,以致中宫不安。中安,则养脾和胃矣。十二经络,莫不资始于脾,脾属太阴,太阴开,故开通九窍,而助十二经脉也。补少气者,补中气之少,补津液者,津液咸从脾运,脾强则津液足,身中有余,若中气上逆,成大惊者,亦得仗庇,旋归本位,脾主四肢,虚则四肢重,强则四肢轻。

和百药者,甘平无毒,赤心之投也。脾资后天,故轻身延年,脾虚当服,实则不任用之。叶覆麻黄,则扬液成汗,以能宣通津液,假麻黄张大之力耳。

(合麦门冬参看,则知资始资生,两有异同处,更合鹿蚱蝉白僵蚕狗脊而推展之。其法不可胜用矣。

唯其束束,则不散漫不羁矣。唯其不散漫不羁,乃得赤心之投矣。尔雅注云∶有壶枣。

壶,犹匏也。自大而锐上者是也。有细腰者,为辘轳枣,其实小而圆紫黑色者,为枣。

潘岳赋云∶枣下纂纂,朱实离离。

清异录云∶百益一损者枣。

汉武内传云∶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王门之枣,其实如瓶。

尔雅翼云∶枣者 木,枣束相重,枣 相连。又云∶大而锐上曰壶;细腰曰边;白熟曰;树小实酢曰腻;实小而圆,紫黑曰遵;大如鸡卵曰洗;苦味曰蹶泄;不着子曰 ;味短苦曰还味;枣有十一名,郭氏得九焉。后世有紫枣、玄枣、西王母枣、东蒸枣、洛阳夏内,与古者八月剥枣。大戴礼云∶剥者,取也,其修治则曰新之, 之,以为馈食之笾。)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大枣

下载:《本草乘雅半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崇原》大枣

《本草崇原》

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本经》。)

(枣始出河东平泽,今近北州郡及江南皆有,唯青州、晋州所生者肥大甘美。五月开白花,八九月果熟黄赤色,烘曝则黑,入药为良。其南方所产者,谓之南枣,北方所产不肥大者,谓之小枣,烘曝不黑者,谓之红枣,只充果食,俱不入药。)

大枣气味甘平,脾之果也。开小白花,生青熟黄,熟极则赤,烘曝则黑,禀土气之专精,具五行之色性。《经》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主治心腹邪气,安中者,谓大枣安中,凡邪气上干于心,下干于腹,皆可治也。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者,谓大枣养脾则胃气自平,从脾胃而行于上下,则通九窍。从脾胃而行于内外,则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者,谓大枣补身中之不足,故补少气而助无形,补少津液而资有形。

大惊、四肢重、和百药者,谓大枣味甘多脂,调和百药,故大惊而心主之神气虚于内,四肢重而心主之神气虚于外,皆可治也。四肢者,两手两足,皆机关之室,神气之所畅达者也。

久服则五脏调和,血气充足,故轻身延年。

引用:《本草崇原》大枣

下载:《本草崇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从新》大枣

《本草从新》

补脾胃、润心肺、调营卫、和百药.

甘温.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伤寒及补剂中加用之.以发脾胃升腾之气.(须与并行.)红枣功用相仿.

差不及尔.虽补中而味过于甘.中满者忌之.(甘令人满、大建中汤、心下痞者减饧枣、与甘同例.经言、枣为脾果、脾病宜食之、又曰∶脾病患毋多食甘、毋乃相戾耶、不知言宜食者、指不足之脾也、如脾虚泄泻之类、毋多食者、指有余之脾也、如实满肿胀之类、凡用药者、能随其虚实而变通之、虽寻常品味、必获神功、苟执而泥之、虽有良剂、莫展其长、故学人以格致为亟也.)凡风疾痰热及齿痛.俱非所宜.小儿疳病亦禁.生者尤为不利.

北产肥润坚实者佳.(金华南枣及徽宁所产、皮薄而皱、花纹甚细而可爱、味虽甘美、而微带酸、且脂少于北枣、止可充食用、皆不堪入药、宏景曰∶南枣大恶、不堪啖、颂曰∶江南出者坚燥少脂、不可入药.)杀乌附毒.忌葱、鱼同食.(诸疮久坏不愈者、枣三升、煎水频洗、取愈.食椒闭气、食枣即解.)以上五果类

引用:《本草从新》大枣

下载:《本草从新》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大枣

《本草撮要》

味甘微苦辛酸咸.气.入足太阴阳明经.功专和营.得生姜则和卫治疟疾.得小麦、甘草治脏燥悲伤.诸疮久坏不愈.以枣膏煎洗效.食枣闭气.食椒即解.中满及风疾痰热齿痛小儿疳病均忌.杀乌附毒.忌与葱鱼同食.

引用:《本草撮要》大枣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大枣

《本草分经》

甘温,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脾病患宜食之。加入补剂与姜并行,能发脾胃升腾之气。风疾痰疾俱非所宜。红枣功用相仿,而力稍逊。

南枣不入药。生枣甘辛,多食生寒热

引用:《本草分经》大枣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大枣

《本草分经》

见通行补。

引用:《本草分经》大枣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大枣

《本草分经》

见通行补。

引用:《本草分经》大枣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大枣

《本草分经》

见通行补。

引用:《本草分经》大枣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大枣

《本草害利》

〔害〕虽能补中而益气,然味过于甘,甘令人满,脾必病也。故中满勿服。凡风痰、痰热及齿痛,俱非所宜。小儿疳病亦禁。生者尤为不利,多食致寒热。热渴膨胀,动脏腑,损脾元,助湿热。凡形羸瘦者,不可食。杀乌附毒。忌葱鱼同食。

〔利〕甘平,调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和营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和百药。

红枣,功用相仿,差不及尔。

〔修治〕擘去核用,青州枣,核细形大,多膏甚甜特佳。晒。晋州枣,肥大甘美,次之。

频食生虫损齿,贻害多矣。红枣益脾胃,余者止可充食。入和解药,姜汁炒香,入醒胃药,但去核炒香糊丸,药蒸透,乘热去皮核捣烂。

引用:《本草害利》大枣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大枣

《本草害利》

(见脾部)

