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

目录
《本草备要》粳米
《本草从新》粳米
《本草撮要》粳米
《本草分经》粳米
点击打开目录
《本草经解》粳米
《本草经解》粳米
《本草蒙筌》粳米
《本草求真》粳米
《本草思辨录》粳米
《本草衍义》粳米
《本草易读》粳米
《本草择要纲目》粳米
《长沙药解》粳米
《得配本草》粳米
《名医别录》粳米
《食疗本草》粳米
《食物疗法》粳米
《汤液本草》粳米
《新修本草》粳米
《药性切用》粳米
《药征续编》粳米
《饮食须知》粳米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粳米
《证类本草》粳米
《千金翼方》粳米
《冯氏锦囊秘录》粳米
《服食导饵》粳米
《饮膳正要》粳米
《中医饮食营养学》粳米
《医学入门》粳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粳米
《中药大辞典》粳米
《中华本草》粳米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备要》粳米

《本草备要》

,硬也

补脾清肺

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色白入肺。除烦清热,煮汁止渴(仲景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并用之以清热、补不足。张文潜《记》∶粥能畅胃气,生津液,每晨空腹食之,所补不细。昂按∶今人终日食粥,不知其妙。迨病中食之,觉与脏腑相宜,迥非他物之所能及也)。粳,乃之总名,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气多,性凉,尤能清热(北粳凉,南粳温,白粳凉,红粳温,新食之动气)。

陈廪米冲淡可以养胃,煮汁煎药,亦取其调肠胃、利小便去湿热除烦渴之功(《集成》云∶陈米饭扎作团,火 存性,麻油,腻调,敷一切恶疮、百药不效者)。

引用:《本草备要》粳米

下载:《本草备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从新》粳米

《本草从新》

和胃补中、清肺.

甘平.(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平和五脏.补益气血.色白入肺.除烦清热.利便止渴.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金气多.性凉.尤能清热.新米乍食动气.(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以鸡屎白.)泔、(古名米沈、第二次者、清而可用.)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

引用:《本草从新》粳米

下载:《本草从新》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粳米

《本草撮要》

味甘平.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功专和胃补中.得石膏附子.皆取其留中也.惟北粳白粳陈粳凉.赤粳新粳热.南粳温.且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金气多.尤能清热.凡人嗜生米久成瘕.治以屎白即愈.米泔古名米沈.第二次者清而可用.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

引用:《本草撮要》粳米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粳米

《本草分经》

甘平,得天地中和之气,平和五脏,补益气血,入肺清热利便,晚收者性凉,尤能清热。北粳凉,南粳温,新粳热,陈粳凉,赤粳热,白粳凉,新米动气。米泔清热凉血利小便,用第二次者。

引用:《本草分经》粳米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粳米

《本草经解》

气平.味甘苦.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粳米气平.禀天秋成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苦无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入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肺主气.气平益肺.所以益气.脾为阴气之原.脾阴充足.则五脏血脉精.周身皮筋骨.皆因之强健.自无心烦下泄之事矣.所以止烦止泄也.

【制方】

白米五合.鸡屎一升.同炒焦为末.水一升顿服.治食生米成瘕.炒焦入药.开胃下气

引用:《本草经解》粳米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粳米

《本草经解》

粳同 .稻粘者为糯.不粘者粳.入药.晚粳良.其早熟者为 .纲目另列.云气温.主温中除湿.先秋登场.江淮间于糯之外.统名为 .不复称粳.于此种早 .谓之白稻.以其米色独白.本列稻粳 三种.稻即糯.盖专称糯为稻也.

