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小麦
目录
《本草纲目》小麦
《本草备要》小麦
《本草乘雅半偈》小麦
《本草从新》小麦
点击打开目录
《本草撮要》小麦
《本草分经》小麦
《本草经解》小麦
《本草衍义》小麦
《本草易读》小麦
《本草择要纲目》小麦
《长沙药解》小麦
《得配本草》小麦
《名医别录》小麦
《食疗本草》小麦
《食物疗法》小麦
《汤液本草》小麦
《新修本草》小麦
《药笼小品》小麦
《药性切用》小麦
《药征续编》小麦
《饮食须知》小麦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小麦
《证类本草》小麦
《中药学》小麦
《千金翼方》小麦
《冯氏锦囊秘录》小麦
《服食导饵》小麦
《饮膳正要》小麦
《中医饮食营养学》小麦
《医学入门》小麦
《中药大辞典》小麦
《中华本草》小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纲目》小麦

《本草纲目》

「释名」来。

「气味」小麦(小果实):甘、微寒、无毒浮麦:甘、咸、寒、无毒。:甘、温、有微毒。不能消热止烦

「主治」

小麦(小麦的实):

1、老人淋。用小麦一升、通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饮服。

2、项瘿。用小麦一升,在一升中泡过,晒干为末,加海藻(洗净,研为末)三两,和匀,每服一匙,送下。一天服三次

3、白癜风。用小麦摊上,烧物压出油,搽涂患处。

4、汤火伤。用小麦炒黑,研为末,加腻粉,调油涂伤处。勿接触冷水。

5、头疮。用小麦烧存性,研为末,调油敷患处。浮麦: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

麦麸

1、产后虚汗。用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加猪肉汁调服二钱。一天服二次。

2、身上瘢痕。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调油敷涂。

3、小便尿血。麦麸炒,以肥蘸食。

4、热疮,汤火伤。用醋拌麦麸熨贴。

面粉:

1、内伤吐血。用面粉略炒,以京汁或藕节汁调服二钱。

2、大出血(口、、鼻都出血)。用白面加少许,冷水调服三钱。

3、泄痢。用白面一斤,炒焦黄,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温水送下。

4、咽喉肿痛,不能吞食。用白面和醋调匀,涂喉外肿处。

5、乳痈不消。用白面半斤,炒黄,加荆煮成糊敷涂,即消。

6、刀伤血出。用生面干敷,五、七日即愈。

7、远行脚上起泡。水调生面涂上,一夜即消。

8、火烧成疮。用炒面栀子仁末,调油涂搽。

9、防止受孕。用白面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来月经的头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后各服一次)。

10、一切疔肿。用猪油调面封患处,有效。

麦粉痈疽发背,地铭肿毒。用陈年麦粉,久炒成黄黑色,冷定后,研为末,加陈醋调成糊,熬如黑,收存瓷罐中。同时摊纸上,剪孔贴患处,疼痛渐消。以后肿毒亦消,此方屡试屡验,药易得而功极显。

面筋解热和中。糗:消渴止烦。

麦苗:消酒毒,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肠。

麦取:阳毒、温毒、热极狂,大渴及温热。

麦秆:烧灰加在去疣痣、蚀恶肉的药中。

引用:《本草纲目》小麦

下载:《本草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备要》小麦

《本草备要》

味甘微寒。养心除烦,利溲止血时珍曰∶《素问》麦属火,心之也;郑玄谓属木;许慎谓属;《别录》云养肝,与郑说合;孙思邈云养心,与《素问》合,当以《素问》为准。按∶麦,秋种夏熟,备受四时之气。南方地暖下湿,不如北产者良。张仲景治妇人脏躁证,悲伤欲绝,状若神灵,用甘麦大枣汤大枣十枚,小麦一升,甘草一两,每服一两,亦补脾气。《圣惠方》∶小麦饭治烦热。少睡,多渴)。

