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麻黄麻黄
目录
《本草纲目》麻黄
《本草备要》麻黄
《本草便读》麻黄
《本草乘雅半偈》麻黄
《本草崇原》麻黄
《本草从新》麻黄
《本草撮要》麻黄
《本草分经》麻黄
《本草分经》麻黄
《本草分经》麻黄
《本草分经》麻黄
《本草害利》麻黄
《本草害利》麻黄
《本草害利》麻黄
《本草经解》麻黄
《本草经集注》麻黄
《本草蒙筌》麻黄
《本草求真》麻黄
《本草思辨录》麻黄
《本草图经》麻黄
《本草新编》麻黄
《本草衍义》麻黄
《本草易读》麻黄
《本草择要纲目》麻黄
《本经逢原》麻黄
《长沙药解》麻黄
《得配本草》麻黄
《滇南本草》麻黄
《雷公炮炙论》麻黄
《雷公炮制药性解》麻黄
《名医别录》麻黄
《神农本草经》麻黄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麻黄
《中药炮制》麻黄
《汤液本草》麻黄
《吴普本草》麻黄
《新修本草》麻黄
《药鉴》麻黄
《药笼小品》麻黄
《药性切用》麻黄
《药征》麻黄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麻黄
《证类本草》麻黄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麻黄
《中药学》麻黄
《千金翼方》麻黄
《瘴疟指南》麻黄
《外科全生集》麻黄
《冯氏锦囊秘录》麻黄
《医学衷中参西录》麻黄
《顾松园医镜》麻黄
《医学入门》麻黄
《中国药典》麻黄
《中药大辞典》麻黄
《中华本草》麻黄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纲目》麻黄

《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卑相、卑

「气味」(茎)苦、温、无毒。(节)甘、平、无毒。

「主治」

1、流行热病(初起阶段)。用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煮成。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伤寒黄疸。用麻黄一把,去节,棉裹,加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见效。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3、黄肿、脉沉、小便不利。用麻黄四两,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两,煮成三升。每服一升。盖厚被让出汗。不汗,须再次服药。注意避风寒。此方名“甘草麻黄汤”。

4、风痹冷痛。用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共研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稀。每服一匙,热酒调下,汗出见效。注意避风。

5、产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黄去节,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尽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胆怯惧,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黄,等分为末,加炼和丸,如小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黄丸”。

7、中风。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8、盗汗、阴汗。用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又方: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外用麻黄根、旧扇,共研为末,扑身上。

9、诸虚自汗(夜卧更甚,久则枯瘦)。用黄芪、麻黄根各一两,加牡蛎(淘米水浸洗后煅过)一起制成散剂。每服五钱,以水二碗,小麦百粒煎服。

10、阴囊湿疮。用麻黄根、石硫磺各一两,米一合,共研为末,涂敷患处。

引用:《本草纲目》麻黄

下载:《本草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备要》麻黄

《本草备要》

轻,发汗

辛温微苦(僧继洪曰∶中牟产麻黄,地冬不积雪,性热,故过服泄真气)。入足太阳(膀胱),兼走手少阴、阳明(心、大肠)而为肺家专药。能解肌,去营中寒邪、卫中风热。

调血脉通九窍,开毛孔。

治中风伤寒(中,犹伤也),头痛温疟咳逆上气(风寒郁于肺经。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痰哮气喘(哮证宜泻肺气,虽用麻黄,而不出汗,本),赤黑毒(胃热。

一曰斑证,表虚不得再汗,非便闭亦不可下,只宜清解其热),毒风疹痹,皮不仁,目赤肿痛水肿风肿。过剂则汗多云阳,夏月禁用(汗者心之液,过汗则心血为之动摇,乃骁悍之剂。丹溪以人参、麻黄同用,亦攻补法也。东垣曰∶十剂曰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是也。邪客皮毛,腠理闭拒,营卫不行,故谓之实,二药轻清,故可去之。时珍曰∶麻黄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根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二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不同。王好古曰∶麻黄治卫实,桂枝治卫虚,虽皆太阳经药,其实营卫药也。心主营为血,肺主卫为气。故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枝为手少阴心之剂。时珍曰∶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未有究其精微者。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恶寒;风伤卫,卫气外滞,不能内护于营,营气虚弱,津液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然风寒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肺之合也,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和气。汗后无大热而喘者加石膏。《活人书》,夏至后加石知母,皆泄肺火之药,是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散肺经火郁之药。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而肺气虚,虚则补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泄木而固脾;使以,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下后微喘者,加浓朴仁,以利肺气也。汗后脉沉迟者加人参,以益肺气也。《活人书》,加黄芩阳旦汤,以泻肺热也。是桂枝汤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诸家皆以麻黄桂枝为肺经药,谓伤寒传足不传手者误也。桂能平肝)。

发汗用茎去节,煮十余沸,掠去浮沫,或用汤略泡。

备用,亦有用蜜炒者(庶免太发),止汗用根节(无时出汗为自汗,属阳虚;梦中出汗为盗汗,属阴虚。用麻黄根、蛤粉粟米等分为末,袋盛扑之佳。时珍曰∶麻黄发汗,驶不能御;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不可测如此。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等证,皆可加用。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引诸药至卫分而固腠理。汗虽为心液,然五脏亦各有汗。经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浓朴、白薇为使。恶辛夷、石膏。

引用:《本草备要》麻黄

下载:《本草备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便读》麻黄

《本草便读》

麻黄图片

走太阳寒水之经.功先入肺.为发汗轻疏之剂.性则偏温.寒饮稽留.藉味辛而宣散.痰哮久痼.仗苦力以搜除.(麻黄其中空.味辛苦.气味俱薄.升也阳也.专入肺家卫分.疏散风寒.达表由汗而出.麻黄本肺家卫分药.仲景治寒伤营用麻黄汤者.以内有桂枝领之入营也.宣肺发表.麻黄之能足以尽之.故一切咳嗽宿哮等疾.凡属肺中有风寒痰饮者.皆可用之.不必拘拘乎麻黄之但能出汗也.足太阳主一身之表.故入之.大抵寒邪轻而从口鼻入者.则伤肺.寒邪重而从表入者.则伤经.故虽所伤不同.而其治则一也.麻黄之功.首先入肺.若肺中有寒痰宿饮之疾.麻黄到肺.只能搜剔肺中痰饮.不能再发汗出表.犹用兵者.有一战之功.无再战之力也.)

引用:《本草便读》麻黄

下载:《本草便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乘雅半偈》麻黄

《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中品)

纤细虚中,宛如毛孔。故可对待满实之毛孔。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汗出,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

】曰∶出荥阳、中牟、汴京者为胜。所在之处,冬不积雪。二月生苗,纤细劲直,外黄内赤,中虚作节如;四月梢头开黄色,结实如百合瓣而紧小,又似皂荚子而味甜;

根色紫赤,有雌雄两种,雌者开花结实。修治,去根及节,煮十多沸,掠去白沫,恐令人烦根节能止汗故也。浓朴、白为之使。恶辛夷、石苇

【 】曰∶表黄里赤,中虚离,生不受雪,合辅心王,宣扬火令者也。主治寒风温疟,标见头痛之标经,侵淫部署之首,形层之皮,致毛孔满实,逆开反阖者,宣火政令,扬液为汗而张大之,八万四千毛孔,莫不从令,而去邪热气矣。但热非病反其本,中标之病,即寒风炎威之气,使人毛孔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劲切之性,仍未反乎本气之寒也。咳逆上气者,毛孔满闭,则不能布气从开,故上逆而咳。症坚积聚者,假气成形,则不能转阖从开,故积坚而症。盖不独本性不迁,即本气犹未变易,故仍可转入为出,易冬为春,否则妄汗亡液,败乱心王矣。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麻黄

下载:《本草乘雅半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崇原》麻黄

《本草崇原》

气味苦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麻黄始出晋地,今荥阳、中牟、汴州、彭城诸处皆有之。春生苗,纤细劲直,外黄内赤,中空有节,如竹形,宛似毛孔。)

植麻黄之地,冬不积雪,能从至阴而达阳气于上。至阴者,盛水也,阳气者,太阳也。

太阳之气,本膀胱寒水,而气行于头,周遍于通体之毛窍。主治中风伤寒头痛者,谓风寒之邪,病太阳高表之气,而麻黄能治之也。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者,谓温疟病藏于肾,麻黄能起水气而周遍于皮毛,故主发表出汗,而去温疟邪热之气也。治咳逆上气者,谓风寒之邪,闭塞毛窍,则里气不疏而咳逆上气。麻黄空细如毛,开发毛窍,散其风寒,则里气外出于皮毛,而不咳逆上气矣。除寒热,破症坚积聚者,谓在外之寒热不除,致中土之气不能外达,而为症坚积聚。麻黄除身外之寒热,则太阳之气出入于中土,而症坚积聚自破矣。

引用:《本草崇原》麻黄

下载:《本草崇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从新》麻黄

《本草从新》

轻、发汗.