引用:《本草经解》粳米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蒙筌》粳米

《本草蒙筌》

(即晚大米) 味甘、苦,气平、微寒。无毒。水田堪莳,降才收。大多,米粘曰粳。有赤白两种(赤者江右多莳)。入心肺二经。拯病煎汤,惟白最胜。充飧为饭,过熟则佳。益气填补中焦,止泄平和五脏。合熟鸡头芡实熟者)

煮粥,明目强志益精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者,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

又陈廪米味兼咸、酸。即粳米贮仓廪年深,致性缓调脾胃效捷。易消化频止泄痢,多滋润意解渴烦胃进食。若蒸作饭和,能封肿毒立差。研汁下咽,去卒心痛。惟忌马肉同食,恐痼疾难瘳。炊寒食饭敷,灭瘢痕,捣泥烂才妙;煮炒米汤饮,润喉燥,去火毒良方火毒去尽才煮,不尔则反助燥渴。)

米秧莳高田,早秋便可收割。谷长无刺,米小不粘。色赤白亦有两般,凭炊煮任充正用。温中健脉,益卫养荣。仍长肌肤,尤调脏腑。稻米亦小,味甘气温。收近重阳,舂甚洁白。若粘滞者曰糯,不沾滞者曰杭。商贾贸钱,竟谓粘米。煮诚妙,酿弥佳。充不宜,恋膈难化。昏五脏令人贪睡,动正气致人发风。

霍乱吐逆不休,用清水研服即止。稻稳(即秕芒也)治蛊毒作胀,稻秆疗黄胆如金。并用煎脓,莫惜时啜。

稻秆治跌损,淋汁沃痛渐杵头细糠,堪治能送食饮过喉,斯亦舂捣义尔。

糠秕勿用筑枕,枕则令人损明(谟)按∶东坡云∶稻者, 谷通名。罗氏亦曰∶在谷通谓之稻。故今人号 为早稻,号粳为晚稻。《论语》曰∶食夫稻,是亦指粳而谓。何独《本经》款中直指稻为糯米,与前诸说大相戾焉?

或者云∶糯与粳有粘不粘之异,故书通名以标之,未必得其意也。

引用:《本草蒙筌》粳米

下载:《本草蒙筌》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求真》粳米

《本草求真》

(麻稻)固中清热除烦

粳米(专入脾胃。兼入心脾)。即人常食之米也。禀天地中和之气。味甘性平。(时珍曰。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之以鸡屎白焉。)人非此物不能养生。故性专主脾胃。而兼及他脏。凡五脏血脉。靡不因此而灌溉。五脏积液。靡不因此而充溢。他如周身筋骨肌肉皮肤。靡不因此而强健。故凡白虎叶石等汤。靡不用此以为固中清热。然米既有早晚之不同。复有地土出处之各异。(颖曰。新米乍食动风。陈者。病患尤宜。)早米受气既早。性虽温而质多粘。食之反能恋膈。(脾有湿滞者最忌。)晚米受气既迟。其性稍凉。服之不无稍清。而白晚性滞。尤觉滋害。出于高地。则米硬而质洁。出于洼处。则米润而性阴。然总于中是固。诸方用此佐助。盖恐药性苦寒。得此甘缓同入。俾胃气不致顿损。而热与烦亦得与之俱安矣。此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一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也。

引用:《本草求真》粳米

下载:《本草求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思辨录》粳米

《本草思辨录》

稼穑作甘,为土之正味。不似他物之甘,独有所偏。粳米平调五脏,补益中气,有时委顿乏力,一饭之后,便舒适异常,真有人参不逮者,可以想其功能矣。

粳米得金水之气多,于益气之中兼能养阴,故补剂寒剂,无不可赞助成功。

谷为人生至宝,而霍乱痧胀,与夫欲吐不吐,欲泻不泻之证,周时内咽米饮一口,即不可救。盖暑湿秽恶之邪,充斥隧络,而米饮入胃输脾归肺,又适以恢张之,使无一隙之余,所以告危如是之速。

引用:《本草思辨录》粳米

下载:《本草思辨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衍义》粳米

《本草衍义》

白晚米为第一,早熟米不及也。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逮。然稍生则复不益脾,过熟则佳。

