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椒

蜀椒
目录
《本草纲目》蜀椒
《本草乘雅半偈》蜀椒
《本草撮要》蜀椒
《本草害利》蜀椒
点击打开目录
《本草经解》蜀椒
《本草经集注》蜀椒
《本草蒙筌》蜀椒
《本草思辨录》蜀椒
《本草图经》蜀椒
《本草新编》蜀椒
《本草衍义》蜀椒
《本草择要纲目》蜀椒
《本经逢原》蜀椒
《长沙药解》蜀椒
《得配本草》蜀椒
《雷公炮炙论》蜀椒
《雷公炮制药性解》蜀椒
《名医别录》蜀椒
《食疗本草》蜀椒
《吴普本草》蜀椒
《新修本草》蜀椒
《药征续编》蜀椒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蜀椒
《证类本草》蜀椒
《中药学》蜀椒
《千金翼方》蜀椒
《冯氏锦囊秘录》蜀椒
《顾松园医镜》蜀椒
《医学入门》蜀椒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纲目》蜀椒

《本草纲目》

「释名」巴椒、汉椒、川椒、南椒、点椒。

「气味」椒红:辛、温、有毒。椒目:苦、寒、无毒。

「主治」

椒目:

1、水气肿满。用椒目炒捣成膏,每服一匙,送下。

2、崩中带上。用椒目炒过、碾细,每服一匙,温酒送下。

3、眼生黑,年久不治。用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

椒红:

1、元气伤损,目暗耳聋。有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晒干捣取椒红一斤,另用生地黄捣出自然汁,煎至一升,和椒末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腹,温酒送下。

2、腹内虚冷。用生椒(去掉不开口的颗粒)四十粒,浸浆水中一宿,空心服,水送上。久服暖脏腑,黑明目

3、寒湿脚气。用川椒二、三升,装薄布囊中,每天在囊上踏脚,有效。

4、疮肿作痛。用生椒末、釜下土、荞麦,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5、手足皲痛。用椒四合,水煮,去渣,浸泡皲痛处,约过半餐饭时间,让痛处出水干燥。待一会,再次浸泡,等痛处出水干燥后,涂上羊脑,很见效。

6、漆疮作痒。用川椒煎汤冼。又方:凡经过正在涂的地方,嚼川椒涂鼻上,则不生漆疮。

7、久冷不痢(或不痢,只是腰腹冷)。用川椒三程式,在醋中浸一夜,取出,用一升和三升拌作吃。三闪愈。

8、风虫牙痛。用川椒红末,调水和白做成录取子,如皂荚子在烧热咬在患处,同次可愈。一方:花椒四钱牙皂五十个、醋一碗,煎汁漱口。

9、痔漏脱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钱,凉水送下,三、五次即收。

10、肾风囊痒。用川椒、杏仁,涂掌心,合阴囊而卧,甚效。

引用:《本草纲目》蜀椒

下载:《本草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乘雅半偈》蜀椒

《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下品)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热痹痛下气。久服头不白,轻身增年。

】曰∶出武都山,及巴郡。近以全州西域者称最,江阳及晋康建平者次之。木高五六尺似茱萸而小,有针刺。叶坚滑,无花结实,但生于枝叶间,颗如小而圆,实子光黑,宛如人瞳,谓之椒目。八月采实,肥皮皱,气味浓浓芳烈也。修事,去目及闭口者,好酒拌润,蒸之,从巳至午,以盆覆盖,俟冷无气,乃可取出,即入磁器中封固无伤风也。仁为之使,得味佳,畏款冬花防风附子雄黄。可收水银。有中椒毒者,凉水、麻仁浆水解之。

【 】曰∶色气味,精胜在肤,独无花而实,所含力,幽且深矣。故主温中,自下而上,从内而外,宣达横遍者也。对待寒中,致令形气受病也。气则咳逆上气之因邪薄,形则骨节肌肤之因痹闭。久服形气咸调,故头不白,轻身增年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蜀椒

下载:《本草乘雅半偈》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蜀椒

《本草撮要》

味辛.入足太阴阳明经.功专疗心腹冷痛.传尸劳疰.得地黄汁调养真元.得白茯苓补益心肾.得乌梅治蛔.阴虚火旺之人忌服.闭口者杀人宜去之.微炒去汗.捣去里面黄壳.取红用.名椒红.得盐良.杏仁为使.畏雄黄、附子、防风、款冬、凉水麻仁.中其毒者用凉水麻仁浆解之.一名川椒.秦产俗名花椒.实稍大.子名椒目.味辛有小毒.专行水道.不行谷道.消水蛊.除胀定喘.及肾虚耳鸣辛热.杀虫煎汤.洗香港脚及湿疮