引用:《本草害利》大枣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大枣

《本草经解》

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大枣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心腹者.太阴经行之地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阳形气不足者.宜调以甘药.大枣味甘.可以调不足.故主心腹邪气.外为阳.内为阴.阴和则中安.甘平益阴.所以安中.脾者阴气之原也.胃者阳气之原也.甘平益阴.故养脾气.阴和则阳平.故平胃气.中气不足.则九窍不通.甘能满中.中气足.九窍通也.十二经者.三阴三阳也.脾胃者.阴阳之原也.大枣养脾气.平胃气.则十二经无不助矣.肺主气而生津液.气平益肺.所以主少气少津液也.肺主一身之气.脾统一身之血.甘平益脾肺.身中气血和.自无不足之症矣.血气足则神安.所以定大惊.脾主四肢.味甘益脾.脾气充.四肢自轻.甘平解毒.故和百药.肺气充.脾血足.所以轻身延年也.

【制方】

大枣同小、甘草.名甘草小麦汤.治妇人脏燥.无故悲啼.

引用:《本草经解》大枣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大枣

《本草经解》

即北地晒干赤枣.肉浓多脂.宜用入药.其蒸熟色黑.是为胶枣.亦有用者.至南枣以拌蒸.更甘而润.食多损脾动湿热.未堪用也.枣仁陈久者弥良.

引用:《本草经解》大枣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蒙筌》大枣

《本草蒙筌》

味甘,气平温。气浓,属土有火,阳也,降也。无毒。北郡俱生,青山(属山东)独胜。末秋摘取,微火烘干。多膏甚甜,形大核细。觅斯入药,不所名。(诸果只其名,惟枣独加大字故云。)忌生葱,杀乌毒。(乌头毒也。)劈除内核,服免人烦。通九窍略亚菖蒲,和百药不让甘草。养脾胃益气,润心肺生津。助诸经,补五脏。中满及热疾忌食,齿疼并风疾禁尝。生枣食多,胀腹作痢;蒸枣旋啖,益肠胃肥中。苦枣大寒,系枣中味苦者便是;寒邪外感,致热伏脏腑者能医。通大小二便,去狂荡烦满。煮研代蜜,丸药弥佳。枣核以口常含,受气自生津液。陈年核中仁,燔之味苦;(三岁者良。)中恶腹内痛,服即效臻。叶覆麻黄,能令出汗。余产因州土不一,各各且形状亦殊。牙枣斯枣略尖长。(出广州。)御枣水菱枣极甘美。(出安邑。)天蒸枣皮薄而皱。(出江南州,蒸熟火烘。)羊矢枣实小边腰枣,出江东。) 东海枣头圆而形大不入药煎。

引用:《本草蒙筌》大枣

下载:《本草蒙筌》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求真》大枣

《本草求真》

(五果)补脾胃中气血

大枣(专入脾胃)。味甘气温。色赤肉润。为补脾胃要药。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大枣甘能补中。温能益气。脾胃既补。则十二经脉自通。九窍利。(九窍。口耳鼻目前后二阴。)四肢和也。正气足则神自安。故凡心腹邪气心下悬急者。得此则调。得补则气力强。肠胃清。身中不足及病见肠 者。用此则安。甘能解毒。故于百药中。得甘则协。且于补药中风寒发散。内用为向导。则能于脾助其升发之气。(仲景治奔。用大枣滋土以平肾。治水饮胁痛。用十枣益土以胜水。)不似白术性燥不润。专于脾气则补。山药性平不燥。专于脾阴有益之为异耳。但多食损齿。(齿属肾。土燥克水。)及气实中满切忌。(甘令中满。大建中汤减饧枣。与甘草同例。)北产肥润者良。金华南枣亦佳。杀乌附。忌葱鱼同食。

引用:《本草求真》大枣

下载:《本草求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思辨录》大枣

《本草思辨录》

大枣色赤味甘,为火土合德,甘中带辛,其木多刺,则微兼乎金,故能安中润液而通九窍。通九窍之效,非如细辛木通速而易见,以火金之用为土德所掩也。

生姜味辛色黄,由阳明入卫。大枣味甘色赤,由太阴入营。其能入营,由于甘中有辛,惟甘守之用多,得生姜乃不至过守。生姜辛通之用多,得大枣乃不至过通。二物并用,所以为和营卫之主剂。

太阴湿土贵乎湿润,湿润太过则宜白,湿润不及则宜大枣。大枣肉浓含津,不能挤泌而分,正有似乎湿土,故本经主安中养脾少津液。然其甘壅之弊亦伏于是,故腹满最忌,胸满心满不忌。胁下者,少阳厥阴往来之路,而肝血脾实统之。枣补脾而性腻,亦能滞肝,故胁下至于痞硬亦忌之,但满不忌。

硬在心下,非胁下比矣;然脾之支脉从胃注心,枣不能无忌,而较胁下则次之。仲圣法,和营卫以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为相当之数,生姜泻心汤旋复代赭汤大柴胡汤,皆心下硬也,枣如常数、而生姜用至四两五两,以硬不在胁下,故枣不去;枣之弊宜杜,故生姜加多也。

然则甘草泻心汤,何以心下硬而生姜且无之?是则有故也,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脾之虚甚矣。枣乃脾家专药,脾虚自捷趋于脾,何至上怫其心,此与半夏泻心汤皆病属下后,非若生姜泻心旋复代赭之为汗后,大柴胡之有往来寒热,宜和营卫而生姜必不可去也。

腹满必不宜枣,然亦间有用者。浓朴七物汤之腹满是实满,实则当下,枣尤大忌。不知病不止腹满也,发热十日脉浮数,表亦有邪,治兼表里,故合小承气桂枝两汤而微变之。浓朴治腹满专药,既以为君,又加生姜至五两,减枣为十枚,何患乎枣之甘壅。仲圣所以不去之者,桂枝汤解肌和营卫之剂,解肌不能无枝,和营卫不能有姜无枣。芍药所以去之者,病本无汗,不当敛其卫气,况有小承气更加芍药,则是脾约之治法,桂枝生姜,尚何望其解肌。是则腹满之有枣,为与生姜和营卫,又有层层顾虑之精心,寓乎其间,非苟焉者也。

