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

乌梅
目录
《本草备要》乌梅
《本草便读》乌梅
《本草崇原》乌梅
《本草从新》乌梅
点击打开目录
《本草撮要》乌梅
《本草分经》乌梅
《本草分经》乌梅
《本草害利》乌梅
《本草害利》乌梅
《本草经解》乌梅
《本草求真》乌梅
《本草思辨录》乌梅
《本草新编》乌梅
《本草易读》乌梅
《本草择要纲目》乌梅
《长沙药解》乌梅
《得配本草》乌梅
《雷公炮制药性解》乌梅
《食疗本草》乌梅
《中药炮制》乌梅
《汤液本草》乌梅
《药鉴》乌梅
《药笼小品》乌梅
《药征续编》乌梅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乌梅
《中药学》乌梅
《医方考》乌梅
《外科全生集》乌梅
《冯氏锦囊秘录》乌梅
《顾松园医镜》乌梅
《医学入门》乌梅
《中国药典》乌梅
《中药大辞典》乌梅
《中华本草》乌梅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备要》乌梅

《本草备要》

涩肠敛肺

酸涩而温。脾、肺血分之,敛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涩肠,涌痰消肿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醒酒杀虫

久咳泻痢(梁庄肃公血痢,陈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调服而愈。

曾鲁公血痢百余日,国医不能疗,应之用研烂,合腊茶入服,一啜而安)。瘴疟(诸症初起者,皆禁用)霍乱吐逆反胃,劳热骨蒸(皆取其酸收),安蛔厥(蛔虫上攻而眩仆。

得酸则伏,仲景有蛔厥乌梅丸),去黑痣,蚀恶肉痈疮后生恶肉,烧梅存性,研末敷之)。

多食损齿伤筋(经曰∶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白梅功用略同。治痰厥僵仆,牙关紧闭(取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盖酸先入筋,齿软则易开。若用器撬开,恐伤其齿),惊痫喉痹,敷乳痈肿毒,刺入肉中(嚼烂罨之即出。

疮中 肉。捣贴之即收)。

青梅薰黑为乌梅(汁淋蒸,则不蠹。孟诜云∶乌梅十颗,汤煮去,纳肛中,通大便),盐渍为白梅(时珍曰∶梅、于冬,而实于夏,得木之全气,故最酸。胆为甲木,肝为乙木。人舌下有四窍,两通胆液,故食酸则津生。食梅齿 者,嚼胡桃即解。衣生霉点者,梅叶煎汤洗之。捣洗衣亦佳)。

引用:《本草备要》乌梅

下载:《本草备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便读》乌梅

《本草便读》

乌梅图片

酸先入肝.肺络脾经均可及.黑能走血.肠红嗽疾久堪医.因其温涩之功.虚痢可疗汗可敛.假此酸收之品.风痰能化噤能开.蛔厥难安.得酸则伏.恶疮翻凸.捣贴能除.白霜梅.善豁痰涎.梅核膈.宜求含咽.(乌梅则梅之半黄时用火熏黑者也.味酸性温.专入肝家血分.脾肺大肠.皆其旁及者也.其功专主收敛止涩.故凡久咳久利.虚汗亡血等证.皆可用之.能安蛔者.虫得酸则伏也.

○白梅即青梅.用盐水浸之.日晒夜浸.十日后.即有霜起乃成矣.味酸咸.性平.入肝达胃.善豁顽痰.治中风喉痹.牙关紧闭等证.以酸咸之性.咸能润下.酸能涌泄也.开牙噤者.齿得梅则 .肝气以津液上泄之故.然最易伤肾.故多食损齿.)

