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

目录
《得配本草》白茯苓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茯苓
《药性切用》白茯苓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茯苓
《外科全生集》白茯苓
《冯氏锦囊秘录》白茯苓
《医学入门》白茯苓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白茯苓

《得配本草》

甘草防风芍药麦门冬紫石英,疗五脏。马蔺为之使。畏地榆秦艽牡蒙龟甲雄黄。恶白蔹。忌米醋、酸物。

甘、淡、平。入手足少阴、太阴、太阳经气分。性上行而下降,通心气以交肾,开腠理,益脾胃。除呕逆,止泄泻消水肿,利小便。除心下结痛,烦满口干,去中积热,腰膝痹痛,及遗精淋浊、遗溺、带下,概可治之。(以其能利三阴之枢纽,故治无不宜。)得人参,通胃阳。得白术,逐脾水。得艾叶,止心汗。得半夏,治痰饮。得木香,治泄痢不止。配黄蜡,治浊遗带下。君川连、花粉,治上盛下虚之消渴。加朱砂镇心惊。(能利心经之热,故可治惊。)

去皮。补阴人乳拌蒸。利水生用补脾,炒用。研细入水,浮者是其筋膜,误服之损目。上热阳虚,(虚阳上浮,故热。)气虚下陷,心肾虚寒,汗多血虚,水涸口干,阴虚下陷,痘疹贯浆,俱禁用。

怪症∶手十指节断坏,惟有筋连,无节,出灯心,长数寸,遍身绿毛卷,名曰血余。以茯苓胡黄连煎汤饮之愈。

行水,治水肿肤胀。(肿而烦渴,属阳水,宜五皮饮。若溏而不渴,属阴水,宜实脾,不应利水。)配椒目,治水肿尿涩。

赤茯苓

甘、淡、平。入手少阴、太阳经气分。专利湿热

茯神

松根生者

得、使、畏、恶、忌,与白茯苓同。

主治与茯苓同,但茯神入心之用多。治心虚健忘,疗虚眩,安神志。较茯苓之淡渗稍差,然总属渗泄之物,心无火而口干者,不宜轻用。得灯草,退心火。配镇惊悸。配竹茹,利惊痰。佐沉香,消阴气。使远志,逐心邪。使菖蒲,散心气。

去皮、木用。恐燥,人乳拌蒸。

松节

即茯神中木

苦,温。治骨风,疗健忘,止指节痛,除血中湿。配乳香木瓜,治筋挛疼痛

浸透用。血虚者禁用。

引用:《得配本草》白茯苓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茯苓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淡微甘,性平无毒,入肺脾小肠三经。主补脾气,利小便止烦渴定惊悸,久服延年。去皮心研细,入水中搅之浮者,是其筋也,宜去之,误服损目。赤者专主利水。抱而生者名茯神,主补心安神,除惊悸,治健忘。马兰为使,恶白蔹,畏牡蒙、地、雄黄、秦艽、甲,忌及酸物。

按∶茯苓色白,是西方肺金之也。味淡,是太阳渗利之品也。微甘,是中央脾土之味也,故均入之。夫脾最恶湿,而小便利则湿自除,所以补脾既能渗泄,燥脾似不能生津已。

洁古何为称其止渴,良由色白属金,能培肺部,肺金得补,则自能生水。且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诚以其上连于肺,得肺气以化之,津液从之出尔。药性所谓白者入壬癸,亦此意也。而渴有不止者乎?至于惊悸者,心经之虚也,而心与小肠相为表里,既泻小肠,而心火亦为之清矣,故能定之。丹溪曰∶阴虚未为相宜,盖虞其渗泄尔。

然味尚甘,甘主缓,亦无大害,非若猪苓一于淡渗,而大伤阴分也。《药性》云∶小便多而能止,大便结而能通,与本功相反,未可轻信。赤者属丙丁,专入膀胱泻火,故利水之外无他长。茯神抱根,有依而附之之义,惊悸者魂不能附,健忘者神不能守,宜其治矣。《广志》云∶茯神松脂所作,胜茯苓。《衍义》曰∶气盛者泄于身,不抱本根,结为茯苓,有津气而不甚盛,不离其本,结为茯神,考兹两书,各相违悖。然仙经服食,多需茯苓,而茯神不与焉。两说之是非,于是乎辨。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茯苓

下载:《雷公炮制药性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性切用》白茯苓

《药性切用》

甘淡性平,入肺、膀而兼入心脾;渗湿利窍,益脾宁心。赤茯苓∶入心、小肠经,渗利湿热。益脾气白胜,利湿热赤胜。茯苓皮∶专走皮肤,行水气,治肤肿效。赤、白主治与茯苓略同,而入心之用多。治惊悸效,去皮及中木用。茯神心木∶治诸经挛缩偏风。

引用:《药性切用》白茯苓

下载:《药性切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茯苓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臣 恶白蔹密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醋酸之物中有筋最损目宜去之