辛苦而温.(僧继洪云∶中牟产麻黄地、冬不积雪、性热可知.)入足太阳.(膀胱.)兼走手少阴阳明.(心、大肠.)而为肺家专药.能发汗解表.去营中寒邪.疏通气血.利九窍.开毛孔.治伤寒头痛.恶寒无汗.(东垣曰∶十剂云∶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类是也、邪客皮毛、腠理闭拒、营卫不行、故谓之实、二药轻清可去之、时珍曰∶麻黄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二药皆轻扬升发、而所入不同、好古曰∶麻黄汤治卫实、桂枝汤治卫虚、虽皆太阳经药、其实营卫药也、心主营为血、肺主卫为气、故麻黄为手太阴肺之剂、桂枝为手少阴心之剂、时珍曰∶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未有究其精微者、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固闭、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恶寒、风伤卫、卫气外泄、不能内护于营、营气虚弱、津液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然风寒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肺之合也、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和气、汗后无大热而喘者、加石膏、活人书、夏至后加石膏知母、皆泄肺火之药、是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散肺火郁之药、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而肺气虚、虚则补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泄木而固脾、使以姜枣、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下后微喘者、加浓朴杏仁、以利肺气也、汗后脉沉迟者、加人参、以益肺气也、有火者加黄芩、为阳旦汤、以泻肺实也、是桂枝汤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温疟.咳逆上气.(风寒郁于肺经、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痰哮气喘.(哮证宜泻肺、然惟气实者、可暂用.)皮肉不仁.水肿风肿.唯冬月在表.

真有寒邪者宜之.若非冬月.或无寒邪.或寒邪在里.或伤风等证.虽发热恶寒.不头疼身疼皆不可用.虽可汗之证.亦不宜过剂.(汗为心液、过汗则心血为之动、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大患、丹溪以人参麻黄同用、亦攻补法也.)发汗用茎.去节.煮十余沸.掠去浮沫.或用醋汤略泡.晒干.亦有用蜜水炒者.(庶免太发.)止汗用根节.

虚、梦中出汗为盗汗、属阴虚、用麻黄根、蛤粉、米等分为末、袋盛扑之、佳、时珍曰∶麻黄发汗、驶不能御、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不可测如此、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等证、皆可加用、盖性能行周身肌表、引药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汗虽为心液、然五脏亦各有汗、经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浓朴、白薇为使.恶辛夷、石膏.(内外障翳、麻黄根一两、归身一钱、同炒黑色、入麝香一厘、为末、 鼻频用、效.)

引用:《本草从新》麻黄

下载:《本草从新》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麻黄

《本草撮要》

味苦辛.入手太阴足太阳经.功专散邪通阳.得射干肺痿上气.得桂心治风痹冷痛.夏月禁用.过服亡阳.蜜炒稍缓.止汗用根.浓朴、白薇为使.恶辛夷、石膏.

引用:《本草撮要》麻黄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麻黄

《本草分经》

辛苦温,肺家专药,入膀胱兼走大肠心经,发汗解表,去营中寒邪,疏通气血,惟冬月在表真有寒邪者宜之,否则不可用。去根节制用。根节止汗。

引用:《本草分经》麻黄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麻黄

《本草分经》

见肺散。

引用:《本草分经》麻黄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麻黄

《本草分经》

见肺散。

引用:《本草分经》麻黄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麻黄

《本草分经》

见肺散。

引用:《本草分经》麻黄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麻黄

《本草害利》

〔害〕其性轻扬善散,发表最速,若表虚自汗,饮食劳倦杂病;自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痘疮倒靥,不因寒邪所郁,而因热甚;虚人伤风,气虚、发喘,阴虚火炎,以致眩晕头痛;南方类中风瘫痪,及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汗多亡阳,能损人寿,戒之戒之!春深夏日,以至秋初,法同禁。惟冬月在表,真有寒邪伤营见证者宜之。若非冬月,或无寒邪,或寒邪在里,或风伤于卫等症,虽发热恶寒,不头痛身痛而拘急,六脉不浮紧者,皆不可用。虽可汗之症,亦不宜过剂。汗为心液,过汗则心血为之动,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大患。

中牟产麻黄,地冬不积雪,其性热可知。

〔利〕苦辛温,入心、肺、膀胱、大肠四经。专司冬令寒邪,头疼身热脊强,去营中寒邪,泄卫中风热,轻可去实,为发散第一药。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二药皆轻扬升发,而所入不同,疮家用生麻黄,与甘草等分,或配犀角地黄汤,或配竹叶石膏汤,或配大生地,能令人不出汗,使脓水走多,其愈乃速。误用者,熟地解之,一两解一钱。麻黄根节,能止汗,其性走表,能引诸药至卫,而固腠理。

〔修治〕今荥阳中牟者为胜,立秋后收茎阴干,其根皮色黄赤近尺者用之,折去节根,水煎十余沸,以竹片掠去上沫,沫令人烦。或用醋泡,或蜜炙则和,亦有生用,须煎去沫。

引用:《本草害利》麻黄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麻黄

《本草害利》

(见前)

引用:《本草害利》麻黄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麻黄

《本草害利》

(见肺部)

引用:《本草害利》麻黄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麻黄

《本草经解》

气温.味苦.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去节水煮去沫用)

麻黄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轻升.阳也.心主汗.肝主疏泄.入肝入心.故为发汗之上药也.伤寒有五.中风伤寒者.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俱伤之伤寒也.麻黄温以散之.当汗出而解也.温疟.但热不寒之疟也.温疟而头痛.则阳邪在上.必发表出汗.乃可去温疟邪热之气.所以亦可主以麻黄也.肺主皮毛.皮毛受寒.则肺伤而咳逆上气之症生矣.麻黄温以散皮毛之寒.则咳逆上气自平.寒邪郁于身表.身表者.太阳经行之地.则太阳亦病而发热恶寒矣.麻黄温以散寒.寒去而寒热除矣.症坚积聚者.寒气凝血而成之积也.寒为阴.阴性坚.麻黄苦入心.心主血.温散寒.寒散血活.积聚自破矣.(根节)气平.味甘无毒.入足太阳脾经、手太阴肺经.所以止汗也.

【制方】

麻黄同桂心.治风痹冷痛.同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治伤寒营症.同白芍、甘草、炮姜细辛苏梗、北味.治肺寒而喘.麻黄根同黄 、牡蛎末.小麦汤下.治自汗.

引用:《本草经解》麻黄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集注》麻黄

《本草经集注》

味苦,温、微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治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名卑相,一名龙沙,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川。立秋采茎,阴干令。(浓朴为之使,恶辛夷、石韦。)

今出青州、彭城、荣阳、中牟者为胜,色青而多沫。蜀中亦有,不好。用之折除节。节止汗故也。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其根亦止汗。夏月杂粉用之。世用治伤寒,解肌第一。(《大观》卷八,《政和》一九九页)

引用:《本草经集注》麻黄

下载:《本草经集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蒙筌》麻黄

《本草蒙筌》

味甘、辛,气温。气味俱薄,轻清而浮,升也,阳也。无毒。青州彭城(并属山东。)

俱生,荣阳中牟(并属河南。)

独胜。恶细辛石苇,宜陈久年深。凡欲用之,须依法制去根节;单煮数沸,倾上沫用火焙干。

任合丸散煎汤,方不令人烦闷。以浓朴为使,入手足四经。手太阴经本经之药,阳明经荣卫之药,而又入足太阳经、手少阴经也。发汗解表,治冬月正伤寒如神;驱风散邪,理春初真温疫胜。泄卫实消黑斑赤疹,去荣寒除身热头疼。

春末温疟勿加,夏秋寒疫切禁。因时已变,温热难抵。剂之轻扬,仍破积聚症坚,更劫咳逆痿痹。山岚瘴气,亦可御之。

若蜜炒煎汤,主小儿疮 。

患者多服,恐致亡阳。止汗固虚,根节是妙。

(谟)按∶东垣云∶麻黄治卫实,桂枝治卫虚。虽俱治太阳之经,其实荣卫药也。肺主卫,心主荣。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故冬月伤寒、伤风咳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然麻黄又为在地之阴,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阴中之阳。麻黄属阴,气味俱薄,薄则阴中有阳可知矣,安得不为轻扬之剂升上而发汗乎?但入手太阴经,终亦不能离少阴之本体也。