面粉甘温。补虚养气,助五脏,浓肠胃,然能壅气作渴,助湿发热。陈者良(寒食日,纸袋盛,悬风处,名寒食面,年久不热,入药尤良)。

浮小麦(即水淘浮起者)咸凉。止虚汗盗汗,劳热骨蒸(汗为心液,麦为心谷,浮者无肉,故能凉心。麦麸同功)。

麦麸醋拌蒸,能散血止痛,熨腰脚折伤风湿痹痛,寒湿香港脚,互易至汗出良(麦之凉,全在皮,故面去皮即热,凡疮疡痘疮溃烂不能着席者,用麦麸装褥卧,性凉而软,诚妙法也)。

引用:《本草备要》小麦

下载:《本草备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乘雅半偈》小麦

《本草乘雅半偈》

(别录中品)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女子易孕。

】曰∶小麦,即天所降瑞麦之 也。秋种冬长,春秀夏实。方夏之时,旧谷已绝,新谷未登,民于时乏食,而麦熟最先,故春秋他谷不书,至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禾也。按武帝劝关中种麦。明堂月令,亦有仲秋劝种麦文,其有失时者,行罪无疑,凡以接绝所赖,惧民不以为意耳。每本科一十有二,月闰之岁科增其一。麦秋将至根一科,本黄一节,根本皆黄 ,则实成矣。性恶湿,江北地燥,天尝晴,皮薄面多为上品;江南地湿,天尝雨,皮浓面少为下品。故久雨水潦,即色黑而,甚则朽败不实。春种者夏亦熟,中含有毒,莱菔制之。

【 】曰∶麦先五谷成,肝木腑脏之主谷也。遍历四气者,开阖互呈,体用始备,乃能养育肝气;令女子易孕,为接绝之所赖,缘厥阴为胚胎之本,少阳为甲拆之枢,身前身后,靡不以肝胆为终始。经云∶留爱为种,纳想成胎,梦有气入母腹而母思酸,此亦肝木之色与味也。至若体失藏血之守,为漏为唾;用失疏泄之令,为约为癃;及厥阴风动而烦;少阳火炽而燥,取效颇捷。人莫不饮食,鲜能知此功行矣。春种夏实者,仅历四气之半,全缺降入之终,致枢机促发,适所以逢肝之怒耳。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小麦

下载:《本草乘雅半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从新》小麦

《本草从新》

补心

味甘微寒.养心除烦.利溲止血.(时珍曰∶按素问云∶麦属火、心之谷也、郑玄礼记注疏云∶麦有莩、甲属木、许慎云∶麦属金、金旺而生、火旺而死、别录云∶养肝、与郑说合、孙思邈云∶养心、与素问合、夷考其功、除烦止渴、收汗利溲、止血、皆心之病也、当以素问为准、仲景治妇人脏躁证、悲伤欲绝、状若神灵、用甘麦汤、大十枚、小麦一升、甘一两、亦补脾气、圣惠方、小麦饭、治烦热少睡多渴.)面、甘温.(时珍曰∶新麦性热、陈麦平和.)补虚养气.助五脏.浓肠胃.北方者良.(南方地暖下湿、便能壅气作渴、助湿发热.市中所卖水面、俱和水拌切、不宜食.)秆(烧入药、去痣、蚀恶肉.)

引用:《本草从新》小麦

下载:《本草从新》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小麦

《本草撮要》

味甘微寒.入手少阴经.功专养心镇肝.得通草治老人五淋.得藻消项下瘿气.麸醋拌蒸.散血止痛.熨腰脚折伤风湿痹痛.寒湿香港脚.五易至汗出良.浮小麦味咸凉.止虚汗盗汗.劳热骨蒸.即水淘浮起者焙用.麦奴即麦将熟.穗上有黑霉.其黑霉名麦奴.取之治阳毒温毒.渴热发狂.以及温疟甚效.陈麦柴堆在露天者最好.用三五根洗净泥.剪寸许长.煎服.治难产神效.

