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蕤
《本草纲目》萎蕤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眼红兼有涩、痛。用萎蕤、赤芍、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
2、眼见黑花,红痛昏暗。用萎蕤(焙)四两,每取二钱,略加薄荷、生姜、蜂蜜,同煎汤。睡前温服,一天服一次。此方名“甘露汤”。
引用:《本草纲目》萎蕤
《本草从新》萎蕤

甘平.补中益气.除烦渴.润心肺.治风淫湿毒.目痛 烂.(风湿.)寒热 疟.中风不能动摇.头痛腰痛.(凡头痛不止者、属外感、宜发散、乍痛乍止者、属内伤、宜补虚、又有偏头风、左属风与血虚、右属痰热与气虚、腰痛亦有肾虚、气滞、痰积、瘀血、风寒、湿热之不同、凡挟虚挟风湿者、宜葳蕤.)茎寒自汗.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地.不寒不燥.大有殊功.去毛.蜜水或酒浸.蒸用.畏咸卤.熬膏良.(小便猝淋、葳蕤五钱、芭蕉根二座、水二盏、煎一盏、入滑石末一钱服.)
引用:《本草从新》萎蕤
《长沙药解》萎蕤

【本经】女萎。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生山谷。
《伤寒》麻黄升麻汤,方在麻黄。用之治厥阴病,咽喉不利,吐脓血者,以金受火刑,萎蕤清金而润燥也。
萎蕤和平滋润,化气生津,解渴除烦,清金利水,益气润燥。其诸主治,止消渴,通淋涩,润皮肤,去黑(黑干),疗目眦赤烂,治眼睛昏花。即玉竹。《三国志华佗传》:以漆叶青黏散方,授弟子樊阿,谓可服食长生,青黏即玉竹叶。
引用:《长沙药解》萎蕤
《得配本草》萎蕤

一名玉竹
畏卤咸。
甘,平。入手足太阴、少阴经。柔润补虚,善息肝风。治虚劳寒热 疟,风温自汗灼热,头疼目痛 烂,男子湿注腰疼,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挟风湿诸症。用代参、地,大有殊功。得薄荷、生姜,治目痛昏暗。得芭蕉根、滑石,治卒淋。得葵子、龙胆草、茯苓、前胡,治小儿痫病后身面虚肿。配赤芍、当归、黄连,煎汤熏洗眼赤涩痛。
引用:《得配本草》萎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