引用:《本草撮要》蜀椒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蜀椒

《本草害利》

〔害〕纯阳之气,虽除寒湿,散风邪,然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大肠积热下血,咸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火衰虚冷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一切阴虚阳盛,火热冲上,头目肿痛齿口疮衄血耳聋,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症,法所咸忌。阴虚火旺之人,在所大忌。

诜曰∶五月食椒,损气伤心,令人多忘。

别录曰∶大热多食,令人乏气喘促。闭口椒有毒,能杀人。

〔利〕辛热,入脾、肺、右肾、命门,温脾胃而击三焦之冷滞,补元阳而荡六腑之沉寒。

燥湿发汗消食除胀;治肾气上逆,能导火归元;止呕吐泻利,消痰饮水肿通血脉而消痿痹,行肢节而健机关,破症瘕,安蛔虫闻椒即伏。

椒禀纯阳之性,乃除寒湿,散风邪,温脾胃,暖命门之要药。

椒目苦辛少毒,善消水胀肿满定喘,可塞耳聋。塞耳聋者,通关补肾之功也。

〔修治〕蜀产,肉浓皮皱,为川椒,比秦椒略小。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捣去里面黄壳,取红用,名椒红,得盐良。中其毒者,用凉水麻仁浆解之。

秦椒,俗名花椒。比川椒味短,纹低,禁忌俱同川椒。

引用:《本草害利》蜀椒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蜀椒

《本草经解》

气温.味辛.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头不白.轻身增年.蜀椒气温.禀天春暖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有毒.得地西方酷烈之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其主邪气咳逆者.气温入肝.可以散邪.味辛入肺降气.可以止咳逆也.中者太阴脾也.蜀椒入肺.肺亦太阴.肺温脾亦温也.骨节皮肤肝肺之合也.蜀椒气温.可以散寒.味辛可以祛湿.所以主死肌痹痛也.肺主气.肺温则下降之令行.所以下气.久服辛温活血.发者血之余.所以头不白也.辛温益阳.阳气充盛.所以身轻增年也.

【制方】

蜀椒炒去汁.捣取红末一斤.生地取自然汁煎至一升.和椒末丸.名椒红丸.治元脏伤惫.同苍醋糊丸.治餐泄不化.(椒目)同巴豆菖蒲松脂黄蜡为梃.纳耳中.一日一易.治耳聋神效.

引用:《本草经解》蜀椒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集注》蜀椒

《本草经集注》

味辛,温、大热,有毒。主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除五脏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止肠 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胆,疰,蛊毒,杀虫毒。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

一名巴椒,一名卢 。生武都川谷及巴郡。八月采实,阴干。(杏仁为之使,畏橐吾。)

出蜀郡北部,人家种之,皮肉浓,腹里白,气味浓。江阳晋原及建平间亦有而细赤,辛而不香,力势不如巴郡。巴椒,有毒不可服,而此为一名,恐不尔。又有秦椒,黑色,在上品中。凡用椒皆火微熬之,令汗出,谓为汗椒,令有力势。椒目冷利去水,则入药不得相杂尔。(《新修》一五四页,《大观》卷十三,《政和》三四○页)

引用:《本草经集注》蜀椒

下载:《本草经集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蒙筌》蜀椒

《本草蒙筌》

味辛,气温、大热。属火,有金与水,浮也,阳中之阳。有毒。产自蜀州,八月收采。颗红者为贵,闭口者杀人。制须炒出汗来,去目及黄壳。(凡用,先择去目及闭口者,微炒汗出则有势力。炒毕,竟投石臼内。以杵舂之,播去附红黄壳,只取外红皮,旋舂旋播,以尽为度。)宜杏仁为使,畏款冬雄黄。却心腹冷疼及寒湿痹疼并效,杀鬼疰蛊毒并虫鱼蛇毒尤灵。除骨节皮肤死肌,疗伤寒温疟不汗。上退两目翳膜,下驱六腑沉寒。通气脉,开鬼门,仍调关节;坚齿发,暖腰膝,尤缩小便。理风邪,禁咳逆之邪;治噫气,养中和之气。消水肿黄胆,止肠 痢红。