引用:《本草蒙筌》麻黄

下载:《本草蒙筌》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求真》麻黄

《本草求真》

(隰草)发寒入太阳膀胱无汗

麻黄(专入膀胱。兼入肺)。辛温微苦。中空而浮。入足太阳膀胱。(足太阳为六经外藩。总经络而统营卫。其经之脉起目 。上脑下项。循肩挟脊抵腰。行于身后。故凡寒入是经。其症必见头痛。发热恶寒。腰脊卒强。无汗。脉则尺寸俱紧。是为伤寒。若汗自出不止。及脉不紧不浮。其症或不恶寒而止恶风。是为伤风。)兼入手太阴肺。(麻黄空虚似肺。故亦兼入肺经。)仲景用此以治寒入太阳无汗。其意甚深。盖缘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固密。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恶寒。方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气。是麻黄虽太阳发汗重剂。实散肺经火郁之邪。其在十剂。有曰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是也!(弘景曰。麻黄疗伤寒解肌第一药。时珍曰。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未有究其精微者。时珍常思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夫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恶寒。夫风伤卫。卫气外泄。不能内护于营。营气虚弱。津液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然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卫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是证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气。其症时兼赤怫郁。咳嗽有痰。喘而胸满诸症。非肺病乎?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而肺气 郁。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气。汗后无大热而喘者。加以石膏。朱肱活人书夏至加石膏知母者。是泄肺火之药。是则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而肺气自虚。虚则补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泄木而固脾。泄东所以补西也。使以姜枣。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也。下后微喘者。加浓朴杏仁以利肺气也。汗后脉沉迟者。加人参以益肺气也。朱肱加黄芩为阳旦汤。以泄肺热也。皆是脾肺之药。是则桂枝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此千古未发之秘旨。愚因表而出之。又少阴病发热脉沉。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与太阳为表里。赵嗣真所谓熟附配麻黄。补中有发也。)是以风寒郁肺而见咳逆上气痰哮气喘。则并载其能治。但用此之法。则在佐使之间。或兼气药以助力。(人参)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营药以助液。(当归)可得营中之汗。或兼温药以助阳。(附子)可除寒凝之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黄芩石膏知母)可解炎热之瘟邪。此实伤寒阴疟第一要药。至或有载不宜多用及夏月不宜用者。盖因过用则汗多亡阳。自汗表虚则耗人元气。(张仲景曰。阳盛阴虚者。不可发汗。尺脉迟者。不可发汗。咽燥喉干者。不可发汗。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下利虽有表症。不可发汗。淋家不可发汗。衄血亡血家不可发汗。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少阴病脉沉细数。不可发汗。少阴病但厥无汗。不可发汗。脉动数微弱。不可发汗。脉沉迟不可发汗。汗家不可发汗。腹中上下左右有动气。不可发汗。)夏月阳气外泄。不宜再发以夺元气!然果春夏值有深寒内入。则又何不可用之有。至于手少阴心之风热斑疹。足厥阴之风痛目痛。审其腠理坚闭。病应用散。亦当审实以投。功与桂枝柴胡葛根芍药同为一类。但桂枝则解太阳风邪伤卫。(王好古曰。心主营为血。肺主卫为气。故麻黄为手太阴肺之药。桂枝为手少阴心之药。)葛根则解阳明肌热口渴。(时珍曰。麻黄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阳明经药。兼入脾经。)柴胡则发少阳阳邪寒热往来。此则能发太阳阴邪伤营。不可不细辨也。发汗用茎去节。止汗须用根节。并蛤粉粟米等分为末。袋盛扑之。(时珍曰。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 诸症。皆可随症加而用之。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宣明五气篇曰。心为汗。则知汗出于心。经脉别论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体摇劳倦。汗出于脾。本病篇曰。醉饱行房。汗出于脾。)浓朴白薇为使。恶辛夷石苇。

引用:《本草求真》麻黄

下载:《本草求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思辨录》麻黄

《本草思辨录》

邹氏疏麻黄云∶麻黄之实,中黑外赤,其茎宛似脉络骨节,中央赤,外黄白。实者先天,茎者后天。先天者物之性,其义为由肾及心;后天者物之用,其义为由心及脾肺。由肾及心,所谓肾主五液,入心为汗也;由心及脾肺,所以分布心阳,外至骨节肌肉皮毛,使其间留滞无不倾囊出也。故栽此物之地,冬不积雪,为其能伸阳气于至阴中,不为盛寒所凝耳。

此论麻黄性用,致为精审,远胜诸家。按灵枢本藏篇云∶“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麻黄虽入肾而中空轻扬,故为太阳伤寒泄表发汗之要药。肺之合皮毛,入太阳即入肺,入肺入心即入营卫。麻黄茎并不白,邹氏谓其入肺而有意装饰之,未免蛇足。又叶天士、陈修园咸谓肝主疏泄,以麻黄发汗为疏泄为入肝,不知肝能下泄不能外泄,其亦武断之至矣。

与麻黄相助为理之物,其最要者有六∶曰杏仁,曰桂枝,曰芍药,曰石膏,曰葛根,曰细辛杏仁者,所以为麻黄之臂助也。麻黄开肌腠,杏仁通肺络;麻黄性刚,杏仁性柔;麻黄外扩,杏仁内抑;二者合而邪乃尽除。如麻黄汤治风寒,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风湿之类皆是。

桂枝者,所以补麻黄之不足也。麻黄泄营卫之邪,桂枝调营卫之气。桂枝得麻黄,不至羁汗;麻黄得桂枝,即能节汗。二者合而正不受伤。此麻桂并用之方皆然。盖有视证候之重轻,芍药者,一方之枢纽也。一征之小青龙汤,外寒与内饮相搏,干呕发热而咳,是证之必然非或然。麻桂散外寒,辛夏蠲内饮,姜味止咳逆,甘草合诸药以和之。寒则以汗解,饮则随便去,惟麻黄入太阳而上行,膀胱之气亦因之而不下行,小便不利少腹满,固意中事。加芍药者,所以驯麻黄之性而使水饮得下走也。若小便本不利,则麻黄直去之矣。全方蠲饮重于散寒,故名之曰小青龙汤。再征之乌头汤,麻黄气轻,驱风寒在肌肤者多;乌头气重,驱风寒在脏腑者多。麻黄除湿,是湿随风寒而去;乌头除湿,是风寒外散而湿则内消。麻黄伸阳而不补,乌头补阳而即伸。此治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二物所以必并用之故。虽然二物皆出汗而少内心,关节之病,非可一汗而愈者,故又以芍药从而敛之,使宛转于肢节而尽去其疾。黄 疏营卫之气,则为芍药之前驱。甘草则培中土以和之者也。以其有芍药能使麻乌下达,故伤寒太阳病将入阳明,则石膏为必用之药。大青龙汤中风二字,是与小青龙汤伤寒二字为互举之文。麻黄汤治伤寒,曰脉浮紧无汗,此亦浮紧无汗。大青龙别一条曰伤寒脉浮缓,浮缓有伤寒,浮紧岂反无伤寒。况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脉数急者为传。此之烦躁,自因表实而邪不得泄,传入阳明所致。沈尧封以烦躁为内伏之 热,不知阳明非腑实不至烦躁,安有内已腑实而外尚发热恶寒之理。以石膏治烦躁,谓之治太阳传入阳明之烦躁,与仲圣诸说无不吻合,复有何疑。且烦躁在心肾而治则在阳明者,非无谓也。太阳本寒标热,上与心下与肾为缘,太阳热闭,则心肾皆为之扰。太阳不治,则阳明亦所必传。是烦躁非心肾之自病,而阳明乃去路之宜肃。泄其热于表,清其热于里,则烦躁不治而自治。抑石膏者,泄肺即所以泄太阳也,太阳卫外之气,从皮毛而合肺,而石膏亦轻亦重,泄肺清胃,两擅其长,故独用治汗出之热,佐麻黄又治不汗出之热。若离太阳入阳明而成腑实之证,则石膏非所克任矣。

太阳将入阳明,葛根亦为必用之药。仲圣文义,多有参观互勘而后明者。葛根汤之证,曰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无汗恶风。病云太阳,而方则以葛根标名。葛根者,太阳阳明交嬗药也。何以言之?阳明病身热多汗,而葛根治大热不治多汗,且更解肌出汗。虽出汗而非散太阳初入之寒,所以为治太阳将入阳明之药。太阳寒邪化热,热烁其液,则项背为强,葛根起阴气以滑泽之,则变强为柔,与麻黄治无汗恶风,可称伯仲。然则是证二物足了之矣,复以桂枝汤何为?盖汗出表必虚,以和阳化阴之药继其后,则即攻即补,元气不过伤而易复,此用药操纵之法,仲圣方类如是也。

细辛与杏仁,皆所以为麻黄之臂助,而有大不侔者在。杏仁佐麻黄而横扩,是为一柔一刚;细辛佐麻黄而直行,是为一专一普。麻黄驱阴邪发阳气,不仅入少阴而用甚普。细辛则色黑入肾,赤入心(或云赤黑,或云深紫,紫即赤黑相兼之色也),一茎直上,气味辛烈,故其破少阴之寒凝,锐而能专。考仲圣方佐细辛以治上者不一∶如小青龙汤治水饮,浓朴麻黄汤治咳逆,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治气分,皆所易晓。独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用细辛,则此义尘封久矣。试详言之∶少阴与太阳为表里,脏若中寒,必始得之,即吐利厥逆,不至发热。今有但欲寐之少阴证而反发热,是无少阴之里证而有外连太阳之表证,自应以麻黄发汗。脉沉者急温之,自应以附子温经。至细辛一味,柯韵伯谓散浮阳,邹氏谓无细辛为微发汗,则有细辛为大发汗,唐容川更以脉沉为阳陷,用细辛以升之。实于细辛性用,与仲圣因证制方之意,未经窥见。夫细辛与麻黄,同能彻上彻下,第麻黄中空轻扬,用以下行,非借他药之力不可。细辛无发表出汗之能(本经麻黄发表出汗,细辛无之),而于风寒之在上在下附于骨节九窍者,则专力以去之,绝不旁骛。故防己黄 汤,曰下有陈寒者加细辛,可见细辛散少阴经气之寒,厥有专长,非麻黄可及。然则麻黄附子甘草汤无细辛,而此何以有细辛,彼无里证而此何尝有里证,仲圣用麻黄必曰取微汗,此岂堪取大汗,则当于始得之与得之二三日,及麻黄煎法之不同,详究其义矣。经云∶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肾气沉则脉无不沉,即仲圣所云脉微细、但欲寐之脉,亦未始非沉,此单言沉者,以其沉之甚耳。

脉沉自系少阴病本象,兹不云少阴病脉沉反发热,而云反发热脉沉,盖少阴病不应发热而反发热,发热则当由太阳而外达矣,乃发热而兼脉沉,岂能无二三日变为里证之虞。于是以附子专温其经,细辛佐麻黄,锐师直入以散在经之邪;麻黄先煮减二升者,欲其气之下注;不加甘草者,恐其缓三物而中停;此发热脉沉始得时之治法。若至二三日而无里证,则不至或有里证,不当以细辛先开其隙;故以麻黄附子治发热脉沉,而以甘草易细辛,且先煮麻黄只一二沸,以节其入里之势,而和其散邪之气,此正合得之二三日之分际。彼不言无里证,此不言发热脉沉者,互举之文也。仲圣之斟酌病机,可谓精矣。

