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蕉

目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蕉
《中药大辞典》竹叶蕉
《中华本草》竹叶蕉
中药功效分类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蕉

【拼音名】Zhú Yè Jiāo

【别名】戈燕[傣名]

【来源】竹芋竹叶蕉Donax canaeformis (Forst.)K. Schum.,以块根或茎入药。

【生境分布】台湾、广东、云南。

【性味】淡,凉。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用法用量】2~4钱,水煎或干粉3~5分,开水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竹叶蕉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Zhú Yè Jiāo

【别名】戈燕(傣名)。

【来源】为竹芋科植物竹叶蕉根茎。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亚灌木状直立草本,高1~2米。茎具分枝,分枝基部有一舌状苞片,长2~3厘米。叶生于分枝上部,单叶互生;卵状长椭圆形,长10~12厘米,宽4~5厘米,全缘,光滑,羽状脉明显,先端有一锐尖头,叶鞘抱茎。花成对,为顶生、疏散的圆锥花序;苞片长,2列;小苞片有腺点;萼片短,分离;花瓣狭,合生;雄蕊管圆柱状,假雄蕊倒卵形,不相等,花瓣状,花药1室,生于1假雄蕊的边缘;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下部与雄蕊管合生,上部分离,钩状。果平滑,不开裂。

【生境分布】生于密林阴湿处或山沟竹林边。分布云南、广东、台湾等地。

【性味】淡,凉。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竹叶蕉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Zhú Yè Jiāo

【英文名】rhizome of Canalike Dona

【别名】戈燕(傣名)

【来源】药材基源:为竹芋科植物竹叶蕉的茎及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nax Cannaeformis (Forst.) K.Schum.[Thalia canniformis Fors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竹叶蕉,多年生亚灌木状直立草本,高1-2m。茎具纤细分枝。叶生于分枝上部;单叶互生;叶柄长8-20mm,全部增厚成叶枕,初被长柔毛,圆柱形;呀鞘长达15cm;叶片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0-23cm,宽4-10cm,全缘,光滑,先端渐尖,基部圆或钝;羽状脉明显,沿叶背中脉被长柔毛。圆锥花序纤细,长达20cm,苞片9-11枚,花后脱落,披针形至倒卵形,长2.5-3.5cm,花梗果时增粗;萼片白色,长3-3.5mm,无毛;花冠管长8-10m,裂片线形,长10-14mm,宽2-3mm;退化雄蕊长3-5cm;外轮退化雄蕊楔形,长12-14mm,宽5-6mm,硬革质的退化雄蕊长1.5cm,淡黄色,通常微凹;兜状的退化雄蕊具椭圆形侧裂片,发育雄蕊长8mm,有一狭三角形、略长于花药室的附属体;花药1室,生于1假雄蕊的边缘;子房下位,3室。浆果干燥,污白色,直径,1-1.5cm,内有海绵质的瓤。种子1-2颗,褐色,圆或扁平,皱褶,有槽。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密林阴湿处或山沟竹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云南等地。

【性味】味淡;性凉

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定喘。主感冒发热咳嗽;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哮喘;肺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研末,1-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z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竹叶

中药功效分类

竹叶 知识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Z 相关书籍

    【中医宝典】网站地图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