引用:《本草撮要》小麦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小麦

《本草分经》

甘微寒,养心止血,除烦利溲。浮小麦咸凉,止汗凉心退热。麸皮甘寒,与浮麦同性,醋拌蒸,熨滞气痹痛。面筋甘凉,解热和中。

引用:《本草分经》小麦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小麦

《本草经解》

气微寒.味甘.无毒.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女人易孕.小麦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客热外热也.小麦味甘而润.润则阴生.故除客热.少阴之脉络咽.水不制火.则烦渴咽干.小麦气寒.则壮水清火.故止烦燥.肾与膀胱为表里.气寒益肾.则膀胱热退而小便利矣.肾水足则生肝木.木滋则气平.所以养肝气也.脾统血.血热则妄行.下漏上吐矣.味甘益脾.气寒清热.所以止唾漏也.甘润益血.女人以血为主.血足所以易孕也.

【制方】

小麦同通草.治五淋腹满.同甘草、大枣.治女人脏燥悲啼.

引用:《本草经解》小麦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衍义》小麦

《本草衍义》

暴淋煎汤饮,为面作糊。入药,水调,治人中暑病肺卒热,亦以水调灌愈。生嚼成筋,可以粘禽

引用:《本草衍义》小麦

下载:《本草衍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易读》小麦

《本草易读》

新者性热,陈者和平。

甘,微寒,无毒。除客热而止烦渴,利小便而止漏血。

消渴心烦,作食之。(验方第一。)

老人五淋,同木通一两服。(第二。)

白癜风,摊石上,烧铁物压油搽之良。(第三。)

引用:《本草易读》小麦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小麦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甘微寒无毒.入少阴太阳之经.

【主治】

养心及肝.其功除烦止渴.收汗利溲止血.新者性热.陈者平和.浮者主治虚汗.麦麸性凉而热.凡人身体疼痛及疮疡肿烂沾渍.或小儿暑月痘疮烂溃.不能着席睡卧者.并用夹褥盛麸缝合.藉卧为良.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小麦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小麦

《长沙药解》

【本经】无。

味甘、微苦,《素问》: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皆苦。小麦是手太阴药。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润辛金之枯燥,通壬水之淋涩,能清烦渴,善止悲伤。

《金匮》甘麦大枣汤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治妇人脏躁,悲伤欲哭,数欠伸者。以厥阴风木之气,最耗精血,风动而伤肺津,金燥则悲伤欲哭。五脏之志,在肺为悲,在肾为恐。五脏之声,在肺为哭。盖肺津燥降,则化肾水,物情喜升而恶降,升则得意而为喜,降则失意而为恐,悲者,恐之先机也。阳气将降,则生欠伸,欠伸者,阴引而下,阳引而上,未能即降也。义详《灵枢·口问》。甘草培土,大枣滋乙木而息风,小麦润辛金而除燥也。此与消渴,俱厥阴病。

小麦粥生津止渴,除烦泻热白术散方在白术。用之治心烦作呕,以清心而除烦也。枳实芍药散方在枳实。用之治痈脓,以其泻热除湿也。

引用:《长沙药解》小麦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小麦

《得配本草》

畏汉椒、萝卜

甘,微寒。入手少阴、足太阴经气分。养心补脾,助五脏,浓肠胃。除烦渴咽燥,止吐血漏血。利小便,收虚汗。治心热不睡,阴虚骨蒸。敷痈肿损伤。得通草,治五淋。调海藻,消瘿瘤。略炒研细,以京墨汁或节汁调服,止内损吐血。

新麦性热,陈麦和平。产北地者佳。去皮即温,补虚养气。连皮用,除烦热。炒研,治泻痢。新者勿用。(壅气助湿热也。)

浮小麦

甘,凉。除骨蒸虚热,止虚汗盗汗。

水淘浮起者。焙用。

麸皮

甘,凉。入手阳明经。除热,调中消谷止痢止痛,散血。得牡蛎,止产后虚汗。和醋炒热,熨走气作痛,并 跌扑损伤

小粉

甘,凉。入手少阴经。和五脏,调经络。得米醋熬膏,摊纸中剪一孔,贴痈肿未破者神效。(粉先炒黄色,后入醋熬。)

