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树皮
《中药大辞典》:栗树皮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Lì Shù Pí
【别名】栗树白皮(《唐本草》)。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树皮。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栗子"条。
【化学成份】皮含槲皮素、尿素、色素及鞣质。
【附方】治漆疮:栗树皮或根半斤至,一斤。水煎,冲铁锈一至二两洗患处,一日二至三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栗树皮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拼音名】Lì Shù Pí
【别名】栗树白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板栗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剥取,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阔卵形,被茸毛。单叶互生,叶丙长0.5-2cm,被细绒毛或近无毛;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5.5-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相等,叶缘有锯齿,齿端具芒状尖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羽状侧脉10-17对,中脉上有毛;下面淡绿色,有白色绒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长9-20cm,被绒毛,淡黄褐色,雄花着生于花序上、中部,每簇具花3-5,雄蕊8-10;雌花无梗,常生于雄花序下部,外有壳斗状总,2-3(-5)朵生于总苞内,子房下位,花柱5-9,花柱5-9,花柱下部被毛。壳斗边刺直径4-6.5cm,密被紧贴星状柔毛,刺密生,每壳斗有2-3坚果,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直径1.5-3cm,深褐色,顶端被绒毛。花期4-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栽培于海拔100-2500m的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等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均有栽培。以华北、西南和长江流域各地栽培最为集中,产量最大。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外表面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内表面黄白色或类白色。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份】栗树皮含地衣二醇(orcinol),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龙胆酸(gentis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丙氨酸(alan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天冬酰胺(asparagine),精氨酸(arginine)等多种氨基酸;虫瘿鞣质(chestanin),新克列鞣质(neocretanin),栗瘿鞣质亭(chesnatin)。
【性味】微苦;涩;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烧灰调敷。
【附方】治漆疮:栗树皮或根半斤至一斤。水煎,冲铁锈一至二两洗患处,一日二至三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各家论述】1.《唐本草》:水煮汁,主溪毒。
2. 孟诜:主疸疮毒。
3.《本草图经》:主疮毒。
4.《滇南本草》:敷打伤,烧灰治癞疮。
5.《医林纂要》:煎水洗口疳、口烂。
6.《现代实用中药》:治丹毒,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栗树皮
栗
- 栗【本草纲目】
- 栗【本草纲目】图文版
- 栗【中药大全】
- 栗《本草备要》
- 栗《本草便读》
- 栗《本草从新》
- 栗《本草撮要》
- 栗《本草分经》
- 栗《本草纲目》
- 栗《本草蒙筌》
- 栗《本草求真》
- 栗《本草求真》
- 栗《本草衍义》
- 栗《本草易读》
- 栗《本草易读》
- 栗《本经逢原》
- 栗《冯氏锦囊秘录》
- 栗《服食导饵》
- 栗《服食导饵》
- 栗《名医别录》
- 栗《千金翼方》
- 栗《新修本草》
- 栗《医学入门》
- 栗《饮膳正要》
- 栗《证类本草》
- 栗《证类本草》
- 醋栗【中药大全】
- 钩栗【本草纲目】
- 钩栗【中药大全】
- 钩栗《证类本草》
- 寒栗《中医词典》
- 栲栗【中药大全】
- 栗荴【中药大全】
- 栗根【本草纲目】