多食乏气失明,久服黑发耐老。十月勿食,伤心健忘。椒目味苦兼辛,行水而治水蛊。定痰喘劫药,敛盗汗捷方。

并宜炒之,研末调服。

叶和捣烂,少加酽醋拌匀。 内外肾痛殊功,敷奔豚伏梁气极验。亦堪煮饮,气甚辛香。又种秦椒,乃出秦岭。气味俱苦,生温熟寒。制法与蜀椒相同,颗粒较蜀椒略大。所恶又有三药,防葵雌黄栝蒌。主遍身恶风,散四肢痿痹。灭瘢生发,悦色通神。治口齿浮肿动摇并喉痹吐逆,调产世相传此椒可制水,凡误饵成毒者,服即愈也。崖椒施州出,上气喘嗽者须求。蔓椒云中生,贼风挛急者宜服。

引用:《本草蒙筌》蜀椒

下载:《本草蒙筌》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思辨录》蜀椒

《本草思辨录》

蜀椒为足太阴及右肾气分之药。祛脾肾之寒湿而不治风寒风湿。若但寒无湿,亦有不宜。

治寒湿无分脾肾,而补火则独在肾。何以言之?性温燥而下行,足以祛寒湿而不足以祛风

皮红膜白,间以黄肉,极里之子则黑,为由肺历脾入肾之。故能使水中泛出之火,仍归水中。热则肺病宜不相涉矣,而何以亦兼隶之。肺有寒饮无寒湿,寒饮之病,从不以椒治。但寒之病,亦未尝以椒治。惟脾肾之寒湿上冲而为肺病挟火者,以椒引而下之,始为恰当。脾肾病在本脏,肺病则由脾肾连及,所治虽同而本末攸异。此愚所以不以手太阴药并提之也。

椒既由肺抵肾,势不中停,自当以温肾为首功。故他物温脾寒除脾湿,效惟在脾而已;椒则归宿在肾,不第供职于脾。虽然脾居中宫,不能飞渡。有肾病脾不病而可以椒治者乎,则试取仲圣方核之∶乌头赤石脂丸,邪在上焦,而用乌附干姜石中下焦之药,非脾肾有寒湿不尔;更佐以蜀椒,非引火下归不尔。白术散,尤氏谓治寒湿之剂,术与椒牡并施,意自在于温下。他如大建中汤乌梅丸,一为呕痛腹满,一为蛔厥呕烦。皆病在脾肾而阴中有阳,而其用蜀椒也,又岂有二道哉。

引用:《本草思辨录》蜀椒

下载:《本草思辨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图经》蜀椒

《本草图经》

蜀椒图片,生武都川谷及巴郡,今归、峡及蜀川、陕洛间人家多作园圃种之。高四、五尺,似茱萸而小,有针刺;叶坚而滑,可煮饮,食甚辛香;四月结子无花,但生于枝叶间,如小豆颗而圆,皮紫赤色。八月采实,焙干。此椒江淮及北土皆有之,茎实都相类,但不及蜀中者,皮肉浓,腹里白,气味浓烈耳。服食方,单服椒红。补下宜用蜀椒也。韦宙《独行方》治诸疮中风者,生蜀椒一升,取少面合溲裹椒,勿令漏气,分作两裹于 火中烧熟,及热出之,刺头作孔,当疮上 着,使椒气射入疮中,冷则易之,须臾疮中出水,及遍体出汗,即瘥。

施州又有一种崖椒,彼土人四季采皮入药,云味辛,性热,无毒。主肺气上喘,兼咳嗽,并野筛末,酒服钱匕,甚效,忌盐。下又有蔓椒条,云生云中川谷及丘冢间,采茎根,煮酿酒。陶隐居云∶俗呼为 ,似椒 (音党)小,不香耳。今亦无复分别,或云即金椒是也。 子,出闽中、江东。其木似茎,间有刺,子辛辣如椒。主游蛊、飞尸及腹冷,南人淹藏以作品,或以寄远。《吴越春秋》云∶越以甘丸 (与党同)报吴,增封之礼,然则 之相赠尚矣

引用:《本草图经》蜀椒

下载:《本草图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新编》蜀椒

《本草新编》

蜀椒,味辛,气温、大热,浮也,阳中之阳,有毒。入心、脾、肾之经。却心腹疼痛及寒温痹疼,杀鬼疰蛊毒并虫鱼毒蛇,除皮肤骨节死肌,疗伤寒温疟,退两目翳膜,驱六腑沉寒,通气脉,开鬼门,乃调关节,坚齿发,暖腰膝,尤缩小便,理风邪,禁咳逆之邪,治噫气,养中和之气,消水肿、黄胆,止肠癖、痢红。多食乏气失明,久服黑发耐老。功用实多,不只书上所。然而少用则益,多用则转损。入于补阴之药,可以久服;入于补阳之剂,未可常施也。