有和营卫而姜枣之数加多者,竹叶汤是也。风之中人,每带严寒肃杀之气而来,适逢产后阳虚,遂至发热头痛赤而喘,是邪发太阳兼真阳上越之证。喘非卫实,故只以桂枝桔防开太阳而不用麻。若面赤而头项亦强,则为邪入阳明,将欲作痉,故以葛根起阴气而柔筋,附在上之风热,惟竹叶能散之,故以叶标方名,明非他中风之比。药具阴阳,故又加人参以和之。且参能偕生津,协附草固里也。然则姜枣之加多何为,产后本已汗出表虚,此复取汗以解邪,岂寻常和营卫之数,能胜其任者哉。

有和营卫而姜枣之数加少者,柴胡桂枝汤是也。柴胡桂枝两方,皆取微似汗。此合两方为一方,不在取汗而在化太少两经之邪,使药力微偏于里,故虽和营卫而姜枣特减其数也。

有姜枣并用,而数不相当即非和营卫者,一为吴茱萸汤。呕加生姜,寒多加生姜,内有久寒加吴茱萸生姜,仲圣固恒言之矣。盖吴茱萸辟厥阴之寒邪,生姜散阳明之呕逆。生姜治寒,是散而上之;吴茱萸治寒,是辟而下之。吴茱萸汤二物并用,所治皆寒证之重者,故生姜用至六两。胃受肝邪,其虚已甚,故以枣与人参大补其中,非与生姜和营卫也。一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之用枣,说具于下。此加茱姜,因内有久寒,非茱姜不足以除之。其数更多于吴茱萸汤者,以此兼脉细欲绝之血寒也。一为橘皮竹茹汤姜并用之方,有橘生姜汤,有橘皮汤。胸中气塞短气,只肺胃之气结。干呕哕手足厥,明系哕由于呕而作,视单呕者轻。干呕而哕,故气不行于四肢,亦只须利脾肺之气,宣阳明之阳。盖以橘皮辛温而苦,能利水谷,为脾肺之散药泄药。生姜辛而微温,为肺胃之散药升药。二物有相须之益,故常并用。此哕逆而用橘姜,意亦如是。徐氏以橘皮与竹茹、一寒一温为对待释之,失其旨矣。夫胃逆总由于肝逆胆逆∶肝逆则寒,以吴茱萸逐肝寒;胆逆则热,以竹泄胆热。

此天然对待之药。方用竹茹,是为胆逆而哕。惟橘皮用至二斤,生姜用至半斤,热除气平而中亦惫矣。大枣参草,所以补中而善后也。一为黄 桂枝五物汤。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徐忠可语)此治血痹阴阳俱微,故于桂枝汤中重加生姜以宣阳,加黄 以开痹。枣得芍药则化阴,得桂枝则化阳,虽安中而仍能走表。若再加甘草,则守之太过,故大枣不可无而甘草必去之。一为射干麻黄汤。证属肺家邪实,用生姜是与麻黄同泄肺邪,肺泄则伤,即宜安中生金而杜后患,故入大枣为随剿随抚之策。以无桂枝杏仁,故麻黄生姜俱用至四两,大枣只缘麻姜多而佐之,故减为七枚。一为炙甘草汤。病至脉结代、心动悸,不止营卫之不和矣,治以益营补中,则脉复而悸平。生姜与参桂麻麦胶地清酒并施,所以益营而通脉。营出中焦,中不治则血不生,故用枣草以补中而数较生姜为多也。

有姜枣并用,而数相当亦非和营卫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是也。黄芩汤之用枣,说具于下。此加夏姜,专为治呕。姜不加多者,多则于自利有妨也。姜枣之数相当者,适然之事也。

(试更举有枣无姜之方,疏之以毕其义。一为当归四逆汤。厥阴血虚中寒,用桂枝汤内四物加当归细辛通草,所以温血散寒而通脉。散不宜过,故生姜去之。枣加多者,以能补中而随当归辈生血液也。一为黄芩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与太阳阳明合病下利,何以治法迥异?

盖太阳去阳明最近,虽下利而太阳之邪在表者,曾不少衰,故以葛根从阳明达太阳之药,协麻桂解之于表。加芍药者,约三物峻发之性而使之回旋两经也。太阳去少阳较远,既下利则热气内淫,不能挽少阳之邪,转从太阳而出。故以黄芩清少阳之药,专治其利。加芍药者,恐病邪犹恋太阳而不使之合也。或曰∶葛根汤发汗必虚其表,不可无姜枣和营卫。黄芩汤之不用姜,固其宜矣,独枣何以不去耶?曰∶此正治少阳下利法也。利在太阴少阴,宜燥宜温;此为少阳热耗其液,非清不治,何敢再犯温燥。惟利则脾虚,补脾而复能润液者,舍大枣莫属。况变柴胡汤而仍用和法,枣与甘草皆不得无之。若阳明下利之宜大小承气者,枣草又大忌矣。一为黄连汤。凡病但有热无寒,据脉证一二,可断为少阳者,如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所谓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也。如寒热兼有之少阳病,在表者为往来寒热,在里者为喜呕为腹中痛,其有表无寒热而但里有寒热者,如黄连汤。腹中痛者寒也,欲呕吐者热也。寒在脾,热在胃,乃不曰脾胃病,而以为少阳病者何也?(方中行条辨列少阳篇,金鉴亦依之。)盖少阳居半表半里,出表挟阳而犯胃,则欲呕吐;入里化阴而侮脾,则腹中痛。胃即热则胸不能独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二句,谓胸中有热,由胃中有邪气也。胃中之邪,即少阳之邪也。病属少阳,自当以小柴胡汤增减治之。表无寒热,故去柴胡。腹中痛,故去黄芩。治欲呕之胃热,故以黄连佐半夏。治腹痛之脾寒,故以干姜佐人参。胃治则降,脾治则升。脾升胃降,少阳可不治而自治矣。而犹有虑焉者,药兼寒热,不和其在里之阴阳,则少阳之气,未必肯抑然而自下,故又加桂枝协甘草以化气而和之。有桂枝若不去生姜,则桂枝趋重于表,用之何益。且表无寒热,营卫无待于和。枣则补中而能滋热耗之液,故生姜不可有,而大枣不可无也。一为甘麦大枣汤。脏燥或主五脏,或主心脏,或主肺脏,或主子脏。窃于数说中衡之,似以子脏为当。子脏即子宫。