引用:《本草衍义》粳米

下载:《本草衍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易读》粳米

《本草易读》

陈者下气,宜病患。

甘,平,微寒,无毒。补中和胃,益气除烦,清热止渴壮筋骨益肠胃,和五脏而好颜色。

霍乱吐泻,烦渴,入水研汁,合竹沥服之。(验方第一。)

赤痢热躁,入水研汁,入瓶中,贮井底一宿,平旦服之。(第二。)

自汗不止,杵粉绢包扑之。(第三。)

五种尸病,水煮一沸常服之。(第四。)

心气痛水煎一沸即服。(第五。)

初生无皮,杵粉扑之。(第六。)

小儿生疮,嚼敷之。(第七。)

胎动腹痛,下黄汁,脉欲散,同黄 煎服。(第八。)

引用:《本草易读》粳米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粳米

《本草择要纲目》

(粳音庚.粳乃谷稻之总名也.有早中晚三收.诸本草独以晚稻为粳者非矣.)

【气味】

甘苦平无毒.(生者寒.燔者热.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新米乍食动风气.陈者下气.病患尤宜.常食干粳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同肉食发痼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急烧仓米灰和浆服之.不尔即死.)

【主治】

益气止烦.止渴止泄.温中和胃气.长肌肉.补中壮筋骨益肠胃.煮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下痢.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通五脏.好颜色.常食干粳饭.令人不噎.粳有早中晚三收.以晚白米为第一.得天地中和之气.同造化生育之功.非他物可比.本草言粳米益脾胃.而张仲景白虎汤用之入肺.以味甘为阳明之经.色白为西方之.而气寒入手太阴也.桃花汤用之以补少阴之正气.竹叶石膏汤用之以益不足.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粳米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粳米

《长沙药解》

【本经】无。

味甘,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入太阴而补脾精,走阳明而化胃气,培土和中,分清泌浊,生津而止燥渴,利水而通热涩。

《金匮》附子粳米汤附子一枚,粳米半升,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以火虚土败,水寒木郁,肝木克脾,故腹中雷鸣而为切痛,胆木克胃,故胸胁逆满而作呕吐。粳米、甘、,补土和中,附子驱下焦之湿寒,半夏降上脘之冲逆也。

《伤寒》桃花汤,方在赤石脂。用之治少阴病,腹痛下利,小便不利,便脓血者。以土湿水寒,木郁血陷,粳米补土而和中,利水而泻湿也。

人之中气冲和,升降不反,则清阳弗陷而浊阴弗逆。中气亏损,升降倒行,清气下陷,痛坠而泄利,浊气上逆,痛满而呕吐,则冲和之地,变而为急迫之场矣。物之冲和,莫如谷气,粳米得谷气之完,《素问》:稻米者完。最补中焦,而理清浊。附子粳米汤以此和平厚重之气助其中宫,桃花汤以此和煦发达之气益其中脘,中旺则癸水将退,而后干姜奏其回阳之效,己土将复,而后石成其固脱之功,阴邪欲遁,而后附子展其破寒之能,胃气欲平,而后半夏施其降逆之力。若非粳米握其中权,虽以半夏、附子之长于降浊,何足恃其前茅,干、石脂之善于升清,安得逞其后劲。常山率然,但有首尾,未能如此呼应之灵也。

饮食入腹,是变精气,谷气化精,归于肝脾,谷精化气,归于肺胃。物之润泽,莫过于气,气清而化津水,津旺则金润,水利则土燥。水愈利则土愈燥而气愈清,气愈清则津愈旺而水愈利。故止渴之法,机在益气而清金,清金之法,机在利水而燥土。以土燥则清气飘洒,津液流布,脏腑被泽,是以不渴,土湿则浊气湮郁,痰涎凝结,脏腑失滋,是以渴也。粳米清液淳浓,最能化气生津,清金止渴,长于利水而燥土。白虎汤方在石膏。用之治伤寒表解之热渴,石膏、知母,清金而化水,粳米益气而生津也。人参白虎汤方在人参。用之治伤寒汗后之燥渴,石膏、知母,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益气而生津也。竹叶石膏汤方在竹叶。用之治大病差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麦冬、石膏,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益气而生津也。麦门冬汤方在麦冬。用之治咳嗽,火逆上气,咽喉不利,麦冬清金而化水,粳米、人参,益气而生津也。