最易滞膈,宜合通气药用。隔年小粉,愈久者愈佳。

辛,寒。入手少阴、太阳经气分。解时疾,除烦闷,退膈热,去酒疸。

麦奴

辛,寒。入手少阴经。治阳毒温毒,热渴狂烦及温疟。

麦穗将熟,上有黑霉者,为麦奴。

引用:《得配本草》小麦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小麦

《名医别录》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

引用:《名医别录》小麦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食疗本草》小麦

《食疗本草》

(一)养肝气,煮饮服之良。服之止渴。〔嘉·证〕

(二)又云∶面有热毒者,为多是陈 之色。〔嘉·证〕

(三)又,为磨中石末在内,所以有毒,但杵食之即良。〔证〕

(四)又宜作粉食之,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续气脉。〔嘉·证〕

(五)又,炒粉一合,和服断下痢。〔嘉〕

(六)又,性主伤折,和醋蒸之,裹所伤处便定。重者,再蒸裹之,甚良。〔嘉〕

引用:《食疗本草》小麦〈平〉

下载:《食疗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食物疗法》小麦

《食物疗法》

小麦是面粉的原料,也是北方人的主食。小麦中除含有蛋白质、淀粉、钙、磷、铁,还含有维生素B、淀粉酶、油酸、亚油酸等。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比大高,而且还含有大米所缺乏的维生素E、麦芽酶、蛋白分解酶和淀粉酶,所以面食比米饭容易消化。祖国医学认为,小麦性味甘微寒,入心、脾、肾三经,功能益肾养心安神,调肠胃,除热止渴。小麦淘洗时轻浮瘪瘦者为浮小麦,具有除虚热,敛汗镇静安神的功效。小麦麸可除心烦,止消渴,而以小麦粉水洗得之的面筋,性甘凉,为素食中的佳品。功能为益气和中,痨热病人宜煮食之。

【应用实例】

1.口腔溃疡:小麦面烧灰2份,冰片1份,混合研细,吹在患儿口疮面,每天2~3次,3~5天即愈。

2.慢性脑膜炎:小麦麸100克,瘦肉250克加、盐等佐料拌成馅,以糯米粉包成包子,蒸熟后食用。

3.眩晕:浮小麦、黑豆各30克,水煎服

4.神经衰弱:小麦30克,大枣10枚,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

5.自汗盗汗:浮小麦5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

6.骨质增生:小麦麸500克,陈醋250克共放铁锅炒热。装入布袋内趁热烫患部,可用两付轮流。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

7.水肿:小麦芽6克,焙黄,水煎煮浓汁去渣服之。

8.淋症:将小麦50克煮沸后,下入通草9克,再用文火煮成浓汁,去渣饮汁,早晚空腹饮用各1次。

9.腹泻:小麦粉(炒黄),糯米(炒黄研粉),大枣(去核干燥研碎),每次15~30克,开水调服。

引用:《食物疗法》小麦

下载:《食物疗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小麦

《汤液本草》

气微寒,味甘。无毒。

《本草》云∶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青蒿散有小麦百粒,治大人、小儿骨蒸肌热,妇人劳热。

引用:《汤液本草》小麦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新修本草》小麦

《新修本草》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温温,不能消热止烦。

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作面则温,明 麦亦当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麦,犹胜于米耳。

〔谨案〕

小麦汤用,不许皮坼,云坼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小麦曲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又有女曲、黄蒸。女曲,完小麦为之,一名 子;黄蒸,磨血也。

引用:《新修本草》小麦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笼小品》小麦

《药笼小品》

凉心止汗。

治盗汗,须浮者。

炒用。

引用:《药笼小品》小麦

下载:《药笼小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性切用》小麦

《药性切用》

味甘微寒,养心止汗,利溲除烦。小麦面∶甘温,补虚养气,助胃益脾。多食,则壅作胀,助湿发热。新麦性热,病患忌之。陈久者良。北麦较胜,可常食之。小麦秆∶利小烧灰去恶蒸熨痹痛