悲伤欲哭诸端,虽见于心肺肾三经,而总由于子宫燥气乘之而致。子宫之燥,则由胃家阴液不足以滋之也。(略参唐容川说)甘麦甘凉,所以益阴清热。大枣甘而微温,复 其中宫之气。藏阴之受荫者大矣。治在滋燥而屏血药不用,岂血虚劳损者比乎。一为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皆毒药,而并用之以逐饮,且不下不止。饮随下去,则脾伤而液亏矣。药之足以补脾润液而御毒者,无过大枣。若云培土以制水,则峻逐之际,何藉于制。夫三物走驶而大枣迟重,相反而适相济。盖与和营卫之偶生姜,泻肺满之偶葶苈,又初无二致也。一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发汗后,仲圣每以姜枣和营卫,此发汗后而脐下悸欲作奔豚,则肾气正思上乘,不则补中宫以御之。一为附子粳米汤。说具饴糖

引用:《本草思辨录》大枣

下载:《本草思辨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新编》大枣

《本草新编》

大枣,味甘,气温,无毒,阳也,降也。入五脏。通九窍,和百药,养肺胃,益气,润心肺,生津,助诸经,补五脏。惟中满及热疾忌食,齿疼并风疾禁尝。乃调和之品,非补益之味。《本经》曰其补者,亦因其调和之故也。

按∶大枣,仙人遗种,故其味独异于凡枣,善能调和五脏之气也。虽非补益,要亦无损。

吾浙诸暨,往往枣实有大如鸡蛋者,真仙种也。得其解者食之,实能益暮,惜不可多得耳。

引用:《本草新编》大枣

下载:《本草新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衍义》大枣

《本草衍义》

今先青州,次晋州,此二等可晒曝入药,益脾胃为佳。余只可充食用。又云,御枣甘美轻脆,后众枣熟,以其甘,故多生虫。今人所谓扑落者是。又有牙枣,先众枣熟,亦甘美,但微酸,尖长。此二等只堪啖,不堪收曝。今人将干枣去核,于铛锅中微火缓逼干为末,量多少,入生姜末为汤,点服,调和胃气。又,将煮枣肉和治脾胃丸药,尤佳。又青州枣去皮核,焙干为枣圈,达都下,为奇果。

引用:《本草衍义》大枣

下载:《本草衍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易读》大枣

《本草易读》

去核。

甘,平,微苦,酸,无毒。入脾胃二经。养脾开胃,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坚志强力。

和百药而通九窍,除烦闷而疗肠癖;滋血脉而治风燥,和阴阳而调荣卫。

反胃吐食,大者一枚去核,入斑蝥一个,去头翅,煨熟去蝥食之,白汤下。(验方第一.)

小肠气痛。同上。(第二。)

大枣汤 大枣 小麦 甘草治妇人悲伤欲哭,数欠伸,如有神灵。

引用:《本草易读》大枣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大枣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属土而有火.味甘性缓.甘先入脾.为脾经血分之药.仲景治奔豚用大枣汤.滋脾土以平肾气也.治水饮胁痛有十枣汤.益土而胜水也.方药中用姜枣作引.温以补不足.甘以缓阴血也.有齿病疳病患不宜啖枣.小儿尤不宜食.令齿黄生 .与葱同食.令人五脏不和.与鱼同食.令人腰腹痛.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大枣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经逢原》大枣

《本经逢原》

甘平无毒,入药取大红枣擘去核用。多食令齿生 。《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发明 枣属土而有火,为脾经血分药。甘先入脾,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也。仲景治奔豚用湿脾土平肾气也。十枣汤用以益土胜邪水也,而中满者勿食。故仲景建中汤心下痞者减,枣与甘草同例,此得用枣之法矣。《金匮》治妇人脏躁、悲愁欲哭,有甘麦大枣汤,亦取其助肝脾肺三经之津液,以滋其燥耳。

《本经》主心腹邪气,亦是和营卫邪之义。平胃气者,以其甘温健运善平胃中敦阜之气也。《素问》以枣为脾家之果。故《本经》又主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用此补益脾津而神气自宁,肢体自捷矣。古方中用大枣皆是红枣,取生能散表也。入补脾药,宜用南枣,取甘能益津也。其黑枣助湿中火,损齿生虫,入药非宜。生枣多食令人热渴气胀,瘦人多火者弥不可食。

引用:《本经逢原》大枣

下载:《本经逢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大枣

《长沙药解》

【本经】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平泽。

味甘、微苦、微辛、微酸、微咸,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补太阴己土之精,化阳明戊土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疗脾胃衰损,调经脉虚芤。

《金匮》十枣汤,甘遂、芫花、大戟等分为散,大枣十枚。煎服一钱匕。治中风表解,内有水气,下利呕逆,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汗出不恶寒者。以土败不能制水,水邪泛滥,中气郁阻,肝脾下陷而为泄利,胆胃上逆而作呕吐。戊土迫于甲木,是以心痞胁痛。相火升而卫泄,是以汗出。表证既解,故不恶寒。芫、遂、大戟,决其积水,大枣保其脾精也。

《伤寒》苓桂甘枣汤方在茯苓。用之治伤寒汗后,脐下悸动,欲作奔豚。以汗泻肝脾精气。木枯风动,郁勃冲击,土败而风木升腾,是为奔豚,大枣补脾精而滋风木也。《金匮》甘麦大枣汤,方在小麦。用之治妇人脏躁,悲伤欲哭,以木枯风盛,肺津被耗,大枣补脾精而润风燥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金匮》黄芪建中汤方在胶饴。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以其补而不行,益滞而助壅也。

