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艾
- 目录
- 《中华本草》竹叶艾
《中华本草》:竹叶艾

【拼音名】Zhú Yè à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yza sumatrensis (Retz.) Walker [Eigeronb sumatrensis Retz. ]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苏门白酒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50cm。根纹锤状,直或弯曲。茎直产,粗壮,具棱条,绿色或下部红紫色,中部或中部以上有长分枝,被较必灰白色上弯的糙短毛,杂有开展的疏柔毛。叶密集,基部叶花期凋落,下部叶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0cm,宽1-3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上部每边常有4-8个粗齿,基部全缘,中部和上部叶渐小;狭披针形或近线形,具齿或全缘,两面尤其是下面被密糙短毛。头状花序多数,径5-8mm,在茎枝端排成大而长的圆锥花序,梗长3-5mm;总苞片形短圆柱状,长约4mm,宽3-4mm;总苞片3层,灰绿色,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先端尖,背面被短糙毛,外层稍短工短于内层之半,边缘干膜质;花托具明显小窝孔;雌花多层,长4-4.5mm,管部细长,舌片淡黄色或淡紫色,极短细,丝状,先端2细裂;两性花6-11个,花冠淡黄色,长约4mm,檐部狭漏斗形,上端具5齿裂,管部上部被疏柔毛,瘦果线状披针形,长1.2-1.5mm,压扁,被巾微毛;冠毛1层,初时白色,后变黄褐色。花期5-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和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及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性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摘录】《中华本草》

竹叶
- 竹叶【本草纲目】
- 竹叶【中药大全】
- 竹叶《本草乘雅半偈》
- 竹叶《本草乘雅半偈》
- 竹叶《本草崇原》
- 竹叶《本草崇原》
- 竹叶《本草从新》
- 竹叶《本草撮要》
- 竹叶《本草分经》
- 竹叶《本草分经》
- 竹叶《本草分经》
- 竹叶《本草害利》
- 竹叶《本草经解》
- 竹叶《本草经解》
- 竹叶《本草经解》
- 竹叶《本草求真》
- 竹叶《本草衍义》
- 竹叶《本经逢原》
- 竹叶《顾松园医镜》
- 竹叶《雷公炮制药性解》
- 竹叶《名医别录》
- 竹叶《千金翼方》
- 竹叶《神农本草经》
- 竹叶《汤液本草》
- 竹叶《新修本草》
- 竹叶《药笼小品》
- 竹叶《药笼小品》
- 竹叶《药征续编》
- 竹叶《药征续编》
- 竹叶《医学入门》
- 竹叶《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竹叶《长沙药解》
- 竹叶《长沙药解》
- 竹叶《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竹叶《证类本草》
- 竹叶《证类本草》
- 慈竹叶【中药大全】
- 刺竹叶【中药大全】
- 淡竹叶【本草纲目】
- 淡竹叶【本草纲目】图文版
- 淡竹叶【全草类中药】
- 淡竹叶【中草药图片】
- 淡竹叶【中药大全】
- 淡竹叶【中药图谱】
- 淡竹叶《本草备要》
- 淡竹叶《本草便读》
- 淡竹叶《本草乘雅半偈》
- 淡竹叶《本草乘雅半偈》
- 淡竹叶《本草从新》
- 淡竹叶《本草撮要》
- 淡竹叶《本草分经》
- 淡竹叶《本草纲目》
- 淡竹叶《本草蒙筌》
- 淡竹叶《本草易读》
- 淡竹叶《本草易读》
- 淡竹叶《本草易读》
- 淡竹叶《本草易读》
- 淡竹叶《本草择要纲目》
- 淡竹叶《本草择要纲目》
- 淡竹叶《本经逢原》
- 淡竹叶《得配本草》
- 淡竹叶《得配本草》
- 淡竹叶《滇南本草》
- 淡竹叶《滇南本草》
- 淡竹叶《冯氏锦囊秘录》
- 淡竹叶《顾松园医镜》
- 淡竹叶《名医别录》
- 淡竹叶《千金翼方》
- 淡竹叶《汤液本草》
- 淡竹叶《外科全生集》
- 淡竹叶《药性切用》
- 淡竹叶《玉楸药解》
- 淡竹叶《中药炮制》
- 淡竹叶《中药学》
- 苦竹叶【本草纲目】
- 苦竹叶【中药大全】
- 毛竹叶《滇南本草》
- 毛竹叶《滇南本草》
- 青竹叶《滇南本草》
- 青竹叶《滇南本草》
- 水竹叶【中药大全】
- 鲜竹叶《中药学》
- 竹叶菜【中药大全】
- 竹叶参【中药大全】
- 竹叶茶《茶饮保健》
- 竹叶膏【方剂大全】
- 竹叶椒【中药大全】
- 竹叶椒【中药图谱】
- 竹叶蕉【中药大全】
- 竹叶酒《保健药膳》
- 竹叶酒《保健药膳》
- 竹叶兰【中药大全】
- 竹叶莲【中药大全】
- 竹叶榕【中药大全】
- 竹叶散《明目至宝》
- 竹叶汤【方剂大全】
- 竹叶汤《备急千金要方》
- 竹叶汤《备急千金要方》
- 竹叶汤《备急千金要方》