引用:《药性切用》小麦

下载:《药性切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续编》小麦

《药征续编》

甘草小麦大枣汤

上一方小麦一升。

引用:《药征续编》小麦

下载:《药征续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饮食须知》小麦

《饮食须知》

味甘,麦性凉、面性热、麸性冷、曲性温。北麦日开,无毒。南麦夜开花,有微毒。面性壅热,小动风气,发丹石毒。多食长宿癖,加客气。勿同粟米枇杷食。凡食面伤,以莱菔、汉椒消之。寒食日用纸袋盛面悬风处,热性皆去,数十年久留不坏,入药尤良。新麦性热,陈麦平和。服土茯苓威灵仙当归者,忌湿面。麸中洗出面筋,味甘性凉,以油炒煎,则性热矣。多食难化,小儿病患勿食。

引用:《饮食须知》小麦

下载:《饮食须知》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小麦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躁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温。消谷,止痢。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陈脏器云∶麸和面作止泄痢,调中,去热。

日华子云∶面∶养气,补不足,助五脏。麦黄∶温中下气,消食除烦。麸∶凉。治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伤折瘀血。醋炒贴 。麦苗∶凉。除烦闷,解时疾狂热,消酒毒,退胸膈热,患黄胆人绞汁服,并利小肠。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小麦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证类本草》小麦

《证类本草》

(小麦_图片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躁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

陶隐居云∶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作面则温,明 麦亦当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 麦,犹胜于米尔。唐本注云∶小麦汤用,不许皮坼,云坼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小麦曲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又有女曲、黄蒸。女曲,完小麦为之,一名 (音桓)子;黄蒸,磨小麦为之,一名黄衣。并消食,止泄痢,下胎,破冷血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小麦,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自然兼有寒温,面热麸冷,宜其然也。河、渭以西,白麦面凉,以其春种阙二时气,使之然也。臣禹等谨按蜀本云∶以作 ,微寒。主消渴,止烦;以作曲,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萧炳云∶麦鲤鱼食之,令人口疮。

药性论云∶小麦,臣,有小毒。能杀肠中蛔虫,熬末服。陈藏器云∶麸,味甘,寒,无毒。

和面作饼,止泄利,调中,去热,健人,蒸热袋盛,熨人。马冷失腰脚,和醋蒸,抱所伤折处,止痛散血。人作面,第三磨者凉,为近麸也。小麦,皮寒肉热。又云∶麦苗,味辛,寒,无毒。主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麦苗上黑霉名麦奴,主热烦,解丹石,天行热毒。又云面,味甘,温。补虚,实人肤体,浓肠胃,强气力,性拥热,小动风气。又云∶女曲,一名子.按 子与黄蒸不殊。黄蒸,温补,消诸生物。北人以小麦,南人以粳米,皆六、七月作之。又云磨破之,谓当完作之,亦呼为黄衣,尘绿者佳。孟诜云∶小麦,平,服之止渴。又,作面有热毒,多是陈 之色。作粉补中益气,和五脏,调脉。又,炒粉一合,和服断下痢。又,性主伤折,和醋蒸之,裹所伤处便定。重者,再蒸裹之,甚良。日华子云∶面,养气,补不足,助五脏,久食实人。又云麦黄,暖。温中下气,消食除烦。麸,凉。治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伤折瘀血,醋炒贴 。麦苗,凉。除烦闷,解时疾狂热,消酒毒,退胸膈热。患黄胆人绞汁服,并利小肠,作齑吃,甚益颜色。

图经曰∶麦有大麦、小麦、 麦、荞麦,旧不着所出州土。苏云大麦出关中,今南北之人皆能种莳。屑之作面,平胃,止渴,消食。水渍之生芽为 ,化宿食,破冷气,止心腹胀满

今二种∶一种类小麦,一种类大麦,皆比大、小麦差大。凡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大、小麦,地暖处亦可春种之,至夏便收。

故有毒。小麦性寒,作面则温而有毒,作曲则平胃止利。其皮为麸,性复寒,调中去热,亦犹大豆作酱、,性便不同也。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然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也。药品不甚用之。