木宜直升,则作酸,金宜从降,革则作辛,水宜上行,润下则咸,火宜下济,炎上则苦。酸则木病,故宜辛散,辛则金病,故宜酸收,咸则水病,故宜苦温,苦则心病,故宜咸寒。金木不遂其性则病生,水火各遂其性则病作,治宜对宫之味,所以反逆而为顺也。土居四之中,得五味之和,五气之正,不酸、不辛、不苦、不咸,其味曰甘,不腥、不臊、不焦、不腐,其气曰香。味为阴而气为阳,阳性动而阴性静,以其味甘,则阴静而降,以其气香,则阳动而升。升则己土左旋而水木不陷,降则戊土右转而火金不逆。

四象之病而生四味者,土气之弱也。大枣纯和凝重,具土德之全,气味甘香,直走中宫,而入脾胃,其甘宜胃,其香宜脾。而香甘之外,则四象之味俱备,其辛宜肝,其酸宜肺,其苦宜肾,其咸宜心。补中宫而养诸子,既左右之咸宜,亦四达而不悖,真天下之佳果,人间之良药。

其味浓而质厚,则长于补血而短于补气。人参之补土,补气以生血也,大枣之补土,补血以化气也,是以偏入己土,补脾精而养肝血。凡内伤肝脾之病,土虚木燥,风动血耗者,非此不可,而尤宜于外感发表之际。

盖汗血一也。肺主卫气而司皮毛,肝主营血而司经络。营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营之叶,非卫则营不生,非营则卫不化。酝于卫而藏于营,则为血,酿于营而泄于卫,则为汗,虽异名而实同出,故曰夺汗者勿血,夺血者勿汗。太阳中风,卫气外敛,营郁而生内热,义详桂枝、麻黄。桂枝汤方在桂枝。开经络而泻营郁,不以大枣补其营阴,则汗出血亡,外感去而内伤来矣,故仲景于中风桂枝诸方皆用之,补泻并行之法也。十枣汤、葶苈大枣数方,悉是此意。惟伤寒营闭卫郁,义在泻卫,不在泻营,故麻黄汤方在麻黄。不用也。其甘多而香少,则动少而静多,与姜桂同用,调其凝重之气,使之游溢于脏腑,洒陈于经络。以精专之体,改而为流利之性,此先圣之化裁也。

桂枝为内外感伤之原,遇沉、迟、结、代之脉,一变而为新加,再变而为炙甘草方在甘草。总不离桂枝之法。而当归四逆方在当归。治厥阴脉微欲绝,则倍用大枣以滋肝血,方用大枣二十五枚。扩桂枝之义以宏大枣之功,而大枣之能事始尽。其伟绩殊效,备见于仲景诸方矣。

新制大枣法:选坚实肥大者,煮去苦水,换水煮烂,去皮核,净肉半斤,加生姜汁八两,入原汤煮化,连汁晒干。

引用:《长沙药解》大枣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大枣

《得配本草》

忌与葱同食。

甘,温。入足太阴经血分。补中益气,生津液,和百药,益五脏,润心肺,调营卫。杀乌头、附子天雄毒。得生姜,和营卫。佐小麦、炙甘草,治脏躁。(无故悲泣。)

治卒心痛诀云∶一个乌梅二个枣,七枚杏仁一处捣,男送下之,不害心疼直到老。

入药须用青州及晋地晒干大枣为良,亦有用胶枣之肥大者。蒸熟者为胶枣,去核煮,治脾虚作胀。多服生虫损齿,壅脾作胀。生者更不宜食。齿病、疳病、虫病、风疾、痰热、中满,皆禁用。

引用:《得配本草》大枣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制药性解》大枣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脾二经。主和百药,益五脏,润心肺,养脾胃,补精气,生津液,通九窍,强筋骨,祛邪气,悦颜色。去核用,杀乌毒,忌生葱。

按∶枣之入脾者,经所谓五味入口,甘先归脾是也。心则生脾者也,宜并入之。多服能壅脾作胀,而中满及齿痛风疾者,咸非所宜。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大枣

下载:《雷公炮制药性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大枣

《名医别录》

无毒.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治心下悬、肠 .久服不饥神仙.一名干枣,一名美枣,一名良枣.八月采,曝干.三岁陈核中仁,燔之,味苦,主治腹痛,邪气.生枣,味甘、辛,多食令人多寒热,羸瘦者,不可食.生河东.(杀乌头毒.)

又,

引用:《名医别录》大枣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大枣

《神农本草经》

味甘平。

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平泽。

《吴普》曰:枣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气。(《大观本草》引吴氏本草)

《名医》曰:一名干枣,一名美枣,一名良枣,八月采,曝干,生河东。

案《说文》云:枣,羊枣也。《尔雅》云:遵羊枣。郭璞云: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羊矢枣,又洗大枣。郭璞云:今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子,如卵。

引用:《神农本草经》大枣

下载:《神农本草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大枣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建立中气,则邪气自除。助十二经,平胃气,十二经皆受津液于脾胃,脾胃盛则十二经皆充也。通九窍,补而不滞。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周身血气无不补也。大惊,甘能缓急。四肢重,脾虚则重,旺则轻也。和百药。百药气味不齐而甘能调之。久服,轻身长年。皆补益后天之功。

枣味甘,而肉浓色赤,得火之色,土之味,故能建立中焦,温养脾胃,为后天之本。万物生于土,土气充盈,诸经自皆受益矣。

引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大枣

下载:《神农本草经百种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大枣

《汤液本草》

气温,味甘,气浓,阳也。无毒。

《珍》云∶味甘,补经不足,以缓阴血。

《液》云∶主养脾气,补津液,强志。三年陈者,核中仁,主腹痛,恶气卒疰忤,治心悬。经云∶助十二经脉,治心腹邪气,和百药,通九窍,补不足气。生者多食,令人腹胀注泄。蒸熟食,补肠胃,肥中益气。中满者勿食甘,甘者令人中满,故大建中汤,心下痞者,减饴、枣,与甘草同例。