引用:《本草便读》乌梅

下载:《本草便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崇原》乌梅

《本草崇原》

气味酸温平涩,无毒。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蚀恶肉。(志痣同。)

梅实将熟时,采微黄者,篮盛于突上熏黑,若以稻灰淋汁,润湿蒸过,则肥泽不蛀。)

梅花放于冬,而实熟于夏,独得先春之气,故其味酸,其气温平而涩,涩附于酸也。主下气者,得春生肝木之味,生气上升,则逆气自下矣。除热烦满者,禀冬令水阴之精,水精上滋,则烦热除而胸膈不满矣。安心者,谓烦热除而胸膈不满,则心气亦安。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皆阳气虚微,不能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梅实结于春而熟于夏,主敷布阳气于肌腠,故止肢体痛,及偏枯不仁之死肌。阳气充达,则其颜光,其色鲜,故去上之青黑痣,及身体虫蚀之恶肉。

愚按∶乌梅味酸,得东方之木味,放花于冬,成熟于夏,是禀冬令之水精而得春生之上达也物理,但以乌梅为酸敛收涩之药,而春生上达之义未之讲也,惜哉

引用:《本草崇原》乌梅

下载:《本草崇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从新》乌梅

《本草从新》

涩肠敛肺.

酸涩而温脾肺.血分之果.涩肠敛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止血涌痰.消肿解毒

生津止渴.(时珍曰∶梅、花于冬而实于夏、得木之全气、故最酸、胆为甲木、肝为乙木、人舌下有四窍、两通胆液、故食酸则津生.)醒杀虫.治久嗽泻痢.(血痢尤良.梁庄肃公血痢、陈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而愈、曾鲁公血痢百余日、国医不能疗、应之用盐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一啜而安.)瘴疟霍乱.吐逆反胃.下血血崩.安蛔厥.(蛔虫上攻而眩仆、虫得酸则伏、)去黑痣.蚀恶肉.(疽愈后有肉突起、烧存两日而平.)病有当发表者.大忌酸收.误食必为害.青梅熏黑为泽不蠹.大便不通、气奔欲死者、乌梅十颗、汤浸去核、丸大、纳入下部、少时即通.)产安吉者.肉浓多、最佳.(合溪者次之、长梅、福建梅、肉薄无脂、不堪用.)

白梅 酸涩咸平.功用略同乌梅.治痰厥僵仆.牙关紧闭.(取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盖酸先入筋、齿软即易开、若用铁器搅开、恐伤其齿.)惊痫喉痹.梅核膈气.(取半青半黄梅子、每个用盐一两、淹一日夜、晒干、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用青钱三个夹二梅、麻线缚定、通装磁罐内、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枚含之、咽汁入喉即消、收一年者、治一人、收二年者、治二人、神效.)敷乳痈肿毒.刺入肉中.(捣烂罨之、即出、疮中弩肉、捣饼贴之、即收.)刀箭伤肤.(捣敷、血即止.)多食损齿伤筋.(经曰∶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若过食而齿 者、嚼胡桃肉以解之.)盐渍为白梅.(取大青梅以盐汁渍之、日晒夜渍、十日成矣、久乃上霜、故又名盐梅.衣生霉点者、梅叶煎汤、洗之即去、清水揉梅叶、洗蕉葛衣、经夏不脆、有验.)叶、治休息痢及霍乱.煮浓汁饮之.

引用:《本草从新》乌梅

下载:《本草从新》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乌梅

《本草撮要》

味酸涩温.入手足厥阴太阴经.功专敛肺固肠.解渴止吐.得建面干姜治休息痢.得黄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治血痢.若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数颗.汤浸去核.丸枣大.纳入下部.少时即通.疽愈后有肉突起.烧灰存性.研末敷之即平.若痰厥僵仆.牙关紧闭.取肉揩牙龈.涎出即开.若过食酸梅齿 者.嚼胡肉即解.衣生霉点者梅叶煎汤洗之即去.清水揉梅叶洗蕉葛衣.经夏不脆.