更以仲圣用麻黄、杏仁、石膏而治法迥异者言之,大青龙汤三物并用,为发汗之峻剂,麻杏甘膏汤亦三物并用,偏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何也?此节文义,是将汗出二字倒装在不可更行桂枝汤下。惟其汗出,疑可行桂枝不可行麻黄。不知汗出而喘无大热,非桂枝证之汗出而为发汗后表已解之汗出。表已解故无大热,喘则尚有余邪,桂枝汤不可行,而大青龙不变其法亦不可行。夫是故变峻为和,以麻黄四两石膏倍之,俾麻黄之技不得逞,而余邪适因之而尽。且石膏倍用,不特制麻黄之悍,泄汗出之热,即杏仁亦必抑其外达之势,以下气而止喘。止喘非麻黄事耶,而汗出无大热之喘,则其喘为气逆多而表郁少,故麻黄减之而杏仁增之,信乎药物多寡之所关,非细故也。

石膏以两计者,与麻黄多寡易见,麻杏甘膏汤,石膏多麻黄一倍,核之治法正合。若大青龙汤石膏亦多于麻黄,则麻黄受制已甚,何至有汗多之虑。洄溪云∶大青龙汤一剂,除大枣约共十六两,以今称计之,亦重三两有余,则发汗之重剂矣。虽少加石膏,终不足以相制也。夫所谓十六两者,已将石膏并计在内,所谓三两有余者,以古一两今二钱零计之,不知鸡子大一块,洄溪究作今称几何。余将石膏碎为子大称之,总不在三两之下。而洄溪谓一剂共三两有余,真令人不解。王朴庄精于算学,谓伤寒方一两准今七分六厘,则更无洄溪二钱零之多。今姑即二钱零为一两计之,麻黄六两,亦不过有今称两半;而石膏鸡子大一块,则有

引用:《本草思辨录》麻黄

下载:《本草思辨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图经》麻黄

《本草图经》

麻黄图片,生晋地及河东,今近京多有之,以荥阳、中牟者为胜。苗春生,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红皮,里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内结子。雄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采其茎,阴干,令青;张仲景治伤寒有麻黄汤,及大、小青龙汤,皆用麻黄。治肺痿上气,有射干麻黄汤、浓朴麻黄汤,皆大方也。古方汤用麻黄,皆先煮去沫,然后内诸药。今用丸散者,皆不然也。《必效方》治天行一、二日者,麻黄一大两,去节,以水四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着米一匙,及豉为稀粥,取强一升,先作熟汤浴淋头百余碗,然后服粥,浓覆取汗,于夜最佳。《千金方》∶疗伤寒,雪煎以麻黄十斤去节,杏仁四升去两仁尖、皮熬,大黄一斤十三两金色者,先以雪水五硕四斗,渍麻黄于东向灶釜中,三宿后,内大黄搅令调,以薪煮之,得二硕汁,去滓,复内釜中,又捣杏仁,内汁中,复煮之,可余六、七斗,绞去滓,置器中,更以雪水三斗,合煎令得二斗四升,药成,丸如弹子.有病者,以沸白汤五合,研一丸,入汤中,适寒温服之,立汗出。若不愈者,复服一丸。封药,勿令泄也。

引用:《本草图经》麻黄

下载:《本草图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新编》麻黄

《本草新编》

麻黄,味甘、辛,气寒,轻清而浮,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太阳经,手太阴本经、阳明经。荣卫之药,而又入足太阳经、手少阴经也。发汗解表,祛风散邪,理春间温病,消黑斑赤痛,祛荣寒,除心热头痛,治夏秋寒疫。虽可为君,然未可多用。盖麻黄易于发汗,多用恐致亡阳也。

或问麻黄既是太阳经散荣表肌圣药,凡太阳经有荣邪未散,而表症未解者,似宜多用之矣,而子何戒人多用也?夫君药原不论多寡也。太阳荣邪,能用麻黄,即为君主,用之则邪自外泄,而不必多用之者,盖麻黄少用,邪转易散;多用则不散邪,而反散正矣。

或问麻黄易于发汗,用何药制之,使但散邪,又不发汗耶?曰∶麻黄之所尤畏者,人参也。

用麻黄而少用人参,则邪既外泄,而正又不伤,何致有过汗之虞。倘疑邪盛之时不宜用参,则惑矣。夫邪轻者,反忌人参。而邪重者,尤宜人参也。用人参于麻黄汤中,防其过汗亡阳,此必重大之邪也,又何足顾忌哉。

或问麻黄误汗,以致亡阳,用何药以救之乎?曰∶舍人参无他药也。夫人参止汗之药,何以能救麻黄之过汗。盖汗生于血,而血生于气也,汗出于外,而血消于内,非用人参以急固其气,则内无津液之以养心,少则烦燥,重则发狂矣。此时而欲用补血之药,则血不易生;此时而欲用止汗之药,则汗又难止。惟有人参补气,生气于无何有之乡,庶几气生血,而血生汗,可以救性命于垂绝,否则,汗出不已,阳亡而阴亦亡矣。

或问麻黄善用之则散邪,不善用之则散正,何不示人以一定之法,无使误用也。夫用麻黄,实有一定之法,而世人未知也。麻黄散营中之邪也。见营中之邪,即用麻黄,又何误哉。惟其不能明辨营中之邪,所以动手即错。而营中之邪,又尤易辨也。凡伤寒头疼除,而身热未退,即邪入营矣,便用麻黄,邪随解散,又宁有发汗亡阳之虑哉。夫亡阳之症,乃邪未入于营,而先用麻黄以开营之门,而方中又不入桂枝,以解卫中之邪,复不入石膏以杜胃中之火,此所以邪两无所忌,汗肆然而大出也。倘合用桂枝、石膏、麻黄三味同入,必不至有阳亡之祸矣。

或疑麻黄一味乱用,已致出汗亡阳,何以合桂枝、石膏同用,反无死亡之祸,此仆所未明也。不知药单用则功专,同用则功薄。麻黄单用,则无所顾忌,专于发汗矣。苟有桂枝同用,则麻黄寒,而桂枝热,两相牵掣,而有以夺其权。苟有石膏同用,则石膏重,而麻黄轻,两相别而得以争其效,虽汗出而不致亡阳,又何有暴亡之惨哉。

或疑慎用麻黄,宜少而不宜多,乃何以亦有少用而亡阳者乎?此盖用之不当,虽少,阳亦亡也。故医贵辨症分明,不在用药谨饬也。

或疑麻黄有初病伤寒而即用,亦有久病伤寒而仍用者,又是何故?盖在营之风邪未散也。

而在营之风邪未散,何从而辨?身热而畏寒者是也。凡见伤寒之症,虽时日甚久,而身热未退,又畏风寒,非前邪未退,即后邪之重入,宜仍用麻黄散之,但戒勿多用耳。盖初感之邪其势盛,再感之邪其势衰。邪盛者,少用而邪难出;邪衰者,多用而邪易变也。

或疑麻黄善变,何法以安变乎?不知麻黄未尝变也,人使之变耳。如宜汗不汗,不用麻黄□□□□□□□□□汗之,又用麻黄始汗大出,甚则出而不已,邪亦□□□□不死者幸也。

可见,防变之道,不在麻黄之不汗,而在麻黄之过汗也。宜麻黄之发汗,汗之而变不生;不宜麻黄之发汗,汗之而变必甚。然则防过汗可也,何必防麻黄,而求安变之法哉。

或问麻黄性寒,而善治风邪,殊不可解矣。伤寒初入于卫,原是寒邪。因入于卫,得卫气之热,而寒变为热矣。邪既变为热,倘仍用桂枝汤,欲以热散热,安得而不变为更热乎。故仲景夫子不用桂枝之热,改用麻黄之寒,祛邪从营中出也,从来治风之药,未尝不寒者,以寒药散寒邪,似乎可疑,今以寒散热,又何疑乎。

或问麻黄气温,而吾子曰气寒,缪仲醇又曰味大辛,气大热,何者为是乎?曰∶麻黄气寒,而曰微温犹可,曰热则非也。盖麻黄轻扬发散,虽是阳药,其实气寒。若是大热,与桂枝之性相同,用桂枝散太阳寒邪,不必又用麻黄散太阳热邪矣。惟其与桂枝寒热之不同,虽同入太阳之中,而善散热邪,与桂枝善散寒邪迥别。故桂枝祛卫中之寒,而麻黄解营中之热。不可因桂枝之热,以散太阳之邪,而亦信麻黄为大热也。

或疑麻黄性温,而吾子辨是性寒,得毋与仲景公伤寒之书异乎?夫仲景夫子何曾言麻黄是温也。观其用麻黄汤,俱是治太阳邪气入营之病。邪在卫为寒邪,入营中为热,此仲景夫子训也,铎敢背乎。此所以深信麻黄是寒,而断非热也。

或问麻黄发汗,而麻黄根节止汗,何也?此一种而分两治者,亦犹地骨皮泻肾中之火,而枸杞子补精而助阳也,原无足异。惟是麻黄性善行肌表,引诸药至卫分,入腠理,则彼此同之,故一用麻黄之梗,发汗甚速,一用麻黄之根节,而止汗亦神也。

或问麻黄世有用之数两以示奇者,宜乎?不宜乎?此杀人之医也。麻黄易于发汗,多用未有不亡阳者,安能去病而得生哉。然而世人敢于多用者,必郁结之症,有可解之状,多用麻黄,以泄其汗,则汗出而郁亦解,犹可。倘见身热无汗,绝非郁症,而多用麻黄,未有不汗出如雨,气喘而立亡者,可不慎哉!