按∶蜀椒功用实胜于近处所产,以蜀椒味轻,转有益也。土产之椒,其辛香倍于蜀产,虽功用少薄,未尝不可用也。大约蜀椒用一两者,土产必须一两二钱,何必专觅蜀椒哉。

或问蜀椒可以乌须,而乌须之方似可用之也?夫蜀椒未能乌须也,取其引乌须之药,入任、督之路耳,大约乌须药多寒,而蜀椒性热,相侔同用,尤能制阴寒之气,所以易于奏功,而变黑甚速也。但热药宜少用,不可多用耳。

引用:《本草新编》蜀椒

下载:《本草新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衍义》蜀椒

《本草衍义》

须微炒使汗出,又须去附红黄壳。去壳之法∶先微炒,乘热入筒中,以梗舂之,播取红,如未尽,更拣,更舂,以尽为度。凡用椒须如此。其中子谓之椒目,治盗汗尤功。将目微炒,捣为极细末,用半钱匕,以生猪上唇煎汤一合,调,临睡服,无不效。盖椒目能行水,又治水蛊。

引用:《本草衍义》蜀椒

下载:《本草衍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蜀椒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辛温有毒.椒乃纯阳之物.入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之药.

【主治】

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热痹痛.下气.除六俯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宿食肠 .下痢泄精.治水肿黄胆.杀虫鱼毒.久服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明目.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治咳嗽腹内冷痛.除齿痛破症结开胸.治天行时气.产后宿血.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止呕逆.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脏.下乳汁.灭瘢.生毛发.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但椒红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禀南方之阳.受西方之阴.故能入肺散寒也.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蜀椒(即川椒.)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经逢原》蜀椒

《本经逢原》

辛温小毒。去目须炒。用蜀产者微辛不辣,色黄者气味微辛,散心包之火最胜。

色红者气味辛辣,壮命门之火最强。形如铃者真,以子种出,其叶十三瓣者蜀椒也,闭口者有毒伤人,误中其毒吐沫者,地浆水解之。

《本经》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热痹痛下气,久服头不白。

发明 椒乃手足太阴、少阴、厥阴气分之药。禀五行之气而生,叶青皮红花黄膜白子黑,其气馨香,能使火气下达命门。故《本经》谓之下气,其主邪气咳逆等证,皆是脾肺二经受病,肺虚则不能固密腠理,外邪客之,为咳逆。脾虚则不能温暖肌肉而为痛痹等证。其治呕吐服药不纳者,必有蛔在膈间,但于呕吐药中加川椒数十粒,盖蛔闻药则动,遇椒则头伏也。故仲景治蛔厥。乌丸用之。又能开痹湿,温中气,助心包命门之火。《本经》言久服头不白者,辛温上通肾气之力可知。今乌须发方用之。一人腰痛痰喘,足冷如,六脉洪大,按之却软,服八味丸无功,用椒红、茯苓蜜丸,盐汤下,甫二十日而安。但其性辛温气窜,阴虚火旺人禁之。

引用:《本经逢原》蜀椒

下载:《本经逢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蜀椒

《长沙药解》

【本经】味辛温。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足太阴脾经。暖中宫而温命门,驱寒湿而止疼痛,最治呕吐,善医泄利。

《金匮》大建中汤方在胶饴。用之治心腹寒疼,以寒水而凌火土,蜀椒胜寒水而补火土也。乌头赤石脂丸方在乌头。用之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以肾邪而贼心君。蜀椒益君火而逐阴邪也。升麻鳖甲汤方在鳖甲。用之治阳毒,咽喉痛,吐脓血,以表邪而郁肝火,蜀椒开腠理而泻毒汁也。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用之治病金疮,以血亡而泻温气,蜀椒温肝脾而暖血也。《伤寒》乌梅丸,方在乌梅。用之治厥阴蛔厥,以蛔避寒湿而居膈上,蜀椒温寒而驱蛔虫也。《金匮》白术散,方在白术。用之养妊娠胎气,以胎遇寒湿,则伤殒坠,蜀椒燥湿土而温寒水也。

蜀椒辛温下行,降冲逆而驱寒湿,暖水土而温中下,消宿食停饮,化石水坚癥,开胸膈痹结,除心腹寒疼,止呕吐泄利,疗黄疸水肿,坚齿发,暖腰膝,开腠理,通关节行血脉,除肿痛,缩小便,下乳汁破瘀血,杀蛔虫。