- 栗花【本草纲目】
- 栗花【中药大全】
- 栗壳【本草纲目】
- 栗壳【中药大全】
- 栗实【本草纲目】
- 栗叶【中药大全】
- 栗子【偏方】
- 栗子【中药大全】
- 栗子【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栗子《得配本草》
- 栗子《老年食养食疗》
- 栗子《食疗本草》
- 栗子《药性切用》
- 栗子《饮食须知》
- 栗子《玉楸药解》
- 茅栗【中药大全】
- 乳栗《中医词典》
- 石栗【中药大全】
- 土栗《外科心法要诀》
- 土栗《中医词典》
- 战栗《丹溪手镜》
- 战栗《丹溪手镜》
- 战栗《伤寒六书》
- 战栗《伤寒六书》
- 战栗《伤寒六书》
- 战栗《伤寒六书》
- 战栗《伤寒明理论》
- 战栗《伤寒明理论》
- 战栗《医效秘传》
- 战栗《医学读书记》
- 战栗《医学读书记》
- 战栗《张氏医通》
- 战栗《张氏医通》
- 战栗《中医词典》
- 振栗《中医词典》
- 锥栗【中药大全】
- 矮醋栗【中药大全】
- 白猪栗【中药大全】
- 必栗香【本草纲目】
- 必栗香《海药本草》
- 必栗香《证类本草》
- 刺栗子【中药大全】
- 地栗粉《本草新编》
- 地栗粉《本草新编》
- 独栗丸【方剂大全】
- 服栗子《饮膳正要》
- 栲栗叶【中药大全】
- 栗灰散【方剂大全】
- 栗寄生【中药大全】
- 栗毛球【本草纲目】
- 栗毛球【中药大全】
- 栗皮丸【方剂大全】
- 栗树根【中药大全】
- 栗子痔《中医词典》
- 栗子粥【方剂大全】
- 茅栗根【中药大全】
- 茅栗仁【中药大全】
- 茅栗叶【中药大全】
- 蜜栗子【本草纲目】
- 蜜栗子【本草纲目】图文版
- 生栗方《医学入门》
- 石栗叶【中药大全】
- 石栗子【中药大全】
- 天师栗【本草纲目】
- 战栗门《张氏医通》
- 战栗门《张氏医通》
- 战振栗《伤寒捷诀》
- 战振栗《伤寒捷诀》
- 战振栗《伤寒心法要诀》
- 战振栗《伤寒心法要诀》
- 战振栗《医学摘粹》
- 战振栗《医宗金鉴》
- 战振栗《医宗金鉴》
- 振战栗《伤寒括要》
- 振战栗《伤寒括要》
- 振战栗《医学心悟》
- 白猪栗根【中药大全】
- 板栗烧鸡《食物疗法》
- 独栗涂方【方剂大全】
- 寒栗不复《中医词典》
- 寒栗鼓颔【内科术语解释】
- 寒栗鼓颔【中医名词术语】时病
- 寒栗鼓颔《中医名词词典》
- 栲栗果壳【中药大全】
- 栗(补)《本草分经》
- 栗内薄皮【本草纲目】
- 战栗振摇《医学纲目》
- 诸禁鼓栗《中医词典》
- 锥栗果壳【中药大全】
- 栗柄金粉蕨【中药大全】
- 栗花灯心草【中药大全】
- 栗壳牛肝菌【中药大全】
- 栗树叶洗剂【方剂大全】
- 栗子桂圆粥《保健药膳》
- 栗子桂圆粥《保健药膳》
- 栗子烧白菜《保健药膳》
- 栗子烧白菜《保健药膳》
- 栗子烧鸡块《保健药膳》
- 栗子烧鸡块《保健药膳》
- 栗子烧鸭块《保健药膳》
- 栗子烧鸭块《保健药膳》
- 麻仁栗子糕《食物疗法》
- 牛肉忌栗子【饮食宜忌偏方】
- 食栗补肾方《古代房中秘方》
- 禁栗如丧神守《药症忌宜》
- 禁栗如丧神守《药症忌宜》
- 栗子、栗子花《滇南本草》
- 栗子、栗子花《滇南本草》
- 栗子柿子饼糊【方剂大全】
- 栗子滋补功效【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秋食栗补脾肾【秋季养生】
- 补肾佳品话板栗【膳食养生】
- 怢(tū突)栗《中医词典》
- 金秋十月话栗子【膳食养生】
- 栗香季节话栗子【中医养生偏方】
- 秋冬滋补有板栗【膳食养生】
- 泰山板栗健脾胃【膳食养生】
- 吃栗子可防慢性病【膳食养生】
- 金秋板栗健肾补脾【偏方】
- 立冬美食——栗子【膳食养生】
- 栗子的膳食养生方【膳食养生】
- 栗子桂圆可抗衰老【美容减肥偏方】
- 上品板栗益肾健脾【膳食养生】
- 食板栗可秋季养生【秋季养生】
- 食疗健肾补脾板栗香【中医养生偏方】
- 板栗:每天几粒就滋补【偏方】
- 板栗治慢性腹泻疗效好【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栗子 番薯 全都是宝【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食栗补肾方的养生药膳【偏方】
- (冫栗)(lì,音立)《中医词典》
- 冬季吃些栗子补肾又健康【膳食养生】
- 老年人多喝板栗粥可强肾【老年饮食】
- 栗子(《千金·食治》)《中医饮食营养学》
- 战振栗(合参准绳金鉴)《伤寒指掌》
- 战振栗(合参准绳金鉴)《伤寒指掌》
- 益肾佳品 鲫鱼瘦肉板栗汤【膳食养生】
- “干果之王”--栗子各类食法【膳食养生】
- 板栗与羊肉 冬季补肾养脾佳品【膳食养生】
- 每天吃10颗栗子可治肾虚导致腰腿无力【肾病肾虚】
- 颤振候(颤振与螈 相类,但螈 则手足牵引而或屈或伸;颤振则但战栗 动而不屈伸是也。)《古今医统大全》
栗 知识
- 栗德林【中医知识】
- 板栗琐谈【中医知识】
- 板栗的功效【中医知识】
- 栗毛球的功效【中医知识】
- 金秋十月话栗子【中医知识】
- 秋冬滋补有板栗【中医知识】
- 泰山板栗健脾胃【中医知识】
- 栗子番薯全都是宝【中医知识】
- 上品板栗益肾健脾【中医知识】
- 产妇食谱:栗子鸡块【中医知识】
- 每天6个栗子可补肾【中医知识】
- 栗子壳内含有抗衰老成分【中医知识】
- 秋季忌食用有洞无虫的栗子【中医知识】
- 杨栗山与《伤寒温疫条辨》【中医知识】
- 养生三宝 核桃、栗子和榛子【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