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
《本草纲目》黍

「释名」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
「气味」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丹黍米:甘、微寒、无毒。黍茎和根:辛、热、有小毒。
「主治」
引用:《本草纲目》黍
《本草乘雅半偈》黍

(别录中品)
【气味】甘平,无毒。
【核】曰∶出荆、郢州,及汴、雒、河、陕间。待暑而种,与植谷同时,覆土锄治,皆如禾法,但早登为别异也。月令仲夏之月,农既登黍矣。天子以雏尝黍羞,与含桃先荐寝庙。
其其苗大体似稷,故诗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其秀成枝而舒散,一稃二米,两粒并均,虽地有肥瘠,岁有凶穣,大小轻重,略无差等。色玄者 ,色黄者 ,故累 定律,郁成 ,此嘉谷也。
【 】曰∶黍者百谷之精,禀天地中和之气以生,故一稃二米,均无差等。象太极之两仪,是以之定律,为阴阳衡量之始,他谷所不及也。主补中益气者,盖音始于宫。宫,土音也。其数八十一,其声最大而中,声出于脾,合口而通之,四体百骸,动皆中节。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黍
《本草从新》黍

补中.
甘温.益气补中.(苏颂曰∶粘者为秫、可以酿酒、北人谓为黄米、亦曰黄糯、不粘者为黍、可食、如稻之有粳糯也、时珍曰∶此误以黍为稷、以秫为黍也、盖稷之粘者为黍、粟之粘者为秫、粳之粘者为糯、别录本文、着黍秫糯稻之性味功用甚明、而注者不谙、往往谬误如此、今俗不知分别、通呼秫与黍为黄米矣.)久食令人多热烦.(罗愿尔雅翼云∶黍者暑也、以其象火、为南方之谷、最粘滞、与糯米同性、其气温暖、故功能补肺、而多食作烦热、缓筋根、治心气疼痛.(煎汤温服.)
引用:《本草从新》黍
《本草撮要》黍
《本草分经》黍
《吴普本草》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