去目及闭口者,炒去汗用。

椒目泻水消满,《金匮》己椒苈黄丸方在防己。用之治肠间有水气,腹满者,以其泻水而消胀也。

椒目下气,善治耳鸣盗汗。

引用:《长沙药解》蜀椒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蜀椒

《得配本草》

得盐良。杏仁为之使。畏款冬花、防风、附子、雄黄、冷水、麻仁浆。

辛,热,有毒。入手足太阴经,兼入命门气分。通上焦君火之阳,达下焦命门之气。开腠理,行血脉,散寒湿,化症癖,止泄泻,杀蛔虫,疗温疟,去痰饮;得醋煎熟,入白矾稍许服,治伤寒呕衄。得生地自然汁煎稠和丸,治元脏伤惫。配乌梅,伐肝气。配益智仁,缩小便。配茯苓,蜜丸,补益心肾。配茴香肉丸,治久泻。配苍术,醋丸,治飧泄不化。炒热,布裹椒,包阴囊肿大,疼闷欲死。炒热,熨冷湿诸痛。

服药呕吐,加川椒。(蛔见此自服。)

去核,微炒出汗,捣去里面黄壳,取红用。酒蒸,或盐水炒,随症制之。多用伤气失明。

肺脾有热,阴火虚盛者,禁用。闭口者杀人。

名椒目

苦,寒。专行水道。治水蛊,定痰喘。

得猪上唇,治盗汗。

生用,或微炒用。

和葱、艾、醋捣,罨内外肾吊,及霍乱转筋

引用:《得配本草》蜀椒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炙论》蜀椒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一名南椒。

凡使,须去目及闭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须酒拌令湿,蒸,从巳至午,放冷,密盖,除向下火,四畔无气后取出,便入瓷器中盛,勿令伤风,用也。

引用:《雷公炮炙论》蜀椒

下载:《雷公炮炙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制药性解》蜀椒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辛,性热有毒,入肺脾二经。主冷气咳逆,心腹邪气,风寒湿痹症瘕积聚霍乱转筋,留饮宿食,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堪辟瘟疫,可洗漆疮。微炒能出汗。去黄谷用。

按∶蜀椒辛宜肺部,热宜脾家,故并入之。证属寒凝,诚为要剂。然过于行散,多服令人乏气,且发热疾,闭口者能杀人,不可不慎。

雷公云∶一名南椒,凡使须去目及闭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须酒拌,令湿蒸,从巳至午放冷。又制法微炒出汗,投器中舂之,取红皮,去黄谷,密收器中任用也。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蜀椒

下载:《雷公炮制药性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蜀椒

《名医别录》

大热,有毒.主除五脏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止、下利,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胆,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多食令人乏气.口一名巴椒,一名 .生武都及巴郡.八月采实,阴干.(杏仁为之使,畏

《本经》原文∶蜀椒,味辛,温.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

引用:《名医别录》蜀椒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食疗本草》蜀椒

《食疗本草》

(一)粒大者,主上气咳嗽,久风湿痹。〔证〕

(二)又,患齿痛,醋煎含之。〔嘉·证〕

(三)又,伤损成疮中风,以面裹作馄饨,灰中炮之,使熟断开口,封其疮上,冷,易热者,三五度易之。亦治伤损成弓风。〔嘉·证〕

(四)又去久患口疮,去闭口者,以水洗之,以面拌煮作粥,空心吞之三、五匙,(以)饭压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嘉·证〕

(五)又,椒∶温,辛,有毒。主风邪腹痛,寒痹。温中,去齿痛,坚齿发,明目,止呕逆,灭瘢,生毛发,出汗,下气,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脏。治生产后诸疾,下乳汁。久服令人气喘促。十月勿食,及闭口者大忌,子细黑者是。秦椒白色也。〔嘉·证〕

(六)除客热,不可久食,钝人性灵。〔心〕

引用:《食疗本草》蜀椒·秦椒〈温〉

下载:《食疗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吴普本草》蜀椒

《吴普本草》

按∶此药参见本书“龙骨”条,《本经》首载此药。

引用:《吴普本草》蜀椒

下载:《吴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新修本草》蜀椒

《新修本草》

味辛,温、大热,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除五脏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止肠 下利,泄精,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胆,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一名巴椒,一名卢 。生武都川谷及巴郡。八月采实,阴干。