或问人不善用麻黄,以致发汗亡阳,将何药同麻黄共用。以救其失乎?夫麻黄,发汗之药也,制之太过,则不能发汗矣。宜汗而制之使不汗,本欲制麻黄以救人,反制麻黄以杀人乎。

无已则有一法,遇不可不汗之症,而又防其大汗,少用麻黄,多用人参,同时煎服,既得汗之益,而后无大汗之虞,则庶乎其可也。

或问王好古论麻黄治营实,桂枝治卫虚,是以二物为营卫之药也。又曰心主营为血,肺主卫为气,故以麻黄为手太阴肺之剂,桂枝为手少阴心之剂,即时珍亦以麻黄为肺分之药,而不以为太阳经之药。其论可为训乎?曰∶不可也。盖桂枝入卫,而麻黄入营,虽邪从皮毛而入,必从皮毛而出,但邪由皮毛既入于卫,必由卫而非于营矣。是邪在太阳,而不在肺也。

传经伤寒,无由营卫而入心者。若入于心,且立死矣,桂枝亦何能救乎,若二人之论,皆似是而实非,子不得不辨之以告世也。

引用:《本草新编》麻黄

下载:《本草新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衍义》麻黄

《本草衍义》

出郑州者佳,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匕,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病疮 倒 黑者,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以此知此药入表也。

引用:《本草衍义》麻黄

下载:《本草衍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易读》麻黄

《本草易读》

去根节。浓朴、白薇为使,恶辛夷、石苇。凡服麻黄,须避风一日。

辛,温,微苦,无毒。入足太阳膀胱,手太阴肺。解伤寒头痛身热,止咳嗽上气喘息,去营中之寒邪,泄卫中之风热。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港脚。理温疟而破症结,开毛孔而通九窍,平疹痹而去麻木,消斑毒而退痰哮。目赤肿痛之疾,水肿风肿之 。有汗者勿用。

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郑州、鹿台、关中沙苑等处皆有之。梢端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凡煎宜去上沫再煎。

常患吼喘,麻黄一钱,生军二钱,巴一钱,陈皮一钱五分,南星一钱五分,为丸豆大,每服三丸,水煎服。(验方第一。)

半夏麻黄丸 半夏 麻黄丸服。治心下悸动,以伤寒邪未尽故也。(诸方第一。)

麻黄汤 麻黄 桂枝 炙草 杏仁治伤寒身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第二。)

大青龙汤 麻黄汤原方,加石膏 姜 枣治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而烦躁者。(第三。)

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白芍 炙草 半夏 五味 细辛 干姜喘咳干呕,发热。(第四。)

麻杏石甘汤 麻黄 杏仁 石膏 炙草治汗出而喘,身无大热。(第五。)

麻附细辛汤 麻黄 细辛 附子治发热脉沉,少阴伤寒。(第六。)

麻黄升麻汤 麻黄 升麻 葳蕤 石膏 知母 天冬 当归 白芍 黄芩 白术桂枝 茯治咽不利,吐脓血,泻利不已者。(第七。)

麻杏薏甘汤 麻黄 杏仁 薏仁 甘草治身痛寒热,日晡所剧者。(第八。)

越婢汤 麻黄 石膏 甘草 姜 枣治浮肿身痛,脉浮,汗出恶风者。(第九。)

麻附甘草汤 麻黄 附子 甘草治腰以下肿,脉沉小者。(第十。)

小续命汤 麻黄 防己 人参 黄芩 桂心 白芍 甘草 川芎 杏仁 防风附子 生姜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言,诸风悉验。(十一。)

续命汤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炙草 川 杏仁治中风口不能言,冒昧或拘急不转侧。又治咳逆上气,面目浮肿,不得卧。(十二。)

引用:《本草易读》麻黄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麻黄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苦温无毒.轻清而浮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太阳经.兼走手少阴阳明二经.

【主治】

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通九窍.开毛孔.治咳逆上气.凡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行.谓之表实.非麻黄之轻清.不可以散浊实.但太阳寒水之经.经脉循背下行.本寒而又受外寒.固宜发汗以泄表实.或饮食劳倦及杂病自汗表虚之症.用之则汗过亡阳.脱人元气.不可不禁.仲景治伤寒有汗用桂枝.无汗方用麻黄.伤寒伤风而咳嗽合用麻黄桂枝汤.其用意慎且重也.麻黄虽太阳发散重剂.为发散肺金火郁之药.其说何也.盖寒伤荣.荣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憎寒.其症面赤怫郁.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麻黄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经逢原》麻黄

《本经逢原》

苦温,无毒。去根节,汤泡去沫,晒干用。若连根节用,令人汗不绝,其根专能止汗。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发明 麻黄微苦而温,中空而浮。阳也,升也,入足太阳,其经循背下行,本属寒水而又受外寒。故宜发汗去皮毛气分寒邪,以泄寒实。若过发则汗多亡阳。或饮食劳倦,及杂病自汗表虚之证用之,则脱人元气,祸患莫测。麻黄治卫实之药,桂枝治卫虚之药,二物虽为太阳经药,其实荣卫药也。心主荣血,肺主卫气。故麻黄为手太阴肺经之剂,桂枝为手少阴心经之剂。伤寒、伤风而咳嗽,用麻黄汤、桂枝汤,即汤液之源也。麻黄乃肺经之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汤,有汗用桂枝汤。夫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荣即为血,在卫即为汗。寒伤营,营血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故无汗发热而恶寒。风伤卫,卫气不能内护于营,营气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是证虽属太阳而肺实受邪气,盖皮毛外闭,邪热内攻,肺气怫郁,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助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气,是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邪郁之药也。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而肺气自虚,虚则补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泄木而固脾,皆是脾肺之药。是则桂枝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又少阴证发热脉沉,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与太阳为表里,所谓熟附配麻黄,补中有发也。《本经》治中风,是主缓风瘫痪而言;云温疟系湿疟,乃传写之误。破症坚积聚者,表里兼治,非神而明之,难效其法也。

引用:《本经逢原》麻黄

下载:《本经逢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麻黄

《长沙药解》

【本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

味苦、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经、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泻卫郁,专发寒邪。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脚肿,风水可驱,溢饮能散。消咳逆肺胀,解惊悸心忡。

《伤寒》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枚。治太阳伤寒,头痛恶寒,无汗而喘。以卫性敛闭,营性发扬,寒伤营血,闭其皮毛,是以无汗。肺气壅遏,是以发喘。寒愈闭而营愈发,裹束卫气,不得外达,是以恶寒。甘草保其中气,桂枝发其营郁,麻黄泻其卫闭,杏仁利其肺气,降逆而止喘也。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桂枝二两,杏仁五十枚,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石膏如鸡子大。治太阳中风,脉紧身痛,发热恶寒,烦躁无汗。以风中卫气,卫敛而风不能泄,是以无汗。遏闭营血,内热郁隆,是以烦躁。病虽中风,而证同伤寒,桂枝不能发矣。甘、枣补其脾精,桂枝发其营郁,麻黄泻其卫闭,杏、姜利肺壅而降逆气,石膏清肺热除烦躁也。

小青龙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半夏三两,五味半升,细辛三两,干姜三两。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以水饮中阻,肺胃不降,浊气逆冲,故作呕咳。甘草培其土气,麻、桂发其营卫,芍药清其经热,半夏降胃逆而止呕,五味、细辛、干姜,降肺逆而止咳也。《金匮》以治痰饮咳逆倚息者,使水饮化气,而随汗泄,降以五味、姜、辛,咳逆自平也。又以大、小青龙,通治溢饮。以饮水流行,归于四肢,不能化汗而外泻,则水饮注积,遏阻卫气,以致身体疼重。麻黄发汗,泻其四末之集水也。

麻杏甘石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枚,甘草二两,石膏半斤。治太阳伤寒,汗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以经热未达,表里郁蒸,故汗出而喘。麻黄泻卫,甘草保中,杏仁降其逆气,石膏清其郁热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治少阴病,反发热,脉沉者。以少阴脉沉而身反发热,则里寒已作而表寒未退。麻黄发其表寒,附子驱其里寒,细辛降其阴邪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甘草二两。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里证者。以脉见沉细,经是少阴,而里证未作,宜解表寒。麻黄轻发其表,附子重暖其里,甘草培其中气也。

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萎蕤十八铢,石膏六铢,知母十八铢,当归一两一分,芍药六铢,黄芩十八铢,桂枝六铢,茯苓六铢,白六铢,甘草六铢,干姜六铢,天冬六铢。治厥阴伤寒,大下后,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者。以下后中气寒湿,相火上逆,刑辛金而为脓血,风木下陷,贼己土而为泄利。姜、甘、苓、术,温中燥土,知、膏、冬、蕤,清肺热而生津,归、芍、芩、桂,滋肝燥而升陷,升麻理其咽喉,麻杏泻其皮毛也。

《金匮》麻杏薏甘汤,麻黄五钱,杏仁十枚,薏苡五钱,甘草一两。治风湿发热身疼,日晡所剧。以汗出当风,闭其皮毛,汗热郁遏,淫溢窍隧,日晡湿动,应候而剧。甘草、薏苡,补土而燥湿,杏仁利气而破壅,麻黄开窍而发汗也。

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生姜三两。治风水身肿,脉浮汗出,恶风。以汗出遇风,窍闭汗阻,淫溢经隧,壅遏卫气,而为浮肿。麻黄发皮毛而泻水,石膏清肺金而泻热,甘、枣、生姜,补脾精而和中也。

麻黄附子汤麻黄三两,甘草一两,附子一枚。即少阴麻黄附子甘草方,而分两不同。治水病,脉沉小,属少阴,虚肿者。以土弱阳飞,肾寒水胀,流溢经络,而为浮肿。甘草、附子,补土而暖肾,麻黄发表而泻水也。