引用:《汤液本草》大枣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吴普本草》大枣

《吴普本草》

《证类》卷二十三

一名良枣。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气。

果类《御览》卷九百九十三

一名决盆。

引用:《吴普本草》大枣

下载:《吴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新修本草》大枣

《新修本草》

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 。久服轻身长季,不名美枣,一名良枣。八月采,曝干。三岁陈核中仁,燔之,味苦,主腹痛,邪气。生枣,味甘、辛,多食令人多寒热,羸瘦者,不可食。叶覆麻黄,能出汗。生河东平泽。

大枣杀乌头毒。旧云河东猗氏县枣特异,今出青州、彭城,枣形小,核细,多膏,甚甜。郁者亦好,小不及尔。江东临沂金城枣,形大而虚少暗,好者亦可用。

道家方药以枣为佳饵,其皮利,肉补虚,所以合汤皆辟用之。

〔谨案〕《别录》云∶枣叶散服使人瘦,久即呕吐;揩热痱疮至良。

引用:《新修本草》大枣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笼小品》大枣

《药笼小品》

甘温。

补中益脾。

同老姜和营卫,利百药。

惟嫌助火,胃热齿痛所忌。

引用:《药笼小品》大枣

下载:《药笼小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性切用》大枣

《药性切用》

性味甘温,补益中气,滋养心脾。佐以生姜,为调和营卫专药。中满忌之。红枣∶甘不滞,专入心脾,佐心浮麦,为止自汗盗汗专药。

引用:《药性切用》大枣

下载:《药性切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大枣

《药征》

主治挛引强急也。旁治咳嗽、奔豚、烦躁、身疼、胁痛、腹中痛。

【考证】

十枣汤证曰∶引胁下痛。又曰∶咳烦、胸中痛。

葶苈大枣汤证曰∶咳逆上气、喘鸣迫塞。又曰∶不得息。

以上二方,以大枣为君药,一则十枚,一则十二枚。

苓桂甘枣汤证曰∶欲作奔豚。

越婢汤,证不具也。(说在《类聚方》)

生姜甘草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以上三方,大枣皆十五枚。

甘麦大枣汤证曰∶脏躁、喜悲伤。

以上一方,大枣十枚。

小柴胡汤证曰∶颈项强。又云∶胁痛。

小建中汤证曰∶急痛。

大青龙汤证曰∶身疼痛、汗不出而烦躁。

黄连汤证曰∶腹中痛。

葛根汤证曰∶项背强。

黄芩汤,证不具也。(说在《类聚方》)

桂枝加黄 汤证曰∶身疼重、烦躁。

吴茱萸汤证曰∶烦躁。

以上八方,大枣皆十二枚。

上历试此诸方。皆其所举诸证,而有挛引强急之状者,用大枣则治矣,不则无效也。且也十枣汤,大枣为君药,而有引痛证,斯可以为征已。

【互考】

甘麦大枣汤条,有喜悲伤证,此毒之逼迫也,故用大枣以治挛引强急,用甘草、小麦以缓迫急也。

苓桂甘枣汤条,有奔豚证,此其毒动而上冲,有挛引强急之状者,故用大枣也;生姜甘草汤证曰∶咳唾涎沫不止。为则按∶若之人患,胸中有挛引强急之状,故用大枣居多也。

为则按∶仲景氏用大枣、甘草、芍药,其证候大同而小异,要在自得焉耳。

【辨误】

大枣养脾胃之说,非古也,不取焉。古人云∶攻病以毒药,养精以谷肉果。夫攻之与养,所主不同,一物而二义。如曾晰之于羊枣,好而食之是养也。如十枣汤,用大枣,恶而不避,是攻也。无他嗜好之品,而充食用,则为养也。而充药物,则为攻也。十枣汤,大枣为君,而治挛引强急,岂以为养哉?

【品考】

大枣 汉种者为良。其品核小而肉浓也,不去核而锉用之。

引用:《药征》大枣

下载:《药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大枣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 。孟诜云∶干枣,温。主补津液。三年陈者核中仁主恶气,猝疰忤,又疗耳聋鼻塞。又云∶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小儿患秋痢。日华子云∶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癖气。

和光烧治疳痢。牙齿有病患切忌啖之,不宜合生葱食。叶∶治小儿壮热。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大枣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证类本草》大枣

《证类本草》

(大枣_图片

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 。久服轻身长年,不饥神仙。一名干枣,一名美枣,一名良枣。八月采,曝干。

三岁陈核中仁燔(音烦)之,味苦。主腹痛,邪气。

生枣 味甘、辛。多食令人多寒热,羸瘦者,不可食。

叶 覆麻黄,能令出汗。生河东平泽。(杀乌头毒。)

陶隐居云∶旧云河东猗氏县枣特异,今青州出者,形大,核细,多膏,甚甜。郁州互市亦得之,而郁州者亦好,小不及尔。江东临沂金城枣,形大而虚,少脂,好者亦可用。南枣大恶,殆不堪啖。道家方∶药以枣为佳饵。其皮利,肉补虚,所以合汤皆擘之也。唐本注云∶《别录》云,枣叶散服使人瘦,久即呕吐。揩热痱疮良。臣禹等谨按孟诜云∶干枣,温。主补津液,强志。三年陈者核中仁,主恶气,卒疰忤。又,疗耳聋、鼻塞,不闻音声、香臭者,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萆麻子三百颗,去皮,二味和捣,裹塞耳鼻。日一度易,三十余日闻声及香臭。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之。又方∶∶巴豆十粒,去壳生用松脂同捣,绵裹塞耳。又云∶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生者食之过多,令人腹胀。

蒸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青州,次州者好。诸处不堪入药。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日华子云∶干枣,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癖气,和光粉烧,治疳痢。牙齿有病患切忌啖之。凡枣亦不宜合生葱食。又云∶枣叶,温,无毒。治小儿壮热,煎汤浴,和葛粉 痱子佳,及治热瘤也。

