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根皮
- 目录
- 《中药大辞典》皂荚根皮
《中药大辞典》:皂荚根皮

【出处】《纲目》
【拼音名】Zào Jiá Gēn Pí
【别名】木乳(《普济方》)。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皂荚"条。
【化学成份】同属植物山皂荚的树皮、根含少量生物碱三刺皂荚碱,即3-(3-甲基-2-丁烯基)腺嘌呤。
【性味】《纲目》:"辛,温,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1~5钱。
【附方】①治肺脏风毒:木乳(阴干,炙黄)、蒺藜子(炙,去角)、黄芪(锉)、人参、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炮)等分,上为散,每服一钱,沸汤点服。(《普济方》木乳散)
②治产后肠脱不收:皂角树皮半斤,皂角核一合,川楝树皮半斤,石莲子(炒,去心)一合。为粗末,煎汤,乘热以物围定,坐熏洗之,挹干,便吃补气丸药一服,仰睡。(《妇人良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皂荚根皮
皂荚
- 皂荚【本草纲目】
- 皂荚【本草纲目】图文版
- 皂荚【中药大全】
- 皂荚《本草乘雅半偈》
- 皂荚《本草乘雅半偈》
- 皂荚《本草崇原》
- 皂荚《本草崇原》
- 皂荚《本草从新》
- 皂荚《本草纲目》
- 皂荚《本草经集注》
- 皂荚《本草蒙筌》
- 皂荚《本草图经》
- 皂荚《本草图经》
- 皂荚《本草新编》
- 皂荚《本草新编》
- 皂荚《本草衍义》
- 皂荚《本草择要纲目》
- 皂荚《本草择要纲目》
- 皂荚《本经逢原》
- 皂荚《顾松园医镜》
- 皂荚《雷公炮炙论》
- 皂荚《雷公炮炙论》
- 皂荚《名医别录》
- 皂荚《千金翼方》
- 皂荚《神农本草经》
- 皂荚《汤液本草》
- 皂荚《新修本草》
- 皂荚《药笼小品》
- 皂荚《药笼小品》
- 皂荚《药征续编》
- 皂荚《药征续编》
- 皂荚《医学入门》
- 皂荚《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皂荚《长沙药解》
- 皂荚《长沙药解》
- 皂荚《证类本草》
- 皂荚《证类本草》
- 肥皂荚【本草纲目】
- 肥皂荚【中药大全】
- 肥皂荚《本草备要》
- 肥皂荚《本草崇原》
- 肥皂荚《本草求真》
- 肥皂荚《本经逢原》
- 肥皂荚《得配本草》
- 肥皂荚《药性切用》
- 皂荚刺《本草从新》
- 皂荚刺《药鉴》
- 皂荚刺《药鉴》
- 皂荚菌《滇南本草》
- 皂荚菌《滇南本草》
- 皂荚树【中药图谱】
- 皂荚丸【方剂大全】
- 皂荚丸《备急千金要方》
- 皂荚丸《冯氏锦囊秘录》
- 皂荚丸《金匮悬解》
- 皂荚丸《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皂荚蕈【本草纲目】
- 皂荚蕈【本草纲目】图文版
- 皂荚蕈《本草纲目》
- 皂荚叶【本草纲目】
- 皂荚叶【中药大全】
- 皂荚子【本草纲目】
- 皂荚子【中药大全】
- 皂荚子《本草崇原》
- 皂荚子《雷公炮炙论》
- 皂荚子《雷公炮炙论》
- 肥皂荚丸【方剂大全】
- 华南皂荚【中药大全】
- 皂荚蠹虫【本草纲目】
- 皂荚简介【中药基础】
- 皂荚丸方《伤寒杂病论》
- 皂荚丸证《经方实验录》
- 皂荚圆方《医宗金鉴》
- 插耳皂荚丸【方剂大全】
- 吹鼻皂荚散【方剂大全】
- 揩齿皂荚散【方剂大全】
- 婆罗门皂荚【中药大全】
- 皂荚长板荚《冯氏锦囊秘录》
- 肥皂荚(附)《本草崇原》
- 皂荚、皂荚子《本草思辨录》
- 皂荚、皂荚子《本草思辨录》
- 皂荚丸证其二《经方实验录》
- 皂荚丸证其三《经方实验录》
- 皂荚丸证其四《经方实验录》
- 皂荚丸证其一《经方实验录》
- 皂荚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皂荚子(附)《本草崇原》
- 皂荚刺(天丁)【本草纲目】
- 猪牙皂(皂荚)【中草药图片】
- 皂荚(附:牙皂)《中药学》
- 皂荚祛痰功效刍议【中药基础】
-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剂大全】
-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备急千金要方》
- 皂荚酒方二(水肿臌胀)【百病药酒】
- 皂荚乳香酒方(痈疽、疮疡、发背)【百病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