风湿与风水,皆汗为风闭,而湿则未至成水,其证稍异。缘有内水,不但表寒,故多用麻黄。

肝司营血,中抱阳魂,其性温暖而发散,肺司卫气,内含阴魄,其性清凉而收敛。卫气清敛,则孔窍阖而寒不能伤,泄之以风,窍开而汗出,卫气失其收敛之性,故病中风。营血温散,则孔窍开而风不能中,闭之以寒,窍合而汗收,营血失其发散之性,故病伤寒。但卫性收敛,风愈泄而卫愈敛,则遏闭营血而生里热,营性发散,寒愈闭而营愈发,则裹束卫气而生表寒。以营血温升,则化火而为热,卫气清降,则化水而为寒,营郁而发热,卫闭而恶寒者,其性然也。风伤卫而营郁,故用桂枝以泻营,寒伤营而卫闭,故用麻黄以泻卫。桂枝通达条畅,专走经络而泻营郁,麻黄浮散轻飘,专走皮毛而泻卫闭,窍开汗出,则营卫达而寒热退矣。

麻黄发表出汗,其力甚大,冬月伤寒,皮毛闭塞,非此不能透发。一切水湿痰饮,淫溢于经络关节之内,得之霍然汗散,宿病立失。但走泻真气,不宜虚家。汗去阳亡,土崩水泛,阴邪无制,乘机发作,于是筋肉瞤动,身体振摇,惊悸奔豚诸证风生,祸变非常,不可不慎!

盖肾主五液,入心为汗,非血不酿,非气不酝,非水不变,非火不化。鼎沸而露滴者,水热而气暖也,身劳而出汗者,火动而血蒸也。汗出而温气发泄,是以战而振摇。所谓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以其温气之脱泄,非谓汗血之失亡。

阳者,阴之神魂,阴者,阳之体魄。体魄者,神魂之宫室,神魂者,宫室之主人。上士重其人而轻其宫,人存而宫亦修,下士贱其主而贵其室,主亡而室亦坏矣。

煮去沫用。

根节止汗,发表去其根节,敛表但用根节。

引用:《长沙药解》麻黄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麻黄

《得配本草》

浓朴、白薇为之使。恶辛夷、石苇。

辛、微苦、温。入足太阳,兼手太阴经气分。气味轻扬,善通腠理,宣达皮毛,大能发汗,去营中寒邪,泄卫中风热。治伤寒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恶寒,体痛无汗,及咳逆斑毒,风水肿胀,是其所宜。余当审症施治。如妄用误汗,为害不浅。得肉桂,治风痹冷痛。佐半夏,治心下悸病。(寒气泄也。)佐射干,治肺痿上气。(寒气外包,火气不能达,故痿。)使石膏,出至阴之邪火。(为石膏之使。)

甲痘极硬不灌浆者,酒煮炒黑煎服,痘即烂,便有生肌

发汗用茎,折去根节,先煎十余沸,以竹片掠去浮沫。沫能令人烦,根节能止汗,故去之。

或蜜拌炒用亦可。惟冬月在表真有寒邪者宜之。凡服麻黄药,须避风一日,不尔,病复作难疗。用麻黄汗不止,冷水浸头发,用牡蛎、糯米粉扑之。寒邪在里,脉不浮紧有力,伤风有汗,素有血症,真阴内虚,卫气不足,春时瘟疫,发热恶寒,无头疼身痛拘急等症,皆禁用。(时症亦有头疼身痛拘急者,宜细察之。)

根、节。甘,平。引补气之药外至卫分而止汗。得黄 、牡蛎、小,治诸虚自汗。配黄摩之。夏月止汗,杂粉扑之。折去茎,不可和入同用。茎能发汗,故去之。麻黄,惟身首拘急而痛,六脉浮紧有力,可用。盖北地霜降后,受严寒之正气,为真正伤寒,初起邪在太阳经,用此升散寒气,是其所宜。若但感冒寒湿,或时邪疫症,恶寒发热者,用之则卫气大伤,津液干燥,立毙而不可救。况骁悍之药,过汗则心血动,吐衄不止。过表则真气伤,汗出无了,猝成大患。惟寒水溢于肌肤,遍身肿胀,用此发汗,使水气外泄,亦劫夺之一法也。

引用:《得配本草》麻黄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滇南本草》麻黄

《滇南本草》

麻黄图片,味苦、辛,性温。入肺经。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寒邪入于太阴肺经,肺寒咳嗽。药苗,散寒邪而发表汗。根节止汗,实表气,固虚,清肺气,消咽噎,噎即喉中梅核之气,咽不下,吐不出是也。麻黄,气虚弱者禁用,恐汗多亡阳。

(附方) 治伤风后,寒邪敛注于肺经,鼻塞不通,不闻香臭,鼻流浊涕,或成脑漏。

麻黄(五钱乳浸晒干) 陈皮(三钱) 桔梗(二钱) 栀子(二钱炒) 川芎(二钱)

黑豆(三钱去壳炒)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竹叶汤下。

──务本卷三

引用:《滇南本草》麻黄

下载:《滇南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炙论》麻黄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去节并沫,若不尽,服之令人闷。

凡修事,用夹刀剪去节并头,砧上用铜刀细锉,煎三、四十沸,竹片掠去上沫尽,漉出,晒干用之。

引用:《雷公炮炙论》麻黄

下载:《雷公炮炙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制药性解》麻黄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甘苦,性温无毒,入肺心大肠膀胱四经。主散在表寒邪,通九窍,开毛孔,破症结,除积聚。去根节者,大能发汗。根节能敛汗。浓朴为使,恶辛夷,石苇,陈久者良。

按∶麻黄端主发散,宜入肺部,出汗开气,宜入心与大肠膀胱,此骁悍之剂也。可治冬月春间伤寒瘟疫,夏季不可轻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或无寒邪,或寒邪在里,或里虚之人,或阴虚发热,或伤风有汗,或伤食等证。虽发热恶寒,其不头疼而拘急,六脉不浮紧者,皆不可用。虽可汗之证,不宜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汗,与可汗而过汗,则心血为之动矣。或至亡阳,或至衄血不止,而成大患。丹溪以麻黄人参同用,亦攻补之法也,医雷公云∶凡使去节并沫,若不尽,服之令人闷,用铜刀剪去节并头,槐砧上用铜刀细锉,煎三四十沸,竹片掠去上沫尽,漉出,熬干用。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麻黄

下载:《雷公炮制药性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麻黄

《名医别录》

微温,无毒.主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名卑相,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浓朴为之使,恶辛夷、石苇.)

《本经》原文∶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

引用:《名医别录》麻黄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麻黄

《神农本草经》

味苦温。

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

《吴普》曰:麻黄一名卑相,一名卑坚,神农雷公苦无毒,扁酸无毒,李氏平,或生河东,四月,立秋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卑相,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今青。

案《广雅》云:龙沙,麻黄也。麻黄茎,狗骨也。《范子计然》云:麻黄出汉中三辅。

引用:《神农本草经》麻黄

下载:《神农本草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麻黄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甘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凡风寒之在表者,无所不治,以能驱其邪,使皆从汗出也。止咳逆上气,轻扬能散肺邪。除寒热,散荣卫之外邪。破症坚积聚。散脏腑之内结。

麻黄,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之最清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浓者,其力更大。盖出入于空虚之地,则有形之气血,不得而御之也。

引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麻黄

下载:《神农本草经百种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炮制》麻黄

《中药炮制》

『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冬季采。

『炮制方法』去杂质,用温水略泡片刻,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先将根选出,后切成3分长横片、晒干。制麻黄绒:取切好麻黄,放研槽内,用手轻轻研成绒状取出,筛去灰尘,备用。炙麻黄:每斤药片用蜂蜜2~3两,倒入锅内炼开,再投入药片拌炒,至金黄色摊冷,以疏散不粘手为佳。

『用量』1~6克。

『贮存』装箱内,炙者装瓷缸内,防潮。

引用:《中药炮制》麻黄

下载:《中药炮制》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麻黄

《汤液本草》

气温,味苦,而甘辛,气味俱薄,阳也,升也。甘热,纯阳。无毒。

手太阴之剂,入足太阳经,走手少阴经,阳明经药。

《象》云∶发太阳、少阴经汗。去节,煮三二沸,去上沫。不则,令人心烦闷。

《心》云∶阳明经药,去表上之寒邪。甘热,去节,解少阴寒,散表寒、发浮热也。

《珍》云∶去荣中寒。

《本草》云∶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液》云∶入足太阳、手少阴,能泄卫实发汗,及伤寒无汗,咳嗽。根、节能止汗。夫麻黄,治卫实之药,桂枝,治卫虚之药,桂枝、麻黄虽为太阳经药,其实荣卫药也。以其在太阳地分,故曰太阳也。本病者即荣卫,肺主卫,心主荣为血,乃肺、心所主,故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故伤风、伤寒而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

《药性论》云∶君。味甘平,治瘟疫。

《本草》又云∶浓朴为之使,恶辛夷、石苇。

引用:《汤液本草》麻黄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吴普本草》麻黄

《吴普本草》

《御览》卷九百九十三

一名卑相,一名卑监。神农、雷公∶苦,无毒。扁鹊∶酸,无毒。李氏∶平。或生河东。四月、立秋采。

引用:《吴普本草》麻黄

下载:《吴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新修本草》麻黄

《新修本草》

味苦,温、微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名卑相,一名龙沙,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川谷。立秋采茎,阴干令青。