盖非气则津不化,非津则水不生,譬之水沸而气腾焉。气上之熏泽而滋润者,津也,气下之泛洒而滴沥者,水也,使无粳米、人参益气生津之药,徒以知、膏、麦冬清金化水之品,求其止渴,断乎不能!人之夏热饮水,肠鸣腹胀而燥渴不止者,水不化气故也。

引用:《长沙药解》粳米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粳米

《得配本草》

甘,平。得天地中和之气,同造化生育之功。和五脏,通血脉,壮筋骨,长肌肉。晚收色白者,得金气多,性凉入肺,清热除烦,解渴、凉血、利便;早米粉,扑小儿初生无皮。粳米粉,扑自汗不止。频嚼白米,卧时涂小儿甜疮。

粳有早、中、晚三收。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之以鸡屎白。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

引用:《得配本草》粳米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粳米

《名医别录》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引用:《名医别录》粳米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食疗本草》粳米

《食疗本草》

(一)主益气,止烦(止)泄。其赤则粒大而,不禁水停。其黄绿即实中。〔嘉〕

(二)又,水渍有味,益人。都大新熟者,动气。经再年者,亦发病。江南贮仓人皆多收火稻。其火稻宜人,温中益气,补下元。烧之去芒。春舂米食之,即不发病耳。〔嘉〕

(三)仓粳米∶炊作干饭食之,止痢。又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嘉·证〕

(四)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嘉·证〕

(五)久陈者,蒸作饭,和醋封毒肿,立瘥。〔嘉〕

(又,毒肿恶疮∶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立瘥。)〔证〕

(六)又,研服之,去卒心痛。〔嘉〕

(七)白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痢。〔嘉〕

(八)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即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嘉〕

(九)淮泗之间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坚实。又,诸处虽多,但充饥而已。〔证〕

(十)性寒。拥诸经胳气,使人四肢不收,昏昏饶睡。发风动气,不可多食。〔心 〕

引用:《食疗本草》粳米〈平〉

下载:《食疗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食物疗法》粳米

《食物疗法》

粳米即日常人们食用的大米,亦称粳稻米。它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淀粉、维生素,以及钙、磷、等矿物质。粳米性味甘平,具有健脾养胃、止渴除烦、固肠止泻等功效。故药膳中多用粳米,且常作粥食。用粳米煮粥时浮在面上的浓稠液体叫做米油或粥油,其营养丰富,可滋阴强身,有医家称之“可代参汤”。因此粥被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应用实例】

1.腹泻陈仓米磨粉炒焦,每服3~6克,日服3次。

2.婴儿吐奶:炒焦粳米,水煎服汁。

3.肠风下血:陈仓米30克,柿蒂7个,加水同煮熟,去蒂服食。

4.粳稻180~240克,洗净,1次煎服;粳稻草60克烧灰,放杯中,开水冲泡,静置2小时,取上清液,同白米粥服。

5.便秘:早稻秆1把,烧灰水冲,服上层澄清液120克。

6.黄疸:早稻草60克,薏苡仁根30克,水煎服,数次。

引用:《食物疗法》粳米

下载:《食物疗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粳米

《汤液本草》

气微寒,味甘、苦。甘平。无毒。

入手太阴经、少阴经。

《液》云∶主益气,止烦、止渴、止泄。与熟鸡头相合,作粥食之,可以益精强志,耳目聪明。本草诸家共言益脾胃,如何白虎汤用之入肺?以其阳明为胃之经,色为西方之白,故入肺也。然治阳明之经,即在胃也。色白,味甘寒,入手太阴。又少阴证桃花汤用此,甘以补正气;竹叶石膏汤用此,甘以益不足。

《衍义》云∶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逮。然稍生,则复不益脾;过熟,则佳。

引用:《汤液本草》粳米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新修本草》粳米

《新修本草》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此即今常所食米,但有白、赤、小、大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前陈廪米,亦是此种,以廪军人,故曰廪耳。

〔谨案〕传称食廪为禄。廪,仓也。前陈仓米曰廪,字误作KT ,即谓廪军米也。苦廪军新米者,亦为陈乎?

