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

目录
《本草蒙筌》黄耆
《神农本草经》黄耆
《中药学》黄耆
《中药大辞典》黄耆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蒙筌》黄耆

《本草蒙筌》

味甘,气微温。气薄味浓,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种有三品,治无两般。

木耆茎短理横,功力殊劣;(此为下品。)缺岁多收倍用,煎服亦宜。(《本经》不州土,必出如 之贱,自产田,凶年多收,亦可代粮也。)水耆生白水、赤水二乡西。)白水颇胜;(此为中品。)

耆出山西沁州绵上,(乡名有巡检司。)此品极佳。(此为上品。)咸因地产佥名,总待秋采入药。久留易蛀,勤曝难侵。务选单服不歧,直如箭干,皮色褐润,白心黄,折柔软类绵,嚼甘甜近。如斯应病,获效如神。市多采苜蓿根假充,谓之土黄耆媒利。殊不知此坚脆(音翠)味苦,能令人瘦;耆柔软味甘,易致人肥。

每被乱真,尤宜细认。夫耆者,恶白鲜龟甲,制去头、刮皮。生用治痈疽,蜜炙补虚损

入手少阳,入足太阴。主丈夫小儿五劳七伤骨蒸体瘦,消渴腹痛泻痢肠风;治女子妇人月候不匀,血崩带下,胎前产后,气耗血虚。益元阳,泻阴火。扶危济弱,略亚人参。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以司开阖。固盗汗自汗,无汗则,有汗则止;托阴疮癞疮排脓止痛,长肉生肌。外行皮毛,中补脾胃。下治伤寒,尺脉不至。是上中下、内外、三焦药也。性畏防风,而防风能制黄耆,黄耆得防风,其功愈大。盖相畏而相使者,故二味世多相须而用。《衍之功,药中呼为羊肉。久服勿已,耐老延年。

(谟)按∶参耆甘温,俱能补益。证属虚损,堪并建功。但人参惟补元气调中,黄耆兼补卫气实表。所补既略差异,共剂岂可等分!务尊专能,用为君主。君药宜重,臣辅减轻。君胜乎臣,天下方治。臣强于主,国祚渐危。此理势自然,药剂仿之,亦不可不注意也。如患内伤,脾胃衰弱,饮食怕进,怠惰嗜眠,发热恶寒,呕吐泄泻,及夫胀满痞塞,力乏形羸,脉息虚微,精神短少等证,治之悉宜补中益气,当以人参加重为君,黄耆减轻为臣。若系表虚,腠理不固,自汗盗汗,渐致亡阳,并诸溃疡,多耗脓血,婴儿痘疹,未灌全浆,一切阴毒不起之疾,治之又宜实卫护荣,须让黄耆倍用为主,人参少入为辅焉。是故治病在药,用药由人。切勿索骥按图,务须活泼泼地。先正尝曰∶医无定体,应变而施。药不执方,合宜而用。又云∶补气药多,补血药亦从而补气;补血药多,补气药亦从而补血。佐之以热则热,佐之以寒则寒。如补中益气汤,虽加当归,当归血药也,因势寡,则被参耆所据,故专益气佥名;又当归补血汤,纵倍黄耆,黄耆气药也,为性缓,亦随当归所引,惟以补血标首。佐肉桂附子少热,八味丸云然;加黄 知母微寒,补阴丸是尔。举隅而反,触类而推。则方药之应乎病机,病机之合乎方药。总在君臣佐使之弗失,才致轻重缓急之适中。时医不以本加工,欲望制方。如是之通变合宜者,正犹学射而不操夫弓矢,其不能也决矣。

引用:《本草蒙筌》黄耆

下载:《本草蒙筌》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黄耆

《神农本草经》

味甘微温。

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戴椹,一名独椹,一名草,一名蜀,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

引用:《神农本草经》黄耆

下载:《神农本草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黄耆

《中药学》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科植物内蒙黄耆、膜黄耆或其它同属相近种植物的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入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黄耆健脾益气,且具升阳举陷的功效,故可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在临床上用于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朮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2.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症。

黄耆功能固护卫阳、实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朮同用。

3.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

黄耆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元气而托疮,故一般称为疮痈要药,临床上多用于气血不足、疮痈内陷、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等症。如用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当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当归、银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4.用于水肿脚气浮肿等症。

黄耆能益气而健脾,运阳而利水,故可用于水肿而兼有气虚症状者,多配合白朮、茯苓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与活血袪瘀通络药如当归、川芍、桃仁红花地龙等配伍,用于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之症,有益气活血、通络利痹的功效。对于消渴病症,也可应用,常与生地麦冬天花粉山药等配伍.

【处方用名】生黄耆、绵黄耆、北口耆(生用,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利痹等。)、炙黄耆(蜜炙用,用于补气健脾。)、清炙黄耆(用麸皮拌炒至微黄色,用于补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黄耆一药,原名黄耆,始载于《本经》是一味临床常用药物。黄耆具有下列的特点,它不仅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且常与袪邪药同用以扶正袪邪。在益气补虚方面,如配人参,则大补元气;配附子,则补气助阳;配白朮,则益气补脾;配当归,则补气生血;配参、朮、升、柴,则补气升阳。在扶正袪邪方面,如在玉屏风散中配白朮、防风,则补散兼施、固表止汗,治卫虚自汗,易感风寒;在四妙汤中配当归、甘草,则内补托毒,治体虚痈疮疖肿难愈者;在防己茯苓汤中配茯苓、防己桂枝、甘草,则益气运阳而利水,治皮水肢肿;在补阳还五汤中配归、赤芍仁、红花、地,则益气活血、散瘀通络,治半身不遂。诸如此类,可见它临床应用的范围至为广泛。

2.本品与人参、党参相比较,人参的补气作用较强,且能生津安神;党参功专补肺脾而益气;黄耆的补气作用不及人参,但益气升阳,固表内托,且能利水退肿的作用则为人参、党参所不具。黄耆为补气扶阳的药物,故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热毒疮疡、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症,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耆、人参、白朮、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治中气不足、清阳下陷、子宫下垂、脱肛,以及肢倦气短、气虚发热等。

【文献搞录】《大明本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血崩,带下。」

珍珠囊》:「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益胃气。」

《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排脓内托。」

引用:《中药学》黄耆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h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黄耆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