引用:《本草撮要》乌梅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乌梅

《本草分经》

酸涩而温,入脾肺血分,涩肠敛肺,止血生津止渴,安蛔涌痰解毒。白梅酸涩咸平,功用略同,兼治痰厥、喉、痹、牙关紧闭,敷痈毒刀箭伤,多食则齿 ,嚼胡桃肉即解。

引用:《本草分经》乌梅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乌梅

《本草分经》

见肺和。

引用:《本草分经》乌梅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乌梅

《本草害利》

〔害〕病有当表者,大忌酸收,误食必为害非浅,食梅则津液泄者,水生木也。津液泄则伤肾,肾属水,外为齿,故多食损齿伤筋,蚀脾胃,令人发膈上痰热。

〔利〕酸涩而温,补肝胆,入肺脾血分,定久嗽,定渴,敛肺之勋,止血痢,涩肠之力。

清音去痰涎,安蛔理痰热,消酒毒,蚀恶肉。疽愈后,有肉突起,乌梅烧敷。一日减半,二日而平,真奇方也。肝以酸为泻,而又以本味,为补肝胆猛将。

〔修治〕去核微炒,或蒸熟。

引用:《本草害利》乌梅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乌梅

《本草害利》

(见肝部)

引用:《本草害利》乌梅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乌梅

《本草经解》

气平.味酸.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乌梅气平.禀天秋收之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气味俱降.阴也.肺主气.气平则降.所以下气.肝属木.木苦火炎.逆于胸中.则热而烦满.乌梅味酸.能收浮热.吸气下行.所以止烦满也.心者火也.木之子也.味酸气平.能平肝木.木和心自安也.肢体属脾.脾为土.肝木克土则痛.味酸则敛.所以止痛.肝藏血.血枯则偏枯不仁死肌矣.味酸益肝血.血和则润.不仁死肌愈也.去青黑痣及蚀恶肉.酸收之味.外治能消痣与肉也.

【制方】

乌梅作汤.治火炎头痛.同豆豉甘草生姜童便.治劳疟.同川莲丸.治赤痢.专烧灰.敷治 肉.

引用:《本草经解》乌梅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求真》乌梅

《本草求真》

(五)入肝敛气涩肠

乌梅(专入肺肠。兼入肝胆。)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成无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入肠则涩。(肠垢已出。肘后用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服。血崩不止。用乌梅肉七枚。烧存性研末。饮服之。日二次。庄肃公痢血。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则敛。得寒则止。得则涩故也。)入筋与骨则软。(酸入筋。)入虫则伏。(虫得酸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遗方用乌梅肉烧存性。研敷恶肉上。一夜立尽。圣惠用乌梅和作饼贴者。其力缓。简便方云。起臂生一疽。脓溃百日方愈。中有恶肉突起。用此方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乃知世有奇方。)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已溃未溃。可用此烧灰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围。)中风牙关紧闭可开。(取肉擦牙龈。涎出即开。以酸能入筋骨以软。)蛔虫上攻眩仆可治。(仲景有乌梅治蛔上攻眩仆。)口渴可止。(时珍曰。人之舌下有四窍。两窍通胆液。故食梅则津生者。类相感应也。素问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泄。又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不然。物之味酸者多矣。何独梅能生津耶?)宁不为酸涩之一验乎!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胃。筋骨湿热。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症则不及也。白梅由于盐渍。味咸则能软坚。(通大便亦用。)若牙关紧闭。(白梅尤良。)死肉黑痣。白梅用之更捷。(食梅齿酸者。嚼胡桃即解。衣有霉点者。梅叶煎汤洗之。捣洗葛衣亦佳。)但肝喜散恶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气。(生气者。阳气也。)且于诸症初起切忌。