图经曰∶大枣,干枣也。生枣并生河东,今近北州郡皆有,而青、晋、绛州者特佳。江南出者,坚燥少脂。谨按枣之类最多。郭璞注《尔雅》∶枣,壶枣。云∶今江东呼枣大而锐上者为壶,壶犹也。边,腰枣。云∶子细腰,今谓之鹿卢枣。 (子兮切),白枣。云∶即今枣子,白乃熟。 ,酸枣。云∶木小实酢者。遵,羊枣。云∶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羊矢枣。洗,大枣。云∶今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子如鸡卵。蹶泄,苦枣。云∶子味苦者。皙,无实枣。云∶不着子者。还味,稔(而审切)枣。云∶还味,短味也。而酸枣自见别条,其余种类非一,今园圃皆种莳之,亦不能尽别其名。又其极美者,则有水菱枣、御枣之类,皆不堪入药。盖肌实轻虚,暴服之则枯败。惟青州之种特佳,虽晋、绛大实,亦不及青州者之肉浓也。并八月采,曝干。南郡人煮而后曝,及干,皮薄而皱,味更甘于它枣,谓之天蒸枣,然不堪入药。又有仲思枣,大而长,有一、二寸者,正紫色,细纹小核,味甘重。北齐时有仙人仲思得之,因以为名。隋大业中,信都郡尝献数颗,近世稀复有之。又广州有一种波斯枣,木无旁枝,直耸三、四丈,至巅四向,共生十余枝,叶如棕榈。彼土亦呼为海棕木。

三、五年一着子,都类北枣,但瘥小耳。舶商亦有携本国生者至南海,与此地人食之,云味极甘,似此中天蒸枣之类,然其核全别,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如小块紫矿。种之不生,疑亦蒸熟者。近亦少有将来者。

食疗云∶枣和桂心、白瓜仁、松树皮为丸,久服香身,并衣亦香。软枣,温。多食动风,发冷风并咳嗽。圣惠方∶令发易长。东行枣根三尺,横安甑上蒸之,两头汗出,收之敷发即长。又方∶治伤中筋脉急,上气咳嗽。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两微火取水银掌中,以唾研令极熟,敷枣瓤上,纳下部瘥。肘后方∶主下部虫痒。蒸大枣取膏,以水和捻,长三寸,以绵裹,宿纳下部中,明日虫皆出。师∶治妊娠四、五月,忽腹绞痛。

以枣十寒热好枣,美志气。神异经曰∶北方∶荒中,有枣林焉,其高五丈,敷张枝条一里余,子长六、七寸,围过其长,熟赤如朱,干之不缩,气味甘润,殊于常枣,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

衍义曰∶大枣,今先青州,次晋州,此二等可晒曝入药,益脾胃,为佳,余只可充食用。

又御枣甘美轻脆,后众枣熟。以其甘,故多生虫。今人所谓扑落酥者是。又有牙枣,先众枣熟,亦甘美,但微酸,尖长。只二等,止堪啖,不堪收曝。今人将干枣去核,于铛锅中微火缓逼,干为末,量多少,入生姜末为汤,点服,调和胃气。又将煮枣肉,和治脾胃丸药尤佳。又青州枣去皮核,焙干为枣圈,达都下,为奇果。

引用:《证类本草》大枣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大枣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大枣,味甘平性温无毒。降也,阳也。其用有二∶助脉强神;大和脾胃

引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大枣

下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大枣

《中药学》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经。

【功效】补脾胃,养营安神,缓和药性。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气虚不足、倦怠乏力等症。

本品功能补中益气,用治脾胃虚弱等症,每与党参、白朮等配伍,可加强补中益气的功效。

2.用于脏躁症。

大枣又能养营安神,临床上常与甘草、小麦等同用,以治脏躁症。

此外,本品与甘遂、大载、芜花等峻泻药配伍,既能缓和药性,又能补脾和胃。如与生姜同用,既能协调营卫,又可和理脾胃。

【处方用名】大枣、红枣、大红枣(劈开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枚至十枚,煎服。

【按语】1.大枣即平日供食用的红枣,性质平和,能培补脾胃,为调补脾胃的常用辅助药。民间常用作为补血的药物,治疗血虚的病症;因此近年来临床上用它补血以止血,治疗过敏性紫癜,可单用或配合其它药物同用。

2.本品配合甘草、小麦,即为甘麦大枣汤,前人用治脏躁。脏躁的发病原因,多由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心脾受损,致脏阴不足而成。其临床表现为无故悲伤、精神失常、坐卧不安、心烦不寐等症。此种症候,类似现代的[病意]病。

【文献摘录】《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浓,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别录》:「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僻。」

《大明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澼气。」

引用:《中药学》大枣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千金翼方》大枣

《千金翼方》

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 。久服轻身,长年不饥,神仙。一名干枣,一名美枣,一名良枣。八月采,曝干。

引用:《千金翼方》大枣

下载:《千金翼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大枣

《冯氏锦囊秘录》

纯得土之冲气,兼感天之微阳以生,味甘,气温,无毒。入足太阴、阳明经。《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甘能补中,温能益气,甘温能补脾胃,而生津液,则十二经脉自通,九窍利,四肢和也。正气足则神自安。故主心腹邪气,心下悬急,脾得补则气力强,肠胃清故主身中不足及肠 ,甘能解毒,故主和百药,脾胃足,气血充,后天生气借此而盈溢,故日久服轻身也。

大枣,善和百药,补助诸经,味浓甘温。专走脾经血分,为补中益气之所必需也。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悦颜色,通九窍,调和脾胃、具生津止泻之功,润养肺经,操助脉强神之用,凡补五脏药,用肉捣丸,中满症忌服。

主治(痘疹合参) 安中养脾胃,助十二经脉,通九窍,平胃气,补少气,生津液,畅营卫,和药性,灌浆时宜之,但小儿多食成疳,盖过食甘乃伤脾也,久食伤齿,牙乃肾余,土克水也。

同生姜并用者,专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兼以发脾胃升腾之气以散邪也。红枣功用相仿但力差不及耳。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大枣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侣山堂类辩》大枣

《侣山堂类辩》

枣色黄、味甘,脾家果也。夫木末之实,而为心家果者,生化之道也;木末之实,而为脾家果者,制化之道也。盖天地所生之万物,咸感五运六气之生化,明乎阴阳、生克之理,则凡物之性,可用之而生化于五脏六腑矣。元如曰∶为肺之果,核主利肝血;杏为心之果,核主利肺气。亦制化之理然与!