食疗云∶平。养肝气,煮饮服之良。又云∶面有热毒者,为多是陈 之色。又,为磨中石末在内,所以有毒,但杵食之即良。又宜作粉食之,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续气脉。圣惠用小麦作饭,水淘食之。又方∶主妇人乳痈不消。右用白面半斤,炒令黄色,用醋煮为糊,涂于乳上,即消。外台秘要∶治痢,色白不消者,为寒下。方∶好面米粥,纳面方寸匕。又云∶此疗泻百行,师不救者。千金方∶治黄胆。

饮六、七合,昼夜三、四饮之,三、四日便愈。又方∶治火疮。熬面入栀或掺,瘥。肘后方∶主食过饱烦闷,但欲卧而腹胀一切伤折。寒食蒸饼限多少,末,酒服之,验。经验方∶治鼻衄。以冷水调面浆,服之立瘥。又方∶治吹奶。

水调面煮如糊,欲熟即投无灰酒一盏,共搅之,极热,令如稀粥,可饮即热吃。仍令人徐徐按之,头上皮虚肿,薄如蒸饼,状如裹木。以口嚼敷之,瘥。孙真人麦,心之谷也,心病宜食。主除热止渴,利小便,养心气。又方∶治酒黄。取小麦三升杵,和少如金色,小便赤。取小麦杵取汁,服一合。食医醋和作弹丸二、三十个,乘热吞三、两个。其哕定八丸尚未定,晚后饭前再作吞之。遗方∶治金疮腹肠出,不能纳之。小麦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去滓滤,使极冷。令人含 之,疮肠渐渐入,冷其旁人语,又不须令病患知,肠不即入。取病患卧席四,合病患举摇,稍须臾便肠自入。十日中,食不饱,数食须使少。勿使惊,即杀人。别说云∶谨按小麦,即今人所磨为面,日常食者。八、九月种,夏至煎熟。一种春种,作面不及经年者良。大麦作饭滑,饲马良。 麦,今以似小麦而大粒,色青黄,作面脆硬,食多胀人。京东、西,河北近京,又呼为黄颗。关中又有一种青颗,比近道者粒微小,色微青,专以饲马,未见入药用。然大麦、麦二种,其名差互,今之 麦与小麦相似而差大,宜为之大麦。今之大麦不与小麦相似,而其皮矿脆,宜为之 麦。用此恐传记因俗而差之尔,不可不审也。

衍义曰∶小麦,暴淋煎汤饮,为面作糊。入药水调,治人中暑。马病肺卒热,亦以水调灌愈。生嚼成筋,可以粘禽虫。

引用:《证类本草》小麦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小麦

《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心经。

【功效】养心安神。

【临床应用】用于神志不宁,失眠等症。

本品善于养心以宁神志,对于神志失常以及夜寐不安等心神不宁之症,常常配合炙甘草、大枣等药同用,有养心安神作用。

【处方用名】小麦、淮小麦(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甘草、小麦、大枣。治脏躁,常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烦躁不安等。

引用:《中药学》小麦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千金翼方》小麦

《千金翼方》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躁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

引用:《千金翼方》小麦

下载:《千金翼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小麦

《冯氏锦囊秘录》

禀四时中和之气,故味甘,气微寒,无毒。然寒气全在于皮,故面去皮则热,所谓谷属金而糠性热,麦属阳而麸性凉,物物俱一太极也。入手少阴经,少阴有热则燥渴咽干,解少阴之热,则燥渴咽干自止。心与小肠为表里,脏气清腑病自除矣,故利小便。

肝心为母子之脏,子能令母实,故主养肝气,甘寒走二经,而能益血凉血,故治漏血唾血也。曲性温所以能消谷,止痢,面性热故不能消热止烦。凡入药以北来者为胜,北方雪多,地气浓热性减,故北人以之代饭,而不患者,以人所处地势高燥,已无湿热熏蒸之毒,面性又复温平,故能浓肠胃强气力,补诸虚助五脏,真功不减也。东南卑湿,春多雨水,其湿热之气,人与物皆郁积于内,故食之每多发病,动气发渴,助湿发肿,夏月疟痢尤宜禁之。浮麦即水淘浮起者是也。能止自汗盗汗,亦以北方者良。