引用:《本草求真》乌梅

下载:《本草求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思辨录》乌梅

《本草思辨录》

梅花苞于盛冬,梅实成于初夏。得木气之全而味酸,谓为肝药,夫何待言。然非专入肝不兼走他经也。其气平属金,其味酸中有涩,涩为辛酸之变亦属金。实熟则色黄而味带甘,乌梅乃半黄时所熏,则亦入脾胃。濒湖谓舌下有四窍,两窍通胆液,故食梅则津生。不知胆液上潮,口中必苦。观素问味过于酸,肝气以津。可知津生是生于肝不生于胆,津生亦不是肝升。譬之手巾,用热汤浸过,绞之则热气四出,巾已就敛。酸敛之能生津,理亦如是。肝何至升,且得之而复其下行之常矣,夫胆主动主升,肝主静主降。梅实熏黑,味酸而苦,虽是由肝归肾,然能激肝中之津以止渴,不能壮肾中之水以灭火。素问酸苦涌泄为阴。核之于梅,涌即津生之谓;泄则气为之下,热烦满为之除,气下热烦满除而心以安。本经固贴切之至。至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邹氏谓古今方书无用梅治肢体痛偏枯不仁之方,宜连下死肌读,为治此等之死肌。窃谓止字疑有误。或即下文去字而复出一字耳。肢体痛偏枯不仁,不过血络凝瘀,虽死肌尚有可为,故与青黑痣并足以去之也。诸家之论,有与愚相反者焉,有可以印证者焉,试胪举之∶张隐庵云∶其味酸,其气温平而涩,涩附于酸。主下气者。得春生肝木之味,生气上升,则逆气自下。除热烦满者,禀冬令水阴之精,水精上滋,则烦热除而胸膈不满。乌梅无生木气起肾阴之能,上已言之。张氏执是以用乌梅,必有为所误者,其弊在温平酸涩之用,全置不讲,而徒以空谈为超妙也。陈修园拾张之唾余,别无所见。卢子繇则以本经主治,一归之生津,至谓吮肾液以润筋膜。邹氏所见又与卢同,以生津为吸寒水以制火。不知本经之除热,是泄热非制热(叶氏亦云乌梅泄热,见临证指南)。酸苦涌泄之义不明,便无处不窒。其论乌梅丸治蛔厥也,曰吐蛔为阳气烁津,致蛔无所吸受而上出,则梅生津于上,岂是养蛔于上,肾阴虚不能上济者,不得用梅,则蛔本在下,何以有肾阴而不知吸,此既窒滞鲜通矣。又谓蛔厥非脏寒,即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之现据,不知厥阴病多阴阳错杂。沈尧封云厥阴于卦为震,一阳居二阴之下,病则阳泛于上,阴伏于下,而下寒上热之证作。蛔上入膈,是下寒之据。消渴心中疼热,是上热之据。凡吐蛔气上撞心,皆是厥阴过升之病,治宜下降其逆上之阳。乌梅丸,无论黄连乌梅黄柏为苦酸咸纯阴下降之药,即附子直达命门,亦何非下降,可谓精审之至矣。邹氏于厥非脏寒句,自注云从医宗金鉴,不知金鉴于林氏主脏寒之论,仍列于下,并未删驳。又尤在泾解心中疼热,食则吐蛔,统谓之邪热,姑无论于乌梅丸之治不合,即厥阴病之阴阳错杂,亦似有未察者。惟唐容川以西人空气冷热发明厥阴之道,足以上契圣心,下迪学人。空气非愚所知,不具述。其析疼热吐蛔为下寒上热也,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句),为厥阴包络挟心火之热发动于上;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厥阴肝气挟寒水之寒相应而起。夫吐蛔一也,知此条非纯热,即知彼条亦非纯寒。乌梅丸所以寒热并进,而非脏寒蛔不上而入膈,尚何疑乎。

引用:《本草思辨录》乌梅

下载:《本草思辨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新编》乌梅

《本草新编》

乌梅味酸,气平,可升可降,阳也,无毒。收敛肝气,固涩大肠,止血痢,安虫痛。乃止脱之药,备之以敛滑脱可也。

按∶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功。然效速者,取快于一时,往往有变生久病而不能愈,不可不慎也。世有夏日将乌梅作汤以止渴者,腹中无暑邪者,可以敛肺而止渴。倘有暑邪未散,而结闭于肠胃之中,及至秋冬,不变为痢,必为疟矣。乌梅治蛔厥,蛔上入膈,故烦而呕,用之即定矣。

引用:《本草新编》乌梅

下载:《本草新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易读》乌梅

《本草易读》

去核炒用。

酸,涩,微寒,无毒。入足厥阴肝。下气退热,除呕杀蛔。止燥渴而泄烦满,平久嗽而住渴痢,清痰涎而消肿痛,蚀恶肉而点黑痣。收二便之下血,除偏风之不仁;霍乱之转筋,开痰厥之牙关。