杏仁为之使,畏橐吾。出蜀郡北部,人家种之,皮肉浓,腹里白,气味浓。江阳晋原及建平间亦有而细赤,辛而不香,力势不如巴郡。巴椒,有毒不可服,而此为一名,恐不尔。又有秦椒,黑色,在上品中。

凡用椒皆火微熬之,令汗出,谓为汗椒,令有力势。椒目冷利去水,则入药不得相杂耳。

〔谨案〕椒目,味苦,寒,无毒。主水腹胀满利小便

今椒出金州西域者,最善。

引用:《新修本草》蜀椒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续编》蜀椒

《药征续编》

大建中汤、乌梅丸。

上二方。

引用:《药征续编》蜀椒

下载:《药征续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蜀椒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辛,温、大热。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除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 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瘕结,水肿黄胆,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开腠理,通血脉,坚发,调关节,耐寒暑。《药性论》云∶使。有小毒。能治冷风,顽头风下泪,腰脚不遂,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能治嗽,主腹内冷而痛,除齿痛,又云∶椒目∶使。治十二水气。味苦辛,有小毒。主和巴豆、菖脂,以溶为筒子,内耳中,抽肾气虚,耳如风水鸣或如打钟磬之声,卒暴聋。一日一易,若神验。日华子云∶破症结,开胃,治天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椒目主膀胱急。又云椒叶,热,无毒。治奔,伏梁气,内外肾钓,并霍乱转筋。和艾及葱研,以豉汤伴下,得。杏仁为之使。畏∶款冬、雄黄。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蜀椒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证类本草》蜀椒

《证类本草》

(蜀椒_图片

味辛,温、大热,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 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胆,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一名巴椒,一名 (音唐) (音毅)。生武都川谷及巴郡。八月采实,阴干。(杏仁为之使,畏款冬。)

陶隐居云∶出蜀都北部,人家种之。皮肉浓,腹里白,气味浓。江阳、晋原及建平间亦有而细赤,辛而不香,力势不如巴郡。巴椒有毒不可服,而此为一名,恐不尔。又有秦椒,黑色,在中品中,凡用椒,皆炙微熬之令汗出,谓为汗椒。令有势力。椒目,冷。别入药用。不腹胀满,利小便。今椒出金州西城者阳善。臣禹等谨按尔雅疏云∶ 者,大椒之别名。郭云∶今椒树丛生实大者,名为。《诗·唐风》云∶椒聊且。陆机云∶椒树似茱萸,有针刺。叶坚而滑,蜀人作,吴人作,皆合煮山间有椒,谓之竹叶椒。其树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也。可豚最佳香。东海诸岛上亦有椒树,枝、叶皆相似,子长不圆,甚香,其味似桔皮,岛上鹿食此椒叶,其肉自然作椒、桔香。药性论云∶蜀椒,使,畏雄黄。

又名陆拨,有小毒。能治冷风顽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能治嗽,主腹内冷而痛,除齿痛。又云椒目,使,治十二种水气。味苦、辛,有小毒。主和巴豆、菖蒲、松脂以蜡溶为筒子,纳耳中,抽肾气虚,耳中如风水鸣,或如打钟磬之声,卒暴聋,一日一易,若神验。日华子云∶汉椒,破症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椒目主膀胱急。又云椒叶,热,无毒。治贲豚,伏梁气及内外肾钓,并霍乱转筋。和共及葱研,以醋汤拌并得。

图经曰∶蜀椒,生武都川谷及巴郡,今归、峡及蜀川、陕洛间人家多作园圃种之。高四、五刺。叶坚而滑,可煮饮食,甚辛香。四月结子,无花,但生于叶间,如色,八月采实,焙干。此椒,江淮及北土皆有之,茎、实都相类,但不及蜀中者,皮肉浓、腹里白、气味浓烈耳。服食方∶单服椒红补下,宜用蜀椒也。韦宙《独行方》治诸疮,中风者。生蜀椒一升,取少面合搜裹椒,勿令漏气,分作两裹,于 灰火中烧熟,及热出之,刺头作孔,当疮上 着,使椒气射入疮中,冷则易之。须臾疮中出水,及遍体出汗,即瘥。施州又有一种崖椒,彼土人四季采皮入药,云味辛,性热,无毒。主肺气上喘兼咳嗽,并野姜筛末,酒服钱匕,甚效。忌盐下。又有蔓椒条云∶生云中川谷及丘冢间。采茎根煮酿酒。陶隐居云∶俗呼为 ,似椒 (音党)小,不香耳。今亦无复分别,或云即金椒是也。 子出闽中、江东,其木似樗,茎间有刺,子辛辣如椒。主游蛊,飞尸及腹冷。