寒食面者,寒食日以纸袋盛面,悬风处数十年亦不坏,取其热性去而毒无也。荞麦面大补精力,实肠胃而消腹中经年所积滓秽,不宜久食,并忌同猪肉食。

小麦养心气肝气,止漏红唾红,通淋利小便,除热解烦渴。浮水麦先枯未实,能养心除热,敛虚汗如神,砻磨成麸,实大肠、止泻,水浸为 ,消宿食除膨,作面成挂,充餐不厌,助五脏增益气力,浓肠胃滑白肌肤,性热未免动风,萝卜汁服可解。麦粉即麸面洗斤澄出浆粉也。消痈肿,疗火伤,炒黑醋调,消肿甚效。小麦茎叶名麦穗,去酒疸目黄,苗上黑霉,先枯者名麦奴,却天行热毒。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小麦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服食导饵》小麦

《服食导饵》

性味 甘平。

功能 补心养肝,除热止烦,厚肠胃,强气力,消肿止痛

效用 补心气,治神志不安,夜寐不宁,悲伤欲哭,精神恍惚,心慌怔忡,自汗,盗汗,脏躁等症。补五脏,养肝血,厚肠胃,治疗泄泻、寒痢,气短乏力。除热止烦可奏滋阴生津止渴之效,治疗骨蒸潮热,咽干口燥,心烦口渴,身体壮热,小便不利等症。

现代研究发现,小麦主要含有麦谷蛋白及麦胶蛋白,含有八种必需氨基酸,糖类,,维生素,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此外,麦胚还含植物凝集素。

引用:《服食导饵》小麦

下载:《服食导饵》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饮膳正要》小麦

《饮膳正要》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烦躁,消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痛,唾血。

引用:《饮膳正要》小麦

下载:《饮膳正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医饮食营养学》小麦

《中医饮食营养学》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

【异名】又叫淮小麦。

【性味归经】甘,凉。入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益肾,除热止渴,通淋止泻。

【应用】

1.脏躁,心神不宁:小麦500克,甘草90克,大枣10枚,上三味加水煮,温服。(《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2.烦热,消渴,泄痢:小麦做饭及煮粥时,用于消渴口干。(《食医心镜》)

3.肠胃不固慢性泄泻:小麦面炒令焦黄,温水调服,每日2次,每次一汤匙(《饮膳正要》炒面粉);或以飞罗面炒熟,每晨以白砂糖或炒盐调食,用于大便久泻。(《随息居饮食谱》)

【现代研究】

种子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糊精、粗纤维。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麦麸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蛋白质,有和缓神经的功效,可治脚气病和末梢神经炎。

【按语】

小麦胚芽中含有丰富维生素E,可抗老防衰,宜老年人食用。浮小麦(为未成熟的嫩麦,淘洗时飘浮于水面)性味甘,寒,有镇静,止盗汗、虚汗,生津液,养心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热多寒、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等症。

【参考文献】

1.《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2.《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引用:《中医饮食营养学》小麦

下载:《中医饮食营养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小麦

《医学入门》

小麦甘凉养心肝,除烦止渴利便难,润咽更止漏唾血,浮者盗汗实时干,麦苗退热消酒疸,麦奴治疫解金丹

小,形小也;麦,脉也。以继续谷米,续民命脉,即今人所磨为面食者。无毒。主养心肝气,除热,止烦渴、咽干,利小便,止漏血、唾血、暴淋,杀蛔虫。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浮小麦,止盗汗,治大人、小儿骨蒸肌热,妇人劳热。入药微炒。麦苗,味辛,寒,退胸中邪热,消酒毒,除黄胆,利小便。绞汁服之。麦奴,即苗上黑霉。主烦热,解丹石、天行热毒。

引用:《医学入门》小麦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x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小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