生汉中川。五月采实。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树、叶皆似,采梅实半黄者,以熏之为乌梅。取青大者,以盐汁渍之,日晒夜渍,十日则成白梅,主治略同。

诸疮 肉,乌梅肉烧末敷之。(验方第一。)

渴痢,水煎代茶饮。(第二。)

痢脓血,净肉烧末,每米汤下二钱。(第三。)

久痢不止,净肉二十枚,水煎服。(第四。)

便血,净肉三两,烧末醋煎,米汤丸服。(第五。)

小便尿血。同上。(第六。)

崩血不止,净肉烧末米饮下。(第七。)

蛔虫上行,退场门鼻,煎汤服且含之。(第八。)

腹胀痛,短气欲绝,净肉二七枚煎沸,纳钱二七枚煎服。(第九。)

久嗽不已,净肉炒,蜜粟壳同炒末,蜜汤下。(第十。)

金疮折伤,烧末敷之,白者亦可。(十一。)

白梅同用。

乌梅丸 乌梅 人参 细辛 桂枝 附子 黄 当归 川椒 黄连 干治厥阴病,气上冲胸,心痛热,消渴,食即烦生而吐蛔。(诸方第一。)

引用:《本草易读》乌梅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乌梅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酸温平涩无毒.入脾肺二经血分.

【主治】

止渴调中.去痰治疟.敛肺涩肠.噎膈蛔厥蚀恶肉.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 方中用者.取虫得酸而即止之之义也.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乌梅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乌梅

《长沙药解》

【本经】梅实。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生川谷。

味酸,性涩,入足厥阴肝经,下冲气而止呕,敛风木而杀蛔。

伤寒》乌梅丸,乌梅三百个,干姜十两,细辛六两,人参六两,枝六两,当归四两,川椒四兩,附子六两,黄连一斤,黄柏六两。治厥阴病,气上冲心,心中疼热,消渴,食即烦生,而吐蛔者。以水寒土湿,木气郁遏,则生蛔虫。木郁风动,肺津伤耗,则病消渴。木郁为热,冲击心君,则生疼热。脏腑下寒,蛔移膈上,则生烦呕。呕而气逆,冲动蛔虫,则病吐蛔。乌梅、姜、辛,杀蛔止呕而降冲气,人参、桂、归,补中疏木而润风燥,椒、附暖水而温下寒,连、柏泻火而清上热也。

乌梅酸涩收敛,泻风木而降冲击,止呕吐杀蛔虫,善医蛔厥之证。其诸主治,止咳嗽,住泄利,消肿痛,涌痰涎,泻烦满,润燥渴,散乳痈,通喉痹,点黑痣,蚀瘀肉,收便尿下血,止刀箭流血,松霍乱转筋,开痰厥牙闭。

醋浸一宿,去核,米蒸。

引用:《长沙药解》乌梅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乌梅

《得配本草》

猪肉

酸、涩、温。入手足太阴经气分,兼入足厥阴经血分。敛肺涩肠,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虚劳骨蒸,霍乱劳疟,蛔厥吐利,止血涌痰,醒酒杀虫。去黑痣,蚀恶肉。解硫黄毒。得川连,治赤痢肠痛。配建茶、干姜,治休息痢。佐麦冬,治产后痢渴。入补脾药,止久泄虚脱。汤浸去核,捣丸如枣大,纳入谷道,导大便不通。

去核 炭,敷疮蚀恶肉立效。其核中仁,能清妇人子脏风气积滞。病宜发散,疟痢初起者,禁用。

怪症∶下颊忽落,用乌梅口衔一枚,外用南星末,姜汁调涂两颊,一夜即上。

引用:《得配本草》乌梅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制药性解》乌梅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酸,性温无毒,入肺肾二经。主生津液,解烦热,止吐逆,阴疟瘴,止久痢,消酒毒,又主皮肤黑点,痹不仁,去核用。

按∶乌梅入肺者,经所谓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是也。肾则其所生者也,宜并入之。多食最能损齿。风寒初起,疟疾未久者,不可骤以此收敛也。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乌梅