白茯苓,味甘淡性温无毒。降也,阳中之阴也。其用有六∶利窍而除湿益气和中;小便多而能止;大便结而能通;心惊悸而能保;津液少而能生;白者入壬癸,赤者入丙丁。

引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茯苓

下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外科全生集》白茯苓

《外科全生集》

蒸透,切。逐水暖脾,生津止泄,除虚热,开腠理。

引用:《外科全生集》白茯苓

下载:《外科全生集》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白茯苓

《冯氏锦囊秘录》

生于古之下,感土木之气而成,故味甘淡,性平,无毒。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阳中之阴也。甘能补中,淡能利窍,故为渗湿扶脾、解热散结、利水补中之要药。专入脾肾功多。如入补脾药中,宜不制者,方得淡渗之功,若入补阴药中,宜人乳拌晒,以减淡渗之势。茯神抱木而生,有根据守之义,故专入心经,为安种益智健忘却惊之需,其心木名黄松节,治伤风口眼歪斜,毒风筋挛不语,凡神惊掣,虚而健忘,其所主与伏神大同小异

白茯苓,主胸胁逆气,腹中痰水,忧恚惊恐,寒热烦满,心下结痛,咳逆舌干,水肿淋结,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生津液健脾驱痰火,益肺利血,渗湿安魂,却惊开胃浓肠,上以渗脾肺之湿,下以伐肝肾之邪,故为利水燥湿之要药。入四君,则佐参以渗脾家之湿。入六味,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赤入心脾小肠,专功泻热利水。白者兼补,赤者专泻。白者入壬癸,赤者之丙丁。茯神专补心经,主恍惚惊悸,恚怒健忘,辟不详开心智,安魂魄养精神,盖假松之气,而津盛泄于外以成者为茯苓,其内守抱根而生者为茯神,有根据附之义,为收敛神气之用,取静而能安也。

茯苓皮,本性淡而能渗湿,色黑而象水,故入五皮汤中,以为利水消肿之剂。琥珀亦松液精华凝结地中千年而成象,故生于阳而成于阴也,属阳与金,色赤味甘,肝心脾小肠血分之药。本性燥而渗湿,故亦和水,辛温而色赤,故能消瘀,资禀敛涩,故能长肌,成于冲净,故能定魄。

主治(痘疹合参) 茯苓,利水除湿,益气和中,本为扶脾养胃之药,但多淡渗走利之功,故于痘疮灌浆时忌服,恐令水气下行,外不行浆,内防发渴,惟泄泻者,水泡者,及收靥时并用之。赤者惟利水泻热而不补,如小便多,及汗多阴虚者,所当忌也。

按∶茯苓假土之精气,松之余气而成,无中生有得地浓之精,为脾家之要药。《素问》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调通水道,下输膀胱。则利水之药,皆上行而后下降也。洁古谓其上升,东垣谓其下降,各不相皆也。但小便频多,其源甚异。

《经》云∶肺气盛则便数,虚则小便遗,心虚则少气遗尿,下焦虚则遗尿,胞络移热于膀胱则遗尿,膀胱不约为遗,厥阴病则遗尿,所谓肺气盛者,实热也。宜茯苓以渗其热,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若肺虚心虚,胞络热厥阴病,皆虚火也必上热下寒,所当升阳,膀胱不约,下焦虚者,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必肢冷脉迟,当用温热,皆非茯苓可治,故曰阴虚者,不宜用也。茯神抱根而生,有根据守之义,故魂不守舍者用以安之。赤者入丙丁,但主导赤而已。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白茯苓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白茯苓

《医学入门》

白茯苓甘平渗湿,消痰润肺伐肾邪,养心神又调脾脏,益气助血补虚家,赤者须知破气血,利溲入丙功尤赊。

茯,伏也;苓,灵也。松伏于地中而生,治病有灵验也。味甘、淡,气平。无毒。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太阳少阳经。东垣曰∶白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准。又云∶白者入壬癸,是三焦通行药也。渗湿者,利小便,消浮肿,暴病行水之圣药也。消痰润肺者,主胸胁逆气,烦满咳逆,口焦舌干,消渴津少,一切痰壅痰饮、肺痿肺火不可缺也。肾邪者,淋沥淋结白浊,腰胫肿痛,无力等症,皆肾经停邪水之所为也。惟此药能伐去邪水,以安真水。养心神者,治忧恚惊邪,恐悸健忘好睡,心下结痛保神养神安魂之主药也。调脾胃脏气者,小便涩而能利,小便多而能止;大便结而能通,大便多而能止。一切脾胃不和,水不分,寒热无定,呕逆不止,须用之。补虚者,《本经》云∶长阴益气力。《日华》云∶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丹溪云∶凡药气重者主气,味重者助血。茯苓虽曰淡渗,而味甘且重,不走真气。佐以人参等补剂下行,亦能补虚固肾。

阴虚者少用无害。养生家,每取白者蒸暴三次,为末,以牛乳汁和服之。或浸,或酒浸,封固百日后,常服不饥延年,肠化为筋,通神致灵。要知虚而上有痰火,下有湿热者最宜。若劳役阳虚,小便多、汗多者,禁用。赤茯苓,味淡,入足太阴,手少阳少阴经。东垣云∶赤者入丙丁,主破结血结气,泻小肠火,利小便,分水谷。阴虚者切忌,盖白补而赤泻。出云南,似人形、龟,味甘者佳。去粗皮杵末,水飞浮去赤膜,晒干,免致损目。有生山之阴,味苦者,须热汤淋去苦味。马刀为使。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醋及酸物。得甘、防风、芍药、紫石英、门冬,共疗五脏。

引用:《医学入门》白茯苓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b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白茯苓

中药功效分类

茯苓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