引用:《新修本草》粳米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性切用》粳米

《药性切用》

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平;早粳温,晚粳凉。味皆微甘,天地中和之气,得日月平正之精,入胃而补脾益肺,长气养血,添精助神,为养生日用之万世不易之粮也,贵贱共珍之。稠米饮∶益胃养神,无火干渴最宜之。清米泔∶清热止利便除烦。谷壳∶醋拌蒸,敷寒痹。稻柴∶煮汁,消化牛乳。米 性味甘温,温中

引用:《药性切用》粳米

下载:《药性切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续编》粳米

《药征续编》

白虎汤、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人参汤

上三方,粳米各六合。

附子粳米汤、竹叶石膏汤。

上二方,粳米各半升。

桃花汤。

上一方,粳米一升。

麦门冬汤。

上一方,粳米三合。

【品考】

粳者,稻之不粘者,又名粳。罗愿曰∶稻。一名 ,然有粘不粘者,今人以粘为糯,不粘为粳。

【辨误】

明·春懋曰∶凡仲景方法,用米者皆稻米。王叔和改稻米作粳米,后世方家仿之,不知其是非。余曰∶其是是非非,春懋所能知也。夫人未尝知所以仲景方法,与病证相对,而何得分辨糯粳二米之功乎哉?夫稻也者,粳糯通称也。 亦然。颜师古刊误正俗(《本草纲目》掌禹所引证)。《本草》稻米,即今糯米也。或通呼粳糯为稻。《礼记》曰∶稻,曰嘉蔬。

孔子曰∶食夫稻。《周官》有稻人。郑玄曰∶以水泽之地,种谷也。 按∶谷者粳糯并称焉。汉有稻田使者,是通指糯粳而言。所以后人混称,不知稻即糯也。颜说非也,禹锡亦不知其非也。既谓通呼粳糯为稻,并通指粳糯而言,而又云后人混称,不知稻是即糯也。今根据此二说,而谓汉以上无粳米,皆是臆度不足取焉,李春懋亦未知此谬矣。王叔和改稻米作粳米。此说未知出于何书,但《外台秘要》第五温疟病方内,引《千金》论白虎加桂枝汤,服度煮法后曰∶《伤寒论》云∶用秕粳米。不熟稻米是也。今校之《千金》二方,无所见焉。古本有此说,亦不可知矣。我们常根据仲景之方,而试粳米之功,奏其方之效,则今粳米,即古粳米,不俟余辨矣。医者苟用之,不别粳糯亦可也。殊不知粳糯,即是一稻米矣。又按《肘后方》,治卒腹痛,粳米煮饮之,是即附子粳米汤方内,用粳米之意,洪盖取之乎。

【互考】

《尔雅翼》引汜胜之云∶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稻。稻若诗书之文,自根据所用而解之。

如论语食夫稻。则稻是粳。《月令》∶秫稻必齐,则稻是糯。《周礼》∶宜 。则 是粳。诗∶丰年多多 ,为酒为醴,则 是糯。又稻人职掌,稼下地至泽草所生,则种之。芒种是明稻,有芒有不芒者,今之粳,则有芒,至糯则无,是得通称 稻之明验也。然《说文》所谓,沛国谓稻曰糯,至郭氏《解雅》∶ 稻乃云∶今沛国称 。不知《说文》亦岂谓此 讹为糯邪?将与郭自异义也。 按∶许慎东汉人,郭璞西晋人,许岂有将与郭自异义之理乎?