南人淹藏以作果品,或以寄远。《吴越春秋》云∶越以甘蜜丸 (与党同)报吴,增封之礼,然则 之相赠尚矣。

雷公云∶一名南椒。凡使,须去目及闭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须酒拌令湿蒸,从巳至午,放冷密盖,除向下火四畔,无气后取出,便入瓷器中盛,勿令伤风用也。食疗∶云∶温。粒大者,主上气咳嗽,久风湿痹。又,患齿痛,醋煎含之。

又,伤损成疮中风,以面裹作馄饨,灰中炮度易之。亦治伤损成弓风。

又,去久患口疮,去闭口者,以水洗之,以面拌煮作粥,空心吞之三、五匙,饭压之。再服,瘥。又椒,温,辛,有毒。

主风邪腹痛,痹寒,温中,去齿痛,坚齿发,明目,止呕逆,灭瘢,生毛发,出汗,下气,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脏。

治生产后诸疾,下乳汁。久服令人气喘促。十月色也。圣惠方∶治因热取凉睡,有蛇入口中挽不出肿。生椒末、面、釜下之,以大醋和敷之。千金方∶有人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恐死,日夜疼闷不得眠。取生椒择之令净,以布帛裹着丸囊,令浓半寸,须臾热气大通,日再易之,取消瘥。肘后方∶治金疮中风。蜀椒量疮口大小,用面作馄饨, 火中炮令熟,开一孔,当疮上掩之引风出,可作数枚,以差替换之,妙。又方∶蛇毒。以闭口椒并叶捣,敷之止。孙真人云∶十月勿食椒,食之损气伤心,令人多忘。又方∶治心腹俱痛。以布裹椒薄注上火,熨令椒汗出,良。斗门方∶治腹内虚冷,久服驻颜。用生椒择去不拆者,除其黑子,用四十粒,以浆水浸经一宿,尽令口合,空心新汲水下。去积年冷,暖脏腑,久服则能驻颜,黑发,明目,令人思饮食,妙。胜金方∶治好食生茶。用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子大,茶下十丸。深师方∶治手足皴裂。椒四合,水煮之,去滓渍之,半食顷,出令燥,须臾复浸,干,涂猪髓脑,极妙。姚和众∶治小儿水泻、奶疳。椒一分,去目为末,调之,少少敷脑上,日可三度。谭氏∶治小儿水泻椒红散,及人年五十以上患泻。用椒二两,醋二升,煮醋尽,慢火焙干为末,瓷器贮之。每服二钱匕,酒或饮下之。又方∶治漆疮。汉椒汤洗之,即愈。援神契椒、姜御瘟,补益聪明。

衍义曰∶蜀椒,须微炒使汗出,又须去附红黄壳。去壳之法∶先微炒,乘热入竹筒中,以梗更拣,更舂,以尽为度。凡用椒须如此。其中子谓之椒目,治盗汗尤功。将目微炒,捣为极细末,用半钱匕,以生猪上唇煎汤一合,调,临睡服,无不效。盖椒目

引用:《证类本草》蜀椒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蜀椒

《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云香科植物花椒的果壳。

【性味与归经】辛、大热。有毒。入脾、胃、肺、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胃腹冷痛,寒湿泄泻等症

本品味辛大热,善散阴冷,能温中而止痛,暖脾而止泻。治胃腹冷痛,可与党参干姜饴糖配伍;治寒湿泄泻,可配苍朮、陈皮厚朴甘草等同用。外治胃腹冷痛,可用蜀椒炒热,布裹温熨痛处,可奏缓解疼痛之效。

2.用于虫积腹痛或吐蛔等症

本品有驱蛔作用,在临床上常与驱虫药使君子榧子等同用;对于吐蛔病症,常配合乌梅、黄连等同用。

【处方用名】川椒、花椒、蜀椒(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附药】椒目:即是蜀椒的种子。性味苦寒。功能行水,平喘满。适用于痰饮喘息水肿胀满等症。一般用量为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蜀椒丸(《外台秘要》):蜀椒、附子、半夏。治心痛引背。

引用:《中药学》蜀椒(附:椒目)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千金翼方》蜀椒

《千金翼方》

味辛,温,大热,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 下痢,泻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胆,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开腠理,通血脉,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一名巴椒,一名 。生武都川谷及巴郡,八月采实,阴干。