下载:《雷公炮制药性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食疗本草》乌梅

《食疗本草》

(一)食之除闷,安神。乌梅多食损齿。〔心·嘉〕

(二)又,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嘉〕

(三)又,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 去核,杵为丸,如枣大。内下部,少时即通。〔嘉〕

(四)谨按∶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嘉〕

引用:《食疗本草》梅实(乌梅)

下载:《食疗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炮制》乌梅

《中药炮制》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常用名』酸乌梅。

『产地』四川、福建等地。

『采收季节』5月采收。

『炮制方法』将原药拣去杂质,筛去灰尘,抢水洗净晒干。若取乌梅肉,将洗净乌梅晒干敲碎,剥去核,取肉即成。要取其增强收敛作用,将洗净乌梅每斤药用红醋2两拌匀润透,投入蒸笼内蒸至上汽,取出晒干或烘干。若取其减退酸性,则将乌梅,投入锅内,炒至表皮起焦枯点即可。

『用量』9~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枯燥、虫蛀。

引用:《中药炮制》乌梅

下载:《中药炮制》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乌梅

《汤液本草》

气平,味酸。酸温,阳也。无毒。

》云∶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调中,治痢止渴。以盐为白梅,亦入除痰药。去核用。

《心》云∶收肺气。

《本草》云∶主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止下痢,好唾口干,去骨间热。又方,治一切恶疮肉出,以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仲景治吐蛔下利,乌梅丸。

引用:《汤液本草》乌梅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鉴》乌梅

《药鉴》

气平,味酸,无毒。收敛肺气,扫除烦热,安心调中,治痢截疟,生津止渴,消痰益精

如恶疮肉出,烧灰敷上,恶肉立尽。仲景治吐蛔下痢,用乌梅丸极验。同建茶干姜为丸,治休息痢疾甚效。

引用:《药鉴》乌梅

下载:《药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笼小品》乌梅

《药笼小品》

酸涩之品,入肺脾血分。

治久嗽、久痢、久疟,安蛔厥病。

有当发表者大忌,更有留邪未清,用之亦有害。

引用:《药笼小品》乌梅

下载:《药笼小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续编》乌梅

《药征续编》

乌梅丸。

上一方。

引用:《药征续编》乌梅

下载:《药征续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乌梅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乌梅,味酸平,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也。其用有二∶收肺气除烦止渴;主泄痢调胃和中

引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乌梅

下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乌梅

《中药学》

【药用部分】本品为蔷科植物梅的经加工的未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酸,平。入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临床应用】1.用于久咳不止。

乌梅敛肺而止咳,对于久咳不止,痰液稀少等症,可与罂粟壳半夏杏仁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久泻久痢。

乌梅又有涩肠止泻作用,治疗泻痢日久不止,常与肉豆蔻诃子、苍朮、茯苓等配伍。

3.用于虚热口渴。

乌梅能生津止渴,可治气阴两虚的烦热口渴及暑热烦渴,可与天花粉葛根冬、人参、黄耆等药同用。

4.用于蛔虫为患所致的呕吐腹痛等症。

乌梅味酸,蛔得酸则伏,故能和胃安蛔,常与黄连、黄柏、干姜,细辛、花椒、附子等配伍,治蛔厥腹痛。

本品外用,又可用于牙关紧闭,以乌梅肉擦之;用于外疡弩肉,以乌梅炭研末外敷。

【处方用名】乌梅、大乌梅(带核用)。乌梅肉(去核用,用量宜小)。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乌梅丸《伤寒论》:乌梅、黄连、黄柏、干姜、附子、蜀椒、桂枝、细辛、人参、当归。治蛔厥腹痛。

【文献摘录】《本经》:「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大明本草》:「和建茶、干姜为丸服,止休息痢。」

《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蛔厥吐利。」

《本经逢原》:「乌梅酸收,益津开胃,能敛肺涩肠,止呕敛汗定喘安蛔。」

引用:《中药学》乌梅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方考》乌梅

《医方考》

前有默林,闻者生液,故胃干暴渴者宜用之,所谓酸能致液也!