引用:《侣山堂类辩》大枣

下载:《侣山堂类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衷中参西录》大枣

《医学衷中参西录》

大枣∶味甘微辛,性温。其津液浓浓滑润,最能滋养血脉、润泽肌肉、强健脾胃、固肠止泻、调和百药能缓猛药健悍之性,使不伤脾胃。是以十枣汤、葶苈大枣汤诸方用之。若与生姜并用,为调和营卫之妙品,是以桂枝汤、柴胡汤诸方用之。《内经》谓其能安中者,因其味至甘能守中也。又谓其能通九窍者,因其津液滑润且微有辛味,故兼有通利之能也。谓其补少气少津液者,为其味甘能益气,其津液浓浓滑润,又能补人身津液之不足也。虽为寻常食品,用之得当能建奇功。

周伯度曰∶“生姜味辛色黄,由阳明入卫,大枣味甘色赤,由太阴入营。其能入营由于甘中有辛,惟其甘守之力多,得生姜乃不至过守;生姜辛通之力多,得大枣乃不至过通,二药并用所以为和营卫主剂。”《神农本草经》名之为大枣者,别于酸枣仁之小枣也。凡枣之酸者皆小,甘者皆大,而大枣又非一种,约以生食不脆、干食肉多、味极甘者为入药之品。若用为服食之物,而日日食之者,宜先用水将枣煮两三沸,迟一点钟将枣捞出(此时尝其煮枣之水甚苦,故先宜将苦水煮出),再用饭甑上蒸熟,则其味甘美,其性和平,可以多服久服,不至生热。

【附案】邑中友人赵××,身体素羸弱,年届五旬,饮食减少,日益消瘦,询方于愚,俾日食熟大枣数十枚,当点心用之。后年余觌面貌较前丰腴若干,自言∶“自闻方后,即日服大枣,至今未尝间断,饮食增于从前三分之一,是以身形较前强壮也。”表叔高××,年过五旬,胃阳不足,又兼肝气郁结,因之饮食减少,时觉满闷,服药半载,毫无效验。适愚远游还里,觌面谈及,俾用大枣六斤,生姜一斤,切片,同在饭甑蒸熟,臼内捣如泥,加桂枝尖细末三两,炒熟麦面斤半,和匀捏成小,炉上炙干,随意当点心服之,尽剂而愈。

引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大枣解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医饮食营养学》大枣

《中医饮食营养学》

【基原】为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

【异名】干枣、美枣、良枣、红枣。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降血脂,抗癌

【应用】

1.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萎黄,神志不安:红枣10~20枚,煎汤常服。

2.虚劳烦闷不得眠:大枣20枚,葱白若干,水煎去渣顿服。(《千金方》)

3.过敏性紫癜:红枣10枚煎服,每日三次。(《上海中医药杂志》4:22,1962)

4.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且血清转氨酶活力较高者:红枣、花生冰糖各30g,先煎花生,再加红枣、糖同煎,睡前饮服,每日一剂,30天为一疗程。

5.高胆固醇血症:大枣、芹菜根,煎汤常服。(《饮食治疗指南》)

6.脱肛日久不愈:大枣120g,陈醋250g,同煮至醋干,取枣食。(《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

【现代研究】

大枣含维生素C较多,而且具有cAMP活性及抗变态反应、抑制中枢神经、保肝强壮、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增殖等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对因四氯化碳损伤肝脏的家,每日喂给大枣煎剂,共一周,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按语】

大枣性质平和,能培补脾胃,为调补脾胃之常用食品。自古被列为“五果之一。”鲜大枣含糖量达20~30%,干枣达55~60%,比甘蔗甜菜的含糖量还高。维生素B2含量较一般果品高。大枣甘温,少食健脾,多食碍脾。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素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也。”

2.《本经逢原》:“古方中用大枣,皆是红枣,取生能散表也。入补脾药,宜用南枣,取甘能益津也。”

引用:《中医饮食营养学》大枣《神农本草经》

下载:《中医饮食营养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顾松园医镜》大枣

《顾松园医镜》

〔甘平,入脾、胃二经。〕补脾胃而益气强力,〔脾得补而气益力强。〕润肺金而生津上咳。〔故虚损家宜之。〕治泄泻,〔补脾之力。〕调荣卫。〔邪在荣卫者,辛甘以解之,故同生姜和荣卫,生发脾胃升腾之气。〕中满者忌之,小儿疳病及齿痛痰热之人,俱不宜食,生者尤为不利,红枣功力稍逊。。

引用:《顾松园医镜》大枣

下载:《顾松园医镜》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大枣

《医学入门》

大枣甘温和胃脾,肠 癖气故能医,润心肺令神液足,助十二经百药宜,生枣甘辛动湿热,令人胀泄瘦人肌。

无毒。降也,阳也。养脾平胃,安中,补中益气。治四肢重及肠 下痢,肠胃间癖气,一切心腹邪气,更疗心悬大惊烦闷。壮神润肺,止嗽,补津液,补气。珍云∶味甘,补经不足以缓阴血,血缓则脉生,故能助十二经脉,补五脏,通九窍,和百药,杀乌头毒,不但心、肺、脾三经剂也。惟心下痞,中满呕吐,有齿病者忌之。又不宜合生葱食,多食动风,脾反受病,属土而有火故也。入药用红枣,蒸去皮核。生枣动湿热,多食令人气满胀,多寒热注泄,羸瘦者勿食。叶温,覆麻黄能令出汗,散服使人瘦,久即呕吐,捣烂揩热痱疮,煎汤浴小儿壮热。三年陈核中仁,燔之味苦,主腹痛,邪气,恶气,疰忤,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之良。

引用:《医学入门》大枣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d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大枣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