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地梅
《中药学》点地梅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
本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治风火赤眼,常与菊花、桑叶等配合应用;治跌扑损伤,可与当归、川芎、落得打等配合应用;治咽喉肿痛,可单位应用,也可与筋骨草、板蓝根、胖大海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点地梅(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点地梅别名叫喉咽草,在上海地区草药店又称白花珍珠草。本品味甚苦,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咽喉肿痛,而以治疗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较好。
引用:《中药学》点地梅

梅
- 梅
- 白梅
- 红梅
- 榔梅
- 梅核
- 梅实
- 梅雨
- 梅子
- 青梅
- 雀梅
- 石梅
- 乌梅
- 羊梅
- 杨梅
- 白梅汤
- 冰梅丸
- 地杨梅
- 风梅茶
- 槐梅膏
- 连梅茶
- 绿萼梅
- 梅花草
- 梅花丹
- 梅花汤
- 梅花粥
- 梅硫丸
- 梅仁汤
- 梅苏丸
- 梅雨水
- 梅子丸
- 茜梅丸
- 雀梅叶
- 石梅茶
- 望梅丸
- 乌梅肉
- 乌梅散
- 乌梅丸
- 乌梅粥
- 雪梅丸
- 杨梅干
- 韵梅汤
- 竹梅茶
- 白芍梅茶
- 梅花冰片
- 梅涧医语
- 乌梅甘茶
- 杨梅疮方
- 冰糖梅苏饮
- 柴胡梅连丸
- 柴前梅连散
- 丁香乌梅丸
- 济生乌梅丸
- 梅疮擦药方
- 梅疮膏药方
- 梅疮神效丸
- 梅花点舌丹
- 梅花青山茶
- 梅香春意足
- 梅英稀痘丹
- 梅枣杏仁饼
- 乌梅白糖汤
- 乌梅木瓜汤
- 熏杨梅疮方
- 杨梅结毒方
- 杨梅顽疮膏
- 湿乌梅荔枝汤
- 乌梅擦牙关方
- 洗杨梅疮药方
- 经验治杨梅疮方
- 杨梅疮杨梅风方
- 治杨梅疮后肿块方
- 王府秘传治杨梅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