引用:《医方考》乌梅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外科全生集》乌梅

《外科全生集》

酸涩敛肺,安三虫,拔毒根。

引用:《外科全生集》乌梅

下载:《外科全生集》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乌梅

《冯氏锦囊秘录》

花发于冬,成实于夏,得木气之全,故味最酸,所谓直作酸是也。胆为甲木,肝为乙木,舌下有四窍,两通胆液、故食酸则津生也。《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湿气侵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症除矣。

其主去死肌,青黑痣恶肉者,白梅之功也。白梅味咸,咸能软坚故也,又能消痰醒睡止霍乱解酒毒,弘景云∶“生梅、乌梅、白梅功用相似,第乌梅较良,资用更多,然木性喜升,发酸味敛束,是违其性之所喜也。《经》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之,《鬼遗方》蚀恶疮 肉,用乌梅肉,烧为灰敷上一夜,立尽。赤痢腹痛,乌梅肉黄连各四两,蜜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二十丸,日三服。治劳疟,用乌梅十四杖,二合,甘草三寸,生姜一块,童便二升,煎去一半温服即止。

乌梅,收敛肺气,生津止嗽,解渴除烦,涩肠止泻,伤寒温疟,休息久痢,便血血痢,安蛔厥而止虫痛,去黑痣而蚀恶 肉。白梅捣敷恶毒,治妇人乳痈最效,痰厥僵仆,擦牙关紧闭即开,叶煮汁服,久痢亦除。

主治(痘疹合参) 梅花,味甘微酸,气平无毒,能发痘解毒,以其先得万物生发气也。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乌梅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顾松园医镜》乌梅

《顾松园医镜》

〔酸平,入肺、脾二经。解汁毒、硫黄毒。〕主赤痢,而止便血崩中,〔酸能敛血,酸能固肠。〕止久嗽而能下气除烦。〔酸能收肺气而止久嗽,酸能吸气归元而下气通,酸能敛浮热而除烦满。〕安蛔厥,〔蛔得酸则伏。〕治口干,〔酸能化津液。〕疗火炎头痛,〔酸能敛虚火下降,故口糜唇疮亦用之。〕蚀诸疮 肉。〔疮疽愈后,有肉突起,烧研敷之。〕〕

引用:《顾松园医镜》乌梅

下载:《顾松园医镜》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乌梅

《医学入门》

乌梅酸平能敛肺,止渴除烦下痰气,调胃和中断疟痢,虚劳蒸热及偏痹,白梅虽暖仍化痰,捣敷痈疮点黑痣。

五月采黄色梅实,用早稻杆烧灰,和米饮拌之,火熏干为乌梅。无毒。可升可降,阴也。收肺气者,生津止渴,除烦热烦满,下气止嗽,消痰及痰厥头痛,调胃者,治瘴疟久痢,便血久泻,涩肠,解烦毒,清酒毒,定霍乱吐蛔,心腹胀痛,短气欲死。东垣云∶凡酸味收补元气。诸虚劳骨蒸羸瘦,久嗽少睡必用之。又疗肢体偏痛,皮肤麻痹等症。古方和细茶、干姜为丸,治休息痢。烧灰敷一切恶疮 肉立验。入药,温酒或水洗,蒸去核用。白梅,以盐水曝干,藏密器中,临用去核,性暖无毒。亦入除痰药中。又捣烂敷刀箭伤,止血及刺入肉中,乳痈肿毒,亦和药点青黑痣,蚀恶肉。生梅暖,止渴多唾,伤骨,蚀脾胃,令人膈上热,发虚热,服黄精人尤不相宜。《衍义》云∶食梅则津液泄,水生水也,津液泄故伤齿,肾属水,外为齿故也。根疗风痹,出土者杀人。叶煮浓汁服,治休息痢并霍乱;洗葛衣令洁净,经夏不脆。梅核仁亦可单用除烦热,如手指忽肿痛,以乌梅仁和苦酒,以指渍之立愈。

引用:《医学入门》乌梅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w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乌梅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