盖许慎之说方言也,郭璞之说 ,亦稻之属也,近来古方家,或惑本草者流之说,而偏用今之糯米者非也。

引用:《药征续编》粳米

下载:《药征续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饮食须知》粳米

《饮食须知》

味甘,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

生性寒,熟性热。新米乍食动风气,陈米下气易消,病患尤宜。同马肉食发痼疾,同苍耳食卒心痛,急烧仓米灰和蜜浆调服,不尔即死。大人小儿嗜生米者,成米瘕。

饭落水缸内,久则腐,腐则发泡浮水面,误食发恶疮。黄粱米味甘性平,其穗大毛长,不耐水旱,名曰竹根黄。其香美过于诸。黄者出西洛,白者出东吴,者出襄阳。白青二粱味甘性微寒。 米味甘性温。陈廪米年久者,其性凉,炒则温。

同马肉食发痼疾。香稻米味甘性软,其气香甜。红者谓之香红,其熟最早。晚者谓之香稻米。

引用:《饮食须知》粳米

下载:《饮食须知》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粳米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按《蜀本》云∶断下痢,和胃气,长肌肉,温中。日华子云∶补中,壮筋骨,补肠胃。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粳米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证类本草》粳米

《证类本草》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

陶隐居云∶此即人常所食米,但有白、赤、小、大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前陈廪米亦是此种,以廪军人,故曰廪尔。唐本注云∶传称食廪为禄。廪,仓也。前陈仓米曰廪,字误作廪,即廪军米也。若廪军新米,亦为陈乎?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断下痢,和胃气,长肌肉,温中。孟诜云∶粳米,平。主益气,止烦泄。其赤则粒大而香,不禁水停。其黄绿即实都大新熟者动气。经再年者亦发病。江南贮仓人皆多收火稻。其火稻宜人,温中益气,补下元。烧之去芒,春舂米食之,即不发病耳。又云仓粳米,炊作干饭食之,止痢。又补中益气,坚筋,通血脉,起阳道。北人炊之,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气。久陈者蒸作饭,和醋封毒肿,立瘥,又,研服之,去卒心痛。白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痢。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即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日华子云∶补中,壮筋骨,补肠胃。

图经文具稻米条下。

食疗云∶淮泗之间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坚实。又,诸处虽多,但充饥而已。

外台秘要∶蛟子生在芹菜上,食之入腹,变成龙子,须慎之。粳米、杏仁乳饼煮粥。

食之三肘后方又渍酒肠胃哺,慎不粳米饭及衍义曰∶粳米,白晚米为第一,早熟米不及也。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逮。然稍生则复不益脾,过熟则佳。

引用:《证类本草》粳米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千金翼方》粳米

《千金翼方》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泻。

引用:《千金翼方》粳米

下载:《千金翼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粳米

《冯氏锦囊秘录》

即常食之米也。感天地冲和之气,得造化生育之功,为谷中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仲景曰∶人受气于水谷,以养神水,谷尽而神去。自上古圣人树艺至今,不可一日无此也。禀土德之正,其味甘、淡,性平,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固之而强健。

《本经》∶益气止烦,止泄,特其余事耳。入白虎汤,治作劳人伤寒发热,虚羸少气,气逆上冲欲吐。入桃花汤,治少阴病下痢脓血,或腹满下如脑者。粳米一升,赤石脂一斤(一半全一半末),干姜一两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七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圣济方》∶小儿出生无皮,色赤,但有红筋,乃受胎未足也。用早白米粉,扑之肌肤,自生。《千金方》∶嗜食生米成瘕,用白米五合,鸡屎白一升,同炒焦为末,水一升。顿服,少时吐出瘕如米汁或白沫淡水乃愈也。

米,即稻芽也。味甘,气温,无毒。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

粳米,益气填满中焦,止泻平和五脏。合芡实煮粥,明目强志,益精入心肺二经,拯病煎汤尚白,充飧为饭须熟,药中每用取甘以补正气,益不足。陈年米,尤易消化,善调脾胃,止泻痢,渴烦,开胃进食健脾。更却胃热。谷芽,消食,与麦芽同等。温中乃谷 偏长。