- 竹叶汤《备急千金要方》
- 竹叶汤《备急千金要方》
- 竹叶汤《备急千金要方》
- 竹叶汤《备急千金要方》
- 竹叶汤《备急千金要方》
- 竹叶汤《妇人大全良方》
- 竹叶汤《妇人大全良方》
- 竹叶汤《妇人大全良方》
- 竹叶汤《金匮悬解》
- 竹叶汤《仁术便览》
- 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竹叶汤《医方论》
- 竹叶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竹叶心【中药大全】
- 竹叶粥《保健药膳》
- 竹叶粥《保健药膳》
- 竹叶子【中药大全】
- 大竹叶汤【方剂大全】
- 淡竹叶汤【方剂大全】
- 淡竹叶汤《医学心悟》
- 淡竹叶饮【方剂大全】
- 淡竹叶粥【方剂大全】
- 黄竹叶汤《备急千金要方》
- 卷心竹叶《药性切用》
- 苦竹叶散【方剂大全】
- 苦竹叶粥【方剂大全】
- 南天竹叶【中药大全】
- 竹叶菜粥《食物疗法》
- 竹叶防风【中药大全】
- 竹叶防风《滇南本草》
- 竹叶防风《滇南本草》
- 竹叶甘茶《茶饮保健》
- 竹叶黄汤《冯氏锦囊秘录》
- 竹叶黄汤《删补名医方论》
- 竹叶黄汤《外科理例》
- 竹叶黄汤《正体类要》
- 竹叶简介【中药基础】
- 竹叶椒根【中药大全】
- 竹叶椒叶【中药大全】
- 竹叶卡喉《奇效简便良方》
- 竹叶马豆【中药大全】
- 竹叶汤方《伤寒杂病论》
- 竹叶汤方《医宗金鉴》
- 竹叶茵茶《茶饮保健》
- 竹叶饮子《备急千金要方》
- 淡竹叶简介【中药基础】
- 灯心竹叶汤【方剂大全】
- 甘豆竹叶汤【方剂大全】
- 黄耆竹叶汤【方剂大全】
- 加味竹叶汤【方剂大全】
- 姜枣竹叶汤【方剂大全】
- 苦竹叶及沥《名医别录》
- 阔叶水竹叶【中药大全】
- 人参竹叶汤【方剂大全】
- 人参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薏苡竹叶散【方剂大全】
- 竹叶薄荷茶《茶饮保健》
- 竹叶车前茶《茶饮保健》
- 竹叶防风汤《妇人大全良方》
- 竹叶葛风茶《茶饮保健》
- 竹叶归耆汤【方剂大全】
- 竹叶黄耆汤【方剂大全】
- 竹叶黄耆汤《医宗金鉴》
- 竹叶黄芩汤【方剂大全】
- 竹叶黄芩汤《备急千金要方》
- 竹叶吉祥草【中药大全】
- 竹叶苦丁茶【中医临床中医五官科】
- 竹叶苓石茶《茶饮保健》
- 竹叶柳蒡汤【方剂大全】
- 竹叶芹竹叶《本草经集注》
- 竹叶芍药汤【方剂大全】
- 竹叶石参茶《茶饮保健》
- 竹叶石膏汤【方剂大全】
- 竹叶石膏汤《冯氏锦囊秘录》
- 竹叶石膏汤《目经大成》
- 竹叶石膏汤《仁术便览》
- 竹叶石膏汤《伤寒括要》
- 竹叶石膏汤《伤寒寻源》
- 竹叶石膏汤《伤寒寻源》
- 竹叶石膏汤《时病论歌括新编》
- 竹叶石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竹叶石膏汤《汤头歌诀》
- 竹叶石膏汤《汤头歌诀》
- 竹叶石膏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竹叶石膏汤《医方考》
- 竹叶石膏汤《医方论》
- 竹叶石膏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竹叶石膏汤《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竹叶石膏汤《正体类要》
- 竹叶万丈深【中药图谱】
- 竹叶泻经汤【方剂大全】
- 竹叶泻经汤《目经大成》
- 竹叶玉女煎【方剂大全】
- 寒凉药之竹叶【中药基础】
- 竹叶石膏汤方《伤寒论》
- 竹叶石膏汤方《伤寒杂病论》
- 竹叶石膏汤方《伤寒杂病论》
- 竹叶石膏汤方《医宗金鉴》
- 竹叶石膏汤证《临证实验录》
- 竹叶石膏汤证《临证实验录》
- 大枣陈皮竹叶汤【方剂大全】
- 加减竹叶石膏汤【方剂大全】
- 减味竹叶石膏汤【方剂大全】
- 人参竹叶石膏汤【方剂大全】
- 箬竹叶包绿豆粽《食物疗法》
- 白虎加人参竹叶汤【方剂大全】
- 淡竹叶(碎骨子)【本草纲目】
- 淡竹叶的炮制方法【中药炮制】
- 龙山小米淡竹叶粥【膳食养生】
- 服蛮煎加竹叶石膏汤【方剂大全】
- 承气兼三黄竹叶石膏汤【方剂大全】
- 淡竹叶(竹茹、竹沥)《本草新编》
- 淡竹叶(竹茹、竹沥)《本草新编》
-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竹叶心玉米须治慢腺炎【男科前列腺炎】
- 产后虚烦戒服竹叶石膏汤《女科经纶》
-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竹叶石膏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竹叶石膏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竹叶 知识
- 淡竹叶药话【中医知识】
- 淡竹叶作用【中医知识】
- 竹叶的功效【中医知识】
- 竹叶的作用【中医知识】
- 竹叶柳蒡汤【中医知识】
- 竹叶兰的功效【中医知识】
- 竹叶青酒与中药【中医知识】
- 竹叶开发前景看好【中医知识】
- 单味竹叶治口腔溃疡【医案心得】
- 竹叶酒(三)——(口疮)【中医知识】
- 不分经之病理中丸证、竹叶石膏汤证【医案心得】