引用:《千金翼方》蜀椒

下载:《千金翼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蜀椒

《冯氏锦囊秘录》

禀火金之气,得南方之阳,受西方之阴、故味辛温大热,有毒。气味俱浓,阳也。入手足太阴,兼入手厥阴经,故其主治皆脾、肺二经。外而肌肉皮毛,内而肠胃结滞,得此辛温,内外俱解矣。其瘕结乳疾者,以能入右肾命门,补元阳相火,则 结自消,疗鬼疰蛊毒,杀虫鱼蛇毒者,以其得阳气之正,能破一切幽暗阴毒矣。外邪散则关节调,内病除则血脉通也。去核及闭口者,微炒出汗,乘热入竹筒中,捣去里面黄壳取红用。

蜀椒,杀鬼疰蛊毒,虫鱼蛇毒,寒湿痹痛,温中下气,心腹留饮,宿食瘕结,字乳余疾,耐寒暑,通腠里,除骨节皮肤死肌,疗伤寒温疟不止。上退两目翳膜,下驱六腑沉寒。通血脉,开鬼门,仍调关节,坚齿发,暖腰膝,尤缩小便,理风邪,禁咳逆之邪,治噫气,养中和之气,消水肿黄胆,止肠 痢红,不可多食,乏气失明,口闭者杀人。蜀椒且能行渗道,不行谷道,行水治水肿,定痰喘,劫药敛汗捷方。叶和艾葱醋捣烂。罨内外肾吊痛,敷 气伏梁。又种秦椒。主遍身恶风,散四肢痿痹,治口齿浮肿动摇。喉痹吐逆,调产后腹痛余疾。经闭不通。

按∶川椒,禀火金之气,性下达命门,益下不冲上,盖导火归元。除湿消食,温脾补肾之剂也。禀南方之阳,故入肾而扶阳益火,受西方之阴,故入肺而止嗽下气,乃衡星之精,善辟疫伏邪,此岁且有椒柏酒也。若阴虚火旺之人,在所大忌。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蜀椒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顾松园医镜》蜀椒

《顾松园医镜》

〔辛热有毒,入脾、肾二经。闭口者杀人。〕杀蛔虫,〔蛔见椒则头伏。〕止泄泻。〔温脾胃,暖命门,则虚寒之泻可除。又能散风祛寒除湿。〕椒目〔苦辛〕利小便,消水肿。

非命门火衰,中气寒冷者大忌。。

引用:《顾松园医镜》蜀椒

下载:《顾松园医镜》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蜀椒

《医学入门》

蜀椒辛热散风寒,齿目肤顽肠 安,咳呕疟疽并 结,壮阳缩便达下关,子名椒目专渗水,秦椒止痛逐风瘫。

出四川,谓之蜀椒,皮红肉浓里白,气味浓烈;出关陕,谓之秦椒,色黄黑,味短,不及蜀椒。有小毒。

浮也,阳中阳也。能发汗散风寒,除六腑沉寒,伤寒时疫亦用之;治齿痛目翳泪出,骨节皮肤死肌痹痛,腰脚不遂,肠 下痢水泻;止咳逆咳嗽,呕吐,温疟,黄胆,水肿;破 结宿食,心腹冷痛;壮阳疗阴汗,缩小便,涩遗精。东垣曰∶川椒达下是也。兼治产后宿血诸疾,下乳汁,杀虫鱼毒,鬼疰蛊毒,乃温脾胃与肾,开腠理,通关益气,通血之剂也。调食蒸豚,味佳。多服令气乏气喘,十月食椒,损心多忘。丹溪云∶服椒者无不被其毒,以其久久火自膀胱起也。凡使,去目及闭口者,酒拌湿蒸两时久,取出入瓮阴干,勿令见风,或微炒出汗,乘热入竹筒中,以杵舂去附红黄壳。杏仁为使。畏款冬花、雄黄、附子、防风。椒目,味苦、辛,有小毒。

主十二水肿,胀满水蛊。利小便及膀胱急,治盗汗。此药止行渗道,不行谷道,所以能下水最速。入药微炒,不宜久服。椒叶,热,无毒。治奔豚伏梁气及内外肾钓痛,霍乱转筋,和艾及葱捣烂,醋汤拌罨。秦椒,味辛、苦,生温熟寒,有毒。治与川椒大同,主腹中寒痛,风邪痿痹,喉痹。通妇人月经,利五脏。服食当用蜀椒,畏恶制法同。

引用:《医学入门》蜀椒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s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蜀椒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