浓朴为之使,恶辛荑、石苇。 今出青州、彭城、荣阳、中牟者为胜,色青而多沫。蜀中亦有,不好。用之折除节,节止汗故也。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其根亦止汗。夏月杂粉用之。俗用疗伤寒,解肌第一。

〔谨案〕郑州、鹿台及关中沙苑河旁沙洲上太多,其青徐者,今不复用。同州沙苑最多也。

引用:《新修本草》麻黄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鉴》麻黄

《药鉴》

气温,味苦甘,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也。手太阴之剂,入足太阳经,走手少阴阳明经药也。去根节者发汗,留根节者敛汗。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宜用之。若表无真寒邪,或寒邪在里,或表虚之人,或阴虚发热,或伤风有汗,或伤食等症,虽有发热恶寒,其不头疼身痛而拘急,六脉不浮紧甚者,皆不可汗。虽有可汗之症,亦不可过。盖汗乃心之液也,不可汗而汗,与可汗而过之,则心家之液涸,而心血亦为之动矣,或致亡阳,或致衄血不止,而成大患也,戒之。君羌活,能散风邪。佐独活,能消香港脚。同杏仁,能去寒邪,兼理哮喘

甘菊,能清肺热,更明眼目。身能发汗,根主敛汗。风家用之多验者,何哉?盖风至柔也,而善藏,麻黄性至轻也,而善驱,内用气血药以托之,外用浮剂以散之,此以善藏始者,不得以善藏终矣。阴虚发汗者,鹿角四物汤加根节敛汗。汗多亡阳者,附子四君饮入根节回阳。

痈疽方起者,行凉药中兼用之,即散无疑。寒邪战栗者,疏风药中兼用之,立止不谬。痘家初发热,及痘红紫稠密,皮浓不快者,多用于行凉解毒药中,则内托外散,正所谓开门放贼,而痘亦因之稀少矣。又能散胸膈泥滞之气,表虚则忌。

引用:《药鉴》麻黄

下载:《药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笼小品》麻黄

《药笼小品》

辛苦温中牟产麻黄地,冬不积雪,性热可知,入心、膀胱、大肠,而为肺之主药。

能发汗,去营中寒邪,利九窍,开毛孔。

伤寒头痛,恶寒无汗,脉紧者宜之。

治咳逆上气,痰哮气喘,皮肉不仁,水肿风肿。

惟冬月表有寒邪用之,误投祸不旋踵。

按麻黄用蒸发汗,驶不能御;根节止汗,又效如影响。物理难测如是也。

引用:《药笼小品》麻黄

下载:《药笼小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性切用》麻黄

《药性切用》

辛温微苦,入足太阳,兼入手少阴、阳明,而为肺家专药。为发汗散邪,通关利窍,风寒表实者宜之。去节用,不可过剂。蜜炙,痰哮气喘,属邪实病痼者。根节,独能止汗。

引用:《药性切用》麻黄

下载:《药性切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麻黄

《药征》

主治喘咳、水气也。旁治恶风、恶寒、无汗、身疼骨节痛、一身黄肿。

【考证】

麻黄汤证曰∶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

甘草麻黄汤证曰∶里水。

麻黄醇酒汤证曰∶黄胆。

以上三方,麻黄四两,或三两,而为君药。

大青龙汤证曰∶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

越婢汤证曰∶恶风、一身悉肿。

越婢加术汤证曰∶一身面目黄肿。

越婢加半夏汤证曰∶其人喘、目如脱状。

以上四方,麻黄皆六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曰∶汗出而喘。

牡蛎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以上二方,麻黄皆四两。

葛根汤证曰∶无汗恶风。

小青龙汤证曰∶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

乌头汤证曰∶历节疼痛。

以上三方,麻黄皆三两。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以上二方,麻黄二两。

上历观此数方。麻黄主治喘咳、水气也明矣;故其证而恶风恶寒、无汗身疼、骨节痛、一身黄肿者,用麻黄皆治也。

【互考】

甘草麻黄汤、麻黄醇酒汤。唯云里水黄胆,而不审其证。为则按∶黄家兼有喘咳。恶寒骨节痛之证者,麻黄之所主治也。

牡蛎汤,此甘草麻黄汤而加牡蛎蜀漆方也;牡蛎治动气,蜀逐水,然则世所谓疟疾,动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二方,其条所谓少阴病者,恶寒甚也,而有无汗之证,故用麻黄也。

【辨误】

甚矣世医之怖麻黄也。其言曰∶吾闻之麻黄能发汗,多服之则漉漉汗出不止,是以不敢用焉。恶是何言也?譬怯者之于妖怪,足未尝踏其境,而言某地真出妖怪也。为则尝试麻黄之效,可用之证而用之,汗则出焉。虽当夏月而无漉漉不止之患,仲景氏言服麻黄后,覆取微似汗,宜哉,学人勿以耳食而饱矣。

【品考】

麻黄 本邦之产未闻,而亦有形状相似者,是木贼而非麻黄也。朱震亨、李时珍言其与麻黄同功,则学人试可乃已。甄权曰∶根节止汗,试之无效也,不可从矣。仲景氏曰∶先煮麻黄去上沫,今汉舶所载而来者,煮之无上沫,共诸药煮之而可也。

引用:《药征》麻黄

下载:《药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麻黄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苦,温,微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药性论》云∶君。能治身上毒风, 痹,主壮热,解肌发汗温疟。根节能止汗。日华子云∶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御山岚瘴气。浓朴为之使恶∶辛夷、石苇。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麻黄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证类本草》麻黄

《证类本草》

(麻黄_图片

味苦,温、微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名卑相,一名龙沙,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浓朴为之使,恶辛夷、石苇。)

陶隐居云∶今出青州、彭城、荥阳、中牟者为胜,色青而多沫。蜀中亦有,不好。用之折除节,节止汗故也。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其根亦止汗,夏月杂粉用之。俗用疗伤寒,解肌第一。唐本注云∶郑州鹿台及关中沙苑河旁沙洲上太多。其青、徐者,今不复用。同州沙苑最多也。今注今用中牟者为胜,开封府岁贡焉。臣禹等谨按药性论云∶麻黄,君,味甘,平。能治身上毒风 痹,皮肉不仁,主壮热,解肌发汗,温疟,治温疫。根、节能止汗。方曰∶并故竹扇杵末扑之。又,牡蛎粉、粟粉并根等分末,生绢袋盛,盗汗出即扑,手摩之。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麻黄,茎端开花,花小而黄,蔟生。子如覆盆子,可食。日华子云∶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肤,逐风,破症癖积聚,逐五脏邪气,退热,御山岚瘴气。

图经曰∶麻黄,生晋地及河东,今近京多有之,以荥阳、中牟者为胜。苗春生,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以来。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红皮,里仁子黑。根紫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内结子。雄者无花,不结子。至立秋后,收采其茎,阴干令青。张仲景治伤寒,有麻黄汤及大、小青龙汤,皆用麻黄。治肺痿上气,有射干麻黄汤、浓朴麻黄汤,皆大方也。古方汤用麻黄,皆先煮去沫,然后纳诸药。今用丸散者,皆不然也。《必效方》治天行一、二日者,麻黄一大两去节,以水四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着米一匙及豉为稀粥,取强一升,先作熟汤浴淋头百余碗,然后服粥,浓覆取汗,于夜最佳。《千金方》∶疗伤寒,雪煎以麻黄十斤去节,杏仁四升去两仁、尖、皮熬,大黄一斤十三两金色者,先以雪水五硕四斗,渍麻黄于东向灶釜中,三宿后纳大黄搅令调,以桑薪煮之,得二硕汁,去滓,复纳釜中,又捣杏仁纳汁中,复煮之,可余六、七斗,绞去滓,置铜器中。更以雪水三斗合煎,令得二斗四升,药成,丸如弹子。有病者,以沸白汤五合,研一丸入汤中,适寒温服之,立汗出;若不愈者,复服一丸,封药勿令泄也。

雷公云∶凡使,去节并沫,若不尽,服之令人闷。用夹刀剪去节并头,槐砧上用铜刀细锉,煎三、四十沸,竹片掠去上沫尽,漉出,晒干用之。伤寒类要张仲景《伤寒论》云∶黄胆病,以麻黄醇酒汤主之。麻黄一把去节,裹,以美酒五升,煮取半升,去滓,顿服。又治伤寒表热发疸,宜汗之则愈,冬月用酒,春宜用水煮之良。子母秘录治产后腹痛及血下不尽。麻黄去节杵末,酒服方寸匕,一日二、三服,血下尽即止。泽兰汤服亦妙。

衍义曰∶麻黄,出郑州者佳,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匕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病疮 倒 黑者,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以此知此药入表也。

引用:《证类本草》麻黄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麻黄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臣 恶辛夷石苇凡用先煮沸去黄沫否则令人烦闷

麻黄,味苦甘性温无毒。升也,阴中之阳也。其用有二,其形中空,散寒邪而发表;其节中闭,止盗汗而固虚。

引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麻黄

下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麻黄

《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衣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咳嗽、气喘。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处方用名】生麻黄、净麻黄(生用,辛散作用较强)、水炙麻黄(炒时加清水,辛散作用缓和)、蜜炙麻黄(用蜜拌炒,辛散作用减弱,且有润肺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三钱,煎服。

【按语】1.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

2.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则发汗解表,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干姜则宣肺散寒,配石膏则宣肺泄热,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配附子则温经发表,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宣通气血。

3.综上所述,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两个方面的功效。

【方剂举例】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头痛,身疼等表实者。

三拗汤(《和局方剂》):麻黄、杏仁、甘草。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用于里热壅闭,症见身热烦渴、喘咳气粗、鼻翼煽张者。