主治(痘疹合参) 粳米,气微寒。主益气,止烦渴泄泻,平和五脏,补益胃气。

黄米,气温,益真气,而和胃气,除烦渴而止泄泻,开胃进食。凡痘泻渴者,宜炒熟煮汤饮之最宜。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粳米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服食导饵》粳米

《服食导饵》

性味 甘平。

功能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

效用 补中益气,可坚筋骨,和五脏,多服强身好颜色。健脾养胃,可治虚烦,消渴不思饮食,止泻泄,下痢,和胃,治肌肉消瘦,益精强志,聪耳明目。

现代研究发现,粳米含8%的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中的八种:蛋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还含有脂肪、类、尼克酸、黄素、硫胺素等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元素。

引用:《服食导饵》粳米

下载:《服食导饵》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饮膳正要》粳米

《饮膳正要》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和胃气,长肌肉。即今有数种。(香粳米,匾子米、雪里白香子米。)香味尤胜。诸粳米捣碎,取其圆净者,为圆米,亦作渴米。

引用:《饮膳正要》粳米

下载:《饮膳正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医饮食营养学》粳米

《中医饮食营养学》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异名】大米、粳米。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

【应用】

1.婴儿吐奶(脾胃虚弱):粳米炒焦,水煎服汁。(《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淡竹沥一合(约20ml),粳米一合(约20g),炒黄,以水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

【使用注意】

粳米营养丰富,并大多存在于谷皮中,故平时不宜多食细粮,以免由于谷皮的丢失,而减少无机和维生素的摄入。此外,粥饭虽是补人之物,但是过量与偏食也不适宜。

【现代研究】

粳米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其中磷含量略高于糯米,而糊精含量略低于糯米。

【按语】

粳米煮成的粥饭是我国及东南亚等地人民的主食,为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稻有水生、陆生之别。按其粘性可分粳稻、稻、糯稻三种。

粳稻:植株较矮,秆硬叶幅狭,谷粒短圆,米的粘性较强,但比糯米差,胀性小,有除烦止渴的作用。

籼稻:植株较高,秆硬叶幅宽,谷粒细长,米的粘性差,胀性大。

糯稻:谷粒有较短圆型的,有细长型的,其米粒中含大量的糊精,粘性最强,胀性小。

【参考文献】

1.《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2.《食鉴本草》:“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

引用:《中医饮食营养学》粳米(《名医别录》)

下载:《中医饮食营养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粳米

《医学入门》

粳米无毒甘平味,能和五脏补脾胃,长肌坚骨止泄烦,强志益精又益气,孽米温中宿食消,杵糠下噎取其义。

粳,硬也,坚硬于糯米也。即今白晚米与早米。赤白大小异族,惟白晚米为最。入手太阴、少阴经。平和五脏,补益胃气,长肌肉,壮筋骨,止烦渴泄痢,强心志,益肾精,益肺气。养生书云∶气精皆从米变化而生,故字皆从米。有病者,煮粥食之,不杂一物,其病自愈。造饭过熟则佳。食干饭止泻,若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和苍耳食,令卒心痛,烧陈仓米和蜜浆解之。和马肉同食,发痼疾。新熟者动气,经再年者发病。《液》云,白虎汤用之入肺,以阳明为胃之经,色为西方之白也;少阴症桃花汤用此,甘以补正气;竹叶汤用此,甘以益不足。孽米,即谷芽也。去壳,止取孽中之米,故曰孽米。味苦,温,无毒。主寒中下气。

开胃消食除烦热。性温于麦芽。杵糠,即舂杵头细糠也。性平。主卒噎不下及反胃不止,刮取含之即去。亦取其舂捣之义耳。又烧末服之令易产。以糠作枕,损人眼目。

引用:《医学入门》粳米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j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粳米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