【文献摘录】《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别录》:「温经通脉,止烦出汗。」

《本经疏证》:「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气、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引用:《中药学》麻黄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千金翼方》麻黄

《千金翼方》

味苦,温,微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泻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名卑相,一名龙沙,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

引用:《千金翼方》麻黄

下载:《千金翼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瘴疟指南》麻黄

《瘴疟指南》

卫生方云.麻黄生于中牟.有麻黄之地.冬雪不积.盖麻黄能泄外阳故也.今南方无霜雪.皆如麻黄之地.阳气恒泄.即此可知.人居其间.不劳麻黄而自汗.有病则不宜轻发汗.轻用麻黄.此理甚明.前辈诗云.四时恒是夏.一雨便成秋.读此一联.不惟知南方天气.亦可触类而知.夫人之病也.假如病者多热.才经一汗.便翻然为冷.是岂宜轻发汗耶.如五积散通关散金沸草散九宝饮.小续命汤.十神汤香苏散.俱有麻黄.虽有主对.亦不可服.若麻黄汤.青龙汤.南方尤不可遽用也.今人例以麻黄为发散药.殊不知其力只能驱我之内阳.以劫外寒也.古今方书用肺经咳嗽.以肺之性恶寒.肺为娇脏.易于感寒.乃宜用之.仲景治足太阳伤寒.以太阳在表.非汗不解.及治少阴经伤寒.发热脉沉.盖少阴当无热恶寒反发热者.邪在表也.故以温剂佐之.发中有补.皆所当用也.除此三经.方书已自少用.况南方不寒之地.瘴气交重.瘴病岂尽因感寒耶.不因感寒.不用麻黄.又何不可.南史记范云欲赴梁武帝九锡之命.忽尔伤寒.召医徐文伯治之.恐不得与庆事.实告之曰.欲即愈.当先期取汗.但不免妄泄元阳.恐二年后不复起矣.云曰朝闻夕可.况二年乎.文伯烧地布席.置云于上.得汗而解.云大喜.文伯曰.不足喜也.后二年果应.夫发汗先期.尚促寿限.况不当汗而汗乎.又尝见有染瘴者.上热下寒.腰足寒痛.自谓五积散症也.遂倍加麻黄.多衣覆汗.竟成重症.虽服真武汤.亦莫能救.并赘于此.为妄用药者之戒.大凡瘴病误用麻黄.服后哑者.七日内死.或筋惕肉 者.十四日内死.或目赤上气喘促者.十四日内死.若汗出不止.脉细如无悸动.寒战发哕者.实时死.余常目击.可不慎哉.

引用:《瘴疟指南》麻黄

下载:《瘴疟指南》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外科全生集》麻黄

《外科全生集》

连根发表,用梗不表,甘温,开腠理凝滞闭塞。

引用:《外科全生集》麻黄

下载:《外科全生集》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麻黄

《冯氏锦囊秘录》

禀天地清阳刚烈之气,故味苦气温。气味俱薄,轻清而浮,阳也,升也,无毒。手太阴之药,入足太阳经,兼走手少阴阳明经。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

麻黄,中风伤寒,头痛温疟,皮肉不仁,发汗解表,冬月正伤寒如神,春初真温疫并妙,泄卫热黑斑赤疹,去营寒头痛身热。春末温疟勿加,夏秋寒疫切禁,仍破积聚坚,更劫咳逆痿痹,痰哮气喘,并凄神功。凡寒邪深入,非麻黄不能逐,但在佐使之妙。兼气药助力,可得卫中之汗;兼血药助液,可得营中之汗∶兼温药助阳,可逐阴凝寒毒;兼寒药助阴;可解炎热瘟邪。但患者多服,必致亡阳,盖气味轻清,升浮发表太过耳。根节止汗,效同影响,因有善行肌表之性,能引诸药直固腠理也。麻黄,其形中空,散寒邪而发表,其节中闭,止盗汗而固虚。

主治(痘疹合参) 泄卫实,去营寒,调血脉,通九窍,开毛孔,发汗解肌,消赤黑斑毒。痘疮倒靥黑陷者,用麻黄去根节半两,先用沸汤泡过,晒干细切,又以酒浸良久,瓦器炒令焦黑色,乃用水煎,乘热尽服。服后不得见风,其疮复出。若以酒煎,功效尤速。出迟者亦可用。至有冬月感冒大寒,而痘难出,发热恶寒者,用之以散寒邪。一见点忌服。更有一种痘极硬,而不肯灌浆者,名为铁甲痘,用此令痘作烂,方有生机。然开窍走泄太甚,误用则表虚气脱。

按∶麻黄轻可去实,为发散第一药。惟当冬月,在表真有寒邪者宜之。如无寒邪,或寒邪在里,乃伤寒有汗等病,虽发热恶寒皆不可用。即可汗之症,亦不宜多服,盖汗为心液,误汗过汗,则心血为之动矣。或至亡阳,或至衄血,可不慎与?故麻黄治卫实之药,桂枝治卫虚之药也。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麻黄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衷中参西录》麻黄

《医学衷中参西录》

麻黄∶味微苦,性温。为发汗之主药。于全身之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其主治之大纲。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诸证,又谓其主咳逆上气者,以其善搜肺风兼能泻肺定喘也。谓其破 瘕积聚者,以其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而消坚化瘀之药可偕之以奏效也。且其性善利小便,不但走太阳之经,兼能入太阳之府,更能由太阳而及于少阴(是以伤寒少阴病用之),并能治疮疽白硬,阴毒结而不消。

太阳为周身之外廓,外廓者皮毛也,肺亦主之。风寒袭人,不但入太阳,必兼入手太阴肺经,恒有咳嗽微喘之证。麻黄兼入手太阴为逐寒搜风之要药,是以能发太阳之汗者,不仅麻黄,而《伤寒论》治太阳伤寒无汗,独用麻黄汤者,治足经而兼顾手经也。

凡利小便之药,其中空者多兼能发汗,木通之类是也。发汗之药,其中空者多兼能利小便,麻黄、柴胡之类是也。伤寒太阳经病,恒兼入太阳之腑(膀胱),致留连多日不解,麻黄治在经之邪,而在腑之邪亦兼能治之。盖在经之邪由汗而解,而在腑之邪亦可由小便而解,彼后世用他药以代麻黄者,于此义盖未之审也。

受风水肿之证,《金匮》治以越婢汤,其方以麻黄为主,取其能祛风兼能利小便也。愚平素临证用其方服药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顿能利下,而肿亦遂消。特是,其方因麻黄与石膏并用,石膏之力原足以监制麻黄,恒有服之不得汗者,今变通其方,于服越婢汤之前,先用白糖水送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半,必能出汗,趁其正出汗时,将越婢汤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小便亦遂通下。

东人××博士,用麻黄十瓦,煎成水一百瓦,为一日之量,分三次服下,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及肾脏萎缩小便不利,用之有效有不效,以其证之凉热虚实不同,不知用他药佐之以尽麻黄之长也。试观《金匮》水气门越婢汤,麻黄辅以石膏,因其脉浮有热也(脉浮故系有风实亦有热),麻黄附子汤辅以附子,因其脉沉而寒也。通变化裁,息息与病机相符,是真善用麻黄者矣。

古方中有麻黄,皆先将麻黄煮数沸吹去浮沫,然后纳他药,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也。

麻黄带节发汗之力稍弱,去节则发汗之力较强,今时用者大抵皆不去节,至其根则纯系止汗之品,本是一物,而其根茎之性若是迥殊,非经细心实验,何以知之。

陆九谓∶“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则可,非所论于北方也。盖南方气暖,其人肌肤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语;北方若至塞外,气候寒冷,其人之肌肤强浓,若更为出外劳碌,不避风霜之人,又当严寒之候,恒用七八钱始能汗者。夫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

引用:《医学衷中参西录》麻黄解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顾松园医镜》麻黄

《顾松园医镜》

〔辛苦热,入心、肺、膀胱三经。去根节煮去沫。〕主冬令之伤寒,〔惟冬令太阳正伤寒症无汗者,方可用之。〕开毛孔而出汗。〔轻扬入肺而善散也。〕头痛发热恶寒顿蠲,身疼腰痛脊强皆安。〔皆太阳经伤寒之症,发散则邪去而安。〕咳嗽能止,痰喘可除。〔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入肺经而散火郁,则咳喘自除。〕其性轻扬,疗伤寒为发汗第一药。根节甘平,止汗如神。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又取为末,同牡蛎粉扑之甚良。加糯米粉尤效。

非冬月伤寒,及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汗多亡阳,能损人寿,戒之戒之。。

引用:《顾松园医镜》麻黄

下载:《顾松园医镜》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麻黄

《医学入门》

麻黄甘苦性微温,主中风邪治不仁,伤寒表证及嗽喘,理瘴解疟消斑痕。

丛生如麻,色黄也。无毒。浮而升,阳也,手太阴之药,入足太阳手少阴阳明经,泻卫实,去荣中寒之药也。主中风表证及风毒痿痹不仁,伤寒初证头疼寒热咳嗽喘逆上气,理岚瘴及瘟疟,消赤黑斑毒风疹,皆发汗而散也。丹溪尝以人参佐用,表实无汗者一服即效。多则令人虚,或衄血亡阳,惟伤风有汗及阴虚伤食者禁用。诸风药大同,兼破坚瘕积聚、黄胆,及小儿痘疮倒靥。发汗用身去节,水煮三沸去沫。止汗用根。浓朴为使,恶辛荑、石韦。

引用:《医学入门》麻黄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m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麻黄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